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感悟(四)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教育

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感悟(四)

——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教育

一個人往前走往往是關鍵期起到了作用。這個時候沒把事情做充實或是沒有做,將來肯定要回來補課。

人的足月出生,如果不是足月順產的應該是被淘汰的,所有的孩子中足月順產的孩子質量最高。順產的孩子適應社會能力強,刨婦產的適應能力差。孩子的出生時就是一種考驗,而刨婦產則沒有這種考驗,沒有孩子這種積蓄能量得過程。因為適應能力差所以要回來補課。早產總體智商不如足月的高,雙胞胎往往早產。

出生

出生後任何第一次都對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嬰兒出生時的各種反射在出生後一個月就會逐漸消失。這是人類遺傳留下來的反射,這些要儘早消失。

當孩子想翻身和坐的時候,我們就要幫他一把,不要在他不想爬的時候非要他這麼做。爬是需要私自協調的,是刺激大腦協調的爬,刺激大腦前庭。從爬到走是人類幾億年的發展的結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反覆的爬。家長什麼都說爬孩子跌倒等,其實就是家長自己怕和懶。也不是怕孩子疼,其實是自己怕疼。

嬰兒

「我」的出現是自我,出現了老問「為什麼?」孩子此時是為了問而問。孩子為了標榜自己獨立而問的,當你要回答的時候他也不會認真的聽,可能會離開了。想像和現實分不清楚。「任性」出現,農村的老太太教孩子說話要比我們教的快。老太太沒知識,每天重複的說著一些話。孩子不惜一切代價達到目的,不管說什麼,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去做。

兩歲的孩子就形成了「自我為中心」,這時的孩子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者。必須要讓孩子先形成自我,只有形成了自我才可能形成自我中心。先形成自我在制約一些毛病。先容忍他,讓自我先形成,容忍他們的任性。越自我的人就越任性。我們願意我們自己的孩子自我的更大一些。如果不任性自我就不會形成。

約束任性的方法有「群育」,讓孩子跟一些小夥伴去玩,在其中進行簡單的交往。與小朋友們總達成一種平衡,任性就也會平衡。「我群」,家長的忍耐能力。孩子要東西媽媽不給錢,孩子就地打滾,老人就說,媽媽還是掏錢了。媽媽應該站在老太太一面,也問這是誰家的孩子。不管奶奶好與不好,我們都應該和奶奶站在一起。讓孩子到自己的圈子裡面去。

任何人都沒有權利阻止自我中心的形成。

幼兒是2到5歲

遊戲:家長的心態也要遊戲,我們一定要和孩子一樣有遊戲。孩子彈鋼琴只是為了遊戲,家長就信以為真,家長就買鋼琴,結果孩子跑了。我們打著培養孩子興趣的幌子,耽誤了孩子很多的興趣。有的孩子有成鋼琴家的潛力才可能打出來。家長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興趣,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都是興趣。孩子的興趣不是培養的,也不用培養。只要我們不要打消孩子的興趣就可以了。

玩遊戲,孩子的第一次有益交往,在此過程中就是交往規則,說起規則就設計到了社會角色,三個孩子時打架,其中有一個制定規則的人;還有一個跟從的人;第三個就是破壞的人,所以就會打架。制定規則的人和破壞的人達成平衡的話就不會打架了。孩子占任何角色都可以,就怕什麼也不佔,就成了一個灰色的孩子,灰色的孩子跟著別人玩看不上,領著別人玩沒能力。這樣的孩子腦袋和手都是懶得。

在制定、跟從和破壞的三個角色中家長要守著孩子的一個「本分」。不守本分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中國的孩子的負擔並不重。日本和新加坡的孩子都比中國的重很多,只是中國孩子長個嘴了,只會發牢騷。有發牢騷的時間作業早些完了。

家長都要求孩子交所為的「益友」。

多子女家庭與獨生子女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都有角色感,老大是非常不平常的角色,擔子重,有責任感,心事比較重,受到的委屈多,非常的穩重,在弟妹之間協調,將來這種人很有可能成為領導。

最小的孩子,父母的寵愛,什麼也不怕,他會想自己為什麼是老小,到社會上後可能是要搞科研。父母在時很有安全感,父母不在家時就慘了,老小具有雙重性格,目標感不強。家庭的和睦關鍵就是在於老大和老小之間的平衡。

