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關係管理 「小農思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背後的邏輯其實應該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在中國,「關係」被嚴重誤讀和誤用,常與走後門、腐 敗等相關聯。其實,關係是組織有效治理、有效領導的有力切入面。特別是在一個日益動蕩化的環境里,強調關係的管理模式能更有效地提升組織適應力。   如何圓融而不圓滑,守法而不教條,講原則而不固執,與人為善又不失底線,法情兼顧、法禮並治?這考驗著中國人的關係管理智慧。   國人對「關係」的心態是極其微妙的。僅僅把關係管理等同於行賄、走後門、開綠燈,只為短線目標的相互利用,是完全失敗的關係管理,是關係管理五重境界中的下下之選。管理者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關係管理,就會在領導力、組織能力和制度建設上陷入「小農思維陷阱」。   五級關係管理   社會和組織的善治是三種模式的有效組合。然而,關係管理也要仔細區分。好的關係管理帶來的是信任、合作、社群和諧與善治,而壞的搞關係帶來的卻是不信任、腐 敗、派系惡鬥以及原子化的個人。我把關係管理的水平分成五級。   第一級:搞關係 賄賂、後門、搞關係……只為了短線目標相互利用,是完全失敗的關係管理,敗壞人情、敗壞社會,害人,最後也一定害己。這正是我們今天社會危機重重的重大根源。   第二級:擺平 能將各方面的利益都安排妥當,讓相關各方均有得利。看起來,這符合中國人對均分的期待。但在擺平過程中,常常要對可能讓步的一方,權謀地承諾未來的利益以取得今天的讓步。挖東牆補西牆的行為多了,難免會失了公平。而且私下承諾多了,也有損誠實公開。這是很困難的操作,很容易就失去平衡。最糟糕的是,挖東牆有時挖出一個大窟窿,再也填不回去,造成關係的破裂,團隊的解散。   第三級:廣結長期善緣 中國人特彆強調施恩與報恩,聰明的人會在對方尚未發跡之時就建立起長期關係和信任。小說《羊的門》就描寫一個能人救了中央領導,等到領導復出後,這段關係就成了他日後經營企業最重要的資本。這樣「施恩不望報」地慢慢埋人脈,使得短期的資源均分不至於和人情交換髮生衝突,因為其人情交換都是長期的。   第四級:志同道合、雙贏 長期關係的營建主要基於共同的理念,人情交換輔之,共同創造出更大的餅,雙贏之下容易保持互惠忠誠。大家有了共同價值觀,對分配原則有一致的看法,容易維持公平一致與誠實公開的原則。   第五級:我無為而關係自來 中國人的最高境界是「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當一個人常年執著於一件事,常年讓人感到可信賴,一直堅持自己的價值和建立良好的聲譽系統,這個時候,不用特意去建立關係,很多關係自然而然就會找上他。無需特意去經營人脈,也會得到很多信任和貴人相助。   關係領導力   在中國這個「關係社會」中,一個「沒有朋友」的人,不會有自己的圈子、團隊、親信,沒人幫他辦事。但若是圈子演變成派系鬥爭、密室協商,於組織亦是百害而無一益。如何做到圓融而不圓滑,守法而不教條,講原則而不固執,與人為善又不失底線,法情兼顧、法禮並治才真正考驗中國人關係管理智慧。   企業家當守住底線 對企業家而言,底線不是擺清高、憤世嫉俗、做「憤青」,而是在商言商,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不因為經濟利益的誘惑而違反承諾,能夠視企業的信譽如同生命。企業家的精神與形象是企業的一面鏡子。正如德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科斯洛夫斯基所說的,企業家的道德行為「存在於放棄中,通過放棄道德上有問題的機會和放棄不道德行為(違反規則的行為)帶來的利益,來達到比競爭對手更有利的競爭優勢和區隔帶來的利益」。   企業家不管政商關係,那是高調,因為一般企業家一定需要和地方政府處理好關係,主要的目的在於尋求「保護」,避免無謂的小官「騷擾」,並在一定條件中尋求較自由的空間。但是如果想追求地方官員許可權之外,甚至是違反規範的利益,則非基業常青之道。   聰明的企業家不會去和不肖的官員同流合污,但也懂得搞好與政府的關係,比如可以通過捐款等方式做一些公益事業,幫助政府發展當地的關鍵產業,做一些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如建設公益協會、基金等組織,幫忙尋找公共資源、搭建各方溝通橋樑,引介地方官員需要認識的人等等,幫助地方政府做出政績。   但是,務必懂得堅守底線,不參與一些有違政策乃至有違道德的事情。對於因制度漏洞等不太規範的操作,只接受法律允許的便利,不追求違法的利益。