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發矇纏絲勁論】
清.陳鑫 晁晁譯
一、原文
太極拳,纏法也。纏法如螺絲形運於肌膚之上,平時運動恆用此勁,故與人交手,自然此勁行乎肌膚之上,而不自知,非久於其道不能也。其法有: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里纏,外纏;順纏,逆纏,大纏,小纏。而要莫非以中氣行乎其間,即引即進,皆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也。或以為軟手,手軟何能接物應事?若但以跡象視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為軟手。/其周身規矩:頂勁上領,襠勁下去要撐圓,要合住;兩肩松下,兩肋沉下,兩手合住,胸向前合;目不旁視,以手在前者為的;頂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靜氣;兩膝合住勁,腰勁下去;兩足常用鉤勁,須前後合住勁;外面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閑之神,儘是大雅風規。至於手中,其權衡皆本於心,物來順應,自然合進退、緩急、輕重之宜。/此太極之陰陽相停,無少偏倚,而為開合之妙用也,其為道豈淺鮮哉?!
二、譯文
太極拳以纏絲技術作為拳術的基本技法。它如螺旋纏絲行運在肌膚上面,平時練拳始終運用這種勁力,那麼在與人交手時這種勁力就會自然地從肌膚上使發出來,而自已卻是感受不到的。但如不是長期按照這種方法練習是不會產生這種反應的。其法有: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里纏,外纏;順纏,逆纏,大纏,小纏。這些纏法,都是在內氣的催動下並順其來力而完成的。而這些來源於陰陽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這一對立統一關係的原理。或許有人認為這種纏法是軟手,但如真是軟手,那麼在與人交手時又怎能化解來力而使自已安然無事呢?從表面的現象上看,其法術似乎不顯剛勁和強力,所以才有人認為是軟手。
其纏法,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和規範是:頭容端正,略含向上頂起之意;襠部下撐呈圓孤形,勁力內合而不外散;兩肩松馳下垂,兩肘自然下沉,兩手在上下、左右、前後位置要對應相合,左右兩胸咯向前合而促使胸部內含;目光不可旁視,雙手要始終保持在身體的前面;頸部不可怠懈而使頭部偏沉歪斜,心氣要沉穩平和;兩膝略內扣,將勁力合住而不外散,同時腰勁下沉;兩腳著力內鉤,並前後對應把力合住。外在儀錶要象少女那樣端莊含蓄,不帶有張揚和狂妄之氣,透露出一副安然自得、飄逸幽閑的神態,盡顯儒雅風範。至於手中如何動作,這將由心意領發,順隨對手的進身和來力自然地應合進退、緩急、輕重等事宜。即依據機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該緩則緩、該急則急、該輕則輕、該重則重。
太極拳法所依據的原理是陰陽平衡轉化規律。即陰陽相濟、五陰五陽並對而互不偏少。只有這樣,其開合才能立於平衡,並恰到好處而行之有效。這就是太極拳法的內在原理,怎能說簡單淺顯而不生動深刻呢?
