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認識寺院教育

凈空法師:認識寺院教育

  這份材料是我剛出家大概三十三歲時候寫的。當時,接受白聖法師的邀請在三藏學院教書。那時候教材都是自己編的,參考資料多半是從《印光大師文鈔》里摘出來的,編成表解,作為佛學院的教材。

  《寺院教育商榷》,是我當時對一個寺院要把佛法發揚光大的構想,總共有五講第一是認識寺院教育,第二是怎樣展開攝化活動,第三是修學的生活,第四是修行的目的與初方便,第五是信眾的聯誼與互助。就「認識寺院教育」這個主題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說明。

一、寺院價值

  寺院的設施及其存在的意義,這是我們首先要清楚明白的,「寺」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它的歷史淵源。佛教在後漢明帝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摩騰、竺法蘭是國家的客人,帝王的貴賓,朝野對這兩位高僧都非常歡迎和尊重。因為佛法的教育,跟中國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孔孟學說為國家教育指導方針的理念不謀而合。儒家教育與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基礎完全相同,而且教化的方法也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儒家的教育是一世的,始從胎教,一直到慎終追遠;佛法的教育則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教育。在空間上來講,儒家只講到「治國平天下」,除了自己的國家之外,也能夠和睦鄰邦,也就是世界和平,國家、種族之間能夠互助合作。而佛法在空間上講,是盡虛空遍法界,不僅是這個地球,還有無量無數的星球。

  摩騰、竺法蘭初來中國的時候,由鴻臚寺接待。鴻臚寺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主管接待外國的賓客,處理外交事務。「寺」在當時是國家政府辦事機關的名稱,直接屬於皇帝指揮,而宰相管轄的機構稱作「部」。中國漢朝的政治制度,相權跟君權分得很清楚。我們仔細研究歷史,就曉得中國歷代的帝王大多是很開明的,他們非常尊重宰相、尊重讀書人、尊重士大夫知識分子,對於宰相有任命之權,但是他很尊重相權。皇帝下面本來是九個寺,所謂三公九卿,「卿」就是寺的長官。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兩位高僧留在中國,便又建立一個佛的寺,但是沒有用「佛」字。當時佛經、佛像是一匹白馬從西域馱到中國來的,中國人厚道,為了紀念它,就稱為「白馬寺」,寺就是佛陀教育的機構。所以寺跟宗教沒有瓜葛,跟廟堂也有區分。廟是祭祀鬼神的地方,寺是教育機構。

  這樣一來,中國就變成了兩個教育部。宰相底下有六個部,第一是禮部,就是現在的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在六部里是最受尊重的。《禮記·學記》里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領導全國老百姓,教育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教學為先」。皇帝也管一個教育部,那就是佛陀教育。老百姓尊敬帝王,所以帝王主管的教育發展非常快速,幾乎中國每一個縣市、鄉村都有寺院,因為佛是帝王師,所以寺院建築也是皇宮的樣式,這是最受民間尊敬的。也因此佛陀教育能快速地普及到全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知佛教是教育,決定不是宗教,我們今天所肩負的使命就是讓社會認識佛陀教育。說老實話,宗教可以學可以不學,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而教育就不能這樣說,信不信宗教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接受教育而且任何宗教徒都應該接受教育。早年,天主教辦的輔仁大學請我去講演,前面兩三排坐的都是神父,都是學校的教授,我請他們歸依三寶,好好學佛。我說佛是教師,學佛跟信教沒有衝突。你們跟神上帝是父子關係拜釋迦牟尼佛作老師,是師生關係,這有什麼衝突?就象學生一樣,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合情合理。釋迦牟尼佛是最有智慧的人,佛教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不肯接受,縱然是上帝的好兒女,他也會搖頭,「孩子是很好,可惜沒有受過教育」,這多難為情如果你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上帝也很榮耀:「我的小孩,是最有智慧的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這樣他也值得驕傲我這樣一說,神父都笑起來了。我說這不是叛教,如果釋迦牟尼佛要你捨棄你的教來信他,那釋迦牟尼佛不值得人尊敬。就好像老師給學生講「你不要的父母吧,來跟我學」。世間哪有這種老師?佛法是師道,是智慧的教育,任何宗教徒都應當接受,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肯定佛教是教育,宗教界限就化解了,任何宗教對佛教都會另眼相看。我們希望宗教之間能夠消除隔閡,團結合作,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信仰與信仰之間,求同存異,共存共榮,把不同的地方暫時放在一邊,發揚光大共同的地方,促進全人類互相了解,團結合作,謀求世界的和平繁榮。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能把信仰的隔閡化異為同,對於國家的安定,同胞們的互助合作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根基在教育,所以佛教一定要恢復到教學這種概念上來。我們理想當中的道場,早晚修行,上午下午講經。象我們修學凈土可以早課念一支香的佛,大概一個半小時,晚上兩個小時,就是一個半小時念佛,然後再大迴向。上午、下午研究討論,這樣才象個佛教的道場。法會可以偶爾為之,象我們以前在台北的道場,一年舉行三次法會,目的是祭祖。但不是讓信徒來供祖先牌位的,我們是以中華民族百姓祖先為主,所以牌位可照百家姓來寫。因為早年我是想建祠堂,從前祠堂都是一家一家的,現在可以一個縣建一個「百姓宗祠」,供一個大的牌位,春秋祭祀,地方主管官員主祭,每一個姓氏推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陪祭,以這種方式來提倡孝道。

