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戰同盟國中的英國

二戰同盟國中的英國

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完全是被二十世紀的二次世界大戰徹底削弱了。而削弱她的國家是德國。那麼英國為什麼非要捲入歐洲大陸的這二場惡仗中呢?為什麼不可以置身事外做一個旁觀者呢?這也是世紀之問,之所以這樣,才讓如今的英國脫離歐盟的原因——英國是一個獨立的海洋國家,有保護自己的天然屏障,為什麼要承擔大陸國家的那些沒完沒了的義務?如難民潮、歐盟國家中的經濟危機等等。二戰前的英國又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大國總是帶有救世主的色彩出現,如今的中國一隻腳還跨在欠不發達的國家行列中,就已經搖搖欲試地要救亞非拉,甚至於要救歐盟,要修改現行的一些不利於自己的秩序,也要擔任和美國並列的國際領袖責任。可想而知,稱霸世界已經三百年的大英帝國,習慣於擔當國際社會的領袖地位,豈能對身旁的歐洲事務不聞不問,任其發展;更何況一戰之後,作為國聯的成員國領導地位,為歐洲持久和平堅守凡爾賽條約的原則,又與歐洲許多國家簽訂友好互助條約,包括承諾對鐵杆盟友法國的共同的防務義務,這些都是不能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英國還以一種半觀旁者的角色處理歐洲事務,才出現了綏靖主義的代表人物張伯倫,不現實的和平主義,向希特勒一再妥協讓步,出賣奧地利、捷克利益以換取歐洲整體上的和平。最後終於把老虎的胃口填大了,德國不在滿足於小打小鬧的吞併一小塊地方,於是進一步的侵略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這樣爆發了。世界上那麼多的國家緊貼在一起的地區,國界之間的矛盾自然尖銳,德國也就是利用這一點,才搞得互相緊張、人心慌慌,它以餓虎撲羊之勢從中取利,一個個解決掉。

到了1940年至1941年時,歐洲大陸大部分被德國佔領之後,英國成為唯一的沒有被佔領的反抗國家。此時英國成為歐洲反法西斯的一盞明燈,微弱地照亮著對岸黑暗的歐洲大陸。被佔領國的人們每天偷偷地收聽倫敦BBC電台的消息,這是唯一的希望之星。蘇聯是在被侵略之後才願意站在正義一方抗擊德國,這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國家。列寧說: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帝國主義,可是高度資本主義的歐洲,現在誰發展成為帝國主義?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自己參加了,性質就不同了,就是反法西斯戰爭。因為蘇聯既是侵略者又是被侵略者,二者說不清楚,侵略別人是為了防止德國進攻,把別的國家當作自己的擋箭牌,理所當然。

而美國則不然,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世界眼光,明白國際大趨勢的國家;具有天性的正義感,自己沒有任何被侵略的情況下,以《租借法案》主動支援英國抗德。在東方,美國人厭惡日軍侵華戰爭是在1937年12月12日「帕奈」號事件上,第一次讓美國人關注到中國人的悲慘處境,並奠定了美國東方政策的傾向性。1941年8月簽訂的《大西洋公約》第三條主張「所有的人民有權選擇統治他們的政府形式」,這是美國參戰目的的基礎。1943年美國起草了《民族獨立宣言》表述得更為明確,美國人關注的不僅僅是普遍原則,而是消滅殖民帝國主義政策本身。

英國陸軍戰鬥力遠遠遜於德軍許多倍,看到英軍那個可笑的鐵鍋形鋼盔帽,就已經沒有一點殺氣了。在西線戰役打響後,記者在前線時看到,晒黑的健壯的德國士兵押著一批批瘦削白嫩的英軍俘虜,二者形成鮮明對比。所以說,僅憑大英帝國自己是無法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二戰中有近百萬澳大利亞人加入英軍,還有250萬印度人,加拿大空軍、海軍,4.5萬愛爾蘭志願軍,共計500萬海外軍隊,幾乎與本土英軍一樣多。不過勝利的關鍵在於「雜種民族」的美國參戰了。二戰中的英軍表現有以下幾點可圈可點(因皇家海軍篇幅太大,以後另作介紹):

1、 敦刻爾克大撤退

自從1940年5 月20 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突破盟軍防線進抵海邊的阿布維爾以後,英國海軍部就根據丘吉爾親自下的命令調集船隻,為英國遠征軍和其他盟國軍隊可能撤出海峽上的各處港口做準備。非戰鬥人員和其他「用不著的人」立即開始渡過這個狹窄的海面前往英國。

