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脈起止、奇經部次、營氣運行

經脈起止  [原文]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謂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是謂六臟,六臟六腑,是生十二經。經有手足不同,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是謂手之三陽經;陽明胃,太陽膀胱,少陽膽,是謂足之三陽經;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是謂足之三陰經,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主,是謂手之三陰經。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手陽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頸,入下齒,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手太陽,自小指,從手外側,循臂下廉,上頸,至目內眥。手少陽,自名指,循手錶,出臂外,上頸,至目銳眥。三經皆自臂外而走頭,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翻譯】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是六臟,六臟六腑,是十二經。經有手足的差別,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是手的三陽經;陽明胃,太陽膀胱,少陽膽,是足個三陽經;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是足的三陰經,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主,是手的三陰經。  手的三陽經:從手走到頭部。手的陽明經:起以食指的尖部,循行於大拇指及食指之間,並沿著前臂側部及上臂外側前緣,直走至肩峰(肩部上方),在此,經脈分為兩條支脈,其一進入體內及肺與大腸相接。另一支脈在體外經頸及面頰,進入下齒及牙床部位,並繞過上唇,交過另一端及鼻側。手太陽:起於小指外側端,沿手背、上肢外側後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後面,繞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絡心,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本經脈一分支是從缺盆出來,沿頸部上行到面頰,至目外眥後,退行進入耳中(聽宮穴)。另一分支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於眼下,至目內眥(睛明穴)交於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手的三陽經都從此手臂外而走到頭部,陽明經在前,太陽經在後,少陽經在中。  [原文]足之三陽,自頭走足。足陽明行身之前,自鼻之交頞,循喉嚨,入缺盆,下乳,挾臍,循脛外,入大指次指。足太陽行身之後,自目內眥,上額,交巔,下項,挾脊,抵腰,貫臀,入腘中,出外踝,至小指。足少陽行身之側,自目銳眥,從耳後下頸,入缺盆,下胸,循脅,從膝外廉出外踝,入名指。三經皆自腿外而走足,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足之三陰,自足走胸。足太陰行身之前,自大指,上內踝,入腹,上膈。足少陰行身之後,自小指,循內踝,貫脊,上膈,注胸中。足厥陰行身之側,自大指,上內踝,抵小腹,貫膈,布脅肋。三經皆自腿里而走胸,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在中。  【翻譯】足三陽經,即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從頭到腳。足陽明胃經:走身體的前面,起於鼻側即大腸經的盡頭,再經過眼內角,並從眼下部分出,一直往下走,進入上牙肉內,繞過唇及下顎,並向下走至胃,與胃相接,在體外,經脈經過頸,胸及腹,及至股溝,再往下循行於大腿及小腿前部,直至腳面,及至足二趾尖的側部,另一支脈則從腳面分出,走至足大趾,與脾經相接。足太陽經:走身體的後面,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後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下行交會於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至腘窩中。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肩鉀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後側至腘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交於足少陰腎經。足少陽經:起於眼外角(瞳子),向上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風池穴),由頸側,經肩,進入鎖骨上窩。直行脈再走到腋下,沿胸腹側面,在髖關節與眼外角支脈會合,然後沿下肢外側中線下行。經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側端(竅陰穴)。