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網??太極拳技擊之道1

太極拳技擊之道2009-7-21 17:03:00祝大彤太極拳網太極拳技擊是綜合內功的大工程,是太極拳修練到高層次,涉足到技擊功夫之領域。通俗地講,太極技擊,是從「由著熟而漸懂勁」的懂勁功夫:到「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神明功夫。懂勁和神明須經過多年的修鍊,千萬次的練拳,還要有悟性,才能體悟太極拳拳道,因此是懂勁和神明的綜合功夫。已故京城太極拳大師楊禹廷關於技擊的談話很有深意,他不止一次說過:「打人容易,摔人難;摔人容易,發人難。」一個一百多斤的人將另一位有頭腦,動作靈活,同樣一百多斤的人發放出去確實實很難。時下各公園或體育場 ,隨處可見太極拳愛好者仨人一群,七八位一夥你來我往地練拳,很有意思,更有春夏秋冬大汗淋漓,寒暑不綴者。有人說這是練太極推手,有人說是玩。玩也好,練也罷,這不是真正的太極推手,只能說是最初級的較技,難以冠以「太極」二字。王宗岳在《太極拳論》開篇章第一句話說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你的推手是不是太極推手,要按拳論規範動作,一動一靜,要有陰陽變化。無陰陽變化的推拉搡拽,當然不是陰陽變化運行中的太極推手。凡事物發展,都有規矩,太極拳的拳套、推手、技擊等動作,都應循太極拳規範的拳理拳法行功。退回一步講若練拳、推手、技擊並沒有按太極拳的拳理拳法,也沒有遵太極拳道而修,當然談不上「太極拳」三字。太極拳有自身的規律和規範,我們習練太極拳必須遵守規範,循拳之規律行功,在訓練中嚴格規範動作,絕對不能有隨意性。太極拳的規律和規範是怎樣的呢?1、不應單單將太極拳看成是單純的拳套。太極拳講究陰陽變化、舉動輕靈、動分虛實、松肩垂肘、空腰松胯、展指松腕,還須合乎動靜開合、腳虛松趾、立柱身形、以意行功、不用勁力、安舒中正等規範。要按太極拳的規範習練,則沒有不成功的。但太極拳的規範不僅僅是理論,操作中不規範,功夫仍難以上身。如太極起式,一般人練起式,首先松左腿,重心移到右腿,左腿向左開步。然後,左腿落實,重心移為左右腿雙重。這是不按太極拳的拳理拳法的不規範操作。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操練下去,練拳者向右移動重心時,你輕推他的左胯,對方絕對站立不穩向右跌出,因為他的動意是右去,身形向右,向右推他當然站立不穩。按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規範行功的操作如下:1鬆動左右腳,左腳意達頂,從頂下到右腳,完成了左腿重心移向右腿重心的全過程。左腳自然左移,出左腿。隨之松右腿,左腳松落地,右腳松到頂,下到左腳,完成右腳向左腳重心的轉移。如此操作,日久則太極功夫上身。輕推他的左胯,對方穩如泰山,腳與地似融為一體,推之不動。2、少推手多練拳。有些愛好推手的朋友,每天湊在一起推手,少練拳或者根本不練拳,學練的傳統太極拳也忘得一乾二淨,以為推來推去可以提高技擊水平。陳鑫大師在「三十六病手」中將「推」列為病手,「是以手推過一傍」。推為病手,可見推手愛好者每天推來推去,「病入膏肓」不可救藥,還奢談什麼提高太極拳技藝。筆者有幸在20世紀70年代拜訪過京城太極拳大師楊禹廷,他反對不練太極拳到處推手。他以不容討論的口氣,不讓我去外邊推手,他說「太極拳功夫就是一陰一陽,一通百通。」三十多年過去了,經過多年修鍊的體驗,證明確實如此,不練拳不可能有「關節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的體會。楊式太極拳家楊振基先生說「推手不能長功夫。功夫是拳上練出來的。」這些話語是老拳家多年修鍊的經驗總結。為什麼一定要先修鍊拳,再去練推手呢?這是經過千百年來,代代拳家從實踐中不斷研習,不斷改進而得出的結論,是內外雙修、動靜相兼、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舉重輕靈、用意行功的嚴謹結構,即陰陽變化的科學化的太極拳。太極拳的動作,須經過八門五步十三勢,從實踐中不斷研究改進,陰陽相接,行功走弧形線,拳架則是習練者如在圓環中行功。因為在盤拳中養成輕靈的良好習慣,已經退去本力,再經過推手的觸覺訓練,出手空松,接觸點虛實清楚,不再是雙方臂部接觸步位力與力的較量。若沒有基本功,也不循太極拳的規範練拳,推來推去雙手絞在一起,無論多少年,太極功夫也不上身。筆者初學太極拳時,有幸見到多位太極拳大師,像吳圖南、楊禹廷,20世紀60年代都已七八十歲高齡,仍帶領學生練拳。楊式太極拳的汪永泉大師,每次見到他,都是先練百多式的太極拳,收功以後再「說手」。他們從拳上得到太極內功絕技,得到健康,得到長壽。我們欲得到高境界太極內功,每天瞎推猛打,恐難功成。不妨思之、鑒之,則可從中受益。
推薦閱讀:

太極拳可以鍛煉身體,可以增強自己的精氣神,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是會對太極拳不相信呢?
練習陳氏太極拳對周身各部有哪些要求?
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七)
太極拳的這8大關係,你明白了幾條?
關於李玉琳的一些介紹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