5 月26 日晚上7 時差3 分,在希特勒取消停止前進的命令以後不久,英國海軍部發出通知,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這是敦刻爾克撤退計劃的代號。那天晚上,德國裝甲部隊恢復了從西面和南面對這個海港的進攻,但現在裝甲部隊發現進攻很困難。哥特勛爵已經有時間部署了3 個步兵師,在重炮的配合下,抵抗他們的進攻。坦克的進展遲緩。就在這個時候,撤退工作開始了。由850 艘各種類型、各種動力的大小船隻編成的艦隊,從巡洋艦、驅逐艦到小帆船和荷蘭小船(其中有許多都是由英國濱海城市的人民志願駕駛的)集中在敦刻爾克。第一天,5 月27 日,他們撤走了7669 人,第二天17804 人,第三天47310 人;5 月30 日53823 人,頭4 天總共撤退了126606 人。這大大超過了海軍部原來希望撤出的人數。當撤退開始的時候,海軍部以為只能有兩天的時間,只指望能撤退45000 人。

4 天來,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公報一直在重申,被圍敵軍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一直到「發電機計劃」執行到第四天即5 月30 日的時候,德軍最高統帥部才發現發生了什麼事情。惡劣的天氣使空軍無法出動,現在我們只有站在一旁,眼看成千上萬的敵人在我們鼻尖底下逃到英國去。事實上,這就是他們所看到的情況。不管德國人在袋形陣地各邊立即增加多麼大的壓力,英國的防線還是屹然不動,撤退的部隊更多了。第二天,5 月31 日,是撤退人數最多的一天,有68000 人上了船到英國去,其中1/3 是從海攤撤退的,2/3 是從敦刻爾克港撤退的。現在總共已經撤退了194620 人,較原來估計能撤出的人數多出3 倍多。

德國空軍對船隻也進行了幾次強襲,在861 艘中有243 艘沉沒,其中大部分是德國空軍炸沉的。但戈林向希特勒許下的殲滅英國遠征軍的諾言,卻沒有實現。6 月1 日,德國空軍進行最大的一次攻擊(也受到最沉重的一次損失——雙方都損失飛機30 架),炸沉了英國驅逐艦3 艘和一些小型運輸艦,但這一天撤退人數僅次於最高的那一天,共撤退了64429 人。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只有4000 名英國部隊還留在包圍圈中,由當時守住防線的10 萬名法國部隊保護著他們。

這時德軍中程炮已到達射程以內,白天不得不停止撤退工作。當時德國空軍在天黑之後並不進行活動,6 月2 日、3 日夜間,餘下的英國遠征軍和60000 名法軍成功地撤出來了。一直到6 月4 日早晨,敦刻爾克仍在40000 名法軍的固守之中。到那一天為止,一共有338226 名英法士兵逃出了德軍的虎口。他們已經潰不成軍。絕大部分部隊當時的狼狽情況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但他們都經歷了戰鬥的考驗;他們知道,他們如果得到適當的裝備和充分的空軍掩護,是能夠抵抗德國人的。

2、不列顛戰役空戰

英國軍隊從敦刻爾克撤退後,6 月4 日丘吉爾首相作了關於在山上、在灘頭繼續作戰的有名演說;6 月18 日,丘吉爾又在下院重申英國「繼續作戰的不可動搖的決心」,並在他的另一篇動人的、令人難忘的演說中說了如下的話以後,他還是不相信:因此,讓我們振起精神,負起我們的責任來,讓我們這樣要求自己,如果大英帝國及英聯邦能延續千年之久,人們將要這樣說:「現在是他們最美好的時刻。」7 月16 日,希特勒終於發出了「關於準備在英國登陸作戰的第十六號指令」。「海獅計劃」開始執行了。

雖然,德國軍隊只要能抓得到英國陸軍,他們就能在一周之內擊潰英國軟弱無力的陸軍,但是把他們隔開的多佛爾海峽狹窄的水面——狹到可以看清對岸——當壯麗的夏天開始消逝時,卻像一個他們不知如何才能越過的障礙一樣,使他們惴惴不安。他們的天地只限於——而且常常如此——在歐洲大陸進攻鄰國的陸上戰爭,希特勒自己怕海,」而他手下的重要軍事將領,對海則幾乎一竅不通。他們的心上只有陸地,沒有海洋。

