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入選世界遺產點段

揚州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入選世界遺產點段
看那鑲嵌在運河之濱的一串明珠
1淮揚運河揚州段2古邗溝故道3里運河(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4邵伯明清大運河故道5揚州古運河6瓜洲運河
揚州時報 2014年06月23日

揚州,是一座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運河城」。吳王夫差開邗溝的那第一鍬土,隋煬帝全線開鑿大運河的那一點圓心,讓揚州在整個運河文化中佔據著獨一無二的一席。

此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包括橫貫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在春秋戰國、隋朝及元朝時期都曾經歷過大規模興建。依據歷史分段和命名習慣,大運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遺產類型包括閘、堤、壩、橋、水城門、纖道、碼頭、險工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倉窖、衙署、驛站、行宮、會館、鈔關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和管理設施,和一部分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古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等。這些遺產分布在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遺產區總面積為20819公頃,緩衝區總面積為54263公頃。

揚州,大運河聯合申遺牽頭城市,共有瘦西湖、個園等10個遺產點,里運河、古邗溝等6段河道列入首批申遺點段,成為全線列入遺產最多的遺產區。

10個遺址點

1劉堡減水閘

劉堡減水閘位於揚州市大運河寶應段大堤的東岸,是調節運河與寶應湖之間的水位差、保障漕運水位、保護大運河堤防安全的水工設施。

劉堡減水閘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後經過多次修繕,清乾隆年間逐漸淤塞廢棄。現為遺址狀態,為青石砌築,堤壩、閘牆、堤壩以及西側擺手基本保存完好,可清晰地看到木樁基礎、堤閘石工以及水閘設計與兩側水位的關係。

2盂城驛

高郵盂城驛是明代北京、南京之間的重要驛站,位於高郵南門大街館驛巷13號,佔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房屋整體坐北朝南,整體格局保存較好。盂城驛是目前大運河沿線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古代驛站遺存。盂城驛開設於明洪武八年(1357年),後不斷加建,逐步形成了明清時代大運河沿線規模最大的古代驛站。盂城驛現存部分保存完好,門廳、三間西耳房、後廳五間基本完好,正廳柱礎完好,現作為郵驛博物館對外開放。

3邵伯古堤

邵伯古堤是位於江都市邵伯鎮甘棠社區以西的運河故道東岸的一段古運河河堤。始建於宋代,用於防止邵伯湖湖水外泄,保持運河水位。明代以後,運河成為淮河的入江通道,河床逐年淤墊升高,運河逐漸成為懸河,對運河以東地勢低洼的里下河地區形成巨大威脅,此段大堤作為防洪屏障被不斷加高加固。邵伯古堤的修築,使邵伯段大運河脫離湖面,成為獨立航道。同時,古堤也是抵禦淮河洪水,保障邵伯鎮安全的重要屏障。古堤現存部分南北長300米,截面為梯形,下底寬8米,上口寬2.5~3米,高5米。

4邵伯碼頭

邵伯碼頭是位於邵伯運河東堤上的四個古碼頭遺址,自北向南分別稱為竹巷口碼頭、大碼頭、朱家巷碼頭和廟巷口碼頭。自從邗溝貫通江淮,邵伯成為南北往來必經之路,船舶往來日漸繁盛,因此在邵伯鎮明清大運河故道兩側形成了大量碼頭。公元18世紀時,修建邵伯運河東岸大堤,同時修建了竹巷口碼頭、大碼頭、朱家巷碼頭和廟巷口碼頭共四座現存的碼頭。1936年運河改道之後,這些碼頭也被逐漸廢棄,現作為遺址展示。

5瘦西湖

瘦西湖位於揚州市西北郊,是從清代揚州城北垣綿延至北郊蜀岡的狹長水體,總長約4.5公里,寬度約13~116米。瘦西湖是由隋唐大運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壕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