  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能孝親,怎麼會尊師呢?所以《觀經》講的凈業三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第二才是奉事師長。敬佛擺在第二位,孝親是第一位,這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佛教育能夠普遍十方三世,為一切眾生所歡迎,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把敬佛擺在第一位,孝親擺在第二位,這個教法就不能盡虛空遍法界,不能接受的人也會很多。

  中國代表大乘佛法的四大菩薩,也是以地藏菩薩為基礎。「地」是心地,「藏」是寶藏,我們自己心地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怎樣開發呢?孝敬!所以孝親尊師是開發心地寶藏的不二法門。從地藏法門的孝敬,再展開就是觀音法門的大慈大悲,把孝敬推廣到一切眾生,推廣到無盡的時空,所以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也有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原因是感情用事,感情的慈悲禍害無窮,所以一定要理智,這是文殊菩薩代表的,孝敬、慈悲要有高度智慧。最後普賢菩薩代表實行,如果孝敬、慈悲、智慧不能落實到生活、工作、處世待人接物上,就沒有意義,變成玄談。我們對這些清楚、明白了,對於佛陀教育,怎麼能不佩服他的一切做法周到、圓滿,是真實高度的智慧,所以寺院是佛教的教育機構,我們分三點來介紹:

  ①寺院的職能——寺院是推行佛陀教育的中心機構,是導凡入聖的設施。道場是「佛陀教育的中心」,道場是個冶爐,煉鐵成鋼,把凡夫煉成佛菩薩,這個道場才真正值得人尊敬,才是真正的福田,在這個道場出錢出力,是真實功德。無論出家、在家,住在這個地方,就是要超凡入聖,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這個地方決定不是福地。

  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心,真正把出家的本份事情做好了,就有無量功德;如果誤導眾生,那大概會墮二十層地獄。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也沒有害過人,即使不上天堂,也不至於墮地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出家身份,就是要教學,不能說你在學校做個教員,天天不上課,帶著學生去玩,雖然沒有害學生,但沒有盡到責任。要曉得自己的職責是什麼,盡分盡職,做應該做的事情,做不好,就有過失。

  道場是「信仰的中心」,這個信仰是尊師重道。我們稱創教的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我們供養他,就是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連創教的老師,我們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師哪有不尊敬的道理?遠祖,千萬年前的祖先,我們還供一個祖先牌位來祭祀,眼前的父母怎麼會不孝順?

