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會性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會性

鏡子是培養寶寶社會親和性的有益玩具,而且對豐富寶寶的視覺體驗也很有好處。

  鏡子里那個小傢伙是誰?為什麼我摸不到他?怎麼我動了他也會跟著動?當寶寶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又好奇又興奮。媽媽要利用寶寶的興趣,和鏡子一起玩遊戲吧!

  用鏡子培養寶寶的社會性

  當寶寶第一次看到鏡子時可能會有些緊張,可慢慢地,寶寶就會對鏡子里那個「小夥伴」感興趣了。6個月以前的寶寶可以利用鏡子來進行其社會性培養。因為,寶寶對鏡中「小夥伴」的親昵、友愛的反應,實際上就是寶寶對他人、對周圍環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體現,這些正是社會性內容的一部分,父母給寶寶提供的鏡子,實際上也是提供了一個「小朋友」,在寶寶與「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寶寶的社會性也隨之得到發展。

  3個鏡子遊戲

  遊戲1 你是我的好朋友

  把寶寶抱到穿衣鏡或梳妝台前照鏡子,逗寶寶與鏡子中的自己碰碰頭、拉拉手,告訴寶寶鏡子里的「小朋友」就是寶寶自己,並對鏡子里呼喚寶寶的名字。寶寶會覺得非常有趣,慢慢地他就會主動與鏡中的「小朋友」交流了。媽媽也可以拉著寶寶的小手去碰一碰鏡子,感覺一下光滑的鏡面。

  Tip:這個遊戲可以提高寶寶的觀察力。

  遊戲2 點點小鼻子

  抱著寶寶面對鏡子,媽媽一邊用手指著鏡子里寶寶影象的各個部位,一邊說:「點點小鼻子,點點小嘴巴……」開始的時候,可以念得慢一點,讓寶寶能把語言和媽媽的動作聯繫起來;大一點的寶寶就可以由媽媽來念兒歌,自己用手指去點鏡子里的身體各部位。

  Tip: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寶寶的眼睛跟隨著媽媽的手指移動而轉移視線,促進視覺發育。並且開始對身體的各部位有初步的認識。

  遊戲3 玩具不見了

  寶寶看著鏡子時,媽媽把一個玩具放到鏡子前,確保寶寶的眼睛能從鏡子里看到玩具,然後把玩具藏到寶寶背後,跟寶寶說:玩具不見了。寶寶會很好奇地四下去找玩具。稍過一會兒,媽媽再把玩具拿出來,說:玩具回來嘍!在跟寶寶做這個遊戲的過程中,媽媽可以觀察寶寶對玩具不見後的反應,只要多做幾次,寶寶就會明白其中的樂趣,等玩具出現的時候,就會樂得咯咯笑了。

  Tip: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寶寶的認知和觀察能力。

  鏡子遊戲安全守則

  1.鏡子是玻璃製品,易碎,遊戲時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邊看護。特別是要注意鏡子邊緣是否光滑,最好用膠布把鏡子邊緣多包兩層,以防劃傷寶寶。[小精靈兒童網站]2.媽媽可以把鏡子掛在寶寶床邊,距寶寶眼睛15cm的地方最佳。但應注意經常變換方向,避免寶寶的頭部總偏向一側。

  3.

一、 課題的意義

  圖標,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了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如:禁鳴喇叭、拐彎、殘疾人過道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而處於大班年齡的幼兒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如果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引導幼兒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可以促進幼兒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自發的主動學習、探索性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常規,滿足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

  二、 課題的目標

  如果我們平時運用在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根據教學內容創編的標記與符號運用於幼兒一日生活及各領域教學中,那麼,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將會更加有規則、有意識。同時主動學習、探索學習及表達能力、學習效率方面將得到提高。

  通過實驗,預期達到如下目標。

  1、讓圖標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幫助者。

  2、讓圖標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3、讓圖標成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促進者。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採用將圖標的認識、利用、創編結合在幼兒一日生活、學習活動中。包括:環境、區角、各領域課程、生活活動中的運用。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認識生活中的圖標,了解圖標的作用,然後創設有圖標的環境。利用環境進行教育,然後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創編圖標,從而達到研究的目標。