三、解析
1、「太極拳,纏法也。」纏法是太極拳(現陳式)所特有的一種旋轉纏絲技術。它是依順對手的來力所展開的一種弧形旋轉、纏繞摺疊等一系列避實就虛、蓄勢待發的戰略戰術動作。是引入和化解來力以及蓄力借力的主要手段及戰術法則。太極拳中說的勁力,就是這種纏法。即纏絲勁。
2、「纏法如螺絲形運於肌膚之上,平時運動恆用此勁,故與人交手,自然此勁行乎肌膚之上,而不自知,非久於其道不能也。」螺絲指螺旋纏絲,它是太極拳的基本技法。不指起固定作用的(工業產品)螺絲。所謂纏法即纏絲勁,是順其來力所做出的一種旋轉纏擰之勁。這種勁力不僅可以化解對手的來力,同時也是蓄力和借力的必要手段。在練拳中,如果長期運用這種勁力,那麼在與人交手時不用刻意著想這種勁力就會自然上身。此句說明,纏法的練習和應用中的規律性與「水到渠成」、「習慣成自然」這些通俗之理,是一致的。
3、「其法有: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里纏,外纏;順纏,逆纏;大纏,小纏。」纏法是太極拳術的基本技法,由此所蒙發的纏絲勁即是太極拳術的精華和靈魂。作者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道:「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原文在此所列舉的這些纏法,是指手勢的運轉因方向、角度、高低的不同,則有步伐的前後進退、身體的上下升降、手的左右開合以及手的里外伸縮、孤圈的大小等方位的種種纏法。但作為基礎也是最基本的纏法只有「順纏」和「逆纏」兩種。順纏,是手臂外旋,手小指在先並對向大拇指合,掌心空。即手不論在什麼角度的方向,小指領勁向掌心合轉,為順纏。逆纏,是手臂內旋,大拇指在先並對向小指合,掌心空。即手不論在什麼角度的方向,大拇指領向掌心合轉,為逆纏。足的方面:膝蓋從襠里向外旋轉為順纏;反之膝蓋從外向襠里旋轉為逆纏。太極拳中所有纏法都是在順纏和逆纏基礎上進行和完成的。
4、「而要莫非以中氣行乎其間,即引即進,皆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中氣指內氣。拳論有「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到力到」之說。這裡說的氣就是中氣,即內氣。太極拳理認為:外動則由內動所催發,內動的本源即是由丹田內轉而產生的內氣。而「即引即進 」纏法之術就是在內氣的催發下所進行和完成的。纏法之術乃是內氣即內動的外在表現,內氣即內動則是纏法之術即纏絲勁的本源。太極拳術無處不講「由內而外」、「內外合一」。即內動之本與外在形式的辯證統一。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原理,是太極拳法的理論基礎及根據。
5、「或以為軟手,手軟何能接物應事?若但以跡象視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為軟手。」太極拳術的所謂的軟是為了引入和化解來力以及蓄力借力的需要。而如不軟則不足以做到這些。所以,太極拳的軟是為了硬,軟即是硬,從而引進落空、化打合一,即起到「接物應事」、「以柔克剛」的作用。對其軟與硬太極拳家有「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而「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是妙手」的界定之說。太極拳主張和遵循的就是五陰五陽並對而互不偏少的妙手。因此太極拳的軟是一種所必須的軟,這種軟不同於一般單純的軟。陰與陽、軟與硬的關係是辯證的。
6、「其周身規矩:頂勁上領,襠勁下去要撐圓,要合住;兩肩松下,兩肘沉下,兩手合住,胸向前合;目不旁視,以手在前者為的;頂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靜氣;兩膝合住勁,腰勁下去,兩足常用鉤勁,須前後合往勁。」頂指頭。領指頸部。《太極拳講義》中說:「頂勁者,既頭懸,頭頂正直。」《太極拳十要》中說:「頂勁,頭容正直,神貫頂,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拳譜言:「虛領頂勁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這些說的就是頭部與頸部在行拳中的要領和作用。襠勁即指圓襠開胯。圓襠開胯可以增大下肢支撐面積,使重心穩固。作者陳鑫所言「襠要圓,圓則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拳術把人體上肢按技術要求化分為肩、膀(背)、臂、肘、腕、手六個部位。其中太極拳術對肩和肘的要求極為突出,把「沉臂垂肘」作為拳術最重要的技術要領和關節。太極拳家認為「打拳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骨節開則肩自松下。」