有三分支;一支從耳(風池穴)穿過耳中,經耳前到眼角外;一支從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與手少陽三焦經會合於目眶下,下經頰車和頸部進入鎖骨上窩,繼續下行胸中,穿過膈肌,絡肝暑膽,沿脅肋到恥骨上緣陰毛邊際(氣沖穴),橫入髖關節(環跳穴);一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間到大拇指甲後(大敦穴),交與足厥陰肝經。足三陽經都從腿外走到足,陽明經在前,太陽經在後,少陽經在中。  足三陰經,即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從足走到胸部。足太陰經:走身體的前面,從足大趾,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其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經氣於此與手少陰心經相接。足厥陰經:走身體的側面,從足大趾,向上沿足背至內踝前1寸處,向上沿脛骨內緣,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行過膝內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夾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穿過膈肌,分布於脅肋部。沿喉嚨的後邊,向上進入鼻咽部,上行連接目系,出於額,上行與督脈會於頭頂部。其分支從肝分出,穿過膈肌,向上注入肺,經氣由此處與手太陰肺經相接。足三陰經都從腿的裡面走到胸部,太陰經在前,少陰經在後,厥陰經在中。 [原文]手之三陰,自胸走手。手太陰,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前廉,入寸口,至大指。手少陰,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後廉,抵掌後,至小指。手厥陰,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入掌中,至中指。三經皆自臂里而走手,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在中。  手三陽之走頭,足三陽之走足,皆屬其本腑而絡其所相表裡之臟,足三陰之走胸,手三陰之走手,皆屬其本臟而絡其所相表裡之腑。手陽明與手太陰為表裡,足陽明與足太陰為表裡,手太陽與手少陰為表裡,足太陽與足少陰為表裡,手少陽與手厥陰為表裡,足少陽與足厥陰為表裡。六陽六陰,分行於左右手足,是謂二十四經也。  【翻譯】手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從胸走到手。手太陰經:起於中焦,向下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入屬肺,從肺系橫行出於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到大拇指。手少陰經:起於心中,斜出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過肘中,經掌後銳骨端,進入掌中,到小指。手厥陰經:在腋下三寸處分出,進入胸腔內,分別歸屬上中下三焦,上達喉嚨,淺出於耳後方的完骨部,與手少陽經會合,到中指。手三陰經都從手臂裡面走到手,太陰經在前,少陰經在後,厥陰經在中。  手三陽經走到頭部,足三陽經走到足部,都是他們的腑屬聯絡與其相表裡的臟器,足三陰經走到胸部,手三陰經走到手,都是他們的臟屬聯絡與其相表裡的腑屬。手陽明經與手太陰經互為表裡,足陽明經與足太陰經為互表裡,手太陽經與手少陰經互為表裡,足太陽經與足少陰經互為表裡,手少陽經與手厥陰經互為表裡,足少陽經與足厥經互陰為表裡。六陽經六陰經,分別行走在左右手足,叫二十四經。  {解讀}一、十二經脈走向規律  手三陰經從胸走手,  手三陽經從手走頭。  足三陽經從頭走足,  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記憶要點: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舉手直立,陰昇陽降」。  二、十二經脈命名規律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手足、陰陽、臟腑而確定的。  ①臟腑  十二經脈與人體六臟六腑有特定的聯繫,這種特定的聯繫用「屬」、「絡」來表示。其中經脈直接聯繫的臟或腑,稱為「屬」,並以此臟或腑來命名該經脈;而屬臟或腑的經脈又聯絡與其相表裡的腑或臟,這種聯絡稱為「絡」。如手太陰肺經以「肺」命名,表示該經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大腸經以「大腸」命名,表示該經屬大腸,絡肺。  ②手足  十二經脈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經脈,稱為「手……經」;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經脈,稱「足……經」。如手太陰肺經以「手」命名,表示該經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陰脾經以「足」命名,表示該經主要分布在下肢。  ③陰陽  首先,根據陰陽學說,臟為陰,腑為陽;內為陰,外為陽。十二經脈中凡屬六腑,分布於上肢或下肢外側的經脈,稱為「陽經」;凡屬六臟,分布於上肢或下肢內側的經脈,稱為「陰經」。其次,根據陰陽盛衰、消長情況,陰陽再分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與陽明、少陽、太陽,它們在四肢內側或外側的排列順序是:太陰、陽明在前,厥陰、少陽在中,少陰、太陽在後。另外,由於「頭為諸陽之會」,六陽經均分布於頭部;足三陽經從頭走足,還經過軀幹部。陽經在頭部、軀幹部的分布仍遵循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側)、太陽在後。