  四、 研究步驟

  研究對象:大五班幼兒

  1、準備階段

  確定研究的課題,制定研究方

  案和實施計劃,確定課題組成員,收集有關資料,做好研究前準備工作。

  2、研究階段

  (1)、根據要求和教材實驗,將教材作恰當處理,設計活動。

  (2)、隨時積累資料,總結經驗。

  (3)、應用階段和總結階段

  總結一學期來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並進行合理分析,將成果運用於下一輪的大班幼兒。

  五、 研究資料的收集。

  1、教學中積累的有關資料。

  2、所寫的論文、總結、教案、課題報告等。

  六、 本學期研究的計劃

  2月份:常見圖標的認識。

  3月份:班內環境圖標的創設。

  4月份;幼兒園內環境圖標的創設。

  5、6月份:園外一些圖標的設計和創造。

淺談幼兒社會性培養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跨越了兩個學習生活階段,從其身心發展來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兒期的某些特徵,又有了學齡期剛剛出現的某些特徵,即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幼兒要發生一定的質變,這種質變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個條件主要是主導活動的轉變,即幼兒從以遊戲為主導活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跨越了兩個學習生活階段,從其身心發展來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兒期的某些特徵,又有了學齡期剛剛出現的某些特徵,即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幼兒要發生一定的質變,這種質變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個條件主要是主導活動的轉變,即幼兒從以遊戲為主導活動形式轉向以正規課業學習為主導活動,新的主導活動對幼兒身心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近幾年由於入學年齡提前、小學課程加深、父母對子女過高的學業要求、過分包辦幼兒自己能夠做的事等等嚴重影響了幼兒責任感、獨立性以及有關能力的形成,這些都加大了幼小銜接的「坡度」,這就造成了幼兒入學後的不適應,解決其最好的辦法應該立足於幼兒這一主體身上,針對幼兒適應所需要的能力的形成創設適應的外部條件,由此可見,解決幼小銜接的實質應當是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一、 幼兒任務意識的培養

  幼兒進入小學後,會出現有許多的任務讓幼兒自己來做,比如晚上要寫什麼作業,明天要帶什麼東西等等,由於幼兒園裡幼兒學習的僅僅是口語,而不接觸書面語言,因此幼兒上學後根本記不住老師布置了哪些任務,在幼兒園裡,我們老師雖然也有布置任務的現象,但大多數都是多布置少檢查,完不完成一個樣,對於重要的任務也會寫通知告訴家長,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有意識的強化幼兒的任務意識,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積極態度非常必要。這是在幼兒園想小學過渡的重要環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幼兒從短時間的任務培養向長時間的任務培養慢慢過渡,並注重讓幼兒學慣用圖示表徵各種任務。如:讓幼兒晚餐前將杯子放到盆中消毒,我們在提前半小時提示幼兒,過渡到提前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開始幼兒總有忘記的現象,但經過強化,隨時記錄並表揚記住的幼兒,到最後幼兒都能夠做到。再如,讓幼兒第二天帶書或者本子,開始由於幼兒的任務意識不是很強。只有8%的幼兒完成,為了加強幼兒的任務意識,並培養幼兒的表徵能力,我們採用小本子記錄的方式,讓幼兒將各種任務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本子上,回家後講給家長聽,這樣大大提高幼兒完成任務的記率,收到好的效果

  二、幼兒獨立性的培養

  幼兒入學後,大事小事都需要幼兒來解決,不象在幼兒園處處都有老師的幫助與提醒,家中有大人的包辦代替,獨立性的培養可以使幼兒獲得能力上的發展,為幼兒提供獨立做事的機會,減少對老師的依賴性,有利於幼兒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有益於適應入學後的學習生活。

  在幼兒園裡,我們儘可能的為幼兒創造一些讓幼兒獨立做事的機會,如:在生活上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端飯,飯後收拾餐桌,自己鋪床疊被褥等等,在集體活動中設計有關的課程,為幼兒確立目的地,自己乘車到達。在乘車過程中,幼兒有照顧自己,要聆聽報站的站名,要有禮貌的詢問司機一些事情等等,引導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鍛煉和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當幼兒之間出現矛盾時,如爭搶玩具,都喜歡到同一個區域里遊戲,我們老師就引導幼兒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從而減少幼兒對老師的依賴。

社會性:友好相處

活動目的:

  讓幼兒能夠友好和睦地相處。

  活動準備:

  故事挂圖

  教學流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黑馬》:

  (1)提問:小黑馬和別的小動物一起玩,他們感到快樂嗎?為

  什麼?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小黑馬,你會怎麼做?

