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靜功纏絲太極拳簡介
靜功纏絲太極拳簡介
靜功纏絲太極拳,是由濟南武術名家陳濟生先生所創。是武術界的一枝新秀、奇葩。余有幸於一九九三年正月初六從曹師述貞處學習簡化二十四式,頗受其益,但街間巷閭,網路圖書,資料甚少,感嘆之餘,查閱摘抄了一些資料,結合體味感受,成就此文,也算我為靜功纏絲太極拳所盡綿薄。
陳濟生先生河北唐山人,晚年定居濟南。其出生於武術世家,自幼酷愛習武,祖父陳鵬萬擅長八掌和梨花槍,父親陳德蒲拳械功夫也甚精深。自幼耳染目熏,喜弄拳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尤以八卦掌為佳。八歲從父學習少林五子拳、五子棍、十手藝,續之從祖父(時年八十餘歲)學練八盤掌,祖父教人甚嚴,欲練八盤掌,必先練三年腰腿,爾後方練八盤掌,底功龍盤,掌形虎勢,頗吃功夫,奇特、非常人可耐。因祖父愛於練藝刻苦,又教梨花槍等器械,爾後又從陳子素老師,表叔陳鴻濱老師,申萬林、薄凱、趙慶長、左雙臣等名師,學習太極拳、形意拳、形意太極拳、大槍、特別技能點穴法、六合法、迷魂掌、少林等功夫,各門武藝。而祖父陳鵬萬的八盤掌乃董漢清先生的八卦掌系眼睛程所授,無分寒暑刻苦研練,於是對少林、形意、八卦、太極各門功夫,一應精通而其中尤以游身八卦掌、八盤掌、迷魂掌和活步太極為世間罕見,獨特功夫為稀世之珍。陳濟生先生對於氣功還深有研究,數十年來練功不輟,與各種武術功夫內外兼修相輔相成,並與武林同道王子平、孫祿堂、姜榕樵、傅劍秋、孫錫昆、陳盛莆、白道春等經常切磋武藝,故至今八十餘年,仍精深飽滿,身手靈活,運用起各種腿法,其高捷便利,然與高手較藝,無不以以當十,在長期刻苦研練與實踐中積累了豐富底經驗。三零年在山東打擂獲金盾。
陳濟生先生一生從事武術事業,自從四零年教拳以來先後在濟南、上海、無錫、南京、太原、北京、唐山、日本等地授徒。五三年受聘到南京藥學院任教,評為講師,當年當選為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五八年曾作為江蘇省代表隊地領隊教練,帶隊到北京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當年擔任全國武術比賽裁判時被評為國家一級裁判。六四年調到濟南市委擔任武術教練,五八年至八四年曾多次在全國比賽中擔任國家級別教練,七三年退休後,又受山東省黨校和濟南黨校地聘請教授武術。他不計報酬,進行義務教學近十幾年,不分寒暑,堅持不渝,深愛黨校領導和學院的敬重。陳濟生先生還曾多次接待過外賓,有日本人、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為宣傳和推廣中華武術做出了應有貢獻。
八四年被邀請參加全國武術比賽,並邀請到日本教授武術。八六年山西大學聘請陳濟生先生為山西大學武術教授。八二年濟南武術館成立任武術館館長,山東省武協委員,濟南市武協副主席,濟南市政協委員。(原載功夫資詢網)
陳先生精形意、太極諸功法,尤善游身八卦掌。靜功纏絲太極拳是其20世紀40年代綜合各家功法之長,所創立的有自已獨特風格的太極拳派。就象當前流傳於世的陳、楊、武、吳、孫各家太極一樣,都是繼承自陳式太極拳的功法、理論地基礎上,結合自身所長發揚提高、融合眾家,自成一派的優秀功法。
靜功纏絲太極拳的特點正如它的名字一樣。