奇經部次  [原文] 奇經八脈,督、任、沖、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督脈行於身後,起於下極之腧,併入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諸陽之綱也。任脈行於身前,起於中極之下,循腹里,上關元,入目,絡舌,諸陰之領也。沖脈起於氣沖,並足少陰,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諸經之海也。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環腰如帶,諸經之約也。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於風池,主左右之陽也。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交貫沖脈,主左右之陰也。陽維起於諸陽會,維絡於身,主一身之表也。陰維起於諸陰交,維絡於身,主一身之里也。陽蹺、陽維者,足太陽之別,陰蹺、陰維者,足少陰之別。  凡此八脈者,經脈之絡也。經脈隆盛,入於絡脈,絡脈滿溢,不拘於經,內溉藏腑,外濡腠理,別道自行,謂之奇經也。  【翻譯】奇經八脈,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合稱。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督脈行於脊里,上行入腦,並從脊里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繫,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  沖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穿全身;成為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同婦女的月經有關。  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  陰蹺脈起於內踝下照海穴,經過內踝後,沿下肢內側上行,經陰部,沿腹、胸進入缺盆,再上行,出人迎穴之前,經鼻旁,到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陽蹺脈會合。主一身體左右之陰。  陽蹺脈從外踝下申脈穴分出,沿外踝後上行,經腹部,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陰蹺脈會合,再上行進入髮際,向下到達耳後,與足少陽膽經會於項後。  陽維脈聯絡各陽經,分布於身體,主一身的表面。陰維脈起於各個陰脈的交匯,分布於身體,主一身的裡面。陽蹺、陽維,足太陽的別脈,陰蹺、陰維,足少陰的別脈。  {解讀}督脈便是莊子在《庖丁解牛》篇中所提及「緣督以為經」的督脈,大約相當於西醫所說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脊髓神經。任脈則相當於西醫的自律神經系統與臟腑的關係。帶脈相當於西醫的腎臟神經系統。陽維、陰維則和現代醫學的大腦、小腦與間腦的神經系統有密切的關聯。陽蹺、陰蹺相當於西醫的生殖神經,包括攝護腺與手足等主要神經作用。唯有沖脈很難說,擴充其量而言,它在中樞神經與自律神經之間並無固定部位和系統的範圍;它由生殖機能與睾丸之間的小神經叢開始,一直經過胃與心臟部分而上沖間腦。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督脈行於脊里,上行入腦,並從脊里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繫。  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兩部分。經有路徑的意思,是縱行的幹線。絡有網路的意思,是經脈的分支。在經脈中又分正經和奇經兩大類,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經有十二條,叫十二經脈,它與臟腑直接相通。十二經脈分別循行在體表的一定部位,又與一定的內臟密切聯繫,各條經脈之間又通過絡脈相互溝通,從而使肌體的各個部分聯繫成一個整體。奇經有八條,它不與臟腑直接相通,是「別道奇行」的經脈。  十二經脈是以陰陽來表明它的屬性,凡是與臟相連屬,循行在肢體內側的經脈叫做陰經;凡是與腑相連屬的,循行在肢體外側的經脈叫做陽經。同時根據內髒的性質和循行位置,又分為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經。  說明:足三陰經的循行在內踝上八寸以下,其位置有所變化,即厥陰在前,太陰在中線。足三陽經循行於軀幹的分布部置,陽明行於身之前,少陽循行於身之側,太陽循行於身之後。  十二經脈走向和相互交接的規律是手的三條陰經都是從胸循臂內側走至手,交接於手三陽經,手的三條陽經再從手循行臂外側走至頭交接於足三陽經,足的三條陽經再從頭循胸、腹、背、脅沿下肢的外側交接於足三陰經,足的三條陰經再從足循下肢的內側經腹至胸,復交於手三陰經。  十二經脈的表裡關係是它與臟腑的表裡相合是一致的。即臟腑之間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的關係(如肺和大腸,心和小腸等)是通過經絡來聯繫的。六條陰經與六條陽經的表裡關係,除上述走向交接的聯繫之外,凡是表裡相合的經脈在四肢的循行線,都是在內外兩個側面相對位置。