  2.讓幼兒聯繫實際生活談一談:你會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嗎?

  你是怎麼做的?怎樣做才算是友好相處呢?(讓幼兒懂得大家在一起一定要相親相愛)

  3.講述同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教育幼兒好朋友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4.幼兒共同邊演唱邊表演《我們來做好朋友》,感受同伴之間友好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

  5.活動的延伸:在日常生活、遊戲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相處的情況,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進行隨機教育。

兒童是祖國的朝陽,是如今21世紀的主人。他們的健康成長倍受社會、家庭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能打動父母心弦的一句話,那就是:"讓你的孩子更健康,更聰明。"健康,聰明的孩子的確惹人喜愛。但是我們怎樣理解"健康"的含義呢?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了一個比較完整,具有概括性的定義。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心理健康主要體現在人的社會性行為方面。良好的行為,能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幼兒園裡常常會發生某某小朋友愛打架、某某小朋友拿走了幼兒園裡的漂亮玩具,也常常聽家長說起某某小朋友在家老愛說謊、不能尊重爺爺奶奶……。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幼兒的社會性行為。目前,幼兒社會性行為的培養,已經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幼兒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人。

  一、社會性的界定

  社會性是指由人的社會存在所獲得的一切特徵,符合社會規範的典型行為方式。它所揭示的是兒童個體社會化過程中典型的行為方式。例如:能夠愉快的與他人分享、合作;對他人的權利或做法給予適當的評價;能從較遠的目標對問題進行思考,並做出合理的判斷;以客觀、公正的態度處理問題,不以自我為中心等等。

  二、兒童社會性的培養

  1、保護幼兒心靈的健康成長,是幼兒社會性行為發展的首要條件。

  在培養幼兒社會性行為的過程中,不能採用威脅恐嚇、哄騙利誘、諷刺挖苦,甚至體罰、變相體罰等方法。這會給幼兒身心成長帶來創傷,不僅沒有培養良好的行為,而且還會染上一些壞毛病:膽小、不自信、自卑等等。比如:有的孩子比較膽小,不願意與人打招呼不願意與人打招呼,甚至交往。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感到害怕!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成人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怪孩子沒有出息,甚至訓斥說:"怎麼像啞巴呀?不會說話呀?見到人怎麼不叫人呀?在這樣子,就不要你啦!"或者對孩子說一些恐嚇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膽小,甚至以後還會出現自閉的癥狀!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要用榜樣、說服、鼓勵的方法,堅持從正面向幼兒講情道理,進行引導。

  2、教給幼兒必要的社會交往知識技能。

  社會交往技能是指在與人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時表現的行為技能。我們非常重視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注意矯治反社會行為。在工作中用移情訓練、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謙讓、助人、撫慰等,通過鼓勵幼兒之間找朋友,增加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與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在孩子活動中,我們常以「夥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兒中去,當孩子發生爭執時,盡量不充當「裁決者」,而是參與到孩子中尋找爭執的原因,商量協調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交往技能。尤其是在採訪的活動中,孩子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我們就要引導他們自己去面對困難,學會協商,從而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3、開展各種活動形式,增加交往機會。

  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節日活動就是為幼兒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如開展「春

  節見聞」、「快樂的五一長假」,等,孩子們既享受到了活動的快樂,又體驗了交往的樂趣。在慶祝「六一」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體驗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發展交往能力,我們精心設計了「智力大衝浪」活動,讓大家一起合作、分享。這一活動使幼兒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與不同的交往對象進行交往能力的發展。

