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八萬四千問》:上師和傳承
上師是醫生,我們是病人,而佛法是葯。
1.什麼是傳承?什麼樣的傳承是無染的和真實的?為什麼無染的、真實的傳承對於修行者如此關鍵?
這是個很重要的大問題。事實上,我正在寫一本單獨討論這個話題的書。有些書籍,比如一位美國人寫的《當下的力量》,作者似乎聲稱自己所寫的內容是神為他顯現的啟示錄,但我們卻能清楚地看到,書中很多內容是從佛教經典中摘錄的。當然,比起傳統的教授,這傢伙的當地語說得好很多,所以適合當地的文化。
在西方,特別是美國,有一種傾向——也許在亞洲還沒那麼明顯——就是人們不喜歡組織化的宗教。而在這個過程中,又發展出另一種不同的態度——人們開始對傳統和古代的遺產心生厭惡。
這是我自己的觀察,或許完全是錯的。在西方,人們在教堂體制下受過苦,因為教堂及其相關人員濫用權力。事實上這不僅發生在西方,也發生在東方,寺廟、傳道者、僧侶、仁波切、住持以及其他人等濫用權力。至少西方比較好的一點是,如果教堂錯了,人們能夠真的講出來,並反對教堂及其決定。
但對於組織化的宗教的不信任助長了當代的這種現象:換幾個不同的詞句和比喻,人們基本上就可以教授佛陀的教法,並宣稱那是他們自創的。聽眾和讀者們會認為:「哇,這個人好偉大,好淵博,好高明。」這些人當然不會提及傳授他們這些教法的學術機構或傳統,他們會說,「我就是個加州的生意人」,諸如此類。這聽起來不那麼嚇人,事實上,對很多現代人還更有吸引力。
但這類人可能正在毀掉教法,因為現在有那麼多自我認定的精神導師出現。這可能是極度危險的,因為沒有辦法判斷誰是真的,而誰不是。我自己也無法判斷。我真的不能說《當下的力量》的作者不是一個大成就者。他可能是一個大成就者。只有一個大成就者才能判斷另外一個人是否是大成就者。但我們必須謹慎,因為這種示現可能毀掉教法。
修行者和知識分子之間永遠有很多爭論。很多學生被告知不要只是在讀書和理性研究上花太多時間,他們被強烈要求去實修。修行的人會說,「如果只是把飯做好但永遠不去吃,有什麼意義呢?」
但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們說,如果你不學習,將會是很危險的。如果只是跟隨自己盲目的動機,對所修持的內容沒有任何理解,那不僅是幼稚的,也可能很危險。舉個例子,你可能會突然喪失對佛法的虔誠和信心,卻缺乏把虔誠找回來的理性。但如果你參加過一些分析性和批判性的學習,那麼即使你的上師或者金剛師兄們行為欠妥,你總是可以回到那個理性的信心上:「是的,我的上師行為欠妥,我的金剛兄弟們行為也欠妥,但是空性是好的,緣起是真理。」類似這樣。
所以,在任何人都可以宣稱自己很偉大的今天,組織化的宗教與成熟的學術機構作為一種檢驗與平衡而變得非常重要。當然,他們可能很偉大,但也可能並不偉大,由誰來判斷呢?所以最好的、事實上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基於某些成熟的組織和學術機構的分析。我們不能擺脫這個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學術機構和傳承成為了重要因素。
此外,我們都是因緣的受害者。無論如何,因緣是我們逃不開的事情。上師和傳承碰巧是靈性道路上最為重要的因緣之一。這就是為什麼,不僅在金剛乘,而且在一切乘中,師父都如此重要。在金剛乘里,上師就是路徑本身,所以,不想有位上師卻想修行是自相矛盾的。
2.為什麼我們很少在自己身邊看到證悟了的聖人?我們怎樣才能相信證悟是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真正的菩薩發願在地球上長時間居住遊歷是如此重要。但是最終,當他或她來到你家門口,你需要有相應的福報,才能認出這位聖人。如果你真的很有福報,當一位聖人在你眼前出現,你就能看得到。
3.我們怎樣積累這樣的福報?