如肺經在臂內的橈骨側,大腸經在臂外的撓骨側;心經在臂內的尺骨側,小腸經在臂外的尺骨側;心包經在臂內的中線,三焦經在臂外的中線5同時在內髒的循行中,都是互相絡屬的,陰經屬臟絡腑。陽經屬腑絡臟。從而使人體臟腑、經絡、表裡上下各部,成為彼此相通、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有機整體。  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是起於中焦,從肺開始而終於肝經,再復由肝上注於肺,如此循環往複,如下文箭頭所示:  起於中焦,從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足少陰腎-->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足厥陰肝-->手太陰肺。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氣血運行在十二經脈中的次序,如此循環往複,周流不息。  失眠的話,則可以多按摩陽蹺脈。營氣運行(血液循環)  [原文]水谷入胃,化生氣血,氣之剽悍者,行於脈外,命之曰衛,血之精專者,行於脈中,命之曰營。  營衛運行,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脈六動,一息六動,人之常也。一動脈行一寸,六動脈行六寸。  【翻譯】水和穀物進入胃裡,轉化為氣和血,精氣行於經脈之外,叫衛氣,血行於經脈之中,叫營血。  營血衛氣的運行,一日一夜圍繞五十次。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  人一呼氣,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脈六動,一息六動,人之常也。一動脈行一寸,六動脈行六寸。  [原文]《靈樞?脈度》: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陰,從手至胸,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蹺脈自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平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一息脈行六寸,十息脈行六尺。一日百刻,一刻一百三十五息,人氣半周於身,脈行八丈一尺,兩刻二百七十息,人氣一周於身,脈行十六丈二尺,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人氣五十周於身,脈行八百一十丈。  【翻譯】《靈樞?脈度》說:手的六陽經,從手到頭,長五尺,六條經總共三丈。手的六陰經,從手到胸,長三尺五寸,合計二丈一尺。足的六陽經,從足到頭,長八尺,六經總共四丈八尺。足的六陰經,從足到胸,長六尺五寸,合計三丈九尺。蹺脈自足至目,長七尺五寸,合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長四尺五寸,合計九尺。全部都合計起來一十六丈二尺。平常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一息脈行六寸,十息脈行六尺。一日百刻,一刻一百三十五息,人氣半周於身,脈行八丈一尺,兩刻二百七十息,人氣一周於身,脈行十六丈二尺,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人氣五十周於身,脈行八百一十丈。  {解讀}此明經脈流行長短之度,經直絡橫,經深絡淺,絡之支別為孫絡,則更細小,猶木之枝,分而又分,以至細微也。然其橫直、粗細、浮沉、淺深雖異,而氣血之流行貫注,無不周遍,苟有窒滯,即為病矣。 [原文]營氣之行也,常於平旦寅時從手太陰之寸口始,自手太陰注手陽明,足陽明注足太陰,手少陰注手太陽,足太陽注足少陰,手厥陰注手少陽,足少陽注足厥陰,終於兩蹺、督、任,是謂一周也。二十八脈,周而復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五十周畢,明日寅時,又會於寸口。此營氣之度也。  【翻譯】營氣運行,常常於清晨寅時從手太陰經的寸口(兩手腕部腕橫紋下方,橈骨莖突內側,橈動脈搏動明顯之處)開始,從手太陰經注入手陽明經,足陽明經注入足太陰經,手少陰經注入手太陽經,足太陽經注入足少陰經,手厥陰經注入手少陽經,足少陽經注入足厥陰經,終結於兩蹺(陰蹺脈、陽蹺脈)、督脈、任脈,這叫循環一周次。二十八脈,周而復始,陰陽相互貫穿,沿著圓環來循環,是無頭無尾,沒有始終的。五十周循環完畢,第二天寅時,又會合在寸口。這是營氣的運行法則。  {解讀}從現代分析,營氣即營養物質,是指人體必需的各種物質,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糖類、脂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是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營氣分布於血脈之中,隨血液循環營運於全身。  營氣雖在血管中,但必須通過微循環才能進行物質交換,供組織細胞所需,所以,與經脈流注次序合稱的營氣運行是針對各臟腑(經脈)所需物質的轉化過程而言,如營氣運行旺於肝經時,則轉化成肝臟所需物質的功能增強,或是肝經所調控的微循環開放。  因血液就象一個儲備箱,而營氣就是箱中的共用物質,各臟腑(機能)所取必需物質具有時序性,所以營氣運行是指營養物質的相互轉化代謝的過程。


推薦閱讀:

十二經脈推演
靈樞經脈翼
艾灸溫通經脈,祛除面部皺紋!
《素靈微蘊》 > 素靈微蘊卷一 經脈解

TAG:經脈 | 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