「兩肩務要鬆開,下垂。否則氣湧上浮。兩肘要向下松垂,兩臂自然彎曲。」「兩肘當下沉,不下沉則肩上揚,不適於用。」太極拳術不論是以身領手還是以手帶身,其要領都是順勢圓孤旋轉,因此手臂的鬆柔圓活全在於肩關節能否鬆開。肩關節為上肢的根節,只有肩關節松馳而不緊張阻滯,才能一氣完成氣力發出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傳導過程。「沉肩垂肘」可增加手肩長度,可使在手肩的伸縮、升降、纏繞中加大力量。雙手合往並非指雙手合在一起,而是指在「沉肩垂肘」的前題下使氣力貫注於手指,氣力在兩手之間對應相合,使勁力始終保持在掌控之中而不外散。胸向前合即指「含胸拔背」。《太極拳十要》中說:「含胸者,胸略內含,使氣沉于丹田------胸忌挺出,」「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自然能拔背,能拔背則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而且胸部內含,可相應延長與對手之間的距離,使來力得以緩衝,利於防守和反擊。
太極拳術對眼神有專門要求,在十三式(即棚、捋、擠、按、采、列、肘、靠、進、退、顧、盼、定)中,其「顧、盼」是眼法。基本要求是:目不旁視,專註一方;眼到手到,手眼相隨。這是實戰要求。但在習拳中則要求眼神隨主動手動轉,即眼隨手動。其實這是一種以手喻敵的替代方法。在與人交手時主動手就是主動在前的應敵之手,所以,在習拳中,其所謂眼隨手動即應是眼隨敵動。不言而喻,在與人交手時,如眼隨手動而不隨敵動,顯然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此句「目不旁視,」就是要做到精神專註;「以手在前者為的,」就是為了做到眼快手捷,眼到手到。
「頂不可倒塌」是「頂勁上領」的反說,即要求頸部放鬆,頭部端正並略含向上頂起之意。這樣可提得起精神,即是太極拳神似及靈動的需要。《太極拳十三式行功心解》中說「精神須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胸中沉心靜氣」是說在行拳中要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即做到不焦、不躁、不急、不惱、不煩、不惑。這種心平氣和的良好心境是用意及身體放鬆的前題和保障。拳論言:「心靜則意正,氣和則意靈。」「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反之「心惑則意偏」、「氣躁則意亂。」這說的都是心境在行拳中的重要作用。
「兩膝合住勁」將使下肢穩固,增大身體的支撐力度和彈性。「腰勁下去」將使身體重心降低,有助於腰勁的發放;腰部松沉是腰勁發放的必要準備和前題。「兩足常用鉤勁,須前後合住勁,」則有利於身體穩定;同時,兩足著力內鉤有絆鎖對手腳跟之用。
7、「外面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閑之神,儘是大雅風規。」太極拳的創立是以「道法自然」、「處柔守雌」、「天人合一」的儒道思想為其理論基礎,從而創造了以養生為首,防身為要,即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借力打力、後發制人的具有獨特功理功法的內家太極拳法。王宗岳《太極拳經》註:「此系武當山張三丰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世之末也。」既此可見三豐祖師所創拳初衷。因此,太極拳術以柔、靜、虛、空、圓、中、正、和等思想形式為內含並作為自身的技術要領和表現形式,在形態上表現出靈動飄逸、圓活自如、含蓄柔韌、風儀儒雅的藝術風範。此句「外面之形,秀若處女------」,就是其思想與外在形式的完美統一。
8、「至於手中,其權衡皆本於心,物來順應,自然合進退、緩急、輕重之宜。」權衡即秤錘和秤桿。意指衡量、考慮。物是指它人。手法在太極拳中的地位及作用極其重要。太極八法即棚、捋、擠、按、踩、列、肘、靠,其中前六法都是由手來完成的,可見手法的重要。太極拳術的特殊之處在於意動,拳論中「一動無有不動」,講的就是在意識支配下的周身運動。包括內臟、體表、四肢百骸。所以雖然「手眼為活」但也「不可妄動」,它則應由心意所支配和領發。這是依據太極拳術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先至的「舍已從人」之主旨,順其自然而「接物應事」。
9、「此太極之陰陽相停,無少偏倚,而為開合之妙用也。其為道豈淺鮮哉!」
推薦閱讀:
※2、陳派太極拳早期傳人為什麼不承認太極拳祖師是陳王廷?
※[網摘]太極拳的中頂與丟、中與重
※八段錦和太極拳一天練幾遍合適,30多歲的人練習?
※[轉載]太極拳腰與手的運動關係——張志明
※陳照奎 與傳統陳氏太極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