  4、以評價方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評價方式應該是多形式、多層次、多維度進行的,恰當、及時的評價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通過展示、講述自己的活動成果,與同伴、教師之間互動交流。幼兒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既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己,讓同伴對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又是一個相互交流、提高的過程。幼兒的評價表面看似是一種認知傾向的評價,是在不斷的產生認知衝突,形成新的認知系統的過程。但挖掘其深層意義,幼兒能夠大膽站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意見,所需要的信心和勇氣就是一個社會化系統不斷發展的過程。個性在社會中不斷發展,又在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並為社會所接納。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的、健康的個性系統。因此,引導幼兒評價活動成果,展示幼兒活動成果都是對幼兒活動的一種認可,幼兒從中獲得自信,獲得成功的與他人交往、與他人合作的社會性的意識傾向,並在不斷的循環中得以逐步的發展成熟。

  5、積極爭取家長配合,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蘇霍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從小獨自慣了,不願意、不善於與別人相處;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嬌慣,到了幼兒園常與同伴發生衝突等等。為了協調家、園教育,我們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繫專欄等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認識培養孩子交往的良好習慣與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家長參與我們的活動,與孩子一起收集、採訪,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交往行為。

  幼兒是他們自身情感的主體,在教育影響下,幼兒可以逐步做到情緒穩定,並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境。這樣,幼兒良好的社會性情感就會產生並發展起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更好地學習和應用有關社會性發展的理論,促進幼兒素質全面提高。

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寶寶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之後,社會性技能的發展隨之開始了。社會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關心、同情他人的情緒。這時寶寶的生活空間從家庭拓展出來,開始與更多的人交往,與更廣闊的生活環境互動交流。 為了幫助寶寶跨出家庭的生活圈,在家中媽媽爸爸可以陪伴寶寶一起做些遊戲,能磨練寶寶的社會性技能。

  猜猜他是誰

  1. 媽媽爸爸與寶寶坐在一起,先請寶寶猜猜看,例如:每天家裡起得最早的人是誰?幼兒園裡最喜歡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誰?

  2. 寶寶也可以給媽媽爸爸出題目來猜,一家人一起猜測家裡的親戚、朋友以及寶寶的小夥伴、幼兒園老師等,還可以擴展到家裡的物品以及社區的設施,如醫院、派出所等。

  【專家提示】 媽媽爸爸可以經常與3歲以上的寶寶一起玩這個小遊戲,這是有意識地幫助寶寶鞏固對家庭成員以及居住環境的認識,逐步擴充遊戲內容,引發寶寶對周圍玩伴、他人以及環境的關注,產生與周圍人、物交流的興趣。

  三隻腳兒一塊走

  1. 媽媽與爸爸一起先向寶寶示範,並排站成一行,把相鄰的兩條腿綁在一起,然後一起協調行走去取家中的物品。例如:媽媽爸爸一起與寶寶玩扔球遊戲,讓寶寶有足夠時間觀察媽媽爸爸怎樣進行合作。

  2. 媽媽或者爸爸可以鼓勵寶寶和自己一起試試三腳行走,通過兩人一起移動、行走來體會與人合作的感受。

  3. 可以邀請寶寶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參與遊戲,並進行行走比賽,讓寶寶嘗嘗與人合作的快樂。

  盒子里的秘密

  1. 媽媽、爸爸、寶寶和其他家庭成員或小夥伴圍成一圈,人數4-5人。

  2. 大家依次把一個小盒子傳遞給下一個人。需要遵守兩個規則:第一,在音樂聲中傳遞盒子,音樂聲停止時拿著盒子的那個人才可以拆開盒子看禮物;第二,音樂聲再起時,拆開的盒子要被蓋好繼續傳遞。

  3. 一輪傳遞結束後,遵守規則的人都能得到一個小盒子,小盒子里的禮物能給遵守規則的人以鼓勵。

  【專家提示】 寶寶要很好地與人合作,除了理解合作的意義之外,還需要知道合作的前提必須能與他人共同遵守既定的規則,這正是這個遊戲的目的。

  關心小寵物

  1. 媽媽爸爸可以為4-5歲的寶寶養只小兔或者小鳥,或者帶寶寶去有小寵物的家庭拜訪。

  2. 在觀察小動物的過程中,鼓勵寶寶關心它們的吃喝拉撒,並和寶寶一起閱讀小動物童話故事書,激發寶寶對小動物的喜愛,模仿媽媽對自己的關照去照顧小動物。使寶寶知道,對待小動物要仁慈,不要粗魯。讚揚寶寶溫柔的行為。