戈林對英國大規模空中攻勢其目的在於把英國空軍逐出空中,從而完成發動入侵的一個必要條件,現在已經成為帝國元帥的肥胖的戈林,對勝利毫不懷疑。這個勳章滿胸的德國空軍領袖認為,單靠空軍就能使英國屈膝,可能不需要用陸軍進攻。他擁有3 支龐大的航空隊可以實現這個巨大的目的:第二航空隊在凱塞林元帥指揮之下,從低地國家和法國北部進行活動,第三航空隊在斯比埃爾元帥指揮之下,基地在法國北部,兩個航空隊總共有戰鬥機929 架,轟炸機875 架,俯衝轟炸機316 架;第五航空隊在施登夫將軍指揮之下,駐在挪威和丹麥,擁有轟炸機123 架和雙引擎ME 一110 型戰鬥機34 架。為了抵禦這支強大的空軍,英國皇家空軍在8 月初保衛帝國本上的力量為700—800 架戰鬥機。

8 月15 日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空戰。德國人從把他們所有的3 個航空隊中的大部分飛機都投了進去,轟炸機出動了801 架次,戰鬥機1149 架次。從斯堪的納維亞出動的第五航空隊遇到了災難。德國人滿心以為東北沿海是一無防禦的,因此派出約800 架飛機對英國南部海岸進行大規模空襲。而只派100 架轟炸機由34 架雙引擎ME 一110 型戰鬥機掩護去襲擊東北沿海,但是這支隊伍在飛近太恩河畔時,意外地碰上7 個中隊的颶風式和噴火式機群, 因此嚴重地受到打擊。

30 架德國飛機(大部分是轟炸機)被擊落,而對方則一無損失。這是第五航空隊在不列顛戰役中的未日。它從此沒有重新參加這場戰役。那天德國人在英國南部比較成功,他們發動了4 次大規模的襲擊,有一次幾乎飛到倫敦。他們擊中了克勞伊登的4 個飛機工廠並且損壞了皇家空軍5 個戰鬥機機場。德國人總共損失了75 架飛機,皇家空軍損失34 架。按照這個比數,德國人雖然在數量上佔優勢,也很難希望把皇家空軍逐出空中。

戈林這時犯了他的兩個戰術錯誤中的第一個錯誤。英國戰鬥機司令部派飛機同處於極大優勢的攻擊力量作戰,靠的是機智地運用雷達。德國飛機剛從西歐的一些基地起飛,它們的影子便在英國雷達的螢光屏上顯示出來,它們的航程被精確地划出來後,英國戰鬥機司令部完全知道在什麼地點和在什麼時候迎戰最為有利,這是戰爭中的新發明,它使德國人感到迷惑,因為在發展和運用這種電子裝置方面,德國人遠遠落後於英國人。成功地保衛了英國南部上空的第二個關鍵是扇形站。這是地下神經中心,這個中心根據從雷達、從地面觀察站和從空中的駕駛員獲得的最新情報, 用無線電話指導颶風式和噴火式飛機作戰。

12 日戈林「鷹計劃」戰鬥的序幕是對敵人的雷達站進行了猛烈的襲擊開始的,5 個雷達站被擊中並受到損壞,一個雷達站被炸毀。但是德國人這時還不了解雷達對英國的防禦多麼重要,因此沒有繼續襲擊這些雷達站。在13 日和14 日兩天,德國人出動了大約1500 架飛機,主要是襲擊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機場,雖然德國人說已經「完全摧毀了」其中的5 個,但是它們所受的損失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德國空軍損失了47 架飛機,皇家空軍損失了13 架。」

