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古代高人名士為何都愛隱居終南山

終南山——說不盡隱居文化(2013-09-10 13:59:29)

標籤: 終南山隱居賈島茅屋神仙 分類: 長安舊事

說到終南山,總讓人想到金庸筆下的活死人墓,想到風景秀麗的翠華山,想到道教的祖庭樓觀,想到呂洞賓、鎮宅聖君鍾馗、武財神趙公明等神仙,想到商山四皓、藥王孫思邈、田園詩人陶淵明之類文人雅士,想到「關中八景」之「草堂煙霧」,想到「終南捷徑」的典故由來……

終南山之所以古今馳名,理由有兩個:首先它風光旖旎而被歷朝歷代視為皇家禁地,上林苑就曾是其中一部分;另外是由於它厚重的人文積澱,先後有大批名人隱居於斯,「名人效應」無意中提高了山的知名度。

《詩經》里說:「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終南何有,有紀有堂。」這話極有見地,終南山的確美得,足以讓人昏厥。翠華山被譽為「終南獨秀」,說到那個美呀,大家都懂的。

終南山下的溫泉,不但多且水質好,驪山華清宮溫泉與白居易的《長恨歌》連在一起,湯峪溫泉同樣聞名全世界,被譽為「桃花三月湯泉水,春風醉人不思歸」。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得天獨厚的地熱優勢,還催生了疊加效益,從而使山下山上形成了一處處奇偉壯闊的煙霧勝景,最著名的要算「草堂煙霧」了。

姚秦時,鳩摩羅什至此譯經的草堂寺曾有一口「煙霧井」,地熱蒸氣從井口裊裊冒出,升至空中,每當落日西沉時,騰空的「煙霧」便蔚成奇觀:輕煙淡霧搖曳於圭峰之巔,呈淡淡的紫色,沿著屏列的終南山北麓,隨風向著帝都長安悠悠飄去。於是,頗有規律性的「草堂煙霧」,慢慢地,就成為千百年最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這也是眾多愛好隱居的人士趨之若鶩的源動力。

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作為隱居三境界,香山居士選擇的是中隱,朝廷近在咫尺,他卻選擇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甘願拿著一份不高不低的薪酬,舉著「中庸之道」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可是,白居易畢竟只有一個,也許他從未解開「長安米貴,居住不易」的心結。事實上,許多古人是為了出名才隱居的,他們只是在韜光養晦、蟄伏待機。比如說,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前躬耕於南陽,而姜子牙則隱居於此。尤其是終南山,由於毗鄰帝都長安,自然而然成了眾多隱居者的理想去所。

唐代著名道教人士司馬承禎曾多次受到皇帝的召見,卻不願沐浴皇恩而立志回四川的天台山隱居。當時的尚書左丞盧藏授意他去終南山隱居,司馬承禎則說「以所觀,乃仕宦捷徑耳」。可見,在當時,終南山只是那些醉心功名利祿之人,企圖博個封妻蔭子之流的一個跳板,典故「終南捷徑」就是這麼來的。

大唐第一萬人迷——王維,曾寫過一首《終南山》,第一句便是「太乙近天都」,天都者就是指長安。這是王維真實的想法,這裡的「近」恐怕不單是指距離上的近,詩人一生過著半隱半官的生活,遊離於宦海和夢想之中,既想脫離塵世的繁雜,又不甘在平淡中碌碌無為而過,一直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掙扎著。

隱居是需要清靜的,隱居者追求的是清心寡欲,這與佛教所推崇的參禪打坐一脈相承。中國佛教有八個宗派,其中有六宗包括三論宗、唯識宗、凈土宗、律宗、華嚴宗、密宗的祖庭都在長安,而這六宗之中,又有5宗的祖庭或中心寺院是在終南山中。對於三論宗、華嚴宗和律宗來說,終南山就是它們的發祥地。

古都長安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貿易的中心。作為全國佛教的弘傳中心,終南山山水如畫,又距帝京不遠,因此,這裡的佛寺比其它任何一處名山都多,人謂「長安三千金世界,終南百萬玉樓台」,「一片白雲遮不住,滿山紅葉盡為僧」,這比喻是最恰當不過的。換句話說,終南山及其四周,可謂是無地不寺、無寺不奇。

終南山的神奇還不僅如此,作為佛教的第二故鄉,這裡還對朝鮮、日本等東亞國家產生過深入而又持久的影響。在唐朝那會,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就像當今的美國。為了學習中國文化,世界各地的遣唐使、留學僧絡繹不絕,朝鮮、日本等國的留學僧半數以上在終南山請益求法或作短時間活動。即便是今天,日本佛教的凈土宗,仍將終南山陰的善導塔院——香積寺尊為祖庭。

