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十年變遷 折射出一個時代的悲喜劇
《福布斯》雜誌首次推出中國內地富豪榜單時,他們在封面上設計了一個人物,臉的兩邊風格迥異,一邊是中國舊時的「毛式穿戴」,一邊是拿著大哥大、戴著金錶的新形象,以此來展示中國發生的變化。
10年間,《福布斯》和《胡潤百富》年年都會捧共一位首富,從最早的榮毅仁、劉永好兄弟,到中期的IT精英丁磊,再到最新的科技英雄王傳福,中國經濟發展的潮流和熱點,盡在其中。
對於個人來說,十年生死兩茫茫;而對於一個發展中的社會而言,十年更是滄海桑田巨變。中國民營企業走過了32年歷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32年求索沉澱,32年磨礪成長。在中國民企的世界裡,春花秋月,滄海桑田,10年一次輪迴,浪花淘盡英雄。成功亦或失敗,艱辛的步履或者榮耀的光環,32年來中國民企走過的路途,暗合著中國改革歷史的節奏,創造著「草根」的神話、暴富的傳奇、慘烈的敗局和東山又起的復活。
榮智健、劉永好、劉永行、丁磊、馬化騰、王傳福、黃光裕等這些首富就像一張張沉澱歲月的老照片,折射著中國社會的變遷。而照片上的每個人則或個體、或具象地代表著中國的經濟和財富走向。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沒有這些富人。而由此回溯來時路,你不難理解,正是經濟體制上的日趨靈動、兼收並蓄的開闊和政策的日漸佳境,才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上榜富豪的財富積累速度。1995年「福布斯富豪」上榜富豪的全部財富加起來僅41億人民幣,而今,僅王傳福一個人的財富就超過了300億人民幣。2009年「胡潤百富榜」上榜1000位富豪的平均財富達到38.8億元。
儘管近年來在一些行業里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國進民退」,但《福布斯》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在積極配合國家的刺激經濟計劃、應對危機方面表現得更為成熟,中國私營企業在因應市場變化進行調整、創造就業、把握機會、尋求產業轉型與升級方面,表現出優於國有企業的韌性,因而總體上能持續地為股東、社會創造價值。
應該提起注意的是,在這其中,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的「滄海橫流,英雄本色」無疑更引人注目的。然而,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體制轉型期太快的發展速度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關於富豪榜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每年上榜的富人中有3成左右是新人,而最引人遐想的則是,幾乎每年都有「問題富豪」下榜。
成功的企業家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家各有各的敗因,反之亦然。他們或陷入產權糾紛的泥淖,或捲入政商關係的旋渦,或「死」於盲目併購的陷阱,或困於家族管理的弊病……除了其自身素質的缺陷、社會氛圍的浮躁外,由於金融及資本市場體系改革滯後而遭遇融資瓶頸是一個重要的外部原因,資金鏈的斷裂則是其共同特徵。身處巨型國企與跨國公司夾縫中的民營企業大多身處邊緣的低端行業,過度競爭又導致產業周期極為短暫,一些無明確戰略的企業往往選擇跟著「熱點」走的無邊界擴張。然而,正如有識之士所指出的,企業家能力和企業組織形式決定了企業的內部邊界,而制度環境等則決定了企業的外部邊界。一些企業家卻偏偏不願正視眼下的現實「約束條件」,懷著「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的雄心,試圖「超常規」「跨越式」「做大做強」,結果反而折戟沉沙。首富黃光裕的隕落再次為企業家們敲響了警鐘。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雖然十年富豪榜飽受爭議,但它確實在某種意義上承載了個人命運的沉浮榮衰和中國經濟的裂變得失。審視它,閱讀它,就彷彿看到了過去十年整個中國社會走過的背影。然而,當我們的腳步從「先富」堅實地邁向「共富」時,我們很容易地聯想到,下一個十年的中國富豪榜會面臨怎樣的變遷呢?一切尚未可知,但有一點———我們終究會聞到越來越濃郁的「共富」所散發出的和諧的味道。回望是為了前方。
劉永好、劉永行:為夢想狂飆突進
財富不僅是全錢,它代表著一種信仰和品質。財富失去了信仰和品質,「富豪」必然會縮水。