  我們常說一個人厚道,厚道在不忘本,具體的表現是對老師的尊重和孝敬。世間的老師曾經教過我們,對他的恩德我們念念不忘,逢年過節去看看老師,送些供養給老師老師的子女,也要盡心儘力去照顧,跟親兄弟沒有兩樣。這樣能振奮老師的心,對於整個社會也能產生積極的作用。老師是社會上一切行業中最清高的,但是很辛苦,待遇微薄,做學生的能夠這樣,對他是很大的安慰,能夠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古代帝王接見老師時,行降階之禮,皇帝在東面,老師是西席,用賓主之禮來接待老師,對他特別尊敬。從前做老師的窮秀才,可能他家裡吃飯都有問題,但是在社會上應酬,他總是作上賓,這是社會對老師的尊敬,這也是社會安定的根本。我們一定要報師長之恩,從自身做起,做個榜樣給大家看,希望一切大眾都能知道孝親、尊師。一個人真正能孝親尊師,他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自然有分寸,不敢胡作妄為;不然就對不起父母師長。父母的希望,老師的教導,他能時刻放在心上,這樣他怎麼會做壞事呢?由此我們明白,信仰不是信仰宗教,是信仰理論、方法;是對事,不是對人。

  道場是「研究的中心」,凡是有志於佛陀教育工作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一定要來推行這個工作,把佛陀教育發揚光大。在家同修對這個工作有興趣的,也可以做兼職的教員,做客座教授;出家是專職的,不是兼任的。所以對於在家同修,也非常歡迎他們來從事於研究的工作。

  道場是「指導的中心」,協助其他道場,協助一切信徒。無論他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從事於任何行業,我們一定要教導他,就在他現前生活工作之中實踐菩薩道。家庭主婦如何落實六度萬行,商人應該怎樣修三福、六度、十大願王,都要指導他,教他怎麼做。

  道場是「事業的中心」,這是各行各業的諮詢中心。如果能把寺院發展到這種功能,佛教怎麼會不受人尊重?出家人走在外面怎麼會不受人尊敬?道場是「精神生活的中心」,我們可以舉辦各種講座,比如針對學生的,學生里又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在寒暑假期間,為他們舉辦活動,讓他們很快樂的度過假期,教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人對事的方法。在娛樂當中來教導他們,幫助他們在德行、學業、體育等各個方面進步。

  針對家庭主婦舉辦講座,針對商人舉辦講座,告訴他們怎麼樣持家、怎樣發財,這裡頭有許多因果關係,懂得因、懂得緣、懂得用心,得到的是正當的。這是佛教智慧,包羅萬象,所以道場也是「業餘活動的中心」,事情是做不盡的,全是智慧。雖然做這麼多事情,幫助整個社會,心裡若無其事,清凈不染,這樣我們便成功了。

  ②僧眾的任務——僧眾是住持維護及推行此一偉大教育工作之專業教育家。出家是專幹這一行的,社會上任何行業,都沒有這個行業偉大、充實,我們要認真努力,把這個事業發揚光大,這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期望。章嘉大師說我們真正發心,一切都交給佛菩薩,自己專心在道業上,念念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實踐佛陀的教誨,幫助社會各行各業繁榮興旺。而我們自己不要操心,時節因緣到了,沒有道場,佛菩薩就送道場來。現在沒有送來,是我們妄念太多,送來了會幫助我們增長貪瞋痴,他們怎麼會做這種事情?等看到我們心地清凈,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了,佛菩薩就會把重任委託給我們。這時雖然做但心裡絲毫不沾染,決定不妨害自己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住真實智慧。

  ③信眾的任務——信眾是協助僧眾推行佛陀教育工作之兼職教育家。真正護持道場,要了解這是一個什麼事業,也應該知道怎樣去護持。那麼我們也明白,將來的寺院不要再建宮殿式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常講佛法講求的是現代化與本土化,如果還建宮殿式的寺院,換一句話說,是讓現代人回去當古人,這誰都不甘心。所以一定要建現代化的建築,利用現代科技來弘法利生。

  現代建道場,應當蓋學校式的,可以多看看學校。如果規模大,可以參觀外國的大學城,一個城就是一個學校,我們去參觀對我們啟發就很多。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他也是觀光考察,不是閉門造車。如果小型的道場,我在美國所觀察到的是老人公寓,一九八二年我到美國,在三藩市有同修請我講演,場所是一個猶太人辦的老人公寓,住了四百多個老人,裡邊附設幼稚園,這個構想太好了。老人的兒女們都忙於工作,小孩就送到幼稚園來,所以他們雖然住在老人院,每天還有時間跟家人接觸。幼稚園下課十分鐘,小朋友就來敲門,看公公、看奶奶,很有趣味。老人跟小孩只能玩幾分鐘,久了他們也厭煩。我看到這種情形,認為現代要建這樣的道場,現代度化的是退休人士,他們才有時間聽經、念佛。一般年輕人工作繁忙,在社會上分秒必爭,只能給他們佛教很好、佛教不迷信的印象,他們能接受這個觀念就很好。要深入理解,真正修行,大概要等退休之後。這也是我動念頭建彌陀村的原因。