渴望遇見已經證悟的人,渴望和他們在一起,渴望能夠從他們那裡獲得功德與加持,這些始終是關鍵所在。一旦你有這樣的渴望並為之努力,你就不會把挑戰視為痛苦,並且你為此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積累福德的方法。
從根本上,有了不僅為自己、並且是為一切眾生而出離世俗輪迴、追求證悟之道的願望,然後在此基礎上,憶念三寶、持戒布施、精進聞思修以生起智慧,所有這些都將增長你的福德。
4.有那麼多眾生要度化,而偉大的上師這麼少,怎麼辦呢?未來這種情況會好轉嗎,還是會更加糟糕?
如佛陀所說,只要有眾生,就有佛。所以當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眾生,我們應該滿懷信心,安心相信,有成千上萬的佛菩薩在為他們的解脫而辛勤工作著。
5.金剛上師有哪些類型?
有和善的上師、博學的上師、戒律清凈的上師,有以上三者都具備的上師;有隱藏著的上師、愛炫耀的上師、事業廣大的上師,也有傳統的學院化的上師,等等。
但是,從嚴格的精神性立場來講,上師是件絕對個人的事情。你必須找到自己的上師,這與他的學歷、級別、膚色、身材無關,只是一個教給你解脫之道的人,他關心你的解脫,有勇氣告訴你你需要聽的,而不只是你想聽的。
6.有的金剛上師在示現上像是沒有任何執著的瘋狂瑜伽士,我們如何分辨這是具德上師的示現,還是不如法的做法?
非常難,真的太難了。我們有責任要考驗這些上師。即使沒有完美的測試,你也可以用些常識。如果一個上師行為癲狂做事離譜,你或許可以嘗試對他同樣地癲狂離譜。如果他真的不為此生氣,也沒有因此過多地改變價值取向、行為和思考方式,那麼或許他並不壞。你可以用他的方法來考驗他。他可能會辱罵你或者忽略你,那麼你也同樣的對他,看他是否會生氣或者難堪。
這需要很大勇氣,但在你接受他做上師前,先這樣測試一番是很好的。而大多數人沒有耐心做這樣的測試,他們通常急切而匆促地做出一位上師持守三昧耶戒的結論,這樣總是有點不夠的。
這種測試通常得花很長時間,事實上需要好多年。真正重要的是,觀察這位上師對世俗生活有多大興趣,觀察他對自己以及學生們的精神價值有多大關注。
有很多上師行為上政治正確,道德上也很完美,但他們可能執著於人們的看法。如果上師太過執著於人們的看法,意味著他們只對形象和外表感興趣。所以這是種欺騙,但卻能起作用,因為人們就是只對外表感興趣。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啊,我的上師真好,他總是笑眯眯的。」但從未聽到有人說:「啊,我的上師真好,他總是皺著眉頭責備我。」
創巴仁波切的學生們對他非常虔誠,這一點我很欽佩。因為一般說來,他不是那種行為最完美的人。這些學生——特別是西方學生——一點兒也不傻,他們都非常聰明。他們不僅在創巴仁波切活著的時候對他非常虔敬,而且在他圓寂後,他們的虔誠心依然持續。在我看來,這表明創巴仁波切是一位值得依止的上師,而這些學生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有些老師非常和善,有著僧人的莊嚴相貌,也有行為端正的優秀弟子,但他們從未被考驗過,弟子們的虔誠心也未被考驗過。所以我不知道。只有當一個上師經受處境和因緣的考驗時,我們才能分辨他或她是好還是不好。
7.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那些瘋狂的瑜伽士的做法,並對之生起信心?例如帝諾巴[注釋]吃活魚等等,還有很多古代和現代的例子。
如果尋找和選擇上師只為追求解脫、證悟真理,那麼其他的事就比較簡單了,也不那麼重要。但如果你是為了追求自我滿足,想成為重要機構的一部分,或成為一位重要上師的弟子,那麼你就會開始以上師的行為和外表來做判斷。所以動機非常重要。
所以,一旦有了正確的動機,甚至在尋找上師的過程中也是如此,那麼在這個動機的基礎上,你可以應用分析上師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常識讓你確信這是位偉大的老師,那麼不動搖的信心就會逐漸慢慢成長起來。
通常來說,重要的是,對「一切都是我們的投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這一點有堅定的認識。舉個例子,當一個男孩迷戀一個女孩,他會把她看成整個世界最美麗、最具吸引力、最值得渴求的對象,這就是一種投射。當然,同樣還是這個女孩,當這個男孩和她結婚很多年以後,不再那麼喜愛她的時候,就會看到各種過患。這證明一切都只是心的投射。