瘦西湖最早的兩段水體形成於隋代。宋元時期,與城壕連接成一個更大範圍的水系,成為揚州城的西護城河。瘦西湖水道沿用歷代揚州城護城河,並經人工疏浚、鑿通,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形成一條連貫的細長又富曲折變化的線形水體。瘦西湖是大運河的支流,同時也是大運河上獨特的文化景觀,瘦西湖作為揚州城市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條河道與大運河相連。瘦西湖反映了大運河沿線經濟的繁榮和由此而生的文化發展情況,是與大運河帶來的思想、文化、技藝的交流和彙集密不可分的運河文化景觀。

6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

天寧寺位於揚州明清城北郊外城河邊,是清代帝王南巡時駐在揚州的行宮。天寧寺位於豐樂上街3號,地處清代揚州城的北護城河北岸,南對拱辰門(又稱天寧門)。始建於東晉,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築格局為清同治年間修復後的遺存。天寧寺現狀保存完好,由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華嚴閣、東西廊房及配殿組成,現作為揚州佛教文化博物館對外開放。

重寧寺與天寧寺隔路相望,並稱「雙寧」,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現存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建築三進。重寧寺位於長征路15號,南鄰天寧寺,寺中主體建築與天寧寺位於同一軸線,亦為清代8大名剎之一。重寧寺是清代皇帝南巡的重要史跡,乾隆皇帝賜「普現莊嚴」、「妙香花雨」兩額及大量詩文、楹聯。

7個園

個園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建成的宅園,佔地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7000平方米,為前宅後園式江南私家園林。個園的住宅部分位於個園南側,坐北朝南,佔地35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住宅由西、中、東三路建築組成,前後各三進,各路建築間以火巷相隔。整體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是揚州盛極一時的鹽商文化和民居文化的珍貴遺存。

8汪魯門宅

汪魯門宅位於揚州古運河邊,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是江南典型的鹽商大宅,建築面積1700餘平方米,布局規整嚴謹,體量宏大,用料考究,裝修精緻。現存遺產面闊三間,在同一中軸線上,前後九進,分別為門樓、大廳、二廳、住宅樓等,總長115米。

9盧紹緒鹽商住宅

盧紹緒鹽商住宅坐落在老城區康山街22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是大運河揚州段現存規模最大的鹽商住宅建築之一,也是大運河沿線晚清鹽商大型住宅的代表。現存建筑前後共九進,佔地約5000平方米,主要建築及園林有正廳、藏書樓、意園等。現作為揚州淮揚菜博物館對外開放。

10鹽宗廟

鹽宗廟位於揚州市區康山街20號,東、南臨揚州城區大運河,西側有何園、盧氏鹽商住宅等文物古迹,北側為天主教堂,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始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兩淮眾鹽商捐建,原有殿宇五進,廟後還有戲台,作為祭祀夙沙氏、膠鬲、管仲等鹽業歷史著名人物的祭祀場所。後改為祭祀曾國藩的祠堂。鹽宗廟充分證明了揚州鹽業在大運河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鹽宗廟現保存完整,2006年修復後對外開放。

6個河道

1淮揚運河揚州段

淮揚運河揚州段北起里排河與大運河連接處,南至長江邊的瓜洲鎮,全長151.3千米,地處江淮平原,東以里下河水網地區為界,西與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四個湖泊毗鄰;北接淮安楚州,南至揚州邗江區瓜洲鎮入江口,連接了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和寶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儀揚運河等主要河流。

在大運河揚州段遺產區,自北至南,由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一系列天然湖泊連綴在一起。早期大運河,正是充分利用了天然湖泊水域,通過人工挖掘,將這些天然湖泊連綴成一條暢通的水路。作為國家漕糧運輸的重要水上通道,大運河揚州段不斷完善河道的渠化。今天,大運河揚州段形成了河湖並行的獨特景觀。