8 月17 日,德國空軍損失了71 架飛機,皇家空軍則損失了27 架。曾在波蘭和在西線為陸軍的勝利鋪平道路的緩慢的施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受到英國戰鬥機的打擊時毫無招架之功。8 月17 日,戈林把它們撤出了戰鬥,這樣便使德國轟炸機的力量削減了1/3。德國空軍立即集中力量專門攻擊英國皇家空軍。第一個目標是摧毀敵人的戰鬥機。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德國人從8 月24 日到9 月6 日每天平均派出1000 多架飛機。這位帝國元帥這一回是正確的。德國方面在數量上的優勢開始發揮效力。英國南部的5 個前進戰鬥機場遭到了巨大破壞,更糟的是,7 個關鍵性的扇形站有6 個受到十分猛烈的轟炸,整個通訊系統似乎已處於被摧毀的邊緣。這使英國面臨災難的威脅。皇家空軍戰鬥機防禦力量開始變弱了。在8 月23 日到9 月6 日這個關鍵性的兩周中,英國被摧毀或受重傷的戰鬥機有446 架,雖然他們當時並不知道德國空軍損失較少:損失385 架,其中214 架為戰鬥機,138 架為轟炸機。而且,皇家空軍有103 名駕駛員被打死,128 名受重傷—— 為當時全部駕駛員的1/4。有12 名德國轟炸機駕駛員在8 月23 日晚上飛行時航向有一點錯誤。他們原來奉令對倫敦效外的飛機工廠和油庫投彈,卻沒有擊中目標,而把炸彈投到首都中心,炸毀了一些住房,炸死了若干平民。英國人認為這是有意的,為了報復,第二天晚上他們轟炸了柏林。轟炸本身沒有什麼了不起。那天晚上柏林上空籠罩著密雲,派出的81 架皇家空軍轟炸機只有大約半數找到了目標。物質損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對德國士氣的影響極大。因為柏林受到飛機麥炸還是第一次。柏林人驚得目瞪口呆。他們沒有想到竟會發生這種事。英國人還扔下一些傳單說,「希特勒發動的這場戰爭將繼續下去,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這是很好的宣傳,是比炸彈的爆炸聲更有效的辦法。8 月28 日的夜間,英國皇家空軍派了更多的飛機襲擊柏林,「第一次在德國的首都打死了德國人」。官方統計數字說炸死了10 人,炸傷了29 人。納粹的要人大為震怒。

之後,英國皇家空軍猛烈地轟炸了各個準備發動入侵的港口,從安特衛普到布倫。..在安特衛普..運輸船隻遭到很大的損失,在港的5 艘運輸輪遭受重創;1 艘駁船沉沒,2 架起重機被破壞,一列軍人火車被炸毀,幾處倉庫著火。第二天晚上,情況更糟。德國海軍作戰參謀部報告,「敵人強大的空軍襲擊從勒阿佛爾到安特衛普的整個沿海地區」。在敦刻爾克,有84 艘駁船被擊沉或受到損害;又據海軍報告,從瑟堡到登一赫耳德,傳來令人沮喪的消息:1 個500 噸的軍火庫被炸毀,1 所軍糧倉庫被焚毀,各種輪船和魚雷艇被炸沉,人員也遭到不少的傷亡。..因此元首決定無限期地推遲「海獅」。9 月19 日,元首正式下令停止繼續集結入侵的艦隻,並疏散已在港內的船隻,「以使船隻遭受敵人空襲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9 月7 日星期六傍晚,德國人用648 架戰鬥機掩護著625 架轟炸機,開始對倫敦進行首次大規模轟炸。這是到那時為止對一個城市進行的最猛烈的空襲——對比之下,華沙和鹿特丹遭到的轟炸就像小巫見大巫一樣——那天黃昏,這個大城市的整個碼頭地區成了一片火海,在它南面對防禦入侵十分重要的每條鐵路都堵塞了。9 月7 日對倫敦進行的野蠻轟炸,儘管促使警報過早發出並造成很大損害,但是它也標誌著當時正在迅速接近最高潮的不列顛戰役——這個地球上從未經歷過的第一次空中大決戰——已達到一個決定性轉折點。在那天星期六下午5 點左右,第一批320 架轟炸機在德國所有的戰鬥機的保護下,飛到泰晤士河上空,開始向瓦爾維治兵工廠、各個煤氣廠、發電廠。倉庫以及幾英里長的碼頭扔下了炸彈。這一片廣大地區立即成為火海。錫佛爾鎮的居民被火包圍了,不得不從水路把他們撤出來。天黑以後,在8 點10 分,第二批250 架轟炸機再次進行襲擊,接著一批又一批的飛機不斷前來轟炸,一直進行到星期天早晨4 點30 分。第二天晚上7 點30 分又來了200 架轟炸機,繼續炸了一整夜。據英國官方的歷史學家說,在最初這兩天夜裡約有842 人死亡和2347 人受傷,這個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在整個下一星期中,天天晚上都遭到空襲。