中間的這些孩子,積極進取,天天努力。這些兄弟姐妹的排行在東南亞地區是一門學問。

獨生子女,這些孩子來回搖擺,很不明確。在一個單位乾的不順心就不幹了,這不是勇敢而是一種逃避。美國人的幸福指數是最高的,干一種工作就是死心塌地的干。

幼兒時期確定了性別角色,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和教育策略對於性別是應該有區別的,現在家長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沒有性別的,小家庭里基本上是沒有性別的,夫妻之間沒有性別包括孩子。在幼兒園男孩和女孩打架,總是女把男打了,並且女孩先告狀,女孩比男孩發育的早。現在基本上是男孩開始向老師告狀。

現在大學生談戀愛都是女孩追男孩。幾千年的嚴父慈母,現在則是嚴母慈父的想像。同性戀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後天的,因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男孩是女孩。讓我們不著急的是初中談戀愛,著急的是到大學不談戀愛。

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把孩子放到一個群體中,強調性別。培養還求助的能力。

泛靈論,思維的開發。孩子現實和想像分不清楚。孩子說老師大孩子就是打了,所以家長就一定要打。對他們不注意的情況下對孩子的傷害是真的。孩子要東西時不是在乎東西的真假,而是在乎的是我們答應沒答應他的要求。

思維不可逆:

思維不守恆:

根據思維的不可逆和不守恆,對幼兒的開發算術是學不會的。家長得到了虛偽,失去了遊戲。讓孩子干一些愛乾的事,孩子就不會厭學了。不厭學就是要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世界上很多國家用法律的形式出現了,幼兒園是不允許學算術的。幼兒園學算術和小學學習算術沒有區別和關係,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會養成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

識字,識字越早將來的錯字率就會越高。小孩是整體閱讀。識字可以儘可能的少寫,孩子由於肌肉不發達,所以寫不好,握筆姿勢都不正確。讓孩子拿著筆畫畫塗鴉。右腦的主要功能是形象思維,文字是最抽象的東西,識字和右腦開發是相背的。不能把閱讀當成識字,識字最早應該在四五歲(學齡前),孩子背的東西對將來非常有用,讓孩子大量的記憶。一個人認錯字或是寫錯字是無法補救的,這是一種習慣。

幼兒園升入小學

幼兒園的一切都是遊戲性的,小學要求的非常的精確。就需要學校和家庭的適應,極其誇張的給孩子小學的美好,小學比幼兒園好,不能醜化小學老師。整個小學的陰暗面不能透露給孩子。上小學挑學校是家長的要求,不能給添加在孩子身上,不能有選學校、選班級、選老師、選座位。

道德發展期

一個人的道德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四五歲之前是無道德意識。從四五歲到七八歲(小學一年級),孩子進入了他律道德階段,他們有了追求好壞的意識,沒有好壞的標準也沒有判斷好壞的標準。需要賞識,給他一個積極的暗示,他是一個好人,將來能成為一個好人。也是需要行為訓練的,行為一定要乾脆,通過行為對孩子進行行為的約束。

賞識:一定要真誠,一定要準確,我們需要的行為和社會等需要的行為出現,一定要按需分配,學習差的學生很需要賞識,學習好的學生基本上已經自我賞識了。聰明和漂亮是不允許說的,因為這些不是他自己努力得來的。接受表揚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

主導:家長賞識孩子,不是有成績好就表揚孩子,沒有規律。

不懲罰:說懲罰反而沒有懲罰

道德自律階段,從七八歲一直到成人。自主的,有意識的,能動的做這些事。

友誼(交往)

同伴的交往,實質是兩個:快樂、妥協。能夠製造快樂的人朋友多,會享受快樂的人朋友也會非常多,就是跟著別人笑。每天好好學習的孩子沒有太多的信息來源,就願意和那些有信息來源的孩子呆在一起。孩子在一起時不會討論學習而是什麼事情有意思。比如:有的孩子說到同學家裡住是為了學習和討論,其實孩子和同伴住在一起時根本不會討論學習的問題。

只生活在一個團體,沒有他就會沒有同伴了,就是死黨。同伴交往尋找快樂但是不能結交死黨。都需要主流標準的肯定,誰都想做一個好孩子。

異性交往,在尋找友誼的時候,孩子不分男女。異性的友誼會給孩子帶來滿足,而且比同性的更穩定。對性的成分是非常少的,人的羞恥心是與生俱來的。在異性交往的時候是非常純潔的。有的孩子瞎說怎麼怎麼了,其實他並不一定知道什麼。