總之,就是有十分實力,只說八分能耐,僅拿七分利益,不忽悠、不浮誇,不追求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非分之想,這樣才能堅持住底線。   誠而知天命 短視近利、短線行為是企業家關係管理的第一大忌。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關係管理智慧就是長線布局。   一位企業大佬的人生心得,歸納成功者的布局要做的三件事:定方向、遇貴人、建團隊。遇貴人是指尋找機遇,進行戰略布局,找到願意幫你的人。良禽擇木而棲,就好像蜘蛛在好的枝頭上去織網,這將決定你更多地捕獲好的獵物。如何判斷誰是貴人?這跟自己定的方向有關。尋找一個好枝頭,過程中一定會犯錯,也有很多冥冥之中的因素不可控。最重要的,如《中庸》所說:「天下至誠」,就是定方向,了解自己,了解時勢,了解別人,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而不是非達到不可的目標,誠實地與貴人相交。現在誠意太少,造假太甚,偏行己意,相互利用,所以關係不再是美事。最後,組建一支自己的團隊,與你意氣相投、方向一致,這樣再大的獵物也能一起去捕捉。   人生看遠看長,一年兩年的挫折不算什麼,不要求速成,更不要東攀西比。一個坑兢兢業業佔三十年,這個坑就是你的。挖不挖得出自己的坑,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要自己負責;但坑大還是坑小則是緣,是命,是時勢,不要強求。要有一些「純」的東西,純親情、純友情、純愛情,它們不一定會是你的貴人或團隊,但卻提供了最重要的情緒性支持,是你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基石。少了誠,隨著世俗的流行追逐「成功」,是一生關係管理失敗的開始。   對內平衡情感與工具 中國人想要志同道合、聚眾成事時,喜歡在長期的工具性 交換中,加入稱兄道弟的義氣,心理學家黃光國稱之為「混合性關係」。這類關係中,如何平衡情感性與工具性動機是一大難題:情感太過,大家沒原則、沒效率、和稀泥,難以成事;工具太過,都是相互利用,難以凝聚感情,不利於合作與團結。   一個領導者在呼朋引伴建立團隊,聚眾成事發展圈子時,需要經常審視圈內成員的動機。優秀的中心人物會讓能幹的成員建立自己的團隊,給予他們獨立的決策權。領導者明白圈內成員的工具性動機,包括人情交換、擴大人脈、自建圈子,所以會在他們積累自己的社會資本過程中伸出援助之手。一旦這個心照不宣的長期交換默契被破壞,相互依存和團體認同的親密感覺就會消失。如何平衡情感性與工具性 交換,是中國領導者第一個「陰陽兩難」的困境。   另外,學者翟學偉提出「均分」原則:領導者需要盡量對一個圈子內的成員平等地分享資源;另一方面,領導者也會有差序格局的關係網,要與一些成員保持「親人」般的關係,從事特殊的人情交換。「均分原則」與對親密成員的人情互惠,又形成中國領導者第二個「陰陽」兩難的困境。   圈內圈外兩相宜 領導者一定要平衡圈內、圈外人的利益。一個行動者會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小家庭」),成為中心人物;也會加入更大的圈子(「大家族」)。如何在「大家族」中識大體、講道理,又能爭取到資源,在「小家庭」中從事人情交換,這是一大挑戰。   如果一個圈子的中心人物同時也是更大社會網路(Larger network)的頭兒,他(或她)應扮演家長式領導的角色,因此均分原則也適用於更大的網路。這導致了角色衝突。對組織領導者來說,在他(或她)的圈子內的人情交換,和在更大網路中的均分共享之間如何保持平衡是一個巨大挑戰。好的關係管理要隨時動態平衡情感性與工具性動機,平衡人情法則與均分法則,平衡圈內與圈外利益,但絕不是固定的三七分、四六分,而是時而三七分,時而五五分,時而六四分,在底線要求之上動態調整,這正是中庸之道的智慧。 ※※※※※   關係管理的真義是營造信任與和諧的環境,這有賴於可信賴行為的經營、長期的情感建立與人情交換。在人情困境中守住公平的底線、基於社會的一般道德標準建立小圈子內的良好規範,以及基於規範形成小圈子內輿論監督的環境,並動態地平衡好「陰陽」兩難的困境。做好關係管理而不是去關係化,才有利於合作雙贏。關係是個好東西,但要我們有關係管理的智慧。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處理教練與學員之間的關係
人際關係29
八字胎元和命局之間關係
全球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與元首的關係
第三章 地支與地支的作用關係

TAG:管理 | 思維 | 關係 | 關係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