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線條爆發力的形成及訓練方法的研究學會利用爆-山東藝術網

書法線條爆發力的形成及訓練方法的研究

書法的成敗取決於質量,而質量來源於基礎,這也是所有藝術必需遵循的規律。有人說基礎學的再多也不嫌多,這話一點兒不錯,只有基礎雄厚了,向上發展的空間就更大。但是,怎樣奠定基礎,不是單純用時間來衡量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勤奮+方法=成功。下面對書法線條爆發力的形成及訓練的方法談一點個人體會。

書法是由線條組成的,線條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書法的質量,而線條又是由起筆、行筆、收筆組成的,起筆的質量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萬事開頭難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起筆是書寫的開始,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事情只要有一個良好的開始,那麼,對今後的發展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起筆是書法基礎中的基礎,寫好書法首先要寫好起筆。

有的人說了,甭開玩笑了,誰不會起筆啊,飯都吃到肚子里了,還用學怎麼張嘴嗎?是的,會寫字的人都會起筆,這就如同只要是正常健康的人都會跑步一樣,是人的本能。不過,我想說的是,如果把它作為競技運動,那就不同了,起跑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起跑?這裡邊大有學問。跑的早了「犯規」,跑的晚了「吃虧」,如何把握好起跑時機,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速度達到最高,如果能在發令槍響的同時起跑,將是運動員最理想的追求。寫字也是如此,只要會寫字,可以說都會起筆,但對於書法家來說,作為書寫藝術,如何起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起筆早了容易流筆(就是走火),起筆晚了,容易滯筆,起筆不早不晚,而且又有力度,是書法家最理想的追求。

線條的力度是書法的生命。力度就是力量在線條中的體現,判斷書法線條的力度要全面,要通過表面現象看本質。線條表面無非是干筆、濕筆,濃筆、淡筆,粗筆、細筆等等,這些都是筆畫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判斷線條力度標準。比如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不健康,力量大不大,不能僅用胖和瘦、高和矮來衡量一樣。那麼,怎樣理解書法線條的力度呢?主要的是看線條入紙了沒有,也就是古人所講的 「力透紙背」(和「墨透紙背」區別開),這才是本質。怎樣才能達到力透紙背呢?必須做到中鋒行筆,筆豪向下,如同鐵鍬挖地,只有這樣,線條才能入紙,才會產生力度;否則,若偏鋒行筆,筆豪躺紙,如同鐵鍬平地,難以入紙,也就不會產生力度。書法要求線條要紮實,要「力透紙背」 也就是要有根,這和打太極拳一樣,講究腳下要有根。那麼,什麼樣的線條才算有根呢?我在參加《張海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時,有幸欣賞到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條幅原作,突然地感悟到了什麼是根,什麼是「力透紙背」。林散之先生的書法線條雖昔墨如金,但線條入紙,力在線中,給人的感覺是扎紮實實、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線條力度來源於積累,在積累中形成,在積累中爆發。積累需要時間,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變化,這是自然規律,也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線條的內部結構說,線條的力度來源於起筆,起筆要有爆發力,爆發力的強弱,決定著線條質量的好壞,表現了功夫的深淺。因此,要認真體會起筆的方法,注重線條力度的訓練,學會在瞬間把全身之力通過筆毫表現在線條中。

任何事物的形成、發展都是有條件的,起筆如此,爆發力也是如此。爆發力的形成是從力量的積累到力量的釋放的過程。力量的積累,稱之為凝聚力,凝聚力需要時間,也就是行筆前需要停頓,而停頓是為力量的爆發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力量釋放,稱之為爆發力,爆發力需要速度,力度是在速度中產生的。只要凝聚力和爆發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線條的力度就形成了。具體做法如下:

一、凝聚力:

是思維高度集中,把力量聚集在一起的能力。它包括爆發力以前的一切準備。如隸書起筆中的裹筆,楷、行、草書起筆中的頓筆,這些都和跑步前的「各就各位」一樣,目的就是為集中「釋放能量」做好一切準備。其方法是:筆毫輕放在紙上,全身所有部位感覺「通暢」,協調到位,進入「整裝待命」、「一觸即發」的狀態。要求:執筆中鋒,筆鋒逆入。起筆要乾淨利索,不可拖泥帶水,如同起跑蹬地也。

