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百科】多數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一張表讓你讀懂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06-05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3月29日,晚上近10點,廣安市廣安區新建路一加油站內突然闖進一個受傷的少年,「他上半身全是血,大喊救命,說有人要殺他。」看著面前不到20歲的年輕人,加油站工作人員心想應是和「社會青年」打架了。但傷者接下來的話,卻讓人心中一驚。「他說他的同學要殺他,他掙脫以後跑出來了。」受傷男子小曹今年19歲,是廣安代市中學學生。行兇者是他的同班同學小甘,19歲,這個高三學生自己想自殺,但卻因為害怕孤單刺傷同學「一起上路」。上周四,舟山一所小學,一個在上五年級的小朋友因為老師在春遊中將自己和自己不喜歡的同學分到了一組,從4樓飛躍而下,摔成重傷。這樣的例子屢屢見報於媒體,很多老師、家長不僅困惑,為什麼這樣的極端事例頻頻發生,難道不能「防患於未然」嗎?或許,只要家長、老師多一些注意,就能提前發現孩子的心理「癥結」!多數兒童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我們剛收治了一個8歲的抑鬱症患兒,什麼都還沒經歷,就整天嚷嚷著沒意思,不想活了,根本沒辦法正常生活。」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崔永華說。我國到底有多少被精神障礙困擾的兒童?雖無確切數據,但部分省市或地區的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調查結果卻已讓人觸目驚心。在中國首次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啟動儀式上,鄭毅教授指出,以北京為例,1984年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 而到了2002年,僅北京中關村部分重點小學的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已達18.2%,翻了一倍還多。「據估計,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鄭毅教授強調。跟心理老師學習判斷孩子心理是否健康鄭毅教授曾接診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原來學習認真、成績比較好,逐漸變為不再認真、對學習馬虎了事,整日精神萎靡不振,家長們僅僅以為是「孩子學壞了」,埋怨、指責,甚至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但都不管用。這其實可能是孩子心理發出的求救信號,就像感冒前渾身發冷、嗓子難受一樣。精神疾病的早期癥狀可能很輕,如果不加理會,很可能會發展到嚴重的精神癥狀如幻聽幻視、自言自語,這可能就是「精神分裂」的表現了,最佳治療時機可能也已錯過了。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評判自己的孩子心理是否足夠健康呢?看看心理醫生給出的孩子癥狀自查表吧!表現診斷支招考試焦慮,面對學習困難緊張不安可能是學習焦慮幫助孩子正確了解自我保護孩子自尊不要過多施壓合理安排作業、測驗、考試的時間、內容不敢上台講話,沒有朋友,嫉妒他人可能是對人焦慮給孩子創造交友環境教育孩子學會分享沒有朋友,自私、不合群、社交能力差可能是孤獨傾向給予理性的愛自己先成為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與人交往什麼問題都認為是自己的錯可能是自責傾向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客觀的評價自己責怪孩子時要「對事不對人」戒心強,疑神疑鬼,過於敏感可能是過敏傾向嘗試理解孩子感受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項目和集體活動和孩子共同探討後果攻擊他人,情緒不穩,伴有品行問題可能是衝動傾向教孩子一些停止信號,控制自己鼓勵孩子運動具體來說:學習焦慮——一提學習就害怕 臨床表現1. 面對學習任務中的困難,緊張不安、慌亂懼怕2.視學習目標為一種威脅而產生的害怕心理,往往反映在考試焦慮上3. 面對不理想的學習結果和指責而產生的失敗感、內疚感以至負罪感對症下藥1.幫助孩子正確了解自我心理,家長可提供心理自測試題,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了解自己的進取心、考試焦慮程度、意志狀況,了解自己學習的習慣和方法,等等2. 家長首先要控制自己的焦慮,注意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避免對孩子施加對其自尊心有嚴重傷害的刺激。3. 家長在輔導時要經常對孩子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改進輔導方法,不要向孩子施加過多的學習壓力,合理安排作業、測驗、考試的時間、內容,針對自己孩子的特定能力水平提出相應要求,不跟其他孩子盲目對比4. 教育孩子形成正確的考試態度,掌握若干考試策略,如提高對考試意義的認識、考試時間的安排、檢查策略的運用等等。交往焦慮——35%諮詢反映學生人際關係難題 臨床表現1. 