   【專家提示】 3歲左右的寶寶「自我中心」概念很強,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階段。通過關注小動物來體會「關心」與「同情」是符合寶寶的興趣,從而達成情感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方式。

  媽媽爸爸引導寶寶解決與同伴衝突的原則

  大多數3-4歲的寶寶,自己解決與同伴衝突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麼退縮迴避,要麼揮拳相加。媽媽爸爸要幫助寶寶認識到:解決衝突的辦法有多種,使他們懂得友好相處,彼此合作。

  (1) 幫助寶寶理解限制行為的各種規則以及制定規則的原因。

  (2) 幫助寶寶認清衝突的原因,並設想另外的替代行為及其結果。例如:當寶寶想要玩同伴的玩具時,除了使用暴力搶奪的方法外,還可以和同伴協商交換玩具,或者與同伴商量玩玩具的時間。

  (3) 引導寶寶理解合作的意義。3-4歲的寶寶需要讓他們直接地觀察兩人或多人一起合作解決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給予他們模仿的機會。

  (4) 鼓勵寶寶幫助別人。例如:幫助鄰居的叔叔阿姨拿報紙,上電梯的時候鼓勵寶寶為別人按電梯樓層鍵。

  (5) 當寶寶和同伴發生衝突時,盡量讓寶寶自己來解決。

  (6)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爸爸是寶寶人際交往的榜樣。為了能更好地和同伴玩耍,媽媽爸爸可以教給寶寶一些善意、有趣的手勢,經常微笑著面對寶寶。一個具有幽默感、滿面陽光的寶寶會有良好的人緣。

市場經濟負面影響:人性扭曲腐敗叢生 打鬥色情金錢萬能

李士金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完全必要的。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市場經濟也有兩面性。一切向錢看,錢成為衡量人生的重要標準,是市場經濟的消極方面。我們講素質教育,講理想、講道德,學生聽著不錯,但一進入社會,打鬥色情、金錢萬能,完全變了樣。下面一份材料講的不一定都對,但值得我們加以深切的關注。

一、兒童教育

想要面向二十一世紀,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搞上去,就應該千萬不能造成戰爭的氣氛,保持一個花好月圓的和平環境。「中國太窮,要發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環境里才有可能」。(《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頁。)但是,從我們的社會環境來看,到處都離不開刀、槍、炮。

譬如:我們的玩具,大都是離不開刀、槍、炮。電影、VCD大都是離不開暴力、兇殺。最後,我們在延吉市、圖們市、龍井市、琿春市、哈爾濱市、長春市、瀋陽市調查結果表明,從託兒所到幼兒園、小學,甚至初中、高中學生為止,他們所喜歡的玩具,基本上全都是刀、槍、炮,說「沖呀」就有「刀具」,說「向前進」就有「槍」。說「打」就有「炮」。不僅如此,幾乎天天所有的電視以及電子遊戲幾乎都在暴力、兇殺的汪洋大海之中。

所有的發達國家都不喜歡戰爭,一打起戰爭究竟有什麼好處?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車臣戰爭不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嗎?他們不管男女老少都愛講:「哪怕只活一天,就應該高高興興地活下去」,不喜歡打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在兒童教育方面,著重開發智力,應該從小開始滋長和平的氣氛。

我們應該記住:三歲定八十,八歲定終身。三歲到老,百歲勿攻。樹小扶直易,樹大扳直難。

二、廣告教育

廣告,廣告,就是廣而告之。一談廣告怒不可遏。不管大小城市,甚至鄉村羊腸小道,到處都是離不開吃、喝、抽。什麼「我們酒吧,保您滿意」、「要喝,就得喝園夢酒,一喝園夢,願夢變成現實」,更不可思議的是百害無益的OO牌香煙怎麼怎麼好的。

一涉及到「用」的廣告,更不用說了。「用」的廣告,幾乎是天天折騰我們。大報、小報、大廣告、小廣告,全部帶OO出版局許可證。

譬如:「激浪無限,愛浪澎湃」,「情味無限」,「小陰莖不用動手術,保您其樂無窮」。「讓您獲得醉人高潮」之類的廣告,伴隨著所謂的莫明其妙的「性病科」大夫,打著「一次性見效」的幌子蠱惑人心。