二、爆發力:

是把凝聚的力量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爆發出去的力。其特點是:筆鋒在最短時間內移動到盡量遠的距離,稱之為爆發力。用公式表示:力量+速度=爆發力。爆發力的產生,在於腕、肩等關節的協調運動,肌肉收縮,把力量瞬間凝聚在筆毫上,著力點高度集中,像閃電一樣迅速地畫出線條。就像短跑運動員瞬間把力量聚集在腳掌上一樣,法令槍響,就如 「開閘泄洪」 突然爆發,一瀉千里之氣勢。

力量有大小,線條分長短,爆發力在長、短不同的筆畫中的表現方法也不相同。長筆畫的爆發力是在紙上進行運動,筆不離紙,力不離紙,如:橫和豎等。短筆畫的爆發力是從紙面到空中的運動,如在彈簧上彈跳,騰然而起,線條短促而有力,如:左、右顧盼的點等。另外,字體的大小不同,其爆發力的發出點也不相同,寫小字時爆發力由腕發出,寫大字時爆發力由肩發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初學者的書法作品,線條如水上浮萍,軟而無力,漂浮無根,糾其原因主要是:一、筆力不夠;二、速度不夠。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加強筆力、速度的訓練。其訓練的方法如下:

一、加強線條力度的訓練。

加強線條力度的最好途徑是加大訓練量。力量往往是在極限中產生,在極限中增強,只有多寫、多練,才能有更多的體會,只有肌肉寫酸了、寫累了,才能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力量才能增加。也就是說,在正確方法的前提下,要儘可能地多寫,追求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

二、加強線條速度的訓練。

線條的力度產生於速度,加強速度的練習,是增加力度的關鍵。同時要增強對線條的控制力,使線條具備力度的同時,還要使線條具有靈活性、協調性,統一性、完整性,避免極端。

總而言之,書法是由線條構成的,線條的質量是由力度決定的,而線條的力度又是靠爆發力產生的。我們都知道,線條形成的過程是起筆——行筆——收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很關鍵,而起筆更為關鍵,線條有沒有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起筆,因此,一定要學會起筆,學會利用爆發力,從而寫出「力透紙背」的傑作。

其實,在自然界中,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一種動物,只要想獲取食物,都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爆發力,而且這個爆發力還要超過獵物的爆發力,否則就不能獵取到食物。這些爆發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先「收縮」,再「爆發」。收回拳頭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皮球用力往下拍是為了讓它彈得更高。書法也是一樣,要想使之具有力度,同樣也要具備自己獨特的爆發力,行筆前要先後退(逆鋒入筆)、停頓(為行筆做準備),然後行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線條,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從而獲得成功。也就是說,弓箭要射得遠,弦必須用力往後拉。樓要蓋的高,地基必須扎得深、扎得牢。

書法欣賞的方法

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一、書法的審美標準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裡,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奏感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能發現,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二)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於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遊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三)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說明神采高於「形質」(點畫線條及其結構布局的形態和外觀),形質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採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書法中神採的獲得,一方面依賴於創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二、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澱,,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向。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儘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後能劍;能讀千賦,而後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李松談基本功

書法的基本功問題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對基本功的認識與理解也各執其說。最常見的一種提法是:將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紮實。

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的:「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裡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係。但是這句話指的只是學楷與學行草的一種第進關係,是一種由一及二的邏輯關係,並不是說的基本功的問題。

如果依照認為「楷書是行草書的基本功」的判斷的話,那麼就可以認定「隸書是楷書的基本功」,「篆書是隸書的基本功」了。還可以推斷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麼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這顯然不成邏輯。另外,「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說法也非常偏頗。如照此說來,寫《毛公鼎》、《散氏盤》者肯定是沒有基本功的,那時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為何物。顯然,這樣的提法也是極為不科學的。往往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楷書寫得很好的人,行草書未必就寫得好。行草書寫得好的人,楷書也未必寫得絕對好。我們還發現,某人歐楷寫得很好,又未必顏楷、禇楷、趙楷都能寫好。主攻篆、隸者,楷、行、草未必精; 擅於行、草者,篆、隸、楷也未必能。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何種字體,各自都有著本身的內在規律與方法法則,一種字體練好以後,並不意味著其它字體就可以不練而自能。這裡,雖然各種字體之間和各種書體之間,有著相應的某種內在規律可以相互借鑒,但其個性的規律與法則是無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過長期對《張遷碑》的臨擬之後,只能寫出具有《張遷》氣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寫出《石門頌》,寫出《曹全》、《華山》等風格迥異的隸字來。只有必須經過對各碑逐一的臨習與獲法之後,才能再現某碑的字體風格否則,如果沒有經過這種研習與臨習的過程,想要隨意寫什麼就能寫出什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還可以肯定地說,專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專攻一體也難以取代它體。

