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紊亂

骶髂關節紊亂 【骶髂關節炎】發表時間:2010-03-16 發表者:王臨青 (訪問人次:993)

【概述】

人體軀幹及所擔負的重力,必須通過兩側骶髂關節,均衡地傳達到下肢,故關節結實堅強。關節前有重要的血管、神經通過;因而骶髂關節病變,上而影響腰背部,向下影響雙下肢。關節的穩定性還受到性別、內分泌等疾患的影響。 蘭州中醫骨傷科醫院骨科王臨青

骶髂關節勞損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常有急性發作,癥狀嚴重者不能下床,甚至卧床不敢稍動。也有轉為慢性病遷延日久。發病原因多與急性扭傷或長時間在不利姿勢下勞動有關。過去曾將腰椎間盤後突誤認為骶髂關節勞損或脫位病例,並用腰帶固定。至1934年確認腰椎間盤後突症後兩病就不再混淆。骶髂關節屬微動耳狀關節,是滑膜關節。這關節可因腹直肌的牽拉,是髂骨稍向前旋轉;而腹後伸肌的牽拉,可使髂骨向後旋轉;若外力加於骶骨下部,如突然跌倒,臀部著地,可使骶骨向前旋轉;若外力加於骶骨上部,又可使骶骨向後旋轉。跳躍可使外力通過下肢傳至髂骨而使之向上移動。所以骶髂關節過分被動活動時,可引起一側或雙側骶髂關節錯位或半脫位。兩骨的關節面本身已凹凸不平,錯位後,關節位置更為錯亂,發生交鎖,同時有一部分韌帶受到牽拉而勞損,發生疼痛,有時可引起反射性坐骨神經痛。

【臨床診斷】

1.病史:有暴力性外傷史。或慢性關節勞損所致的關節不穩,復受外力作用。

2.臨床癥狀:骶髂關節局部疼痛,其疼痛可向股骨大轉子外側及大腿前方傳導有時甚至放射到小腿外側,並且通常有患側豎脊肌痙攣。站立時,患者常將體重支撐在健側下肢,患側下肢呈鬆弛屈曲狀,以減輕腘繩肌牽拉。

3.體征:患者脊柱腰段可有側曲,且凸向健側,腰肌緊張。患側骶髂關節周圍有廣泛壓痛,髂後上下棘有明顯壓痛,骶髂部叩擊痛。

4.特殊檢查:①骶髂關節分離試驗,又稱「4」字試驗。患者仰卧位,術者將患者上肢屈膝後作盤狀放於對側膝上,然後一手扶住對側髂嵴部,另一手將患膝向外側按壓。若骶髂關節發生疼痛即為陽性。②骨盆擠壓分離試驗,患者仰卧,術者兩手分別放與患者兩側髂前上棘處,將骨盆向外分離或向內擠壓,引起骶髂關節疼痛者為陽性。③俯卧提腿試驗(Yeoman征),患者俯卧,術者兩手按壓骶部,助手握患側踝部上提,使髖關節後伸,引起骶髂關節疼痛者為陽性。

5.X線檢查 急性骶髂關節紊亂X線攝片常無異常表現。慢性扭傷或勞損者可有骨性關節炎改變,關節邊緣骨質密度增加。

【鑒別診斷】

1.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者腰痛伴有一側下肢麻木、脹痛,脊柱兩側肌肉緊張,椎旁有明顯壓痛及向患肢放射痛。骶髂關節損傷較重或有錯縫者,局部疼痛較劇,可向股外側放射,局部肌肉痙攣,腰骶部有側屈和前屈畸形,可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2.骶髂關節結核 無外傷史,或僅有輕微外傷史。有全身癥狀,如低熱、盜汗、消瘦等。X線攝片顯示有骨質破壞。

【基本治療】

一、手法治療 手法複位是治療第髂 關節紊亂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行手法前先應進行局部按摩放鬆。