掃黃,掃黃,就是掃VCD磁帶、錄像帶及淫穢圖書,對不黃不紅的「廣告教育」不問不聞,等閑視之。

請問,這樣的廣告教育,對精神文明建設有啥好處?!為什麼象延邊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那樣的信得過的單位從來不登什麼廣告,照樣那樣認認真真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OOO等單位偏偏以「美容、整型」為名,大登特登五顏六色的廣告,究竟為什麼?!我們的廣告,為什麼不多登科技圖書廣告呢?!為什麼天天離不開吃品、喝品、藥品呢?!只重視這「三品」能快速度解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嗎?

三、罰款教育

我們中國如果一不小心就挨「罰款」禮帽,想摘也摘不掉。

譬如:開快車。「罰款三十元」。司機想說一點情,就抬高嗓門:「你態度不好,罰款六十元」。「隨地吐痰罰款五塊。」「吸煙罰款十塊」。簡直是一個罰款萬能的社會。

但我到韓國待了二個月左右,考察了韓國的一些社會教育問題。交通警察一碰到開快車(140KM/時),就讓司機停車,先敬禮,然後警告對方:「事故沒有練習,生命沒有餘地」,言外之意就是要開展溫和教育。一談到「垃圾」韓國就採取藝術手段,在垃圾箱上貼出:「叔叔,阿姨,我現在肚子餓了,快點多給我食品」。一乘火車,沒有其他口號,就有「我們是年青人,站著無所謂」的口號,讓人人照顧老一代。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沉思一下:「罰款是否萬能」?!

四、下流教育

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搞上去,就應該非重視語文教育不可

可是,我們中國人,不僅在家裡,而且在公共場合里動不動就破口大罵:「×你媽」,甚至,當媽媽的罵女兒時,還說:「×你媽」,還厚顏無恥地罵什麼:「王八犢子」

甚至,我們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最近連續出現了6個「寶芝林藥房」,把朝鮮族當成開玩笑的對象。「寶芝」用漢語一點問題沒有,但把它用朝鮮語貼出去以後,問題就大不一樣了。「寶芝」用朝鮮語就是「Baoji」——指女人的陰戶有些問題當然是很複雜的、不可一概而論。但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要從嚴治理精神污染,提高文明程度,這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的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社會上的精神垃圾太多,學生是不可能不聞到它的氣味的。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方法越來越多,電視、電影、商場、娛樂場所等等,甚至回家就是接觸社會。有時學校的教育是很難抵得上現實的社會教育的。從家庭到社會,每一個人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這是對素質教育的重要貢獻。素質教育不是單純的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對大家都有好處,少一個殺人犯,少一個搶劫犯,少一個貪污犯,少一個強姦犯,少一個腐敗分子,好處不知不覺就落到了某些人的身上,最後的好處是落在全體人民的身上

(參見李士金著《關於中國素質教育的哲學思考》,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

動形式轉向社會性:友好相處以正規課業學習為主導活動,新的主導活動對幼兒身心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近幾年由於入學年齡提前、小學課程加深、父母對子女過高的學業要求、過分包辦幼兒自己能夠做的事等等嚴重影響了幼兒責任感、獨立性以及有關能力的形成,這些都加大了幼小銜接的「坡度」,這就造成了幼兒入學後的不適應,解決其最好的辦法應該立足於幼兒這一主體身上,針對幼兒適應所需要的能力的形成創設適應的外部條件,由此可見,解決幼小銜接的實質應當是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一、 幼兒任務意識的培養