  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時候,就把我這個構想跟趙朴老談,他很高興,他說這樣我們老年人就有地方去了。我跟他說現在中國所有的寺院開放,做觀光旅遊,我非常贊成,這是國家很大的收入。但這些地方已經不能適合修行,觀光客那麼多,出家人應接不暇,頭昏腦脹,那還有時間、精力去看經佛教育應該另建道場,建象學校一樣的新道場,全國十個就夠了。從前交通不方便,所以道場需要的多,可以就近參學。現在交通太方便了,每一個宗派建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將來發展,就是一個城市,就是一個佛教城。這裡面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學院,一個是學會。學院,是研究中心,培養人才的學會,是信徒活動中心,在裡面可以聽經、研究、用功。另外,我們設立圖書館,圖書館就是藏經樓,裡面也設置教學中心,培養這一宗的弘法人才。朴老年紀大了,這些理想,希望你們年輕人去完全,只要肯認真修學,一定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

二、寺院精神

  一個寺院必須有他獨特的道風與學風,這是中國古代叢林的特色。用現代的話來說,從前的叢林就是專科大學,對《華嚴》有興趣的,去五台山對《法華》有興趣的,到浙江天台山。佛法里有各種專科大學,適應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喜歡什麼都可以讓你滿足心愿,所以道場要有學風。不但有學,而且有修,這裡面的老師指導你用功,指導你修行,提升境界,超凡入聖,這就是道風。道風是修行,學風是求解。解行相應,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解行融會就是證,證沒有別的,信解行合一就是證。如果信解行是三,就沒有證,合成一個是入不二法門,就是入諸佛菩薩的境界。

  佛法一定要攝受廣大的眾生,所以道場要「家庭化」,凡是到道場來的,都跟父子兄弟、親屬朋友一樣,人與人之間有這樣密切的關係,相處就非常親切。道場也要「學校化」,大家在一起,互相幫助,共同勉勵,所以道場也是個大學校。道場還要「大眾化」,今天的社會講求民主、自由、開放,所以道場是一個鍊鋼爐,任何人進來,都能夠改變氣質,道場的功德就無量無邊。寺院必須具足這樣的精神,才真正能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解決他們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

三、應有觀念

  ①新的認識:佛教是聖人垂訓眾生的教訓或教育。這是我們一定要有的認知,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它的確是真正通達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聖人對一切眾生垂留下來的教訓。他們的經驗、學識我們要認識清楚,無論自己修學還是幫助別人,方向就不會錯誤了。

  ②新的生命:學佛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這是自覺,也就是自立。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了之後,知道怎樣做人才算是快樂、幸福和圓滿。世間一般人,無論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往往苦而不樂。真正快樂的人,是對於事實真相清楚明白而得到自在快樂,這是自覺。

  ③新的生活:轉移世道人心,建設真善美的人生、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世界。這是教化眾生,讓一切眾生都有一個真善美的人生,有一個真善美的家庭,這樣我們才有真善美的社會、真善美的國家、真善美的世界,佛法怎麼是消極呢?所以歐陽竟無說得好,「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因為它是真善美的教育,是一切社會大眾所必需的,它不是個宗教,這是覺他。

四、展開接引

  ①接引他人的熱誠。這是佛子第一善行,九法界第一功德。把佛教介紹給眾生,這是善中之善。不但是言語的介紹,我們自己也要做出一個榜樣給人看。現在人貪名,我們表現不要名;現在人貪利,我們表現不要利。世間人有什麼毛病,我們表現對症下藥,這樣人家才會相信。如果我們勸人家不要錢、不爭名,偏偏自己要錢、爭名,人家怎麼能相信。佛經上講「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給別人看;說是言說,解釋給別人聽。演是身教,說是言教,身教、言教必須相應,才能產生真正攝化的功德。

