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九 陳氏太極拳功法特點

九 陳氏太極拳功法特點 陳氏太極拳與其他流派在風格上有明顯不同。陳氏太極拳除去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與其它流派基本一致外,還特殊的強調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丹田內勁功,也叫丹田內轉。不但要求氣沉丹田,還要求丹田內傳。丹田要有與拳勢相配合的內勁,可前可後,可左可右,可以上下,可以斜向滾動。每招每勢,四肢未動,意念先行,意到丹田先動。丹田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是全身內勁的儲蓄所,是所謂「中氣」(中氣也叫太和元氣)內勁的集散站。假設人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那丹田就是發動機。丹田動,帶動腰、脊運動,腰是軸,脊椎就是傳動軸,把能量(中氣和內勁)貫傳到四肢,最後達到稍節(手指稍,腳趾稍)。這種中氣和內勁可以外達於肌膚,內達於骨縫。這叫「主宰於腰,通於脊背,行於手指」。陳鑫太極論說:「周身之勁往外發者,皆發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然皆以心宰之」。丹田的內勁,不僅為提合。蓄放。一吸一呼做好了準備,並且在運動過程中鍛煉了內臟,由於內勁,使胸腹部的內腔四室互相摩擦蠕動,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以增加心臟每次的輸出量,改善微循環,豐富內腔四室的營養,增強機體,促進內分泌協調,舒暢經絡,提高免疫力。故堅持鍛煉,持之以恆,丹田內會感到異常的充實,對於養生有極大的益處。中氣充盈了,內勁也就自然產生。 (二) 纏絲勁,纏絲勁也叫纏絲功,陳氏拳從創建時的長拳,至現代的陳氏太極拳,都特彆強調纏絲功法。這從陳氏長拳傳到洪洞後叫「通背纏拳」。以及「太極拳纏絲法也」,「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渾身俱是纏絲勁」等拳論,對纏絲勁的重視就可以看出來。陳氏太極拳的動作路線,不但要求走圓弧形還要有自身的自傳。這種呈現螺旋形的圓弧運動路線,從力學角度看是非常科學的,在中外體育運動中也是罕見的。纏絲勁不但在推手技擊中有其主要的作用,對於全身內外相合,一動無不動,周身一家的功夫也是十分重要的。對於增強全身各關節的靈活性。韌性,增強韌帶、軟骨組織,肌肉。肌腱的功能均能起到良好作用。成為陳氏太極拳的顯著特點之一。 (三)有柔有剛,剛柔相濟:拳經說「太極陰陽,有柔有剛,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運化無方」。陳氏太極拳對剛柔的要求極為嚴格,要求達到「剛柔參半」。柔要「輕如楊花」,剛要「堅如金石」。所謂「乾剛坤柔,陰陽並用,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陳氏太極拳要求一處有一處的剛柔,處處都有剛柔。不止是發勁時表現出剛勁來,而是每一動作要表現出柔行線,剛落點的剛柔勁別。陳氏太極拳的震腳、發勁等外顯的剛勁與其它流派不同,為其特點之一 (四)技擊性強:作為武術項目的太極拳,陳氏保留了叫多的技擊性,除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門手法外,還有跌打、擒拿、抓筋、拿脈、反骨、點穴的技擊手法。陳發科曾說「這套拳沒有一個動作是空的」,就是說明這套拳的實用技擊技法很強。在第一第二套拳勢中,許多拳勢都有擒拿,解脫等手法,例如高探馬,掩手肱拳,十字手、退步壓肘、三換掌、雙擺蓮、搬攔肘、井欄直入。奪二肱、黃龍三攪水等等。有明顯技擊性強的特點。 (五) 陳氏推手以「大捋」為主,在推手過程中,互相擒拿的手法與其它流派不同。抖勁也是特點之一,這種彈抖的方法,全在於內勁的爆發力,勁道迅猛,沉著,威力深透。這是陳氏繼承了宋太組拳法中「搖身抖甲」的功法而來。融會貫通於太極拳功法之中。 除此之外,例如:立身中正,身體重心不是偏於一腿,當然另一腳提起時除外,凡兩腳著地時,虛實轉換隻在兩腳三分之一的距離內,叫「半輕半重」,也就是所謂「中土不離位」的意思,與其它流派有別。
推薦閱讀:

各時期的太極拳派系
太極法的論命程序
武當趙堡太極拳介紹
楊祿禪的太極拳到底什麼樣子?真有張三丰太極拳譜?都是祿禪親傳,他們對他說:你們是奴才,不配與主子做師...
漫話太極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