劉永行、劉永好兄弟倆,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發家致富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最活躍、最受關注的企業家之一。他們兄弟倆早在2001年就成為「福布斯富豪榜」首富。
28年前,為了讓孩子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兄弟四人賣掉了自行車和手錶,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近30年來,面對數輪讓無數企業沉浮起落的商業周期,一個又一個「明星企業」交替登場,一個又一個「問題富豪」黯然倒下,一個又一個暴利產業冷熱輪迴,而劉永行、劉永好兄弟卻一路走來,30年屹立不倒、事業長青,譜寫了最為成功的故事,堪稱中國民企發展史上的奇蹟。他們基業長青的秘訣也許可以用兩個字概括:信仰。
是的,改革開放30年來,民營企業家無疑是這個舞台上最活躍、角色最為鮮明的一個群體,他們出身不同階層、選擇了不同路徑、展現了不同姿態,但都是為了一個夢想在「狂飆突進」,那就是獲得更多的財富。然而在中國這個特定的經濟市場環境下,他們不得不去適應已有的遊戲規則,結果卻往往成為遊戲規則的犧牲品和替罪羊。這是一群惶惶然不知如何自處的商業「迷羊」:他們選擇了道路,卻沒有選擇信仰。
我在《希望集團三十年》一書中看到這樣一個細節:1988年,當時的劉永行、劉永好四兄弟準備從養鵪鶉轉型到生產飼料,因此極需要一塊土地來蓋新廠房。他們的發展計劃受到了當時的縣委和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卻卡在了當地的縣國土局手上。為什麼呢?因為那個縣國土局的某位領導曾經提出過索賄要求,卻被劉民兄弟拒絕了。在索賄沒有得逞之後,那位領導惱羞成怒,堅決不給他們修建廠房的土地。一氣之下,他們只得忍痛割愛,殺掉了當時價值幾百萬的鵪鶉,騰出地方來蓋廠房。
即便損失了在當時已經算作天文數字的幾百萬資產,但劉永好兄弟卻仍然是相當幸運的,因為更多如他們選擇「不作惡」的企業家湮沒於那些官場腐敗的深淵中。而作者在書中驚嘆劉氏兄弟是「貧瘠土地上長出的商業奇葩」之時,實際已是相當辛酸的嘆息。在書最後,作者引用茅於軾先生的話:「他們的曲折道路喚起我們對其他沒有那麼幸運的私營企業家的關注……一般人只看到企業家只是為了自己,可是,國家的實力最終取決於企業的好壞。大家善待企業家,就是幫助國家的壯大,最後也是幫助了自己。」在今日「仇富」聲浪洶湧之時,茅於軾的這番用心良苦的話無疑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劉永好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企業家都忙著賺錢,不知所累,我們賺了很多錢。賺更多的錢,沒有太大意思,當財富和個人事業關聯不大時,一定要尋找支撐上升的動力。沒有信仰的企業家,或者是沒有寄託的企業家,心態肯定不好,肯定會出問題。」
一個人真正的財富,是他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著名的社會學家周孝正用四句話概括了信仰的真諦:對大自然的心靈感受、對未知領域的敬畏心情、對社會公正的內心追求、對美好人生的情感寄託。
劉氏兄弟雖貴為「中國首富」,在他們的身上從來找不到社會名流和大富豪的派頭。他始終操著一口懶洋洋的「川普」,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福克納筆下的南方土豪:執著、敏感又不失精明。儘管個人擁有數百億財富,卻從不穿名牌服裝,總是乘坐最廉價航班,住低價酒店,頂著半個世紀不曾變換的髮型,常與基層員工在餐廳共進午餐,最愛吃的依然是回鍋肉和麻婆豆腐。兄弟倆的生活節儉,但對於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總是出手大方,動輒幾千萬、上億元。
劉永好的身上有著10幾個頭銜: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在眾多的頭銜中,他最看中的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接近劉永好的人這樣向記者描述他:「劉永好是一個到哪兒都睡得著,不講究吃穿,跟農民一樣樸實的老闆。」這也恰恰是對保持「創業精神」這一現代企業訴求的最好解答。
對尋找「生命中主要支配力量」,劉永行、劉永好兄弟有著強烈的渴望。他們不是信教徒,但他們知道企業家的責任和信仰是獲得生命尊嚴的惟一途徑。沒有信仰,一切價值觀都將無所依託。更為嚴重的是,社會價值體系一旦坍塌,世俗的腳步就會在文明的地毯上撒野!人活在世上,自然會形成對人對事對世界的某種態度,而尤其需要解讀生活的意義。信仰,就是我們內心存在的一種根本信念、一種「終極眷注」。