9 月15 日(星期天)的這次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的戰鬥。這天大約中午時分,200 架左右的德國轟炸機在3 倍的戰鬥機掩護下在海峽上空出現,飛向倫敦。英國戰鬥機司令部在雷達熒光屏上注視著進攻者的聚集,並且作好了準備。德國人在逼近英國首都以前就遭到攔截,雖然有幾架飛機穿過去了,但是很多飛機被驅散了,另外一些還沒有把炸彈扔下就被擊落,兩小時後,一支甚至更為強大的德國機隊來了,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儘管英國人宣稱擊落了185 架德國空軍的飛機,戰後從柏林檔案中獲悉的實際數字要小得多——56 架,但是其中有34 架是轟炸機。英國皇家空軍僅喪失了26 架飛機。這一天的戰鬥表明,德國空軍至少在當時還不能成功地在白天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的空襲,因為它停止襲擊英國戰鬥機而改為空襲倫敦已使英國戰鬥機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恢復元氣。情況既然如此,要進行有效登陸的前景自然就暗淡了,因此,9 月15 日這一天是不列顛戰役的一個轉折點的關鍵。

倫敦從9 月7 日到11 月3 日連續57 個夜晚遭到恐怖襲擊,每天平均有200 架轟炸機前來轟炸。同時英國其他大部分城市,尤其是考文垂,在整個秋天和冬天也要遭到巨大的殘酷的破壞。儘管如此,英國的士氣並沒有瓦解,軍火的生產也沒有下降。英國飛機工廠的產量,在1940 年實際上仍然比德國人多,其比數為9924 架對8070 架飛機,德國空軍在夏末和秋天在英國上空遭受打擊之後,一直沒有能夠完全恢復。英國保全了。在將近1000 年的時間內,英國成功地用海上的力量保衛了自己。英國領袖們儘管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年代做了種種蠢事,但他們之中終於有少數幾個人及時地認識到空軍已經成為20 世紀中葉的決定性力量,小小的戰鬥機和它的駕駛員成了主要的防禦盾牌。丘吉爾於8 月20 日在另一次難忘的總結性演說里對下院說,「在人類戰爭領域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那麼多的人的生存全靠那麼少的人」。

3、阿拉曼戰役

1942 年5 月27 日,隆美爾將軍在沙漠地區重新展開攻勢。「他率領有名的非洲軍(有2 個裝甲師和1 個摩托化步兵師)和8 個義大利師(其中1 個師是裝甲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把英國沙漠部隊打得狼狽逃回離埃及邊境不遠的地方。6 月21 日,他攻陷英軍防線上的重鎮托卜魯克,1941 年英軍曾在這裡堅守9 個月,直到德國撤圍。兩天以後,他進入埃及。6 月底,到達離亞歷山大港和尼羅河三角洲65 英里的阿拉曼。幾乎已無法阻擋隆美爾給予英國一次致命打擊:征服埃及,然後在得到增援的條件下,向東北推進,席捲中東的大油田。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希特勒對全球戰略是一竅不通的。他不知道如何利用隆美爾在非洲獲得的驚人成就。他獎給這位非洲軍的英勇領導人一根陸軍元帥的節杖,卻沒有給他送去供應和援兵。」由於雷德爾海軍元帥和隆美爾的一再催促,1941 年11 月和12 月,在與英國軍隊經過一系列惡戰之後,隆美爾的部隊被完全逐出昔蘭尼加省,一直退到該省西部邊境的阿格拉一線。但是到了1942 年1 月,隆美爾以其慣有的彈性,捲土重來,經過17 天的快速戰鬥,收復了一半失地,回到加柴拉,並於1942 年5 月末從加柴拉發動了一場新的攻勢。

德國要征服埃及,關鍵實際上在於馬爾他島。這個小島位於地中海中間, 在西西里和利比亞的軸心基地之間。英國的轟炸機、潛水艇和海面艦隻就是從這個英國軍事要塞出發,襲擊德國和義大利向北非運送給養和兵員的船隻的。1941 年8 月,準備運給隆美爾的給養和增援部隊,大約有35%葬于海底;10 月,這個數字達到63%。

