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茶善飲》第三篇 茶葉分類 ----連載

 

茶館 文人

 

茶之名稱,多數是以其「產地」得名,當然也有以其他方法取名的:如以「采時」為名者,以「形狀」區分者,以「貢品」得名者……

茶之分類,有以「發酵程度」分類者,以「季節」分類者,以「萎凋」分類者,或以「製作方法」來分類者……

目前國內圖書市場有關茶文化的書籍林林總總。諸多專家學者對茶已有了較詳細的整理歸類,然而能深知其理者仍為少數,不少想加以深討正名的朋友有時仍不得其法。本書以實用實際為主,對於茶名的分類與常識,著重於我們常見、常識的茶做番條理。以使茶的分類名稱能為更多朋友普遍接受,並作為大家探討茶道的階梯,同來欣享中國茶文化的藝術。

【茶葉分類】

中國產茶歷史悠久,茶區遼闊,茶樹品種繁多,種類齊全,因自然條件各異及採制加工方法不同,從而形成了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茶品。

據史料記載,唐宋時期,蒸青團餅茶佔據著統治地位,明清時期,散茶蓬勃興起,炒青製法日趨成熟和完善,品質風味各異。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創造並採用了不同的加工製作工藝,發展了從不發酵、半發酵到全發酵一系列的不同茶類,並逐步形成了中國傳送意義上的六大基本茶類: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和烏龍茶(青茶)。

以六大茶類做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為再加工茶類。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其中為大眾為熟知者就是花茶。

由此,我們就可以將平時經常接觸到的茶大體上看作:

六大茶類+再加工茶類。

中國茶類

基本茶類:綠茶、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青茶)。

再加工茶類:花茶(茉莉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一般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把最常飲用的茶,按照其發酵程度分成六大類(基本茶類)加上再加工茶類。

六大茶類的發酵程度、香氣類型和有代表性的名茶

以上六大茶類,是根據制茶過程中茶葉的加工方法及其品質的不同而劃分的。同時又因制茶工藝及發酵程度之不同,因而產生了茶葉外觀顏色及湯色之不同。

花茶是把精製加工而成的茶葉,配以香花窨制而成,使茶葉吸收花香而製成的香茶,亦稱熏花茶。飲之即滋味醇厚又香氣芬芳。

花茶的茶名依所選用的香花和茶葉種類而定,如用綠茶與茉莉花窨制的,稱茉莉花茶:與桂花窨制的,稱桂花茶等等。

我們還可以按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來作簡單分類

發酵

所謂發酵作用是指:茶多酚在酶促條件下,氧化形成茶黃素、茶紅素等負載的化學變化而生成各種茶葉所特有的風格。發酵可分為葉內化學變化類,其方式有搖青(如烏龍茶)、渥堆(如黑茶、黃茶)萎凋(如白茶)和葉外生物發酵類(如黑茶)。

茶葉製成後的主要樣式

中國的茶葉,歷經數千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有上千個品種。品種雖多,且製法各異,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無乎兩種形式:散茶和緊壓茶。

散 茶:茶葉成片狀會或團狀,或直如針,或曲如螺,或團如球,或彎如月……像我沒平時在茶葉店裡看到的各種茶葉形狀。

緊壓茶:是把制好的茶葉用模具緊壓成一定形狀的茶,如雲南普洱茶、磚茶、餅茶等。

由於緊壓茶搬運方便,所以在中國古代,「團餅茶」(緊壓茶的一種)為茶葉的主要製作形式。散茶在唐宋時期已經有少量生產,元代時生產量逐漸增大。到明代,朱元璋頒布了「廢團茶興葉茶」的詔書,團茶日衰,散茶逐漸普及起來。

【各種茶類的特徵】

【解讀茶名】

中國茶葉之命名,有的茶名很長,初看不太好理解,如「梅家塢明前龍井茶"或洞庭明前碧螺春"……似乎有點複雜。其實,看看下文,即一目了然、易於理解了。

如洞庭明前碧螺春

【洞庭】 地名→茶葉種植地之地名

【明前】 時間→清明節前是茶葉採摘之時間

【碧螺春】 茶名→用碧螺春茶製作工藝製作的綠茶

可以看明白了吧,是產於江蘇省太湖東洞庭山,採摘於清明節之前,用製作碧螺春茶葉製作工藝生產的綠茶。根據這個長長的茶名即可知,此茶之質地一定不錯。

再觀此茶,就更明白了。

獅峰明前龍井

【獅峰】 地名→茶葉產地

【明前】 時間→清明節前是茶葉採摘之時間

【龍井】 龍井→用龍井茶製作工藝製作的龍井茶

【掌握等級】

以等級劃分比較容易的龍井茶為例

地區和等級 等級由高到低

產地等級的下面乃地區之等級,從上往下順序定等級,一般西湖龍井比浙江龍井的等級更高。

三前摘翠

時間 等級由高到低

這3個季節之前所采之茶品質最佳,故又稱「三前摘翠」。

收貨時間的等級,以社前茶量最少,物以稀為貴,以明前茶為最高。但根據當年之情況,也有可能雨前茶之品質最佳。

【鳳龍語錄】

重逢,總比初識更令人感動,沒有過「重逢」的舊相識,絕算不得老朋友。重逢田房寨,是我與古茶園的不見不散,每一款珍貴的古茶普洱,都得益於辛勤的茶農們與深山常年為伴。是他們的視茶如命,才有我們品得一壺純正,這是緣分,更是我們的福分。

——徐鳳龍

吉林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

著名茶文化傳播人

古茶鑒藏專家

北京聯合大學易學與經濟發展中心特約研究員

徐鳳龍先生迄今已在全國新華書店出版發行了二十多部茶文化專著。本文連載自《識茶善飲》第六版


推薦閱讀:

用神十四制----梁湘潤(第三篇)
第三篇 積善之方
風水命理師教你看懂八字,第三篇

TAG:分類 | 茶葉 | 第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