個體對正常的社交活動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和緊張不安2. 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自己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3. 羞怯心理,一上講台,語無倫次4. 對別人的優勢心懷不正,產生不悅、怨恨、惱怒5. 總是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人,往往神經過於敏感對症下藥1. 給孩子創造交友的環境,邀請孩子小朋友來自家做客可以作為第一步2. 作出好榜樣是很重要的,家長要用自己對鄰居和周圍同志的真誠感情影響孩子3. 教育孩子學會分享,不怕吃虧,當自己的孩子有拔尖的表現時,應該啟發誘導、教育孩子多聽聽夥伴的意見、當自己的孩子和夥伴發生爭吵時,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孤獨傾向——76%的獨生子女感到孤獨 臨床表現1. 感到自己沒有親密的朋友可以與之交談,沒有可以使自己感到高興的事2. 自私、不合群、社交能力差對症下藥1. 父母應給予理性的、節制的愛。父母對待孩子應該從「愛」入手,同時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以「德」育人。2. 學著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們要卸下「高高在上」的長輩權威心理,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多與孩子做有效交流與溝通,幫助孩子建立朋友關係。3. 鼓勵孩子積極與人交往,周末休息時,父母可允許孩子邀請多個同伴到家裡共同生活、學習,實施「聯合家教」。自責傾向——稍有失敗怪自己 臨床表現1. 認為失敗是自己造成的,拖了集體榮譽的後腿2. 當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主動將責任扯到自己的身上對症下藥1. 允許孩子犯錯,要求孩子樣樣都優秀,事事都成功,不允許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失敗,這麼做不僅有失公正,而且會讓孩子過早喪失童心。2. 幫助孩子學會客觀的評價自己的行為,幫助孩子為錯誤找到更多的原因,當然這種原因一定要客觀。3. 責怪孩子時要把事和人分開。「你又把花瓶給摔碎了,你真是個壞孩子!」這樣責備孩子,孩子就會把事情與自己的價值聯繫起來,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就不再有價值。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會特別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沒有瑕疵過敏傾向——孩子有點「神經質」 臨床表現1. 戒心很強,愛哭,膽怯,擔心,疑神疑鬼,小心眼兒,常擔心別人打探自己的秘密或算計自己2. 對身邊發生過的事過於敏感,一有什麼事就放心不下,長感到擔心與不安3. 在各種場合中都容易感到不安對症下藥1. 父母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必須從調整環境,特別是從指導父母開始。有的父母過分擔心孩子,因而孩子也容易養成過分擔心的習慣。2. 多傾聽他們的訴說,接受孩子的感受3. 鼓勵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和多參加集體活動4. 要平等真誠地與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共同探討敏感事件的實際影響結果,幫助孩子重新解釋敏感事件對自己的意義,從而不再地敏感事件感到敏感衝動傾向——脾氣太大太暴躁 臨床表現1. 帶有一定的攻擊傾向,如頂撞教師和長輩、損害公物或他人物品、搞惡作劇等2. 帶有顯著的情緒色彩,多數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常因一點小事而使心情變壞。3. 意志薄弱,缺少自覺性、堅持性和自控性,做作業、遵守紀律需經常提醒和督促4. 常伴隨品行問題,在家中極端任性,大吵大鬧,摔東西,受訓斥時仍嘻皮笑臉,表現出「不在乎」。對症下藥1. 告訴孩子衝動的後果,當事情過後,你可以和孩子談一談。要冷靜而又客觀地告訴孩子,衝動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2. 教孩子一些形象的停止信號,用信號控制自己,比如雙手握拳或者右手的食指抵住左手的掌心,當孩子衝動時,它可以做這些停止信號,告訴自己要自制、冷靜3. 鼓勵孩子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當孩子激動時,可以讓他去參加一些他喜歡的活動,比如游泳、玩球。這可以減輕孩子心中的壓力,讓他冷靜下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1 條消息)如何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免疫力?
※從肚臍形狀看健康狀況
※一起與明星暢享「地中海健康美食」五一小長假
※健身(騎單車)如何保護膝蓋?
※「媽,別再逼我多喝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