對「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這一點有堅定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凈觀,因為即使上師也像所有其他的事物一樣,是你自己的投射。所以當你把上師看成一個完美的人,那是你的投射。當你開始看到上師在犯錯誤,那也是你的投射。所以,有了「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這樣的覺知,我會說百分之八十五的凈觀修行已經完成了。
8.作為您的弟子,不論仁波切您做什麼,我們對您的信心都不會動搖,但是對別的人就很難生起凈觀,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或許只是業緣、業債或者業的連接,不一定是壞事,特別是如果伴隨著正確的動機和訓練的話。但是當然,有一個上師並不是不喜歡其他上師的理由。這也並不意味著你必須要跟隨世界上的每一位上師,也不是說你只能有一位上師。
有時候西藏喇嘛們好像主張,一旦你成為某位上師的弟子,你就應該只追隨這一位上師。那不一定正確。關鍵取決於你有多大能力。蔣揚欽哲旺波有一百一十三位上師。其他喇嘛會忠告你不要徜徉在太多的上師身邊。那是有道理的,因為有時學生們,特別是非常年輕的學生,如果聽到太多不同的指示,就會產生困惑。
那些所謂的我的學生,我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信心、執著或者只是盲目的幻想,但迄今為止,他們還沒有看到我和道格拉斯·米爾睡覺。如果他們看到道格拉斯·米爾滴著汗和我睡覺,可能他們會改變主意。
9.某些瑜伽士看似瘋狂的行為是他們修行的一部分嗎?我們這些弟子可以效仿嗎?
是的,這樣的行為可能是他們修行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他們慈悲的示現。他們想要不斷地把地毯從你的腳下抽走,想要不斷地打破你的概念,想要不斷地打破他們自己的概念。
當你對自己正確的見地有足夠的信心,當你對自己不受希望和恐懼影響的能力有足夠的信心,那麼是的,你應該試著模仿他們。
但是如果你有希望和恐懼,即使只是一點點,那你就不能模仿他們。相反,你應該發願有一天能像他們那樣。因為獅子一躍而過的地方,狐狸跳不過去。
10.仁波切,可以解釋一下金剛乘中根本上師的概念嗎?
根本上師的定義非常複雜。有時根本上師指授予你灌頂[注釋]的人。根本上師的概念是密續里特有的,在大乘里找不到,在聲聞乘里肯定也找不到。在金剛乘里,有根本上師這個術語和現象。根本上師的概念和很多事情相關。在金剛乘里,自己的煩惱和自己的元素都被用作路徑。
我們有屬於某個佛部的傾向——蓮花佛部、珍寶佛部、金剛佛部、事業佛部和如來佛部,這取決於我們自己的煩惱和元素。雖然五部佛不能完全分開,但其中之一可能較為突出或起主導作用,那個就成為你修行的根本佛部。因此,所有的「根本」就從這裡開始了——根本上師、根本本尊,等等。
有時候,根本上師也指那個給你直指教授[注釋]的人。可能有很多位上師為你直指心性,但如果某位上師的直指教授讓你終於能一瞥心的本性,那麼,這位上師就與你有著極為深厚的因緣,他或者她對於你就是非常特殊的。
11.您可以談談您的根本上師嗎?
對我來講,即便只是宣稱自己有根本上師也是種很大的傲慢,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曾經做過一名學生。一個學生必須是一位真正的追隨者,而我從未做到過這一點。因此,我不敢把他們叫做我的根本上師,這樣做會染污我所有的上師的名字,對於密續的傳承也是一種恥辱。
相對來說,那些曾為我傳授教法的上師是非常了不起的。即便是在世俗的層面,他們也屬於曾經在地球上行走過的最偉大的人。有個像我這樣的學生,像我這樣的產品,或許不是證明我的上師們很偉大的最好方式。但我想,即使只是提到他們的名字,對大家也是有所助益的。
我從那麼多偉大的上師處接受過那麼多的傳授,我必須單獨提出頂果欽哲仁波切,因為他的善良、慈悲、關懷、人性和信賴。他對我如此信賴,甚至不需要我去努力贏取,僅僅是這一點,我億萬次轉世也難以報答。
12.從弟子的角度,我們如何守持對根本上師的三昧耶戒?