如果家長給了孩子異性交往的滿足,那麼孩子就不會在異性上再次尋找異性的滿足。在家庭中對異性行為品質的了解,根本不是身體等當面的了解。

要想解決異性交往的問題,孩子談戀愛了,此時就是家長和異性的爭奪。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滿足和安全。由於孩子與異性有過一些行為,嘗到過一些甜頭的話就沒有辦法了。

1、不想這些事;2、將事情點破了,就開始「戀」了,已經達成一種默契了,這種是對孩子影響最小的;3、單戀,這種人的交往質量不高;4、媒人,經驗豐富,這種人對班集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先從親自溝通開始。

性行為問題,對這些學生大量的監督,交往的圈子非常的不明確,他交往的這些人中往往有了一些關於這些的經驗了,而且這些人會是外班的或者是社會上的一些閑散人員。家長要知道孩子都與什麼人交往。不是要求孩子去選擇朋友,而是一定要明了這些事情。一點有了性的經驗是根本控制不住的。

態度,如果家長對這些事情非常的隨意,主要是行為上的。色情家長,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有好多,在別人面前吃牛瞎說。

這些問題對人的傷害是極其有限的,誰也沒有受傷,主要是壓力。孩子談戀愛時他們不承認的話,家長就堅決不承認,不承認就是一種約束。假如孩子自己承認了,我們就要堅決的承認。

發現有這些有問題的人,我們就應該重用這些人,把事情放在太陽下,不能壓到地下,壓到地下我們就失控了。在班裡給這些人找一個合理的渠道合理的公式化的發泄出來。

如果承認了這些後,將這些人叫到一起,將這些問題明朗化,為什麼喜歡這個人?讓男孩寫出喜歡女孩的內容。然後給女孩看,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女孩自己哪裡好就喜歡看男孩哪裡。成功之後,不在提醒這些事,在每個方面都給孩子一個目標。

一個人一輩子在感情生活上很順利,那麼這就是幸福。

對這些孩子很難講出觸動他的道理來,應該搞一些行為方面的訓練。

青春期孩子的行為表現

誇大其詞,封閉,逆反,衝動,問題行為,師生關係複雜

是青春期的前幾年的總結,準備向成人跨越,如果讀過的好就會順利成人。青春期是具備了成人意識,孩子童年期越短,後來越容易出現問題,青春期越早越不是什麼好事,青春前期是在十一二歲,基本在二十歲左右結束。

青春期越長越不徹底。成人意識是具備了成人所有的能力,這不是在漲能力,是控制能力。我們家長要做的是青春期晚點,結束的早點。

家長應該帶著孩子多參加孩子的活動,不應該帶著孩子老參加成人的活動。

孩子經常犯錯誤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巨大動力。

青春期教育策略之:建立愛的溝通渠道

我在調查中發現,約有一半多的孩子認為父親不理解他們,不關心他們,有的孩子甚至認為父母是「後娘」。

家長應該尊重學校的這個意見,應該主動的和教師溝通,一起制定相應的規則。

出現了孩子要的我們沒有給,孩子不想要的我么卻給了。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建立起教育權威,只要在某一個範圍裡面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安全感,成為孩子不能自律的最後一道防線。

孩子成長中的目標一定是需要父親制定的。女人容易衝動,父親則是比較理智的,穩定的。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母親就應該大踏步的往後退,要由父親來決定教育策略。女人都擠在一起坐著,男人則不是。

尊重孩子並不是要讓著孩子,孩子希望父母跟自己好好的干一仗。一定要及時的賞識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青春期的孩子的隱私一定要保密。不要輕易捅破孩子看一些黃色照片和視頻。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就可以了,點到為止。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忽略所有現存問題。娘娘腔背水的故事。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想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是離我們越來越遠。

推薦閱讀:

為什麼貪官都說自己是窮人家的孩子?
跨世紀為你解析高端幼兒園加盟前景
為什麼山東沒有出色的大學?
教師入編考試有年齡限制,這個規定合理嗎?
2017最具競爭力的高端幼兒園加盟品牌

TAG:感悟 | 教育 | 導師 | 家庭教育 | 孩子 | 成長 | 家庭 | 培訓 | 指導 | 家庭教育指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