德國人過遲地從大西洋戰場騰出幾艘潛水艇到地中海來,並給凱塞林元帥增加了若干中隊的飛機,供西西里基地使用。德國決定要使馬爾他島失去作用:如果可能的話,還要摧毀英國在地中海東部的艦隊。到了6 月15 日,正當隆美爾得到初步成功時,希特勒卻推遲了進攻馬爾他的計劃。由於沒有能使馬爾他失去作用,也沒有能把它拿下來,德國即將付出昂貴的代價。6 月16 日,英國的一個大護航艦隊開到這個被圍困的海島。儘管損失了幾艘軍艦和運輸船,這次行動使馬爾他又恢復了基地的作用。美國航空母艦「黃蜂」號上的噴火式戰鬥機飛到馬爾他,不久以後就使德國轟炸機再也不能轟炸這個島嶼了。隆美爾嘗到了苦頭。他的供應船隻被擊沉了3/4。隆美爾進駐阿拉曼時,只有13 輛作戰坦克。他在7 月3 日的日記中寫道:「我軍力量已日漸衰竭。」而這時金字塔已幾乎在望,再往遠處看,便是埃及和蘇伊士運河這個大戰利品!希特勒又失去了一個大好機會,又失去了一個由戰運給他帶來的最後的天賜良機。

8 月31 日,在交戰雙方都稱之為「沙漠之狐」的隆美爾,在阿拉曼重新發動進攻,企圖包圍英國第八軍團,進逼亞歷山大港和尼羅河。從地中海邊到蓋塔拉低地之間約40 英里長的沙漠戰線上,在酷熱天氣中進行了一場惡戰。但是隆美爾沒有達到目的,9 月3 日,他中止戰鬥,轉攻為守。在埃及的英軍好不容易得到了人員、槍炮、坦克、飛機的有力增援(坦克和飛機主要來自美國)。8 月15 日,還調來了兩個新司令官:一位是脾氣古怪卻頗有天才的將軍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爵士,接任了第八軍團司令;另一位將軍哈羅德·亞歷山大爵士,後來證明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家和有才幹的行政官, 他擔任了中東總司令的職務。

隆美爾在這次挫折後不久,請病假到維也納南面山區的賽麥林醫治鼻疾和肝腫病。10 月24 日下午,他在那裡接到希特勒打來的電話。「隆美爾,非洲的消息很不妙。情況一時好像還弄不清。看來沒有人知道施登姆將軍的下落。你覺得能回到非洲,重新接管那邊的工作嗎?」隆美爾病雖未好,同意立即回到非洲。

蒙哥馬利於10 月23 日下午9 點40 分發動進攻。10 月25 日晚,隆美爾回到阿拉曼西面的司令部時,德軍已給打敗了。第八軍團的大炮、坦克和飛機太多了,儘管意、德軍戰線仍在固守,儘管隆美爾仍在拚命調動他那些備受打擊的各師,以抵擋來自各方的進攻,或甚至還展開反攻,但是他已意識到形勢毫無希望了。他沒有人員、坦克、汽油的後備力量。英國皇家空軍這時終於完全掌握了制空權,對德軍的人員、裝甲車輛和剩下來的軍需物資進行了無情的轟炸。

11 月2 日,蒙哥馬利的步兵和裝甲部隊突破了戰線的南部,開始壓倒守衛這一防線的義大利師。11 月4 日晚,隆美爾冒著因違抗命令而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危險,決走保全他的殘兵敗卒,撤退到富卡。但是能撤出來的,也只是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的殘部。步兵(其中大部分是義大利部隊)只得拋在後頭聽任他們投降,事實上多半已經投降了。11 月5 日,元首來了一份簡略的回電:「我同意將部隊撤到富卡陣地。」但是富卡陣地早已被蒙哥馬利的坦克越過了。隆美爾率領他的非洲軍殘部在15 天中一氣潰退了700 英里,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但是到了那裡還是沒有駐足喘息的機會。殘部中有義大利部隊25000 人,德國部隊10000 人,60 輛坦克。阿拉曼一役,隆美爾全軍96000 人中,傷亡和被俘者達59000 人,其中德軍34000 人。阿拉曼戰役是阿道夫·希特勒末日的開始,也是他的敵人迄今為止贏得的最有決定性的一場戰役。

