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奉訓大夫—搜狗百科

「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陞官職,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千總]明清兩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國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

  [大學士、內閣大學士]「學士」是唐代掌客文學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學士」,則宰相就稱為「大學士」。宋代,「學士」中資望特別高的人,稱為「大學士」。明代,設大學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務,官階五品。如果兼任尚書、侍郎,則可以加官到一品,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俗稱「閣老」。清代的大學士是內閣的主官,階為正一品,一般稱為「中堂 」。

  [工部尚書]掌管全國水土工和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呂,清代正二品。

  [廣威將軍]元明兩代正四品武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兩代為從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兩代正四品文官。

  [中憲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議大夫]元明兩代正四品文官。

  [中順大夫]元明兩代正四品文官。

  [中書令]唐代中書省的「中書令」、尚書省的「尚書令」與門下省的「寺中」,同稱三省長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機要。中書省是決策機構,中書令實際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書省與樞密院分管政務、軍事。元代廢除三省制,中書令是惟一的最高國務長官。明清兩代廢除中憶令的官名。

  [中書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或稱國相),是丞相的副職。明洪武十二年以後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參政」等官名。

  [太守]漢代掌管郡務的最高長官。三國以及隋煬帝、唐玄宗時期和五代,改州刺史為建郡太守。此後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習慣上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時期專用以稱「知府」,從四品官。

  [太尉]秦漢時期,太尉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後來歷代也多沿用這個官銜,但逐漸變成加官的官銜,沒有實權。到了宋徽宗時期,把太尉定為武官的最高一級官階,其本身並不代任何職務,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稱,而不問其職務的大小。元代以後廢除了這個名稱。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簡稱「三師」、「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親近的人。「師」是傳授其知識的,「傅」是監督其行動的,「保」是照管其身體的,即分別是負責君主智育、德育、體育的人。隋唐以後,太子的師傅均以別的官銜任命,「三師」、「三少」僅為加官贈官的官銜,沒有職事。宋代「三師 」是宰相、親王的加官官銜,「三師」是正一呂,「三少」是從一品。明清兩 代,「三師」為從一呂,「三少」是正二品。

  [太宰]古代「太宰」為百官之長。宋徽宗時期,改尚書左僕射太宰,右僕射為少宰。一般通稱吏部尚書為太宰。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

  [太常寺卿]掌管宗廟祭祀之事的長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長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員,正七品。

  [太中大夫]掌管議論的文官,唐宋兩代為從四品,元明清三代為從三品。

  [太僕寺卿]太僕寺長官,主管傳達王命、侍從皇帝出入、車馬等職事,正三品。

  [太僕寺少卿]太僕寺副長官,正四品。

  [公、侯、伯、子、男]這是皇帝授封的爵號。「公」是「王」以下最高爵號。唐宋兩代有國公、郡 公、開國縣公等級,所食之邑從4000戶至3000戶不等。明代僅封侯、伯。

  [戶部尚書]戶部的最高長官,主管全國的財政監督、民政事務。明代為正二品官,清代為從一品官。

  [戶部侍郎]戶部的副長官,明代為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文林郎]從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為正七品。

  [僕射]「僕射」是主任或領班的意思。 唐宋兩代「僕射」實際上就是宰相。

  [左右參政、左右參議]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屬官員。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務,參政、參議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龍虎將軍]明代正二品武官。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規的軍事官,唐代列為從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為八、九品,縣主簿為九品。清代把主簿看做是做雜職,並將它裁減。

  [禮部尚書]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

  [禮部侍郎]禮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節度使]唐宋兩代總管軍民兩政的地方長官,官階二至五品不等。元代之後廢除這個名稱。

  [布政使]明清兩代一省最高民政機構為布政司。布政使為政司的主官,從二品,僅次於巡撫一級,為防止專權,明代與清初設左右布政使二人,清康熙年間已後不再分左右。

  [正奉大夫]元明兩代從二品文章。

  [正議大夫]唐代正四品文官。

  [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的大臣,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光祿大夫]漢代掌管宮廷宿衛及侍從的長官。魏晉以後有其名而無其職,唐宋以後成為階官的稱號,從二品官。元明為從一品,清為正一品,成為文臣最高的階官。

  [同知]府的副職稱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稱為知府,而府的佐官稱為同知。明清時期,各府同知為正五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簡稱。「平章」是商量處理國事的意思。位高時,「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的官銜;位低時,官銜也在五品以上。宋中葉以後廢除同平章事的名稱,元代時用時不用,官位較低。

  [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是吏部的最高長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通常稱為天官、冢宰、太宰。

  [守備]明清兩代正五呂武官,明代從二品,清代正二品。

  [安撫使]朝廷派往邊疆重要地區統轄軍民的官員。元代各路安撫使是各路的行政長官。明清兩代僅在少數民族地區設有此官,官階一般是正三品,如原來官銜在二品以上,派出時則稱安撫大使。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長官稱州牧,正六品官。清代知州已降為與縣略相等到的地方長官,但文字上仍尊稱為州牧,與知縣並稱牧令,正七品。

  [巡按]明代派遣監察御史分赴各省區巡視,考核吏治,稱為巡按,一般僅有六品官。官階雖不高,但可以與省區行政領導分庭抗禮,知府以下要服從他的指使,事畢回京。

  [巡檢]巡檢的官名始於宋代,是邊疆要地州縣的武職指揮官。元明清三代,巡檢僅為九品官。

  [巡撫]明代凡是文職官員奉命出朝,統稱「巡撫」,這官職是臨時性的。清代巡撫與總督同為封疆大臣,巡撫品級稍次於總督,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巡撫的職責隨時隨事隨人而施。清代巡撫為從二品。