再有,不同的字體與書體對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側重。篆、隸、楷屬靜態字體,在筆法與結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較嚴格,更講究筆法的精確性和穩定性,對行氣、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則講求筆法字形的變異性和靈活性,講求行氣、章法的節奏性、通暢性和和諧性,講求墨色的層次韻律。同時,不同的字體、書體與不同的風格、流派,對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側重。寫北碑一系,要求對方筆的刻畫能力要強;寫篆要求對圓筆弧線的把握能力要強;寫懷素、王鐸要求對連續而快速的馭筆能力要強;寫二王要求對行氣韻律的控制能力要強;寫鄭板橋要求對穿插爭讓的調度能力要強,等等。

因此,從微觀角度講,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篆有篆的基本功,楷有楷的基本功,隸有隸的基本功,行、草有行、草的基本功。那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基本功呢?

我們認為書法的基本功,應該是書家各種技巧能力的綜合能力。既駕馭毛筆的能力、駕馭字形的能力、駕馭墨法的能力、駕馭行氣、章法的能力。簡而言之,書法的基本功是:「書法家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準的綜合的能力」。

我們可以以體育運動相類比,其基本功應是一個人的:耐力能力、爆發能力、彈跳能力、柔韌能力、平衡能力、反應能力等等。這些體能的總合才是運動員的基本功。其綜合指數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時,他可從事的體育項目就越廣,出成績的可能性就越大。

駕馭筆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強的人,其水準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寫好任何字體與書體,同時,在藝術的層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技」與「藝」屬兩個不同的層面,基本功是屬「技」的範疇。技法與技巧全面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就是基本功的積累過程。這種技法、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最主要的是通過不斷地和大量地臨帖來完成的。鑒此,審視一個人基本功的好壞,從其臨習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檢驗。(檢驗的標準應該是:1、所臨作品必須在筆、墨、章三法上要守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臨其大概。2、選帖要多角度、多風格,不能只限一種字體,一種風格。)如果一個人的基本功非常紮實的話,那麼,不管臨什麼碑什麼帖,都不會有障礙,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備。

具體說來書法的基本功包括:馭毛筆的能力.駕馭毛筆的能力就是控制鋒毫的能力。古人云:「善書者不擇筆。」其要義是說,書寫能力強(控制毛筆能力強)的人,不在意毛筆的好壞。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毛筆,在善書者手裡都能很好地控制,寫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點畫。

不同的字體(字體指篆、隸、楷、行、草等比較概括的字體樣式)與書體(書體指具有風格特徵的具體的書寫樣式,如顏體、歐體等)在筆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則,主要體現在點畫的造型上。其筆法技巧的關鍵所在,就是運用筆毫和調領筆鋒將點畫的造型準確地刻畫出來,並且,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美的效果。筆法的技巧實際上就是控制鋒毫的技巧。「唯筆軟而奇怪生焉」,要能夠和善於充分利用筆毫的這種多變的性能特點,去刻畫高質量的、優美的、豐富多變的點畫造型。這是書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

駕馭墨法的能力書法的創作是靠墨的具體體現來展示點畫的造型的,進而展示字形和行氣、章法的。因此,控墨的問題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墨是寫在宣紙上的,這裡就有一個墨與紙的關係問題。孫過庭《書譜》所說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既「紙墨相發」。「紙墨相發」就是墨法技巧的關鍵。所謂「紙墨相發」是指墨的濃談度要與紙的滲化度相和相調。紙質的不同發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異。紙的吸水性越強,發墨的幅度就越強越快,吸水性弱,發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紙發墨慢,薄紙發墨快。墨的水分越大發墨越快,水分越小發墨就越慢。對紙墨的性能要必須有所了解。