劉永好、劉永行兄弟的覺醒和努力讓我們感受到了信仰的偉大力量。我們希望企業家們在努力獲取財富的同時能夠像劉永行、劉永好兄弟一樣去探尋一下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嘗試將神聖的義務、有尊嚴的價值觀、簡單生活方式,與事業的發展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基業長青。
丁磊、馬化騰:崛起的「知本富豪」
與房地產商雲集富豪榜相對應的,是近年來一批年輕的身影在富豪榜上嶄露頭角。
丁磊、馬化騰都是中國互聯網的先驅之一。他們的財富傳奇,是「知識創造財富」在信息時代的最佳演繹。
丁磊、馬化騰他們倆都是1971年10月出生的好朋友,是中國第一代網民,有著相同的人生經歷和愛好。曾一起在深圳街頭喝啤酒。如今,十年過去了,各自成就了中國IT業的標杆企業。
1997年,丁磊在廣州創辦網易。
1998年,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
1997年5月,26歲的丁磊懷著「讓中國的互聯網變得容易起來」的夢想在廣州創辦網易公司。在人生的經歷上,從讀書到大學畢業,丁磊的身上有著同齡人相同的軌跡。他孩子般的天真和率直,時而又顯老成,沒有商人的城府和狡猾,尋找丁磊的表象交集,這些詞語比較恰當。
1997年底,丁磊耗時半年多終於寫出了網易免費郵箱系統,由於資金緊張,他忍痛「割肉」將免費電子郵箱系統及163.net域名以119萬元賣給了位於廣州的一家網站。後來,在丁磊的主導下,網易先後推出了免費主頁、免費域名、免費信箱、虛擬社區等服務,網易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讓中國的互聯網變得容易起來。
2000年6月 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2001年中國互聯網行業陷入寒冬之時,網易與新浪、搜狐股價類似,皆徘徊在一兩美元之間,網易還一度被摘牌,已故繼任者孫德棣,在任期間先後抓住簡訊和網路遊戲兩大業務,這成為改變網易命運的兩大法寶,也成就了網易。
丁磊在開發中文搜索引擎失敗的情況下,敏銳抓住市場的脈動,轉向開發免費郵箱系統,進而依此使網易成為中國門戶之一。
丁磊退隱後,帶領一班兄弟卧薪嘗膽,一年後終於推出了online《大話西遊》,同時,網易還引入韓國全3D的Q版網路角色扮演遊戲《精靈》。確定網路遊戲在戰略規劃中的重要地位。網易在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中脫穎而出,股價一度衝到72美元一股。2003年丁磊以75億元個人財富,名列「胡潤百富豪榜」首位,2009年以190億元財富名胡潤富豪榜第27位,名列胡潤IT富豪榜第2位。
如今,12年過去了,網易成就了中國IT業的標杆企業。丁磊的成功,鼓勵了整整一代年輕人渴望進入互聯網行業,也激蕩著一代年輕人的創業夢。
1998年11月,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之初,推出無線互聯網尋呼解決方案。1999年2月,騰訊公司即時通信服務開通,正式推出QQ99 b0210,與無線尋呼、GSM短消息、IP電話網互聯,從那一天起,QQ開始改變著國人的溝通方式。
2000年,互聯網遭遇泡沫危機,當時全國60多個即時通訊軟體企業在這場危機中,被迫關門,有的被整合或轉行,大概只有活四五家勉強存活下來。在這個時候,騰訊佔領了30%左右的市場。到2004年 4月, QQ註冊用戶數量再創高峰,突破3億大關,成為華人群體最大的即時通訊網路。
2004年6月16日,騰訊股票在香港上市。2009年馬化騰以239億元財富成為「胡潤IT富豪榜」首富。從一款單一的即時通訊軟體,發展到涵蓋門戶、遊戲、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社區、C2C等多種業務在內的互聯網在線生活平台,馬化騰只用了10年時間完成了互聯網產業幾乎全業務的布局,在中國互聯網界幾乎無人出其右,成就了無往而不利的神話。
正是憑著這份堅持的耐力,馬化騰終於建立起自己的網路帝國,成為新一代企業家中面向全球的中國符號。
類似「知本創富」的故事,還可以追溯到無錫尚德的施正榮、盛大的陳天橋、分眾傳媒的江南春、阿里巴巴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等人。在近幾年的「富豪榜」上,他們構成一個新的富豪群體——「知本富豪」。
