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必然所得 深層發現(上)/李 濱

太極拳源遠流長。李亦畲整理《王宗岳太極拳譜》,1881年抄存郝和珍藏本有《太極拳小序》說「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馬印書從姨丈李亦畲處抄得《太極拳譜》,為1867年之初稿,小序首句作「太極拳始自宋·張三丰」。太極拳尋蹤,是太極拳史學研究的課題。拳史研究,從屬於通史研究。經歷二十世紀百年大潮的落差,伴隨甲申三百六十年風雨,明末李白成及其將領的人物史料挖掘,為太極拳史學研究揭開新的一頁。2005年3月8日《大河報》第26版發表記者張體文撰寫考證李白成部將李岩的文章《(李氏家譜)為李岩身世提出新證——明末李岩是河南博愛人?》精讀此文,結合原福全先生《偶然所得重大發現博愛縣唐村考陳王廷創太極拳和王宗岳》一文,假若《李氏家譜》真實可靠,不免有以下看法。      一、李博武道長傳授張三丰先師十三勢拳劍槍藝      博愛縣唐村《李氏家譜》為清·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十世李元善主持編修。其中,有可資談論太極拳源流的一段文字,茲為點校,徵引如下:   李信「與兄仲、陳溝姑表奏庭,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結義,樹志文武,雙傑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箭,藝名傳數省,故奏庭考舉,考官不平之,抱打,誅辭,避開封、杞城姨母家傳拳,嗣叔父春玉糧行主賬銀,造賑謠,石粟危,糧行破,入千載寺再拳。崇禎十三年,堂弟李牟牽誘入闖賊營將焉,十七年遭賊冤殺,潔妻佛緣,取二門兄仲四子元善奉祀。」   按:宮,原作「功」,抄誤。   在研究李岩的專家借調《李氏家譜》之後,李氏十八世李立炳向紛至沓來的造訪者展示《李氏家譜》原件照片和抄件資料。茲就譜序一段文字,標點徵引如下:   「八世祖諱春茂名葉蓁,中貢後人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武道,習拳渡劍,看星相,讀兵法,弘揚三教合一,論無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槍藝,譽傳神功,游教傳拳於晉、魯、陝、浙、湖廣,數省赫名焉。九世公諱仲、諱信,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兢功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通臂功,考舉選貢,誘闖賊營,文武智傑,威振賊雄。」   譜文八世李春茂辭條也說:   「春茂,字廷璧,號葉蓁,配趙氏、辛氏,行一生四子,長李倫,次李仲,三李俊,四李信。萬曆年貢生。生於隆慶二年八月,卒於康熙五年九月。早年依父濟源讀習四書五經,後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習拳,讀《孫子兵法》,練無極功、十三勢、拳、劍、槍藝、箭藝,譽傳神功,弘揚三教,論游教傳拳於晉、魯、陝、浙、湖而名焉,擅觀星相,推[步]八卦,號稱三教武師,又稱武傑進士。以教書傳拳為生焉。」   九世李仲辭條說:   李仲,「字峰,號仲元,化號大亮。貢生,生於萬曆二十六年,天啟年河內學府文武雙修,曾與弟李岩,陳溝姑表陳奏庭千載寺拜師習拳,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通臂功。教書傳拳於開封、杞縣,未久加入李自成軍中,及至李岩、李牟遭受冤殺,仲解甲離闖營,李牟之子李懷功隨之,復入千載寺再拳,後同赴浙江弟俊府,書社武堂,教書傳拳為生。康熙一十八年卒。」   查《辭海》:李岩,本名信,河南杞縣人,明·崇禎十三年(1640)參加李自成起義軍,對義軍的發展擴大,多所建樹,晉封為制將軍。郭沫若《關於李岩》,引無名氏《禱杌近志》,肯定其歷史地位。