  [觀察使]唐代朝廷派遣分赴各道訪察州縣官吏功過及民間疾苦的官員,官階由原官職而定,從御史中丞至六部尚書不等,大多為二、三品官。到了宋代,觀察使與節度使均為榮譽稱號而非實職。

  [把總]清代正七品武官。

  [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事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

  [懷遠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從三品武官。

  [員外部]「員外」是定額以外添派的人,唐代為六品,明清為五品。

  [刺史]刺史與都督在名分上分別掌管州府的民政和軍政。元代廢除刺史的名稱。清代刺史往往作為知州的文字稱呼。

  [奉直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管。

  [奉訓大夫]元明兩代從五品文官。

  [定國將軍]明代從二品武官。

  [定遠將軍]明代從三品武官。

  [明威將軍]明代正四品武官。

  [武功將軍]清代從三品武官。

  [武略將軍]元明兩代從五品武官。

  [武略騎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義將軍]元明兩代從五品官員。

  [武義都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節將軍]元明兩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將軍]元明兩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武德騎尉]清代正五呂武官。

  [武翼都尉]清代從三品武官。

  [武顯將軍]清代正三品武官。

  [知州]州的長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職略高於知州。清代知府為從四品。

  [知縣]宋代縣的最高長官。元代稱縣尹。明清兩代知縣為正七品。

  [金紫光祿大夫]唐宋兩代正三品文官,元代為從一品,明清兩代不設此官銜。

  [國公]唐宋兩代正三品文官,元代為從一品,明清兩代不設此官銜。

  [國子監祭酒]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稱作「國子」,「國子監供祭酒」即國子太學的主官,從四品。

  [國子監丞]唐代之後國子監丞為國子監丞國子監內部事務官。明清時期監丞職能是學監的性質,正七品官。

  [國子監博士]唐代之後,在國子監中分管教學的官員稱作國子監博士及助教。

  [駙馬]「駙」就是「副」的意思。駙馬都尉與奉車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車的近臣。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駙馬都尉,因此,駙馬成為皇帝女婿的專門稱號,而不是官職。明代沿用這個名稱,清沒有這個稱呼。

  [經略安撫使]唐代邊疆地區設「經略使者」。「觀察使者」還兼經略使。宋代沿邊大將都兼「經略」。此後大多經略安撫使統管軍民。明代只稱「經略」而不稱「經略使」,官階比總督略高。清代經略大臣在封疆將帥中居第一位,官階一般為正二品或從一品。

  [樞密使]「樞密」即中樞機密的意思。從唐代開始以宦官掌管樞密,宦官多以樞密使的名義干預朝政。唐昭宗之後改為士人任樞密使。宋代以樞密使為樞密院長官,與中書省的同平章事共同負責軍國要政,並逐步由同平章事兼任樞密使。清代軍機大臣也往往尊稱為樞密,一般為一品官。

  [縣令]唐宋兩代縣級主官,官階自從六品至從七品均有。宋代曾同時存在知縣和縣令的官銜,當時縣稍強於知縣。

  [參將]明代總兵之下設參將分守各地。清代參將是正三品武官,僅次於副將一級。

  [參領]清代正三品官,副參領為正四品官。

  [參知政事]簡稱參政,宋元兩代是宰相的副職。

  [欽差大臣]明代由皇帝親自派遣,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稱為欽矩。清代由皇帝特命並頒授關防的,稱為欽差大臣。

  [總兵]明代總兵官階無定製。清代正二武官。

  [副將]明代副總兵改稱為副將,次於總兵一級,清代為從二品武官。

  [總督]明清兩代具有節制地方文武官員權力的朝廷命官。明代還有管轄專門事務的總督,如漕運總督等,官階自正二品至從一品不等。清代以總督為地方最高長官,管轄一省或數省。

  [顯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榮祿大夫]元明清三代從一品文官。

  [轉運使]唐代經理江淮米糧、錢幣、物資運輸的官員,宋代稱漕司,明清兩代稱漕運總督,一般是二品官。

  [信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宣奉郎]宋代七品文官。

  [宣德郎]唐宋兩代正七品文官,明清兩代從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撫使]宋元明清四代鎮撫一方的軍政長官,官階由原官銜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宣議郎]唐宋兩代從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士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職,從三品官。

  [宣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宣武都尉]清代從四品武官。

  [宣威將軍]明清兩代從一品武官。

  [建威將軍]明清兩代從一呂武官。

  [按察使]宋清兩代掌管一省弄名按劾的長官,正三品。

  [給事中]朝廷中經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昭信校尉]元明兩代正六呂武官。

  [昭武將軍]元代稱為大將軍,明代正品武官。

  [昭武都尉]清代正四品武官。

  [昭勇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洗馬]洗馬即前馬,也是先驅的意思,是太子的侍從,一般為三品。

  [振威將軍]清代從一品將軍。

  [秘書郎]唐代掌管四部書(經、史、子集)的文官,從六品。

  [郎中]在六部中僅次於侍郎的官,是部內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郡王]隋唐以後,郡王為次於親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並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順承郡王等。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唐宋兩代僅有八品官,明代為正七品,清代為從五品。

  [宰相、丞相]「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輔佐的意思。我國歷史上有「太宰」和「丞相」的名稱,而並無「宰相」的官名。但人們習慣上把對君主負責總攬政務


推薦閱讀:

瑜伽調息法—搜狗百科
這幾個網站應該可以看看關係圖譜了,思維導圖的感覺
你怎麼看當前中文語音識別技術在國內的應用?
搜狗IPO在即:繼「三級火箭」後,AI將成下一個突圍關鍵
哪些數據支撐搜狗估值30億美元?

TAG:百科 | 搜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