「知本富豪」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富豪群體,其背後都有一個個「科技創新、知識創業」的生動故事。他們的財富,因為有別於「權力尋租的灰色積累」與「機會經營」,而被商業研究人士稱為「知本富豪」。
儘管,他們個人的財富,常常會因資本市場的波動而變化,但由於他們擁有的是一種憑藉卓越智慧和紮實奮鬥而來的、說得清道得明的「陽光財富」,因此,他們的財富集聚過程,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
由於國內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和創業環境的日漸寬鬆,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創業精英,通過國內的資本市場而躋身「第三類財富」的富豪群體之列。
「知本富豪」伴隨著中國信息時代進程的加速而崛起,作為近年來中國「富豪榜」的一大明顯特徵,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充滿活力的生動體現。
楊惠妍:典型的「富二代」
碧桂園執行董事、現年29歲的楊惠妍是「富二代」的典型。她的財富來自於父親楊國強的股份贈予。
2007年,楊惠妍以1300億元身價成為「福布斯富豪榜」首富,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到2009年,楊惠妍從「福布斯富豪榜」第1名跌落到第5名,身家僅為266.3億元人民幣,兩年財富縮水高達1000億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這樣的壓力對於年輕的楊惠妍來說也許有些沉重。
但其實楊惠妍最初並不想接班,當什麼「首富」,她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
楊惠妍並不像其他「富二代」一樣張揚,奢華。她卻為人實在,低調。她至今未接受過任何媒體的採訪。人們對她的直觀印象,多來自於幾年前在網上流傳的楊惠妍結婚視頻,有人這樣評價:「一看就是特有福氣的女人」。
在楊國強一位下屬的眼中,楊惠妍是一個給人「淡淡的親切感、穩重感」的「鄰家女孩」。「她很單純、很普通」。一位碧桂園前工作人員回憶,「我認識她時,豆豆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楊惠妍的乳名是「豆豆」,接近楊氏家族的碧桂園高管都隨其父母喚其乳名。
在外貌上,楊惠妍像她母親,而妹妹楊子瑩則像其父。「有趣的是,性格上也是這樣!」這位曾在楊國強身邊服務7年的碧桂園高層說,平時見到楊惠妍,她的表情總是微笑,「但不會與你說太多的話」。
其實,楊惠妍並不像她給人的第一印象那樣柔弱。她渴望父親不要坐在旁邊,希望父親放手讓她駕駛汽車上路。進入碧桂園不久,楊惠妍就靜悄悄地對碧桂園展開了變革。
據碧桂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早在2005年,楊國強去美國治病,杯酒釋兵權,碧桂園集團管理團隊就由楊惠妍全面接管。她用從美國帶來的管理團隊替代了楊國強時代的創業團隊。與此同時,她曾向碧桂園混亂不堪的財務賬目和採購程序開戰,很快就將這一團亂麻理順。
楊惠妍帶領著碧桂園從純粹的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悄然轉變。碧桂園過去一段時間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蘇、湖南等省拿下相當多的郊區地塊,開始真正地突出廣東的重圍,進入全國性房企的行列。同時,人們發現,碧桂園的開發模式在靜靜地發生著變化,以前那個「賣房子像賣白菜」一樣的碧桂園開始向高端小試牛刀,快進快出的工廠生產模式開始向個性化生產稍做轉變,設計風格開始突破「社會主義新農村」式的鄉土風格,呈現出個性與品位。
經過4年的磨礪,一個做事幹練、機敏、有控制能力的新財富知識女性開始呈現在人們面前。人們意識到,也許她並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樣簡單。的確,在楊惠妍的推動下,碧桂園的管理變革之路受到業界認可。儘管在2009年,老大萬科銷售業績直逼600億元,同一梯隊的綠城、恆大也邁入300億門檻,碧桂園只實現了全年200億目標,但是在以公司治理為評價體系的藍籌地產企業榜單上,碧桂園與萬科、中海、金地等標杆站在了一起。也有人因此擔心,碧桂園會不會在此時失去第一代掌門人主政時的銳氣。
內業人士認為,近身來碧桂園發展速度「慢」了下來或許並不能怪楊惠妍,這種局面很大程度上是金融危機和行業調整所帶來的,也和碧桂園以往的開發項目多以郊區低價大盤為主有關,即便是楊國強親自掌舵,面對這樣的局面其調整過程也未必會順利,何況是初出茅廬的楊惠妍。