4、開闢第二戰場

艾森豪威爾將軍統率盟軍的英美部隊於1942 年11 月8 日午夜1 點30 分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海灘登陸。希特勒迫不得已完全違反停戰協定,11 月10 日下午8 點半鐘,下達佔領法國非佔領區的命令,在艾森豪威爾的部隊來得及趕到之前,德國飛機開始空運部隊,佔領法屬突尼西亞,但這卻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勝利。在他的堅持之下,為了守住這個橋頭堡,共投入了約25 萬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如果在幾個月前,元首把這批部隊和坦克的1/5 用於增援隆美爾,這頭「沙漠之狐」現在很可能已越過尼羅河,英美在西北非的登陸就不可能發生,地中海也不會無可挽回地落到盟國手中,從而使軸心國的腹部還能得到保護。但是如今的事實卻是:希特勒在這年冬天迫不及待地送到突尼西亞來的每一個士兵、每一輛坦克、每一門大炮以及非洲軍的殘部,到春末就要完全損失,德國部隊被押進戰俘營的人數,比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還要多。

1943 年5 月25 日..英國飛機對多特蒙德的夜襲,是德國城市所遭受的空襲中特別嚴重的、也許是最嚴重的一次。來自多特蒙德的報道十分可怕,工廠和軍火廠受到極慘重的破壞,有8 萬至10 萬居民無家可歸,該城幾乎全部被毀。幾乎沒有一間房子能夠住人了..。5 月30 日晚問,英國第一次以1000 架飛機轟炸科隆,隨後又在這多事的夏天對其他城市進行了更多的同樣規模的轟炸。7 月26 日夜間,漢堡受到一次嚴重的空襲..給居民和軍事生產都帶來了十分慘重的後果,這是一場真正的災難。 7 月29 日夜間,漢堡又遭到迄今最嚴重的一次空襲,來了800 至1000 架轟炸機..規模令人難以想像。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被摧毀了,其毀壞情況是史無前例的。約有80 萬無家可歸的人在街頭流浪,無以為生..。德國一般居民也開始和在斯大林格勒、阿拉曼的德國士兵一樣,嘗到了戰爭的恐怖。而在此以前,只有他們的軍隊把這種恐怖加在別國人民的頭上。納粹的可怕的大迷夢,終於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在酷熱如焚的北非沙漠破滅了。

到了1943 年5 月初,曾經一度橫行北非的一支軸心勁旅的殘部在突尼西亞被俘,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下的英美軍隊下一步顯然就要進攻義大利本土了。5 月間,盟軍佔領突尼西亞,接著在7 月10 日,英美軍隊又在西西里勝利登陸。9 月3 日,蒙哥馬利軍隊在靴形的義大利南端登陸。

1944 年6 月6 日,諾曼第登陸戰役終於打響了,這使西線德軍更加陷於無可挽救的命運。在北非戰勝隆美爾的蒙哥馬利,於9 月1 日晉陞為元帥,率領加拿大第一軍團和英國第二軍團在4 天內挺進200 英里,從塞納河下游通過有歷史意義的1914—1918 年和1940 年的戰場進入比利時。9 月3 日攻陷布魯塞爾,次日又攻克安特衛普。盟軍進展神速,德軍甚至來不及破壞安特衛普的港口設備。這對盟軍說來是一件大喜事,因為該港障礙一旦掃清之後,即可成為英美軍隊的一個主要供應基地。

在蒙哥馬利催促下,艾森豪威爾同意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奪取阿納姆附近下萊因河畔的橋頭堡,從而取得從北面包抄齊格菲防線的陣地。這一計劃和原來蒙哥馬利挺進魯爾區直搗柏林的意圖相差很遠,但它也可以提供一個戰略基地,以備日後之用。這就是市場花園行動,這一進攻是9 月17 日開始的,第一步行動是把從英國基地起飛的兩個美國空降師和一個英國空降師大批空投下來。但是由於氣候不佳,由於空降部隊恰恰降落在他們事先沒弄清楚的兩個黨衛隊裝甲師之間,再加上沒有充足的陸軍從南面接應,進攻因此失敗了。經過10 天猛烈的戰鬥之後,盟軍撤出阿納姆。降落在這一城市附近的英國第一空降師約9000 人,只剩下2163 人,結果盟軍乃然無法越過萊茵河。在艾森豪威爾看來,這次挫折「充分證明更加艱苦的戰鬥還在後面」。

果然不錯,12 月15 日,德軍發動了阿登戰役,這是西線戰場德軍最後一次攻勢,德軍死傷和失蹤約12 萬人,損失了600 輛坦克和重炮,1600 架飛機和6000 輛汽車。蒙哥馬利元帥所率領的英加軍隊,在1945年3 月的最後一周渡過下萊因河,向東北推進,直趨不來梅、漢堡和波羅的海邊上的盧伯克。德國戰敗已屈指可數了。

一面是極端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另一方面是極端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蘇聯,想要建立它的共產帝國;一方面是垂死的帝國,英國,另一方面是一心想取而代之的美國,企圖繼承英國的衣缽,重組這個破碎的世界拼圖。一方聯盟中的每一個夥伴在參加時都抱有各自的政治野心,眼前這些國家就在爭吵不休。誰能夠像歷史上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複雜的聯盟,而各自的目的又那樣分歧。美國能否取代英國?