  幼兒進入小學後,會出現有許多的任務讓幼兒自己來做,比如晚上要寫什麼作業,明天要帶什麼東西等等,由於幼兒園裡幼兒學習的僅僅是口語,而不接觸書面語言,因此幼兒上學後根本記不住老師布置了哪些任務,在幼兒園裡,我們老師雖然也有布置任務的現象,但大多數都是多布置少檢查,完不完成一個樣,對於重要的任務也會寫通知告訴家長,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有意識的強化幼兒的任務意識,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積極態度非常必要。這是在幼兒園想小學過渡的重要環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幼兒從短時間的任務培養向長時間的任務培養慢慢過渡,並注重讓幼兒學慣用圖示表徵各種任務。如:讓幼兒晚餐前將杯子放到盆中消毒,我們在提前半小時提示幼兒,過渡到提前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開始幼兒總有忘記的現象,但經過強化,隨時記錄並表揚記住的幼兒,到最後幼兒都能夠做到。再如,讓幼兒第二天帶書或者本子,開始由於幼兒的任務意識不是很強。只有8%的幼兒完成,為了加強幼兒的任務意識,並培養幼兒的表徵能力,我們採用小本子記錄的方式,讓幼兒將各種任務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本子上,回家後講給家長聽,這樣大大提高幼兒完成任務的記率,收到好的效果

  二、幼兒獨立性的培養

  幼兒入學後,大事小事都需要幼兒來解決,不象在幼兒園處處都有老師的幫助與提醒,家中有大人的包辦代替,獨立性的培養可以使幼兒獲得能力上的發展,為幼兒提供獨立做事的機會,減少對老師的依賴性,有利於幼兒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有益於適應入學後的學習生活。

  在幼兒園裡,我們儘可能的為幼兒創造一些讓幼兒獨立做事的機會,如:在生活上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端飯,飯後收拾餐桌,自己鋪床疊被褥等等,在集體活動中設計有關的課程,為幼兒確立目的地,自己乘車到達。在乘車過程中,幼兒有照顧自己,要聆聽報站的站名,要有禮貌的詢問司機一些事情等等,引導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鍛煉和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當幼兒之間出現矛盾時,如爭搶玩具,都喜歡到同一個區域里遊戲,我們老師就引導幼兒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從而減少幼兒對老師的依賴。

不圖圖圖標和幼一、 課題的意義

  圖標,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了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如:禁鳴喇叭、拐彎、殘疾人過道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而處於大班年齡的幼兒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如果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引導幼兒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可以促進幼兒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自發的主動學習、探索性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常規,滿足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

  二、 課題的目標

  如果我們平時運用在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根據教學內容創編的標記與符號運用於幼兒一日生活及各領域教學中,那麼,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將會更加有規則、有意識。同時主動學習、探索學習及表達能力、學習效率方面將得到提高。

  通過實驗,預期達到如下目標。

  1、讓圖標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幫助者。

  2、讓圖標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3、讓圖標成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促進者。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採用將圖標的認識、利用、創編結合在幼兒一日生活、學習活動中。包括:環境、區角、各領域課程、生活活動中的運用。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認識生活中的圖標,了解圖標的作用,然後創設有圖標的環境。利用環境進行教育,然後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創編圖標,從而達到研究的目標。

  四、 研究步驟

  研究對象:大五班幼兒

  1、準備階段

  確定研究的課題,制定研究方

  案和實施計劃,確定課題組成員,收集有關資料,做好研究前準備工作。

  2、研究階段

  (1)、根據要求和教材實驗,將教材作恰當處理,設計活動。

  (2)、隨時積累資料,總結經驗。

  (3)、應用階段和總結階段

  總結一學期來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並進行合理分析,將成果運用於下一輪的大班幼兒。

  五、 研究資料的收集。

  1、教學中積累的有關資料。

  2、所寫的論文、總結、教案、課題報告等。

  六、 本學期研究的計劃

  2月份:常見圖標的認識。

  3月份:班內環境圖標的創設。

  4月份;幼兒園內環境圖標的創設。

  5、6月份:園外一些圖標的設計和創造。

兒社會性的發展標和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標和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建議長時間將凹凸透鏡(如放大鏡)等特殊鏡子給小寶寶玩。因為這類鏡子使影象嚴重失真,而且長時間聚光後還可能發生一些意外,對寶寶的眼睛有害。


推薦閱讀:

為何戰俘寧願遭受嚴刑拷打,也不願意招供?
伊利丹炒作『田園女權組織賣淫』事件總結
男子為「報仇」刺傷5名醫護人員,為何網友卻稱「為民除害」?
我不是潘金蓮中李雪蓮和賈聰明代表了社會中的那一類人?
樂府《相逢行》如何反應當時社會的人民貧苦現象?

TAG:社會 | 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