也許楊惠妍給碧桂園帶來的變革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檢驗其成效,但當下,其規範化管理和開發模式的轉變是未來的必經之路,無論如何,在行業的變局之下,碧桂園要繼續走楊國強時代低價拿地、大規模開發的老路恐怕是不行的。我們期待著做事幹練、機敏,有控制能力的楊惠妍,能使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
卡內基說:「我給兒子留下了萬能的美元,無異於給他留下了一個詛咒。」
「富二代」三個字就像一個密碼,一旦開啟,則無人能預測其命運。我們可以期待楊惠妍給碧桂園帶來驚喜,也給整個房地產行業帶來驚喜。畢竟,富二代的破繭而出代表著行業脫離草莽時代,代表著行業的新黎明的到來。王傳福:以「新能源汽車」之名
2009年11月5日,王傳福以396億元榮登「福布斯富豪榜」榜首。
胡潤在「胡潤百富榜」新聞發布上向媒體表示:「在全球汽車行業走下坡路的大環境下,而2009年中國的新首富產生於汽車行業,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為王傳福順應了科技、新能源、創新和環保的趨勢,從而引導一個新的世界汽車行業格局。」
據《南方日報》報道,當初王傳福之所以選擇進入汽車領域,是因為比亞迪在電池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可以將比亞迪電池的優勢應用於電動汽車行業。2007—2008年石油價格飆升,加上低碳概念的盛行,使得清潔替代能源成為全世界的主題。新能源汽車概念也成為最受關注的明星之一。
王傳福是年輕人的偶像。他家境貧寒、父母早逝,因為母親恰好在初中畢業時過世,他沒能考上中專而是進了一所普通高中,在哥哥的輟學供養下,王傳福一路讀到了碩士畢業。
1995年2月,王傳福和他的表哥呂向陽一起創立了比亞迪,當年獲得台灣最大無繩電話製造商大霸的電池訂單。此時,郭台銘的鴻海集團在島內如日中天,他不會想到,一個正在擠進代工市場的小傢伙日後會成為他在股東大會上咒罵的對象。
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東南亞,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20%到40%,日系廠商處於虧損邊緣,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突然爆發,如今,比亞迪已成為三洋之後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佔據了近15%的全球市場。
正當人們為王傳福在電池行業咄咄逼人的態勢驚嘆時,他鳥槍換炮,又一頭擠進競爭白熱化的汽車業。
有人評價,王傳福蔑視現有的商業秩序和遊戲規則,「他信賴年輕的工程師勝過資深的歐美技術專家,他認為什麼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價買的更管用,他覺得技術專利都是『紙老虎』」。
王傳福改變了中國企業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產業分工鏈條上苦苦掙扎,為了獲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職位而不斷壓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殘殺的人群中,終於走出來一位「技術派」領軍人物,以拆解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為己任,狂熱追求技術創新,並組織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慣戰的本土化的技術研發和製造隊伍。
「我們從不對核心技術感到害怕。別人有,我敢做,別人沒有,我敢想。比亞迪每個單位遇到問題,我們都會說,你解決不了,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缺少勇氣。」比亞迪一位副總裁這樣解釋他們的企業哲學。
針對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技術恐懼症」,他說,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
僅有這些還不夠,最終將王傳福捧上天的是巴菲特。2008年,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稱王傳福是「真正的明星」。
接著發生的一切,就顯得那麼順理成章了。