1.側卧單髖過伸複位法 患者側卧位,健肢在下自然伸直,患肢在上膝關節屈曲,術者立於患背側,以一手握患者踝關節,另一手掌跟推頂患側髂後上棘。先小幅度過伸患肢,乘患者不備,術者拉踝之手用力,使患肢過伸,推髂後上棘之手同時反方向用,可聞及關節複位響聲或手下有關節複位感。

2.牽抖複位法 患者俯卧位,兩手抓住床頭。術者立於床,兩手分別握住患者兩踝,逐漸向下牽引患者身體。在牽引的同時,抬高下肢使患者腹部離開床面少許,然後左右擺動下肢數次。在擺動下肢的過程中,上下抖動數次,使其複位。

二、局部注射治療 我科多年來採用局部注射醋酸潑尼松龍或曲安奈德注射液以及局部麻醉劑注射方法經治病例均取得迅速緩解或治癒的效果。往往1次治癒,輔以休息,殘餘癥狀較重者可1周後再注射1次。

注射方法:患者俯卧位,患側骶髂部消毒,用10ml注射器抽取0.75%的布比卡因5ml,再抽取醋酸潑尼松龍2ml或曲安奈德注射液1ml,於骶髂上韌帶及骶棘肌附麗壓痛最明顯處作準確局限性小區域注射治療。注射後數分鐘內患者即感疼痛完全消失。可讓患者下地行走以檢查效果及佐證診斷。

三、其它療法

1.可應用熱敷、超短波、頻譜等物理治療,以使肌肉放鬆、水腫消退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針灸療法:取穴:腎俞、環跳、委中、殷門、陽陵泉、阿是穴。用瀉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中藥離子透入療法:選用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的中藥,進行離子透入治療。

四、藥物治療

(一)西藥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芬必得、英太青等。

(二)中醫辨證分型及方葯

1.氣滯絡阻型:骶髂部疼痛時輕時重,痛無定處,重者腰部活動受限,行走困難,咳嗽震痛,舌苔薄,脈弦數。治宜理氣通絡,和營止痛。方用澤蘭湯加羌活、乳香、沒藥。

2.血瘀氣阻型:骶髂部疼痛局限一側,局部瘀腫,壓痛明顯,腰部活動受限。或有腹脹,大便秘結,舌質略有瘀點,脈弦緊。治宜行氣消瘀,活血止痛。方用地龍散、復元活血湯、大成湯等。

3.中成藥:可選用跌打丸、雲南白藥、三七片、傷科七味片等。

五、托洗及貼敷治療

局部瘀腫熱痛者,可用雙柏散托洗,消腫定痛膏、活血止痛散外敷,或用狗皮膏、雲南白藥貼、奇正炎痛帖、傷濕止痛膏外貼。

【預防與調護】

  骶髂關節是骨盆環三關節中的主要部分,是脊柱與下肢間聯繫的樞紐,為力量的緩衝帶,超越生理範圍的扭轉則可發生關節損傷,其病因可以是骨盆自身病變,如骶髂關節韌帶損傷;也可來自腰椎病變,如腰椎間盤突出症、骶棘肌損傷和髂腰韌帶損傷;下肢各部位如髖、膝、踝關節病變皆可因生物力學改變而導致骨盆傾斜,引起骶髂關節損傷和骨盆旋移。手法整復後的功能鍛煉對鞏固療效、預防複發也很重要。平時注重慢跑,注意腰背肌功能鍛煉,參與球類運動。其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覺時盡量避免冷風直吹,以免腰骶部著涼引起腰肌痙攣。久坐伏案工作的人,也勿忘腰部保健,要經常起身活動腰部,防止腰骶肌慢性勞損。第三,適量補充鈣及維生素。足夠的鈣及維生素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平時應多食用牛奶和豆製品以及新鮮蔬菜。


推薦閱讀:

肩關節脫位
學 | 怎樣才能避免在練太極拳的膝關節損傷
艾瑪,胳膊抬不上去!肩關節又傷了……
5個關節很脆弱 容易被侵犯
你知道怎樣保護你的膝關節嗎?

TAG:關節 | 骶髂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