墨法技巧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施墨。書法作品墨色的層次變化完全是靠控制來完成的。它需要書者要有很強的控制筆速的能力和控制筆中含墨量的能力。飽筆當快,渴筆當慢。

駕馭章法的能力

駕馭作品章法的技巧,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駕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變,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變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鈍,瘦小不飢傖。

二是駕馭行氣的能力。篆、隸、楷書的行氣須勻和與整飭,強調和諧、統一;行、草書的書行氣須通貫與流暢,並強調節奏、韻律。這是行氣中必須要把握好和表現充分的技巧。

三是駕馭整篇作品構成的能力,或者說是駕馭行與行之間的構成能力,也就是駕馭大章法的能力。篆、隸、楷須整體和諧統一,首尾一致。行、草書須行與行之間的對比、爭讓、應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盡致的展示。

綜上所述,凡是書法所含的各種各樣的技巧,都應當納入基本功的範疇。基本功的訓練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

中國畫用線隨想

作為中國特定語言的確良符號體系,中國畫的線是具有獨特的審美要求,它講求功力,講究線的象徵意義。中國畫的線要有雕刻感,金石感,要知「折釵股」那樣飽含力度,要像「屋子漏痕」沉著穩重,像「吳帶當風」飄逸瀟洒。王大原祁的「金剛杵」,傳統的十八描等等這種功能 形態,都在...

中 國 畫 的 裝 裱

裝裱亦稱「裝璜」、「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美化和保護書畫及碑貼的技術。裝裱也一是門藝術。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可見裝裱之重要。書畫作成一經裝裱、便覺神采墨妙而成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賞心悅月。其方法是先用紙托裱在書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綾、絹、紙鑲邊...

臨摹練習

在經過了線條的單項練習,對線條的運行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就需要臨摹完整的「白描」花鳥作品了。「白描」是一種純粹以單純的線條表現物體的繪畫形式,據傳它起源於唐代畫聖吳道子。「白描」和上色前的「線稿」不同,它不藉助於任何附加物(如色彩)表現物體,因此「白描」...

線條練習

學習繪畫有兩種基本途徑:一是通過對實物進行寫生練習;一是通過臨摹前人的作品進行學習。方法不同,但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寫生或臨摹掌握造型能力和表現技巧。不同的畫種有不同的造型規律和形式語言,這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在造型能力和形式語言的學習上也各有特色:...

執筆方法

自從書畫線條開始講究中鋒用筆後,書畫用筆的執筆方法就一直採用五指握筆法。五指握筆和三指握筆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筆與紙的傾斜角度不同,三指握筆的方法使筆與紙呈四十五度斜角,這樣就使筆鋒的側面與紙張接觸,自然所畫線條也就是側鋒了。而五指握筆的方法可以使筆與紙垂直,...

【釋 義】 1、筆力;透:穿過。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形容寫字、畫畫筆力遒勁。

2、形容詩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出 處】

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示 例】

清·趙翼《甌北詩千方百計·陸放翁詩》卷六:「(陸遊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近義詞大筆如椽、筆力千鈞

反義詞輕描淡寫

【典 故】

南宋的陸遊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大詩人,他一生創作的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他的詩,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求和,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

的強烈感情。其中《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世人所傳頌。

他抒寫日常生活的詩,也有不少清新之作。明代文學家楊慎說,陸遊的詩其纖麗之處似秦觀,雄慨之處似蘇軾。清代

詩人趙翼在《甌北詩話》里評論陸遊的古體詩時說:「陸遊的詩才氣豪健,意境清新。他在寫詩之前,構思精審,所以寫

出的東西立意深刻,語句精鍊,力透紙背。」

【例句】

清·黃景仁《兩當軒集·題赤橋庵上人畫梅》:「筆端夭矯不可狀,墨妙直與鴻蒙通;慘慘著花二三萼,力透紙背非人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文學小常識∶ 有一部著作被譽為「力透紙背,情透紙背,熱透紙背」他是巴金的《隨想錄》

推薦閱讀:

結石的形成與防治
修行結晶的舍利是怎麼形成的?為何僅佛教有
李長江委員:各級"掃黃打非"辦要形成合力
[轉載]剖析「剩女」形成的八大因子
人類胚胎形成全過程

TAG:藝術 | 書法 | 方法 | 山東 | 利用 | 訓練 | 線條 | 爆發 | 研究 | 學會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