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棚勁釋說

關於棚勁的釋說

張全亮

前日,《中華武術》雜誌社副主編龔建新先生電話採訪鳴生亮武學研究會會長張全亮老師關於太極拳「棚」勁的含義及練用方法。張全亮老師就此題為龔建新先生做了詳解,同時將此文放在我們博客上,便於會員、門人及太極拳愛好者收藏。釋文如下:

太極拳界歷來有「太極拳主棚勁」之說。那麼,什麼叫棚勁?棚勁在太極拳的練法與應用中占什麼樣地位?怎樣練好和用好棚勁?這三個問題弄清了,在太極拳的練法和用法上就算步入了正確的軌道。否則雖然經久練習也以難登堂入室,陟聖造巔。

「棚」勁是太極拳八種勁法之一,也是其首。即棚、捋、擠、按、采、挒、肘、靠是也。在太極推手中「棚、捋、擠、按」為四正手,「采、挒、肘、靠」為四隅手。「棚、擠、肘、靠」是四個進攻的手法。「捋、按、采、挒」是四個化解的手法。「棚、捋、擠、按、采、挒、肘、靠」俗稱八法。「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俗稱五步,統稱「八法五步」,也叫「八門五步」。通稱「十三勢」。「十三勢」就是太極拳的全部精華,也可以說是太極拳過去秘不外傳的絕技。

「十三勢」的基礎是什麼?是棚勁。特別是棚、捋、擠、按、采、挒、肘、靠這八個手法,如果失掉棚勁,其他七種勁力都不可能產生和化解。棚勁是一種由下向上、由內向外或者準確的說是一種上下、內外對拔撐拉的一種意念勁。棚勁是骨骼拉開,肌肉韌帶用意念放鬆。棚勁有膨脹之意,爆炸之勢。其動、靜過程的始終都要呈顯出圓轉自然之形,中正安舒之態,松靜開闊之神,隨遇平衡之性。

棚勁是一個對立統一,俯陰抱陽之體。屬水性。具有公轉同時自轉之能,具有隨方就方,隨圓就圓,無孔不入,向下而後漂升的特性。棚勁其大無外,可與宇宙相融,其小無內,如同原子之無限分裂。練太極拳在弄明白棚勁,練好棚勁的同時還要弄清棚勁與其他七種勁力的關係。棚勁向斜後上方滾動(食指畫眉毛)就產生捋勁,乃破棚勁之法;棚勁向前下方滾動(夾脊找前腳)就產生擠勁,乃破捋勁之法;棚勁向斜下方滾動(膻中穴找少商穴,憑欄下瞧)就產生按勁,乃破擠勁之法;棚勁向後上方滾動(玄關找肩井)就產生采勁,乃破肘勁之法;棚勁向左、右、上、下直向滾動對拉(意在登後腳)就會產生挒勁——吳式太極拳有左右挒,上下挒,騰挪挒,乃破靠勁之法;棚勁折肘前擁(勞宮肩井合)就會產生肘勁,乃破按勁之法;棚勁向斜後下方滾動(意想玉枕扛大包)就會產生靠勁,乃破挒勁之法。

太極拳運動如同一個旋轉的球體,四面八方都會產生離心之力。也就是前面說的八種不同的勁力。但這種內涵之力不碰不轉,是借力而轉,如同**不遇明火不燃爆,如同水液不傾不流,不滿不溢。非自身有出頭或退縮之意。

太極拳的棚勁與頂勁不同,棚勁是以內使外之力,以陰助陽,以陽導陰,陰陽互助之力;是旋轉滾切之力,不是直力;是柔和松靜之力,不是努力努氣之力;是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節節貫穿之整力,不是局部之力;最重要的是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而頂勁是外形之力,是局部之力,是努力努氣之力,是以硬碰硬,以力取勝之力。

棚勁的獲得,主要是在練拳和推手中要時時著意丹田,式勢注意腰胯處處保持中正勁力要始於足下,動靜都要鬆柔。形要向下,如榕樹之氣根,全身披掛。神要向上,如沐春風,氣宇昂然。太極拳是一種實用意念拳,是頭腦功夫,是哲理性拳術。八法的練與用都要在陰陽哲理指導下的、以意念為主導的、整體協調的、內外如一的、圓轉自如之神、意、氣勁來完成套路練習和應對在推手、技擊運動中遇到的千變萬化進攻方法。


推薦閱讀:

《道德經》與太極拳
太極拳散手
探索門後天太極系列之十
武當太極
修鍊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李雅軒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