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讀四 柳永《雨霖鈴》
標籤:文化 古典詩詞 雨霖鈴 | 分類:詩詞 |
六《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這首詞選自《全宋詞》,雨霖鈴又作雨淋鈴。這首詞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寫的,抒發了跟情人難分難捨的感情。
②對長亭晚:面對長亭,正是傍晚時分。
③驟雨:陣雨。
④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⑤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⑥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⑦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後越來越遠)。
⑨暮靄:傍晚的雲氣。
⑩沉沉:深厚的樣子。
⑾楚天:戰國時期湖南、湖北、江蘇、浙江一帶屬於楚國,這裡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節:蕭瑟冷落的秋季。
⒀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復一年。
⒁風情:情意(男女戀情)。
【譯文】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雨霖鈴》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鈴》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詳,字耆qi(2)卿,初名三變,排行第七,故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鶴衝天》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詞句。仁宗知道後認為柳永過於狂妄,不準錄取,而招致他屢試不第。一生窮困潦倒,仕途坎坷,以致頹廢放縱。晚年才考取進士,做過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小官,世稱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時代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人。他通曉音律,熟悉舊調,並善於吸收民間語言,明白曉暢,流傳甚廣。「凡有井水飲處,既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作品概括為三類:一是寫都市生活的繁華,二是男女情愛的苦痛,三是羈旅行役的悲傷。其作品往往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使慢詞發展成為與小令雙峰並峙的成熟的文學樣式。作品集《樂章集》。
《雨霖鈴》這首詞以冷落秋景為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後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劉熙載〈〈藝概〉〉)但全詞情調過於纏綿,低沉傷感,有消極影響。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目錄清晰。開首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清秋節令的「寒蟬」,襯托著「凄切」悲涼秋景。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這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設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之極。「蘭舟」,相傳魯班刻木蘭樹為舟,後用蘭舟作船的美稱。「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兩句,將惜別推向高潮。手拉著手面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對著淚眼,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氣塞而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是分別時的情景。對照蘇東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節極盡了迴環、頓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兩句,則承上啟下,筆隨意轉,有如浩瀚長江,一瀉千里。千里煙波,楚天空闊,設想到別後的道路遙遠而漫長。就此一別,人各東西,對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煙波,伴隨情人左右。
一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讀得完、品不盡的瀟瀟落意盡在裡面。酒醒闌珊,紅顏薄緣,命中注定。 又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一句點染出江湖的顏色,天涯羈客的漂泊感,教人無可救藥地墮入柳詞。 柳永有才,才情上達天闕,下至黎民;所做曲詞風傳天下,號稱「楊柳岸邊,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那是個沒有電話,沒有e-mail,沒有電視報紙,沒有媒體炒作的年代,一首好詞的流行,從此處到彼處,必定口耳相傳。
他的紅,連東坡也羨慕。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也說明了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
能令才大如海的蘇軾起一時雄競之心,柳永之才可見一斑。可惜,獲天下芳心,亦有才名,卻獲不了聖眷。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淺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御筆四字「且去填詞」,斷送了他的三十功名。從此後他八千里路雲和月,不是天涯羈旅,就是勾欄瓦肆,從心底與那廟堂決裂了。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起承上下文。人間最苦是情種,「離別」是導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節」之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入愁腸愁更愁,詞人因「無緒」而飲的悶酒極易使人沉醉。設想一下,詞人追隨載著情人的蘭舟,沿著栽滿楊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殘月西沉,曉風漸起,才吹醒痴情的詞人。楊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別之物,故汴水兩岸廣栽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由今夕推及經年,由眼前的「無語凝咽」設想到「暮藹沉沉楚天闊」,更推及「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一波三嘆,想像別後相思的苦況,更深一層。「凄、苦、慘、悲、痛、恨、愁」貫穿始終,令人不忍再讀。這首詞寫來極有層次、曲折迴環,以千種風情襯盡了羈旅愁苦,人間別恨。真可謂相見難,別更難。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劃心理。不論勾勒環境,描寫情態,想像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後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迹。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劃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多年坎坷,柳永終於灰了心,認清自己的命途,順應天意。他遂以妓為家,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這種承受也是一種力量。既然登天無路,不如謹守天意,「且將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人生若能一路歡歌,到底也不枉桐花萬里。
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他的地位是超然的。他大量創作慢詞,徹底改變了以往小令一統天下的局面。
柳永以前,慢詞總共不過十餘首,而他一人就創作了一百三十二首。他將賦法移植入詞,故其抒情詞往往具有一定的敘事色彩。《雨霖鈴》就像一曲長亭送別的獨幕劇,事中有人,情由事生,後來的秦觀、周邦彥亦多用此法而變化之。他對後世詞壇有深邃悠遠的影響。紀昀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真是令人快意的讚譽。
「惟本色英雄方能到此,是飄零兒女莫問人家。」這一聯贈柳七正好。他是真性情的好男兒。他的詞大多是為妓女作的,他用詞來歌頌她們,把她們比作梅花,芙蓉,海棠。女子都是嬌媚的,都需要有人憐惜與疼愛。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來俯就這些女子,他肯看她們心上的傷痕,純潔而不染煙塵;他肯用一闋清詞,一句溫言博紅顏一笑,甚至於將妓女從倡與文人出仕相提並論。他對女子的感情稀貴而真誠,即使隔了千年看去,仍是脈脈動人。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身無分文,但他的死卻是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相傳柳永死時,「葬資竟無所出」,妓女們集資安葬了他。此後,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載酒於柳永墓前,祭奠他,時人謂之「吊柳會「吊柳會」漸漸形成一種風俗,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後人有詩題柳永墓云:「樂游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筆下流傳千古的名句,深情宛然可繪。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獲得尊重是每個人的情感渴求。草色煙光殘照里,我若遇上柳七,也會備下清酒佳肴,共他淺斟低吟。不會讓他一人把欄杆拍遍,感嘆無言誰會憑闌意。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