鄭永年:特朗普貿易戰瞄準的是「中國製造2025」
鄭永年:中國的底氣並不只是說我們本身有多大的力量,更是因為中國經濟跟其他國家的相關性。新華網趙怡然 攝
編者按面對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中國不怕打的底氣何在?為什麼說美國真正瞄準的是「中國製造2025」?在貿易保護主義面前,我們如何平衡開放的程度?在4月8日至11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新華網思客獨家專訪了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他通過理性的分析深度解答了以上問題,以下為鄭老師的回答內容。
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僅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而是已經形成了世界貿易系統。所以美國這次挑起的貿易摩擦,不僅僅會損害中美之間雙邊的貿易,對整個世界的貿易都可能是災難性的。
美國對中國600多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特別關稅,600億美元數額事小,但中國要預防把貿易戰轉化成冷戰。特朗普政府拉上盟友,這是冷戰思維,我不認為美國的盟友會絕對倒向美國。中美之間若發生貿易戰,美國自身會受傷。中國經濟體是開放的,中美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美國同樣會受到很大影響。
當然,小摩擦是會有的,大規模的貿易摩擦不僅對中國產生傷害,對美國本身也有傷害,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世界貿易系統的傷害。所以到現在為止,無論是500億美元,還是1000億美元,美國只是在叫價,會不會照著這個去實施,我想還一個大的問號。如果真要打起來,它傷害的不只是中美兩國的事情,而是整個世界貿易系統。
在這場中美貿易摩擦中,我們不怕打的底氣來自哪裡?很簡單,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所講,「我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現在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我們要意識到,出口美國的這些逆差,並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造成的,也來自別的國家,甚至還包括美國本身的原因。1980年代,美國跟日本之間的貿易摩擦並沒有那麼多國家關注,因為那個時候日本製造就是日本一個國家的製造,現在已經變成命運共同體了。
所以,中國的底氣並不只是說我們本身有多大的力量,更是因為中國經濟跟其他國家的相關性。從某些方面來說,在經濟上已經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了,如果一國受傷,其他國家也會受傷,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中美貿易如此關注的原因。
包括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我們好多企業沒有投資的動力,就是因為今天花了好大的勁研製出來,明天卻被人家拿走了,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們的需要。所以這不僅是美國、歐洲、日本關注的,中國自己也關注。
在其他方面,我不認為美國跟西方能鐵板一塊。比如荷蘭,他們是靠貿易興國、貿易立國,所以他們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包括美國本身,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像特朗普那樣,因為這是美國經濟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重新分配,有人支持,就會有人反對。美國國內不同利益之間也是不一致的,美國行政當局跟資本之間、美國不同資本之間、美國不同經濟利益主體之間利益是不一致的,美國還跟西方好多地方利益不一致,所以這個也是我們的底氣。
我們要看到,整個世界大部分還是支持貿易自由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有信心的原因,因為中國非常重要,中國有能力這樣去做。
在特朗普公布的關稅清單中,中國的高科技產品佔了比較高的比例,有觀點說美國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貿易摩擦背後其實是「技術戰」。這點非常正確,這也是我們中國真正要關注的。500億、1000億這些數字只是特朗普給中國的壓力測試,我不認為這些數據有多大的意義。美國真正瞄準的是「中國製造2025」,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中國製造2025」只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發展規劃,每個國家都有,但有些人提出要趕超美國之類的,這樣理解是不對的。
未來的競爭,從世界經濟來講一個是技術的競爭,一個是體制的競爭。所以從這一點來講,他們是擔心的,因為對他們來講,技術創新是立國之本。所以特朗普挑起的這次貿易摩擦目標針對的就是中國的高科技,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
若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通過更加開放,不是說你一拳打過來,我一拳就打過去。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可以用更開放去化解這個問題。中國一直在強調多邊主義,美國的單邊主義是說搞貿易摩擦,中國就要用開放的方式來應對,做到「你不向我開放,我也向你開放」。所以中國一定要堅持現在的多邊主義,更重要的是用開放主義來化解這些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考慮的就是,什麼樣的政策能做到深度開放,無論是內部的改革,還是外部的開放。新時代,一定要有跟新時代相配合的深度改革和開放,我想下一步的改革開放應該是全國性的。
我自己的觀察,中美之間不是貿易戰那麼簡單,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決策機制發生了變化,不同於奧巴馬甚至以前的美國政府。美國特朗普政府現在是商人加軍人的決策模式,決策很果斷,區別於政治家「權衡」的決策模式。如果造成冷戰的結果,對中國、美國的影響會很大,也會改變整個國際環境。
當然即便發生貿易戰,甚至冷戰,中國的天也不會塌下來,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這些不會阻斷中國的崛起,但肯定會拖慢中國的崛起。
大國崛起的過程,沒有那麼順利。就像習近平主席所說的要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現在正是考驗。
本文為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在2018年博鰲論壇期間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的文字實錄,略有編輯修改。
編輯:明月大江。
推薦閱讀:
※效率科技,打造現代MES製造執行系統
※這些刷屏神器都是Made in China!厲害了中國製造!
※擊潰洋品牌,奮戰十九載,這家中國製造何以在智能交通領跑中國?
※在未來,哪些行業將被機器人取代?
※鳳凰中心圖紙全揭秘 | 一座完全中國製造的龐然大物如何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