從某種角度上看,美國的參戰客觀換回來是大英帝國的分崩離析。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告訴他的兒子說:「掠奪緬甸印度爪哇人的資源,從這些國家中奪取財富,無須作出任何補償,…. 這樣的所作所為不過在積蓄戰爭的隱患,直至戰爭爆發。」他又說過:「英國人向甘比亞…. 每投入一美元,就要榨取十倍的回報。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剝削。」羅斯福持有這種反帝國主義的觀點,並多次告戒不高興的邱吉爾。有一次他還逼迫邱吉爾歸還香港給中國,作為「善意」的表示,也包括要英國放棄印度等等。是美國促成了戰後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一個個走向獨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國是現代反帝國主義的搖籃,同時也為一個強大帝國的崛起打下根基。」(德國猶太經濟學家博恩)

按照二戰《租借法案》美國以賒賣方式向同盟國軍隊提供武器,英國約欠260億美元的債務,占戰時武器總量1/10左右,是其自治領土和殖民地所藉資金的一倍左右。英國總共欠外國債務為400億,戰後英國已無力再支付海外開支,戰爭打贏了,但英國徹底破產了,大英帝國只能被整個抵押出去。

促使英國破產的另一因素是美元。二戰結束後,《租借法案》也到期了,為了籌措海外政治和軍事開支,英國再次向美國借債37.5億美元,美國答應貸款的同時提出附加條件,要求在12個月之後用英鎊兌換美元。這樣直接導致英格蘭銀行發生擠兌,從而拉開一系列英鎊危機的序幕,英鎊兌美元後的貶值加速了英國國家經濟加速下滑,大英帝國以超常的速度分崩離析。

也因為大英帝國匆忙從世界各地撤出,身後留下的是一片混亂。如印度,在英國長達二個世紀有序的統治之後幾乎功虧一簣,結果爆發種族間嚴重騷亂,導致至少20萬至25萬人死亡,700萬人背井離鄉成為難民(1951年)。巴勒斯坦地區遭受到同樣的命運,並延續到如今。可見殖民統治帶給的秩序是多麼重要,它不見得全是罪惡的、無人道的,反而民族獨立運動帶給本土人民無數罪惡和無窮災難。

歷時三個世紀建立起來的大英帝國,在其鼎盛時期曾復蓋全球1/4陸地面積和1/4人口,然而,短短30年卻分崩離析,只留下殘餘的一些零散的島嶼。大西洋上有:直布羅陀、百慕大、阿森松島、特里斯坦-達庫里亞島、特克斯和凱科斯、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蒙特塞拉特和安圭那、聖赫勒拿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群島、南設德蘭群島、南桑德韋奇群島、南奧克尼群島,太平洋上有:皮特凱恩、漢德森、迪西和奧埃諾群島,英屬印度洋群島等等。

大英帝國真正偉大和高貴之處,在於他付出沉重代價而獲得的勝利,最後只是為了阻止德國、日本、義大利建立它們的帝國,而使自己放棄帝國的地位,難道這樣的犧牲還不足以洗清大英帝國的其他「罪惡」嗎?

如果不是英國人的統治擴大到世界各個角落,我們很難相信,自由資本主義的架構會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經濟體內成功建立起來,出現那麼多的自由貿易、資本自由流動、自由勞動力運動、全球化通訊網路的發展。而採取其它模式的國家,卻給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痛苦。如果沒有大英帝國統治的影響,很難相信,議會民主制會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採納,並延續到今天。還有英語本身,在過去300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項人類語言的出口傳播,總之,英國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偉大國家!

2016.9.9


推薦閱讀:

66件在倫敦必做的事,2018最新版!不看錯過一個億!
張維為:今天的中國經濟每三年創造一個英國
驚!大清帝國敗給英國竟是因為不會肉搏!!!
6,泥土與鹹水
罕見舊照直擊英國黛安娜王妃的一生

TAG:英國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