2古邗溝故道

古邗溝故道,是揚州地區最早建成的人工水道之一。現位於揚州城北,從螺螄灣橋向東直達黃金壩,長1.45公里,目前作為景觀河道使用。這段邗溝遺址的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是大運河系統最早期的遺迹之一。從漢代至唐代這段河道都是大運河的主航道,是歷代漕運的主要通道。河道雖然歷經整治,但都是在原始河道的基礎上拓寬和修繕,因此保留了河道走向的真實性。

3里運河(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

里運河北起揚州寶應里排河與京杭運河連接處,南至揚州市廣陵區茱萸灣,連接了高郵湖、邵伯湖等湖泊,是大運河揚州段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里運河現在仍然是主要的運輸性河道。經過歷年的拓寬和整治,已經達到二級航道的水平,可通行2000噸級別的船隻。

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北起高郵界首鎮,南至高郵鎮,全長30公里,現已無水。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段河道集中反映了大運河由湖道向河道演變的動態過程,是反映大運河河湖關係的"活化石"。該段最初直接利用湖泊作為航道,為了航行安全,自宋至明清逐漸修築分隔河湖的堤防開挖月河,使航道逐漸渠化並因此逐步東移。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古運河的東側開鑿了現在的里運河。原運河故道局部填充,用作現運河西側的堤防,上面栽植樹木和農作物,但河道走向及河床河堤關係仍清晰可辨,形成兩河三堤、古代運河故道與在用的里運河並行的獨特景觀。馬棚灣鐵犀於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年)鑄造,為鎮水之物,長1.70米,寬0.75米,高0.68米。

4邵伯明清大運河故道

邵伯明清大運河故道位於邵伯鎮西,北至邵伯節制閘,南至南塘,長約2000米,寬約30米。該河道目前功能已廢棄,但河道整體走向、河岸護堤及碼頭仍然得以保留。邵伯明清大運河的前身是邗溝的一部分。1600年,為避免湖面的風浪影響漕運,在邵伯湖東側修建堤壩,使大運河的主航道與邵伯湖徹底分開,成為獨立的航道。現在邵伯故道為防洪排澇和城市景觀河道。在邵伯節制閘上游的「斗野亭」公園內,保存著一隻鎮水鐵犀,長1.98米,高1.10米,重約1500公斤,是昔日大運河泛濫,百姓祈求安康的見證。

5揚州古運河

大運河自灣頭流向西南,經黃金壩後向南進入揚州城區段,直至高旻寺,全長約20公里。因1958年自邵伯向南開挖大運河新河道,直通長江,因此,原自邵伯經茱萸灣曲折繞城而過,通過瓜洲運河至長江的這段河道,現在被揚州人稱為「古運河」。這段大運河與揚州城市同生共長,被譽為揚州城的「母親河」。揚州城區段大運河不僅遺產眾多,而且水景秀美,揚州三灣(即寶塔灣、新河灣和三灣子),便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段。它自文峰塔向南,呈橫著的「幾」字形,河道曲折,迂迴六七里,水面寬闊,流速平緩。

6瓜洲運河

大運河穿過揚州市區至高旻寺,形成了一個三叉形的河口。至此,大運河一路往南,至瓜洲長江口匯入長江,這段長12公里的運河就是瓜洲運河。它處於大運河揚州段的南端,始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開鑿的伊婁河,具有1270多年的歷史。瓜洲原為江中沙洲,後與長江北岸相連,長江北岸線遂南移至瓜洲。瓜洲運河的開鑿,使漕船線路大大便捷。明清時期,儀征、瓜洲運口交替使用。1884年,瓜洲城和南端的瓜洲運河完全被長江吞沒,大運河南端的運道至瓜洲出江。1958~1960年間,長江運口移至東側。瓜洲運河現為六級航道。

推薦閱讀:

為什麼河流斷面一般首選概化成梯形,而不是長方形?
為什麼河道可以非常彎曲?

TAG:世界 | 揚州 | 河道 | 遺產 | 世界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