努力始終保持正確的態度和凈觀。凈觀是如此重要。同時也應該發願並祈禱自己成為一個好學生。
一般而言,持守三昧耶戒,特別是對上師持守三昧耶戒是很困難的。有好的聞思基礎,並對見地有些了解,比如中觀,總是有幫助的。
實際上,一個人也應該對如何與上師相處保持正念,比如可以和上師在一起呆多長時間、應該和上師有多親近等等。如果上師有其他的弟子,那麼情況會困難很多,因為有其他人,而人都有煩惱。所以,雖然一個人必須得到他所需要的,但同時他也應努力,不要讓局面變得讓其他人——最終是讓自己——太不舒服。
如同珍貴的經文中所說,如同蜜蜂從花中吸吮花蜜,它們不傷害花朵,只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然後飛走傳播花粉,來創造更多的花。一個學生就應該這樣來努力對上師和上師的教言持守三昧耶戒。
13.我們應該期待和上師之間建立起怎樣的關係?或者我們壓根不應該有任何期待?
學會不去期待是一條非常非常深奧的道路,特別是對上師。但是一個人的期待可以被祈禱和發願所替代——希望上師永遠不要把我們孤單地留在輪迴的荒漠里,因為我們都是盲人,荒漠里沒有清晰的路,我們也沒有指南針或者地圖一類的裝備。依靠上師的引導,對此發願並祈禱,這不一定是期待。期待指的是我們為上師做事,然後希望他也為我們做些什麼作為回報。佛教經典中建議我們努力記住,上師是醫生,我們是病人,而佛法是葯。這樣的信息非常重要,卻很難記住,因為當我們和上師在一起時,我們總是忘記這些建議,我們最終總是順著習性,把上師看成自己的同伴,看成與自己同等身份的人。一個人應該把上師看作導師和教練。與此同時,把上師看作家人也很重要,在某些情況下,這也會有幫助。
14.在您的作品《不是為了快樂》中,您提到,找到自己的上師,以及在我們和上師的關係的每一個階段,福報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您能教我們積累這種福報的方法嗎?
單單對那些還沒有上師的人而言,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注釋]告誡我們說,作為一個佛陀教法的追隨者,我們已經有一位共同的老師,那就是釋迦牟尼佛本人。但是當然,我們希望有一位人類的上師和我們說話,給我們指導,並糾正我們的錯誤。因為還沒有這樣一位人類的上師,我們暫時可以向釋迦牟尼佛祈禱,祈請他示現一位能親自和我們溝通的上師。這樣做可以積累很多福報。
此外,所有其他積聚福報的方式我們都可以應用,例如修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做七支供[注釋]——包括頂禮佛陀與菩薩、供養、懺悔我們的妄想、隨喜他人的善行、祈請諸佛轉法輪、祈請諸佛久住輪迴、迴向功德給所有眾生。
15.仁波切,您確實有很多狂熱的女弟子,她們中的很多人最初只是受到普通的吸引,最終卻生起了真正的信心,您是如何做到的?情感問題是女性修行者特有的一個障礙嗎?您在這裡想對女性修行者說點什麼嗎?