當然,終南山最讓人高山仰止的,還是它源遠流長的隱士文化。

有人將終南山解釋為「月亮山」,還賦予了它羅曼蒂克色彩,這很有點意思。傳說,那裡是太陽大哥和月亮小妹睡覺的地兒,在它神秘的群峰綿綿當中,坐落著天帝在塵世間的都城,還有月亮女神的家。於是,這裡就成為某些人試圖接近月亮的神德及其力量根源的地方。久而久之,它就成了隱士的天堂。

許多滿腹經綸的名人雅士都曾做過「終南隱士」。姜子牙入朝前就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分封諸神,這才有了眾神仙的說法;秦末漢初,有四個白髮蒼蒼的老頭,時稱「商山四皓」。隱居於此,終成大業;「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金元時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等都曾隱居於此。

終南山的魅力與價值,足以與希臘奧林匹斯山媲美,都是神仙的故鄉。在山裡,隨意搭茅蓬而無人干涉的現象,恐怕也只能出現在終南山上。這樣的田園生活是隱士們熱衷的。他們在避開塵世的紛擾之後,其目的就是坐下來讓自己身心暫時舒展一下,要的就是一種孤立於現代文明的別樣生活方式。

真正純粹的田園生活,並不只是歷史上才有的,據說現在的英國鄉間還有。中國古代大批的山水詩人,他們對山水的理解和體悟,使得這個傳統第一次為大眾理解。現在很多隱士要做的,就是返璞歸真,返回到很久之前人們的那種單純的生活世界——籬笆,一個山洞,或是茅屋,一朵雲,幾棵樹,僅此而已!

在許多人的想像中,隱士的生活一定像陶淵明詩中所描述那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定像那首叫作《籬笆牆的影子》的主題曲,不過沒有女人的。如果說,今天的中國還有田園生活,那麼,這樣的生活不會在「艷遇之都」麗江,因為那裡太煽情了;也不會在北上廣深,因為那裡又太車馬喧囂了。只能在終南山。因為終南山太適合隱居了,因為終南山依舊保留了那份原生態。

國人有一種慣性思維,喜歡將那些在生活中最有智慧的人被稱作神仙,或仙人。仙人這個辭彙,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是指衣襟飄飄,鬍鬚銀白,手持竹杖或者騎著仙鶴或麒麟怪獸飛行在白雲中的老者。他們富有智慧與慈悲,生活很簡單,喜歡在某些凡人苦惱的時候給予他們恰當的幫助或點化。

終南山,這座藏在白雲深處的神奇之山,不但有無欲無求的隱居者,還有修行人的種種傳說,更有神仙般的愛情典故。上古時代的隱士們,他們貌似沒有愛情故事的,只知道修行,遠離江湖、廟堂和權力中心,他們清心寡欲,不食人間煙火,自在逍遙地生活。不過,在紅塵中依舊流傳著他們愛恨情仇的故事。

蕭史是春秋時的人物,曾隱居於華山的一個山崖里,擅吹竹簫,精通樂器。秦穆公的女兒弄玉也是一位喜歡音樂的奇女子,時常會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吹奏起幽咽婉轉的曲子,如一縷清虛而空靈的氣息。有一晚,弄玉夢到了一個叫蕭史的少年。後來秦穆公幫女兒在華山找到了那個叫作蕭史的少年,婚後他們常常在秦國的郊外一起吹奏。再後來,他們乘著鳳到了華山的明星崖隱居。當年羽冠鶴氅的蕭史所在的華山,與終南山的距離並不遠,而秦國就在終南山北麓的一帶。

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故事,只是金庸在《神鵰俠侶》中虛構的一個橋段。情節很唯美,可惜都是假的,根本就經不起世人的推敲。即便今天的終南山真有一座重陽宮,當真存在著一個王重陽當年修道的活死人墓,但是,就像終南山景區門口賣地圖的大媽說的那樣,只有傻瓜才會相信這是真的。

上小學時,讀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總讓人有種高深莫測的味道。長大之後,慢慢的開始懂了,發現「尋隱者不遇」是很多人有過的經歷,今天的終南山也是依然存在的。

終南山為何多隱士?這事見仁見智,也沒有剖根究底之必要,這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話題。不過,終南山的確是當今為數不多的、還存在隱士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在此隱居修行。這些人當中,有的是來學佛問道,有的是為了練氣養身,還有的,僅僅只是找一處清凈的地方讀書做學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終南山中,茅屋洞穴之間的炊煙從來未曾斷絕,耕讀與山居的生活方式也沒有消失。如今,那些讀著黃卷,嚼著菜根,住在茅屋的人不是古人,而是從都市返回田園的現代人,他們守住了一片詩意盎然的山野!


推薦閱讀:

真實世界中有哪些類似天龍八部"掃地僧"這種大隱隱於市的高人?
高人:央媒當自重
知道自己交集的人才是人生的高人!
高人傳授的「看人成就秘法」
調情不動性才是高人

TAG:旅遊 | 古代 | 隱居 | 終南山 | 高人 | 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