2010年3月1日,王傳福在參加第80屆日內瓦國際車展上表示:「在開發新能源方面,中國一定會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發展是一個新行業,需要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導,以及有利的社會環境。發展電動車不但解決了排放問題,也是減少石油依賴的好方法。目前,中國有很多政策、法規鼓勵新能源開發。這些政策和發展戰略,加上中國汽車市場不斷擴大的因素,使中國具備了發展新能源車最好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定能走在世界前列。」
在日內瓦車展開幕當日,比亞迪與戴姆勒汽車集團達成意向,雙方將合作成立一家研發公司,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比亞迪主要負責電池和驅動技術,而賓士則承擔整車開發。王傳福介紹說,雙方還將創立一個全新的品牌,介於比亞迪和賓士品牌之間。戴姆勒集團董事長蔡澈也高調評價了此次合作。蔡澈認為雙方都將會從電動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在增長中獲益。
由此可見,王傳福的夢想是做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他的產業正好順應了「科技」、「環保」、「創新」、「新能源」全球之勢。
王傳福是一個善於搶抓機遇的人,他僅僅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將比亞迪擴展為一個在全世界擁有廣泛影響力的製造商。王傳福的「比亞迪奇蹟」屬於他個人,也屬於這個時代。
黃光裕:「資本玩家」
當「地產大鱷」和年輕的財富新貴們爭相登上富豪榜時,富豪榜上曇花一現的「暴發戶」故事也從來沒有間斷過。
故事的主角,都曾經長袖善舞,一邊在中國還不完善的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一邊在風雲激蕩的商業領域縱橫捭闔,以所謂高超的財技,將「資本運作」玩弄於股掌之上,在極短的時間,個人財富激增,最終浮現於富豪榜中。然而,沒有根基的「暴發」,終究使其如流星般從富豪榜上隕落。
從90年代後期至今,中國資本市場急劇發展,而監管缺陷也成全了富豪左手倒右手的斂財遊戲,但最終又將他們拖入了以身試法的泥潭。
黃光裕曾是中國首富,他一手打造的國美帝國為他創造了幾百億元身家。然而,財富宛若詛咒。2008年,他因涉嫌「操縱股價」被警方帶拘查。
2010年,黃光裕因犯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同時處以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
黃光裕,1969出生於廣東省汕頭附近一個小村莊,家裡非常窮,他16歲就開始外出謀生,17歲時懷揣4000元到北京創業,憑藉自己的聰明,靠倒賣電器賺取了第一桶金,從小店老闆一躍成為身價300多億的大富豪。他縱橫捭闔馳騁商場、戰無不勝,曾連續三次蟬聯「中國首富」,他與其他首富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強硬而霸氣,大膽冒進。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給他創造了條件,經過十多年的經營,他的國美電器成為中國家電連鎖第一品牌。英國《金融時報》說:「在中國城市,紅藍相間的國美標識與麥當勞或耐克一樣與眾不同。」
到今天,鵬潤投資的國美電器已佔有國內家電分銷市場的35%,依仗1300家門店賦予的資本與影響力,黃光裕對供應商開出的條件很苛刻,很多人都說他是「價格屠夫」。為了整合電子電器零售行業,他還收購了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公司以及兩家手機零售商。
近幾年,黃光裕覺得從事零售業賺錢「很辛苦」,他更想成為一名資本運作行家。所以,他對具體業務已沒多少興趣,而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資本運作和房地產上面,尤其是國美電器借殼上市身價暴漲40多倍後,他更是迷戀上了資本——一個套現與投資,玩起了左手倒右手的遊戲。這個遊戲讓他在短短5年問三次問鼎「中國首富」。
推薦閱讀:
※開心麻花的逆襲,本身就像是喜劇片的套路 | 小巴看一周
※這部看一次笑一次的經典喜劇居然也被刪減過
※短平快、不煽情,好像才是喜劇節目正確的打開方式
※手把手教你構建爆笑喜劇橋段
※傳票「2月30日開庭」是喜劇還是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