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尚往來」!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非常深厚的傳統特色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里有個「禮尚往來」,《禮記·曲禮上》表示:「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古義為:表示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善意,應當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其實我國很多禮儀裡面都蘊藏著心理學知識,也可以說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古代賢人已經在生活中總結、運用了心理學知識。

在古代,禮尚往來往往是人際交流的一個重要形式,就如:我們春節期間去親戚家走動一樣,往往要帶點禮品,幾天之後對方也會帶一些禮品來拜訪一下,就這樣每年的「一來一回」使得親戚之間關係保持友好。

在古代,禮尚往來一般指親戚、朋友之間,如果把古代的意思向現代延伸,可以看做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與人交往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互動。

每個人都有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想與別人處好關係,畢竟有句話說的好「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雖然敵人能讓你慢慢強大,但如果你沒有了敵人那是證明你是最強大的(理想狀態)。

心理學家表示,在生活中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性原則。

人們向湖裡扔一塊石頭就是想聽一個水聲,如果聽不到聲音也不會再繼續扔石頭了,同樣,個體對一個人好如果得不到回應,也會慢慢的放棄。

心理學中在關於人際關係的研究中表示,人際關係的基礎是彼此相互重視與支持,任何個體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去接納他人,個體更願意接受那些喜歡自己的人。所以在與人交往中如果自己的吸引力不強的時候,應該積極主動的去「喜歡」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更容易接受你。(對於人際關係之間的相互吸引,以後會談到)

二、人際關係的平等原則。

因為人們生活中一個大群體中,每天的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的社會地位不同、社會角色不同,甚至對信息的理解、接受程度都不同。這個時候一些人就會出現「勢利眼」,不尊重比自己社會地位或者影響力不強的人,這個時候就不利於與各個社會地位的人建立人際關係。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平等待人,就會讓對方感到安全以及被尊重,這樣就能讓對方放鬆,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人際關係中的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之前文章有介紹過,逆反心理產生的幾種原因,其中一個就是「自我價值保護」,「自我價值」簡單的說就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意識與評價。

人們對自我價值都有一個自我保護的傾向,如果在人際交往中,其他個體去破壞個體的自我價值體系,這個時候個體就會通過這種方式去保護自己的自我價值體系,如:通過迴避、反對方式等等。這樣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建立。

四、人際關係的交換性。

人際交流是個體的發展需求,不管是聊天還是交換物品都是人際關係發展的基本需求。人與人相互交往就是為了去滿足個體的各種需求,如:被理解、被尊重、愛與被愛等等。

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尚往來」完全體現出這四個選擇,像:別人對你友好,你也對別人友好,這是包含了相互性原則、交換性原則、平等性選擇、對個體自我價值認可的原則。之所以體現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可是因為,個體對你的善意是從自我價值體系中發出的,而你接受了,就是對其自我價值體系的一種認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可以改變你一生的正能量句子語錄的推薦有什麼?
君子和紳士有什麼區別?
30歲的我,卻活了40年
參遇話非遺(五)|脆弱的美麗,蛋蛋的憂傷
陸、港、台、海外華人都在懷念的「舊上海」在懷念什麼?上海代表著什麼?

TAG:心理學 | 心理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角度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