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把童年還給孩子

一天,一位著名的教授在花園裡散步,看到一個只有15個月大的小女孩笑靨如花。他覺得這很不尋常,心想,一定是花園裡的天竺葵才會使這麼小的孩子如此快樂。可令他失望的是,小女孩並沒有看那些美麗的花,她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光禿禿的地面。

教授更加好奇,也仔細地看了看,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現。他用困惑的目光望著小女孩,想知道她到底為什麼這麼開心。突然,小女孩用稚嫩的口吻興奮地說:「瞧,它在那裡動呢!」教授這才發現,原來一隻與磚塊顏色差不多的、微小得幾乎看不見的蟲子,正在地面上飛快地奔跑著……

我們往往習慣於用成人的眼光來觀察兒童的生活世界,用一些自認為的好意來替代孩子們的童心、童真、童趣。孩子們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不得不接受大人們強加給他們的各種興趣愛好。本屬於孩子們一生中最多彩的夢想、最率真的天性和最簡單的快樂,一個個被被大人們自認為完美的人生模式擊碎了、淹沒了。

童年是什麼?童年最主要的事就是玩耍。輕鬆、自由、愉快的成長永遠是童年的主旋律。這是孩子的天性決定的。孩子就像種子,自有其成長規律,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要給孩子留下盡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不同的種子,又有不同的花期,遲開或早開的花朵,同樣美麗!遲開的,有時會更持久,更艷麗。

可我們當下的家長不是這樣。從嬰兒在搖籃里開始就十分關注名目繁多的益智與才藝培訓,上幼兒園後,聲樂、繪畫、舞蹈、國學、數學、體操、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菜單已經貯滿了家庭生活的主程序,有著幾乎宗教般的虔誠與膜拜。有的孩子還沒有上小學,數學、英語等學科已經達到小學二、三年級的水平了。到了小學,家長們對於各種校外輔導機構瞭然於胸,趨之若鶩,中小學培訓市場異常火爆,以至於周六、周日在培訓門店附近的道路上常常造成交通大擁堵。

「中國詩詞大會」又颳起了一陣學習古典詩詞的颶風,這是好事。今天,宵夜君在書城還碰到兩個家長,上下打量著書架,服務員問要買什麼書,他們說,「就是復旦大學那個高個女孩背的那種,中央電視台上的」(只能「呵呵」了)。如果不顧孩子的年齡、興趣、志向,一味地要他們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生吞活剝,無異於扼殺孩子們五彩繽紛的童年,結果適得其反。設想一下,如果一個10多歲的花季少女整天以「一蓑煙雨任平生」來自勉,恐怕於己不是正能量,於國也不是什麼幸事吧!

德國、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好奇心、想像力、領導力往往體現在玩耍中,蘊藏在活動中。孩子更喜歡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遊戲,喜愛在泥水裡飛奔和打滾,鍾愛千奇百怪的角色扮演。在玩耍中成長,在活動中成長,遠比知識學習和被動接受重要得多。理想的父母、老師、學校應尊重兒童的習性,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

把童年還給孩子,需要我們的學校尊重所有孩子色彩斑斕的個性,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讓他們自主選擇、自主發展、自我完善。以孩子的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承擔起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奠基、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而竭盡全力的神聖使命。

把童年還給孩子,需要我們的老師走進孩子們那一顆顆純真的心靈,俯下身子細心聆聽孩子們的傾訴,耐心了解孩子們的需求,尊重他們的「異想天開」,為他們搭建起一個個自由舒展的平台。讓孩子們不僅為將來的理想而學習,而且讓他們享受到幸福愉快的學習過程,把學習當成人生中一種持之以恆的樂趣。

把童年還給孩子,需要我們的家長學會與孩子平等的做朋友,決不能將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沒有做成的大事強壓給孩子,讓孩子替自己去完成人生的目標。過度關心、過度照顧都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使他們失去自己獨立的空間。成功的路有千萬條,讓孩子們行走在自己選擇的最適合的路上,就是最大的成功。

推薦閱讀:

開啟「騎」妙之旅,發現兒時的你!
《西遊記後傳》中靈兒到底喜歡誰?
童年情結-我和我的狗狗們(內含我的真實情感,是我自認為寫的最動情的一篇散文) - 隨心軒 ...
撐起整個童年神曲有哪些?
加布獸每究極進化一次,都得浪費那麼多彈藥么?

TAG:孩子 | 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