有人告訴我,我有很多瘋狂的追隨者。我把這當成一種恭維,因為如果一家醫院裡住滿了病人,那一定說明這家醫院還不錯。如果我真的努力踐行純正的菩薩道,我會說,我的女性追隨者還不夠多,我希望有更多。
通常來說,所有人,包括和我有關聯的所有女學生,我們都是因為業的聯繫聚在一起的。我一定是欠了他們很多,他們也一定欠了我很多。既然這一世我追隨修持佛法的神聖道路,我希望並祈求所有這些聯繫最終將我們所有人引向證悟。
但實際上並不總是那樣,因為我的心並非始終行在菩薩道上。大多數時候,當我的心沒有被菩提心滲透,我感覺這些追隨者,特別是女性的追隨者,肯定在過去欠我很多業債。就像我們好多人欠世界摔跤協會的,那樣一個愚蠢的節目,很多人卻因為業債的驅使而觀看。
普通的情感和吸引可以是障礙,也可以是機會。作為人,最不可預料的事件既可以引發消極的情緒,也可以引發積極的情緒,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可以導致其他很多事件——有的有害,其他的有益。最初受到吸引的感覺就像是那樣。
所以開始時,一個女學生被我吸引,可能並不是因為精神性的原因,而是因為我是個異性,或者因為業的聯繫。但一種那樣開始的聯繫也可以引向更加有意義的事。
通常我們認為,安詳的佛陀吸引我們走向精神的旅程。但是有時吸引力來自反面,我們可能會被某些人世俗的特點而非精神的品質所吸引。然而,這種開端可以把我們引向意義深遠而重大的某個地方。
通常來說,情緒是二元分別的心識的產物,這當然是修行路上的障礙。雖說如此,但一個人走上修行之道,總是由於他或者她被某些事物所吸引,這種吸引力也是一種情緒。
我還希望指出,吸引也來自我的這一邊。我不想宣稱自己是一個很酷的、從來不被吸引的人——我也會被吸引!我只是希望並祈禱,我的吸引、喜愛或者迷戀能夠把我和其他人引向某些值得我們追尋的事。
在佛教徒筆下,釋迦牟尼佛的形象是安詳的、溫和的、莊嚴的、金色的,通常佛經里也是這樣描繪的。這種安詳、莊嚴、簡單、謙遜的出家人形象會吸引我們,並啟迪我們走向精神之旅的靈感,所以佛陀才那樣示現,以使得我們去追隨他。
如果佛陀所示現的形象是染著粉色的朋客髮型,戴著鼻環、唇環,滿身紋身,那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會追隨他呢?好吧,追隨者絕不會是傳統的佛教徒,確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那樣是有罪過的。而在地球上追隨Lady Gaga的人大概比追隨佛陀的人多,這是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我們無法選擇退出,我們不能說佛陀不會那樣示現。佛陀必須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而示現。
所以情感是種障礙,但或許正是情感把你帶去聽聞佛法的教授。我的結論是,如果一位女性追隨者帶著某種人類的情感前來,比如希求一種關係的情感,那麼我發願不要害怕這種情感,不去拒絕她,雖然那真的很可怕。
即便只有一位女性懷著希求一種關係的情感而來,那也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是幾百個,就太多了。但是,我祈禱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而不拒絕。我祈禱我能善用這種情感,並將之轉向正道。所以請不要猶豫給我寫情書,順便說一句,即使是男孩子也歡迎。
16.我們該怎麼看待在修行佛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神通,或者說超自然能力?能夠以此來判斷一位上師嗎?具德上師的特質中,為什麼總是強調慈悲和智慧,而不是神通?
世俗意義上的超自然能力完全不是佛教修行的目標。如果一個上師的預言是準確的,如果他的法事會起作用,如果他能治癒你外在的疾病,如果他有透視能力,如果他可以準確地算命或者看風水——但所有這些都不能讓這位上師更加偉大,一點也不會。這些完全沒有意義。更可能的是,這位上師會欺騙很多人。
上師必須具備的是一種能力,而且是最要緊的一種能力,那就是讓你獲得證悟。這是作為上師必須要具備的唯一能力。其他的都是細節。能夠飛翔、能夠告訴你贏彩票的號碼,這些和會做雞蛋卷是完全等同的、一樣的事情。
17.仁波切怎麼看待很多假上師的出現?
不僅是在當代,即使在佛陀的時代,假上師也存在。假上師給我們帶來一種挑戰,你必須穿過整個迷宮,努力找到破解的辦法,才可以找到那個正確的上師。實際上,很多假上師讓生活變得很有趣。
假或者不假和這位上師有多少佛法知識有很大關係,但實際上那是一個非常次要的判斷方式。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戒律清凈。我說的戒律並不僅僅指外在的戒律,例如他穿僧袍的方式是否適當,那並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戒律是對三寶及因果規律的尊重。這些戒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現今很多上師可能為了錢財、權力或名聲而教授佛法,甚至賣東西。這表明他們並不尊重因果。佛陀親口說過,這是嚴重的過失和惡業。
最重要的是,上師應該是慈悲的。上師可能戒律清凈,但是如果他既不仁慈也不博學,那麼我會認為他幾乎是屬於假上師那一類的。
推薦閱讀:
※《金剛經》的歷史傳承
※看懂漢字就看懂人生!五千年的文明都傳承在漢字里!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分別是誰?世系傳承如何?
※(1)轉載:藏傳佛教各宗派參考傳承表
TAG: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