靜功:內家功養生的根本。而內外兼修者首推樁功,陳濟生曰:「觀事物進化,每種事業,無不先立基礎而後進展,基礎固,則進步速,練靜功纏絲太極拳之道,尤亦先立基礎,故初學,以樁法為始,一曰行步樁,二曰馬步樁,練此樁法,先要虛其心,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而充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流通百脈,臟腑清虛,筋絡舒暢,骨健髓滿,精氣充足,而神經敏銳,故謂之養精立本,此樁法慢練增力之妙法也,雖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領神會,不難妙極神明,否則不依規矩,操之過急,四肢必生挫折之苦,雖費神勞力而不得佳果,樁法慢練之鍛煉,系順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動發於性,一靜存於命,靜功為本體,纏絲為作用,急練求之者,難得其中實益也。」
靜功纏絲太極拳做到了拳樁合一的境界,行拳似動非動,似靜非靜,在蠕動中求靈動,慢中生快,靜極生動,其技擊和養生效果俱佳。與各式太極拳相比,其基本原理雖皆一致,但技術風格卻有獨特之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松靜與纏絲兩點。「靜,就是要做到松、靜以致忘我的境界,纏絲即全身各關節始終不停地相互配合轉動,令全身肌肉不斷地受到擰施、拉長和放鬆的訓練」(陳濟生先生語)。由於纏絲是一個圓中有圓、圈內有圈,連綿不斷變化的較多動作的虛實轉化,這種不停的轉化使某一肌肉在一瞬間處於緊張收縮,另一瞬間則又舒張放鬆,反映在中樞內則是支配同一肌肉的中樞興奮與抑制的交迭變化,這就加強了中樞機能的靈活性。松靜和纏絲鍛煉的直接作用就是使大腦皮層的機能得到恢復和休息,使皮層內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由不平衡達到平衡;同時亦發展和改善了許多感覺器官的機能狀態,特別是肌肉內的感覺得到了加強。研究腦電圖和經絡波的專家王德坤先生曾對太極拳練習者作了對比測試,發現練此套靜功纏絲太極拳時與練其他太極拳時的經絡波活動大不相同。練這種拳經絡波不僅波幅和頻率增加,而且波形和節律異常和諧完善;測試的結果證實了練習者的感受,專家稱讚這種太極拳是和諧與美的統一。
這也是我頗不同意街頭公園大媽們修習太極拳放音樂喊口令的做法。太極拳本就是一個因人制異高度入靜的休養法門,到最終整齊劃一的成了太極操。象二十四的剛入門的時候打完一趟要十幾分鐘,而老師則要四十幾分鐘。二十四個式子,居然要有四十幾分鐘,其間似斷非斷,形斷意連的樂趣,恐怕旁觀者無法體驗。
第二個特點是:纏絲。纏絲,技擊之妙也。即全身各關節始終不停地相互配合轉動,肩轉胯亦轉,肘轉膝亦轉,腕與踝,掌與足,指與趾無不同時運動,相應配合。使全身肌肉不斷地受到擰旋,拉長和放鬆的訓練,疏通腠理,激活經絡中的真氣,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使氣血暢通,從而不斷增強肌肉力量,達到內外合一的功效。活步,乃是從定步的虛實中磨練出來的。開始練習,兩足要分主力與吸力,主力者,支撐體重的主體,但意念中又不可完全站實,要隨時可以變實為虛。吸力者,雖然不用以支撐身體重心,但腳掌不可離地,有欲將地面吸附於腳底之意,這樣就可以變虛為實。經過主力和吸力的練習,能使腿腳氣血暢通,機能增強,久之能身靈步活,有如行雲流水。練拳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有力是無力,無力是有力」的境界。若能如此,則全身各處定會放鬆,全身力量定能成為整體,從而加以發揮運用。功夫達到一定階段後,即建成動力定型(動作的自動化),明顯地看到它對人體所起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增強人的體質。
纏絲是太極拳的基本特點,任何一家都講究纏絲,原來的陳式和楊式也叫劃圈,其實意思是一樣的,最終就是人身無處不太極,練習先劃大圈,求舒展,然後劃小圈,最後是無圈,袖中一攏,乍如閃電。與其它式相較,靜功纏絲太極拳的纏絲勁追求的更加明顯,甚至剛學的時候覺得太過呆板。靜功纏絲太極拳暗含易筋功法,所有習練者周身氣感極強,松沉勁來的快,主張中節梢節舒展,重在運動根節。生長無窮勁力。它的勢子講求大開大合,姿勢和動作更加開展,這主要是內外合練的方法,在松展可以起到易筋經的作用,同時適合於行氣,練靜功纏絲太極拳的人氣感都特彆強。內方外園,內方使勁力堅固,外園使勁力靈活,動作中有很多手指相對的動作,形成左右上下前後多維立體的整勁。
