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比美日同盟更具戰略性

(本文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如果沒有日本因素,中美關係會平穩發展。去年6月份中美元首加州習奧「莊園峰會」,奠定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10月份,奧巴馬總統突然取消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美亞洲再平衡戰略似乎「失衡」。11月20日,負責國家安全工作的美國總統助理蘇珊-賴斯在演講中表明接受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讓日本和一些國家失望。 美國重返亞洲和戰略再平衡,給日本和一些亞洲國家帶來牽制中國的鼓舞。美日同盟及和東南亞國家的聯盟,因為制衡中國而強化,也刺激了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和中國的衝突表面化。美國亞洲戰略達到了「以亞制華」的目的,但也被日菲等國所綁架。尤其是釣魚島主權衝突的擴大化,中國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美國已經陷入了中日衝突的尷尬中。 一方面,美國必須要維護美日同盟。對於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美國支持日本,甚至派出軍機通過。但是,在拜登中日韓三國行中,拜登和中日領導人的會談,讓日本感覺到了美國對日並非全心全意,而是對華做出了妥協。特別是美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達「失望」,這是美國對日前所未有的的外交批評。輿論場能明顯感受到美國對日本領導人過火行為的惱火。 另一方面,美國不希望和中國攤牌,玩零和博弈的危險遊戲。所以,不管是對華東海防空識別區還是南海中美船艦的短兵交接,美國立場都是嚴厲出場溫柔落幕... 從重返亞洲到亞洲再平衡,中美關係經歷了兩個階段的發展變化。第一階段,美國強力介入亞洲,亞洲國家群起響應,日菲兩國甘當制華先鋒,中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地緣尷尬中,美國全勝;第二階段,中國強勢應對,中國地緣戰略從隱忍退讓到針鋒相對。以日菲為博弈重點,在東海和南海兩面夾擊,建航母、強化島嶼主權、設立東海防空區...海洋戰略路徑清晰。尤其是中日關係惡化,讓美國亞洲戰略失控,中國完成地緣戰略轉型。 去年,在美國財政惡化、國會惡鬥、民生問題糾纏及敘利亞化武和伊朗核問題一攬子內政外交難題挑戰下,奧巴馬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推進顯得力不從心。更糟糕的是,在斯諾登不屈不撓的「稜鏡門」曝光下,美國和歐洲盟國的關係也陷入尷尬中。 作為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經濟戰略,美國推行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努力,也未收到預期效果。日本的加入,韓國的意向,甚至中國也持開放態度,讓TPP談判的進程更加冗長。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強勢的貿易地位(超美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一旦加入TPP談判就不可能按照美國的意圖演進,中國和區域內發展中國家立場更為趨同。安倍「拜鬼」後,中日在東南亞的貿易爭奪戰,也會消弱美國在域內的經濟外交。 近日,美國歐亞集團發布2014年世界十大風險。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美國的同盟危機」,與美國關係緊密的日本、以色列和英國被稱「JIBs」,歐亞集團指出JIBs的立場越來越困難。(見1月15日中經中文網)其中中日關係最讓美國糾結,安倍首相步步為營,從「拜鬼」到修憲,中日關係更加緊張,日本期望美國提供最堅決的支持。從拜登在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表態到美國對安倍「拜鬼」的「失望」,美國給日本的建議是修好鄰國關係,不希望將美國捲入到和中國直接對抗的漩渦中去。 日本倒逼美國支持讓美國為難,中國並未施壓美國,而且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對美國亞太和全球戰略地位的確認。就此而言,中美關係的戰略性更具實質性和穩固性。 可以預料,2014年的中美關係戰略性挑戰,還是來自日本。美日同盟依然,但美國對安倍政府持續不斷的挑戰會感到窩火,就像中國越來越不能忍受朝鮮的搗亂一樣。和中美兩強期望亞太區域和平穩定的大格局相比,日本希望成為正常國家非正常努力自私狹隘,不僅使自己成為東北亞公敵,也成為美國的麻煩。(本文觀點不代表署名機構立場)
推薦閱讀:

著力構建彼此尊重良性互動的新型檢律關係
(22)論干支關係 下
嘴型和命運的關係 | 面相
多囧都沒關係,笑醉了就好
奇門的三奇六儀克應關係

TAG:戰略 | 關係 | 中美關係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