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強烈要求」不是教師收禮的理由
收受禮金、有償補課……近年來,教師失德行為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在出台師德規範、表彰師德標兵等一系列措施後,師德之痛仍然是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熱點難點,如何根治仍待貫徹有力的改革措施。上海社科院今年一項針對3000名中小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對師德持有負面評價的比例為7.4%,主要集中在收禮和有償補課上。(12月8日新華網)
逢年過節,是不是要給老師送點禮,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送吧,擔心老師不收,也擔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不送吧,又擔心別人都送自己不送,老師給自家孩子「小鞋」穿。
儘管近年來針對教師收受禮物的不正之風,屢有嚴厲舉措出台,但要徹底消滅這一現象,恐怕還有待時日。
對收取了禮物的教師而言,有一種心態挺有代表性。正如新聞報道中說,一方面拒收家長紅包時常有學生在旁,場面非常尷尬,「實在退不回去」;另一方面,面對有償補課的指責,很多時候既有家長強烈要求的因素,也有改善自己生活的考慮。彷彿一扯上「學生在場」「家長要求」的大旗,自己的行為就有了正當理由。在筆者看來,這不過是一種矯情,明知自己的行為不當,卻還要找來遮羞布的心態作怪。在孩子面前退換禮物,正是一場加強規則意識的正面教育;即便顧及家長臉面,也可以先收下,再找機會退回;至於家長「強烈要求」補課,更不是老師校外有償補課的理由——家長有提升學生成績的需求可以理解,但老師首先應當尊重法律法規,尊重教育公平,這是當老師的基本職責。
要讓老師不收禮,應有多方面的應對措施。向家長宣傳不送禮的好風氣,提高教師待遇,乃至實行「一票否決」制,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絕不能因為家長執意要送禮、或者教師不滿意自身收入,就把收禮行為、補課行為正當化。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眼下無論是老師收禮還是家長送禮,都已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風氣使然。一刀切禁止,可能讓收禮送禮轉為地下,更加隱蔽。或許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更具可操作性。比如先效仿很多國家,明確規定送給教師禮物的價值不得超過一個較低的價值,否則將嚴厲處罰教師。當老師與家長都慢慢形成了習慣之後,再將送禮之風徹底剎住,成功幾率更大。
(章門仁)
推薦閱讀:
※特級教師於永正:5個秘訣,做有魅力的老師
※吳猛強:獻給那些心理素質比較差的老師
※輕鬆管理90後老師,您只需掌握8大技巧
※職場選墨鏡:我要潮流實用還省錢
※吳銘峰老師告訴你種子的力量~厲害了,我的考試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