練靜功纏絲太極拳首先要做的「四平三正」。
四平,即:1 頭頂平 2 兩肩平 3 胯平 4 兩腳平。
三正,即:1 頭正 2 脊正 3 神正。
練習四平三正的方法,最初最基本的就是立正姿勢,曹師稱其為「三挺功」,每次起式前均要求站十五分鐘,待腋下氣生方自起勢。「三挺功」要求挺膝、挺腰、挺頸。與立正姿勢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要挺胸,而是要舒胸,目的在於解除胸間的肌肉緊張,使胸肌自然鬆弛,使呼吸深入腹部,推動橫膈膜活動。其次是松肩,要求兩肩輕鬆,兩臂松垂。再就是臀部要內收,協助胸的舒展,腰的端正,使全身上下取得完整和統一。保持姿勢靜立至身體感覺如皮球在水中飄蕩,氣血流通,手足心發熱,身心愉悅舒暢時止。此為靜功,每日持之以恆,定有大收益。
五大太極拳流派的拳理、拳論均來自陳式,但在繼承中有各有發展,各有特點。靜功纏絲的幾個特點是:
虎口圓撐,有的流派是拇指自然貼於食指。
步法有八卦掌的特點,腳要平,貼地而行,平進平退。
以下整體摘錄部分拳論:
「靜者,內功之真諦也:纏絲者,技擊之妙也」陳濟生先生自序語1。故練習此拳時要求體松、心靜、氣深、動緩。初習階段必求規矩,首先做到姿勢正確.繼之則要動作準確,過一分則頂、欠一分則丟:練時不猛動,無停頓,逐漸做到松靜、慢勻、圓滿、輕靈,進而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有動似無動、無動似有動」,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的神意共融,以達「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之佳境。「因此,長期練習這套太極拳,可以祛病強身,做到不導引而壽;可以柔化運用,做到不招架而御」(陳濟生先生自序語)
靜功纏絲太極拳是陳濟生畢生研究武術養生和技擊的總結和創新。
1、取纏絲勁創周身纏法致懂勁的訓練系列
2、取八卦步創順勢活步太極致技擊身法活便的效能。
3、取易筋經入太極勁使周身氣血縱橫貫通,筋骨強壯,祛病延年。
內容:
1、套路:簡化13式、簡化24式、48式、108式。
2、對練:48式靜功纏絲太極拳對練。
3、推手:單推手、雙推手(四正手)、大纏手、三節推手等。
4、功法:無極養生樁、拳樁合一法、太極兜樁、打樁等。
5、器械:太極劍、刀、鞭桿等。
特點:
1、中正:它有一系列對身心中正的要求。如鼻尖對肚臍,目視兩手中間等。
2、大展:
靜功纏絲太極拳13式介紹:
13式是靜功纏絲太極拳的簡化套路,它包含了靜功纏絲太極拳重要的基本動作和要領,如攬雀尾、摟膝拗步、倒卷肱、雲手、野馬分鬃、十字手等。定步練習一般要求10分鐘左右,活步練習2到4分鐘。
推手:
1、四正手2、大纏手 3、推手發放
功法:
靜功纏絲太極拳中有多種練功的方法,現舉一例功法進行說明。
兜木樁:50-80斤,1米5左右。
作用:練習腿、腰、手臂的力量和協調性,同時可以提高聽勁和發勁的水平。
技擊訓練法演示:
1、穿掌:定步、動步、活步
2、絞花捶定步、活步
對於雙重的解釋,本人傾向於濟南洪均生先生的見解,即左手重則左足虛,右手重則右足虛。即「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沓」也。
聽曹述貞先生講,其所習靜功纏絲太極拳為,陳濟生先生授於上海殷繼成先生,殷授於青島李騰蛟先生,曹師從李騰蛟老師。原有一百零八式後又刪摘出二十四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