  ②接引的技巧與方法。接引的善巧沒有一定,但是經上講的四攝法是四個原則,我們要靈活運用。四攝法里第一個布施最重要,不肯布施,跟眾生沒有法緣長行布施,法緣就殊勝。我的法緣很好,沒有別的,就是布施。我每到一個地方講經,人還沒有去,結緣的東西已經用貨櫃運過去了。不肯布施絕對錯誤,出家人接受信徒的供養,如果今生不了道,將來要披毛戴角還。還債很苦,所以我通通布施出去,如果我今生不了道,大家幫我還債。把事實真相搞通了,人會很自在。現在我身上沒有一分錢,走遍全世界,快快樂樂,不管到哪裡去,人家把機票、車票、飲食起居都預備好了,不用操一點心。我什麼都不要,肯放下,放下就得自在。

  接引方法的另一個原則是六度。我們用四攝、六度接引一切眾生,就能理機雙契。我們不但說法要契機契理,生活也要契機契理,處世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契機契理,這樣才會很快樂,才會真正享受到真善美的人生。

  ③老同修與新同修。老同修要為新同修作模範、作榜樣,雙方之間建立道情,團結一致才能把佛法興旺起來。佛法興旺,社會就會安定,國家才會繁榮富強,世界才會和平,這是我們要做的工作。

五、介紹環境

  這是對新的同修,特別是現代人。作為觀光場所的寺院,實在講很有用處,它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教育場所。一般來玩的遊客,對佛教根本不懂,馬馬虎虎地來參觀一下,如果這些導遊懂得機會教育的話,收到的效果不可思議。

  有一次在上海玉佛寺,真禪法師陪同我走出來的時候,從天王殿經過,正好有兩個觀光團,導遊拿著旗子,圍在那裡看四大天王。我看到這個,就給身邊的幾個招呼我的出家眾講,實際上是講給那些觀光客聽的。我說四大天王是教學,這是進入佛門的第一堂課。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引申出來就是負責盡職。我們在社會上,各人有各人的身份、地位、工作,我們把自己的本份工作做了,才能保持家道、保持事業、保持社會地位。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這是弦樂器,這也是表法的。琵琶弦鬆了,不響;緊了,就斷了,這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增長天王,代表增長,增長就是進步,不能說我工作都做好了,不求進步,這是錯誤的,時代永遠向前進,所以佛教人精進,日新又新。南方天王手上拿著劍,劍代表智慧,沒有智慧,怎麼能進步,一定要求高度的智慧。西方廣目天王,觀光旅遊增長見聞,不就是廣目嗎他一隻手拿著龍,或者拿著蛇,龍蛇都代表變化,代表社會上人事物變化多端,我們要看清楚、看明白;他另一隻手拿一個珠子,代表在變化當中掌握不變,就能得到利益。北方多聞天王教導我們多聽聽別人少發表意見。天王手上拿著傘蓋,傘蓋能防止污染。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都是有污染的,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清凈心。彌勒菩薩坐在當中,肚皮很大,笑臉迎人,代表一切都能包容。

  我在跟這幾位法師講,那些觀光客一句話也不說,都圍起來聽,這就是機會教育。抓到這個機會,怎麼能空過呢?一個寺院,它的建築,所有一切道具的設施,一支香、一杯水、一個碗都代表圓滿教學。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到那裡旅遊觀光就學到佛法了。他們學到這些,又會講給別人聽,這個傳播力量很廣,很有意義。所以在佛學院里,都要讓學生理解,他們將來出去在寺院里擔任工作,講給這些導遊的人聽,導遊再講給觀光者,這樣佛法就傳播出去了。下來還有「寺院的組織與分工」、「寺院的地理環境」、「寺院的社會環境」、「寺院的經濟狀況」、「寺史和興建的時代背景」都要介紹。這些東西,寺院里的每一位住眾,無論出家在家,都必須了解,對道場才有親切感,然後才曉得寺院的功能不可思議。如果我們將來有福報建道場,要向這個方向去做,也要向這個目標去拓展,真正把佛陀教育恢復起來,這是無量功德。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四十二集)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攔住有事例救人的人不讓跟我見面,果報是地獄
凈空法師:陳曉旭往生的教訓
凈空法師:自己害自己 / 明理
凈空法師:命運可以改

TAG:教育 | 凈空法師 | 認識 | 法師 | 凈空 | 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