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史之道
《道德經》理論使古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提煉的真知,它的理論構架完善而嚴密,是源頭文化定理,是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中的「萬用導航」。《道德經》是一本人類的教科書,書傳數千年之久,經文中沒有瑕疵是不可能的,但它一樣閃耀著先哲的智慧光芒。涉及當時推動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的寶貴準則,如天文星象、地理風水、占卜問卦、種田插秧、行軍布陣、治國安邦、中醫針灸、行禁破邪、內煉金丹、外家爐火等,更為難得之處是教育人類與時皆行,是天人合一、天物合一、人天相應的一本哲學業書,被道教尊奉為主要經典之一。有人讀了很長一段時間《道德經》還是不知道到底什麼是道,更有極少一部分道教弟子也解釋不清楚道為何物,有失道教本意,余也不慧,天資魯鈍,謹將所知道的知識以(一)源於史官;(二)道的出處;(三)道的解析等三項為題,寫出如下,求教於方家!
一、源於史官
上古時期只有通曉天文曆法,才能掌握天地宇宙的規律,才能成為眾氏族擁護的首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後來首領擁有的氏族越來越多,自然沒有時間去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了,於是專門有了研究天文曆法的官員,這些人也屬於貴族階層。專門研究天文曆法的官員稱為史官,遠在黃帝時期就有史的說法,史官的主要職責是記錄帝王大事的,推算年、月、日、時的長度和相互之間的關係,來制定時間順序,總的來說,包括年月的配合,歲首和節氣的確立,日月時的編排推算等,符合天體運行的規律,便於人類社會安排種種活動。《漢書.藝文志》曰: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悲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讓,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可見班固認為道教起源於史官。
曆書是一種排列年、月、日、節氣等供人們查考的工具書,在封建時代它是由黃帝頒布的,所以又叫「黃曆」。最早的曆書產生在唐朝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當時唐朝設有太史局(太史是史官的一種),專門為皇室設置記事日曆,記載每日每月每年,國家朝廷大事和皇帝言行,到後來,把干支、月令、節氣以及那些各種忌日、星象吉凶、符咒、卜卦等內容都加印到曆書中去了。老子就出生在史官世家,夏、商、周三朝,史官乃是學術的大宗,知識的淵藪,其最重要的職責正是利用有關天道和歷史的關係,充當天子或諸侯王的顧問。道教起源於上古時代掌握天文曆法的官。
二、道的出處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 道,強為之名曰: 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宇)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學歷)。」
三、道的解析
老子,是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出「無極」概念的人。「無極」與「宣夜」意思相近或一致,道家即源於宣夜說或無極說。從無極到太極還經歷了太易、太初、太始與太素幾個階段,並且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與太極,並稱為「五太」。太易,是指陰陽之氣皆未形成的階段,如《列子》中說: 「太易,未見氣也」;太初,則是指真一之氣始生卻尚未有形質出現的階段;太始,是指有形無質、人的感官尚無法感覺出來的階段;太素,是指形質始生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極,則是陰陽互抱,形質皆備的階段。
《淵海子平》在論述「五行」出處中寫道: 「蓋聞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其名胚胎。日月星辰未生,陰陽寒暑未分也。在上則無雨露、無風雲、無霜雪、無雷霆,不過杳杳而冥冥;在下無草木、無山川、無禽獸、無人民,不過昧昧而昏昏。是時,一氣盤中結,於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極生土,所以水數一,火數二,木數三,金數四,土數五。……因此,五行: 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老子之道來源於「陰陽太極」理論,太極是萬物有形有質的起始,因此道為天地始、萬物母。
通過以上的說明就可以對第二十五章內容進行大致的解釋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有一種有混沌之元氣構成的虛空妙有,在天地未分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靜淡漠,獨立而永久存在,周流變化,永不停息,發展到太極階段,萬物有形有質的起始,因而道為天地始、萬物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 道,強為之名曰: 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我不知道如何稱呼它,勉強用道來稱呼它,勉強用大來形容之,(大為大衍之數,天地之數)大到無限好像消失在黑夜中一樣,雖然渺遠莫辨,但它卻以無形的力量反回作用於有形的事物內,成為宇宙萬物維繫的根源。起點是終點,所作者時光流逝,又會返回到自身。愛因斯坦的理論認為: 假設望遠鏡可以觀察到無限的宇宙空間,它的終點一定是觀察者的背後,宇宙的規則就是一種輪迴的現象生滅,實則本質無生亦無滅。「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宇)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學歷)。」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這四大,人是其中之一。但是這四大並不是並列的,由低到高的順序是「人」、「地」、「天」、「道」,每一級都取法於上一級,「道」之高也並非壓「天」 、「地」 、「人」一頭,而是它以自然科學運行法則。對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學歷),讀了幾個註解的版本發現沒有一個從史官的角度去解析的,隨感有為老子本意,余嘗試如下: 天為天盤、為九宮,地為地盤、為八卦,人為人盤、為八門,古人認為與人相關的主要為八門,與地相關的主要為八方,與天相關的主要為九星,所以才有「人法地,地法天」,至於「天法道」就個更容易理解了,道起源於天文曆法,那麼道就是十天干,在具體下就是戊己(無極),太極生土,萬物開始有質有形,因而道是天地始、萬物母,最後的「道法自然(科學)」就不用說了,十天干來源於自然歷及科學歷,這才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真正意義,才能和老子史官世家的身份相匹配,才能信服於信眾。十月天陽曆就是夏曆,就是上古的十天干,十天干是用來描述太陽的運行周期的。據歷史記載和學者考證,十天干是在夏朝時期才發明的,十二地支伏羲時期就已經發明了,陰曆就是十二月太陰曆,就是上古的十二地支,十二地支是用來描述月亮的運行周期的。太陽曆是科學歷,太陰曆是自然歷,太陽曆是天文學與農業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太陰曆源於上古每月一次的祭祀活動。太陽曆和太陰曆合稱天干地支,這就是「道法自然」的全部。有的信眾可能對八門比較陌生,在此簡單說明一下,1.休門,公私皆利,萬事吉;2.生門,出行求財,宜見貴,營謀;3.傷門,傷財防病,惟宜所債吉;4.杜門,諸事不利,宜隱伏躲避;5.景門,遠行有阻,音信利;6.死門,道路閉塞,出行不利;7.驚門,憂疑主動,遠行有災;8.開門,求財吉,遠行利,見貴吉,效法於八卦。
結束
通過以上的解說,相信信眾會對道有個更為具體的了解,老子之道來源於宇宙起源,是史官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得到的寶貴生活、生產資料,道教認為: 「元始之時,太極(道)動而生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期也」,眾所周知,分子是保持物質物理屬性的最基本單位,萬物都是由氣態分子、液態分子和固態分子組成的,那麼道理應就分為三類: 一類,氣態到(天);二類,固態道(地);三類,液態道(人),物質又有陰陽屬性,因而又有六道之說,個人認為這應該是四生六道的原始來源,願後來道教學者能夠驗證,道教的宇宙起源在《孫文學說》中有相關明確的記載,此就提及一下,不再贅述。
來源:道教之音作者:王景宏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推薦閱讀:
※那個年代薩特愚蠢,知識分子不負責任
※「被實習」鬧劇頻出 敗壞了職教的道德基礎
※《道德經》智慧-九章
※如果有一種外星智慧生物,價值觀與人類嚴重相悖(無法調和),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
※是否該向男友坦白自己的約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