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專題神經篇——肩胛上神經及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書屋理念--精通解剖 精確診斷精簡治療
(一)神經走行:
肩胛上神經由第5、6頸神經的纖維組成,有50%的情況,有第4頸神經發出的纖維參加。此神經起於臂叢的上干,位於臂叢的上側,向上外方行,經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側,至肩胛切跡處,與肩胛上動脈鄰近。此動脈經肩胛橫韌帶上側至岡上窩,然後轉至岡下窩。而肩胛上神經則經肩胛橫韌帶下側至岡上窩。在此,該神經分支支配岡上肌、肩關節及肩鎖關節,繼而伴肩胛上動脈繞過肩胛頸切跡至岡下窩,支配岡下肌。在岡下窩內,可能分出到肩關節的小支。
(二)病因病理:
由於肩胛上神經,有時和肩胛上動脈及靜脈共行於肩胛橫韌帶形成的骨性纖維孔道中,肩胛橫韌帶的增厚、鈣化,使孔道狹窄,可以造成肩胛上神經的卡壓。另外,附近軟組織病證及囊腫的壓迫和外傷造成的創傷和刺激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三)易卡壓部位:
1.肩胛上孔(黑箭頭)由肩胛切跡和肩胛上橫韌帶圍成,其體表投影在肩胛岡中外1/3交點上1厘米處。
2.肩胛下孔(黑箭頭)由岡盂切跡和連於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橫韌帶圍成,其體表投影位於肩胛岡中外1/3交界處的下方2厘米處的深面。
(四)臨床癥狀:
本病以肩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痛為銳痛,呈刀割樣,亦可為鈍痛,可為靜止痛,夜間較重,也可因運動而誘發或加重。痛涉及肩胛部、肩關節、肩背部。岡上肌、岡下肌無力,致肩外展、後旋受限,但三角肌肌力正常。
(五)體征與檢查:檢查時,按壓肩胛岡中點上方,肩胛上切跡處,可有局限性壓痛和放射到整個肩胛部的疼痛,肩關節最初外展無力,如岡上肌癱瘓,手觸岡上窩並主動外展上肢,感受不到該肌收縮,岡下肌受累時,則後旋無力,且在岡下窩觸不到該肌收縮,岡上窩、岡下窩變平。
(六)鑒別診斷:
1.肩周炎:肩周炎以肩關節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被動外展、後伸時疼痛加重。疼痛可傳達到手,癥狀嚴重者夜間影響睡眠。急性發作時患者不敢卧於患側,穿衣困難,患側之手不能洗臉、梳頭,不能摸背,肩部肌肉痙攣,以後出現肌萎縮。壓痛點不太固定,可發現在肩前方的喙突外側肱骨結節內溝,肩峰下及肩峰後,可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及三角肌萎縮。有時亦可出現手部腫脹、發涼,手指活動時疼痛不適等。
2.岡上肌肌腱炎:壓痛點多局限於岡上肌肌腱抵至處大結節頂部,並可隨肱骨頭的旋轉而移動,岡上肌肌腱鈣化者,壓痛在肱骨頭大結節處最明顯,存在有「疼痛弧」,且病程久者可見三角肌萎縮。
3.岡下肌損傷:患者自覺肩痛、肩臂痛或頸肩痛,主訴岡下窩部位疼痛者少見。岡下窩內有明顯壓痛。部分患者肱骨結節間溝處壓痛,岡下窩內可觸及條索狀物。
(七)治療:1.針灸治療:取巨骨、天宗、秉風、曲垣等。
2.推拿治療:患者坐位,根據檢查情況,術者在病人患側斜方肌前緣頸肩交界處外側,以拇指向下後方向輕輕潛入,以中等強度力量由後下方向前彈撥,如此重複三次,患者可有疼痛感向肩胛部放射。彈撥完後術者在頸肩部用輕手法按摩五分鐘結束治療。
3.鈹針療法:患者取坐位,胸部伏於桌面或靠在椅背上。定位準確後做好皮膚標記。常規消毒皮膚,雙手持針點刺法進針,進針深度以穿過深筋膜為度,不可進入岡上肌內,多點松解4~5針,患者常有酸重感,且向周圍放散。將針提至皮下,按壓局部疼痛減輕或消失出針,無菌敷料按壓局部2~3分鐘後結束治療。保持局部乾燥,清潔24h。
小小作者:郭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