(《甲中三百年祭·風雨六十年》116頁,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李氏家譜》的這幾段文字,透視出太極拳歷史悠久的信息,更透視出千載寺太極拳傳人陳家溝的歷史背景,大致如下:   1、李信為李族九世,在兄弟之中排行第四,曾經與二哥李仲和陳家溝小老表陳奏庭有過拜師結義儀式;先拜師,後結義。師乃李仲、李信生父李春茂。李春茂乃陳奏庭舅父。李春茂拜師千載寺太極宮老道長李博,唐村人以「博公武道」稱頌之。這位道長收徒授拳之功不可沒。太極拳源於道家,亦屬不爭之歷史事實。很顯然,唐豪謬說「太極拳之祖,予斷為陳王廷」,欺世謊言,塵埃落定!   在唐村,與李春茂同時期之習武人物有李佩、李倬、李罄、李馨等,活動年代都早於李仲、李信與陳王廷。李佩大李春茂一歲;李倬年長於李仲二十五歲。《李氏家譜》說:   「李倬,庠生,生於萬曆元年,一生教拳,山西、山東,京師弟賢數千,十三勢,太極養生功,揚名武林。」   可見,十三勢拳、太極養生功,在李仲、李岩、陳王廷之前早有流傳。《李氏家譜·序》說李仲、李岩「創藝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通臂功」,只可以理解為里巷教拳與街頭演藝時的個性發揮,並不是內家拳法的根本創立。謬說陳王廷「創拳」,顯然是武技門外漢國語閱讀能力低下。文史知識貧乏之市場炒作,也是對《李氏家譜》的曲解,更何況李仲、李岩後來又峰迴路轉地折入千載寺再拳,以提升拳學修為呢!   博公武道傳授李春茂等人武技,這位道長師事何人?仍然有賴於史料的深入發掘才能回答。千載寺太極宮傳播《十三勢拳》名目如何?唐村李立朝收藏先輩拳譜抄件,正好回答如下:   十三勢拳   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鵝亮翅、摟膝拗步、手揮琵琶、搬攬捶、如封似閉、抱虎歸山、攬雀尾、肘底看捶、倒輦猴、斜飛勢、提手上勢、白鵝亮翅、摟膝拗步、海底針、扇通臂、撇身捶、卸步搬攬捶、上勢攬雀尾、單鞭、雲手、高探馬、左右分腳、轉身蹬腳、進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反身二起腳、雙風貫耳、披身踢腳、轉身蹬腳、斜單鞭、野馬分鬃、玉女穿梭、單鞭、雲手、下勢、金雞獨立、倒輦猴、斜飛勢、提手上勢、白鵝亮翅、摟膝拗步、海底針、扇通臂、上勢攬雀尾、單鞭、雲手、高探馬、十字擺蓮、指襠捶、上勢攬雀尾、單鞭、下勢、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轉腳擺蓮、彎弓射虎、上步攬雀尾、合太極。   李氏先輩抄件《十三勢拳》名目,與宋遠橋緒記《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中許宣平卅七式太極功,張三丰傳張松溪、張翠山十三勢以及太一山人珍藏、文山遁叟蕭天石編輯《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中太極拳拳路勢名相同。   博公武道收徒傳授十三勢拳法之時,入門儀式如何?今人不得而知。清末,趙堡鎮陳清平傳任長春,任傳杜育萬,杜育萬著《太極拳正宗》一書,系1935年開封石印本流傳於民間。杜育萬在該書的《武當太極拳溯始》中說:   「余先師蔣老夫子,原籍懷慶溫縣人也。……世居小劉村,在縣之東境,距趙堡鎮數里之遙。至二十二歲學拳于山西太原府太谷縣王老夫子諱林禎。事師如父,學七年,禮貌不稍衰。師亦愛之如子。據聞王老夫子學於雲遊道人。學時即告以此拳之來歷久矣。此拳何時來乎?有歌為證,歌日:太極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設教,宓子真傳。玉皇大帝,正坐當筵。帝君真武,列在兩邊。三界內外,億萬神仙。傳予拳術,教成神仙。」   杜育萬說:「名日三豐傳,然究其根,則此拳之發源,不自此始。何則據?余師所聞,雲此拳系老子所傳。惜余師等皆早仙逝,余言無處可證。雖無處可證,卻有前歌尚存,說是『宓子真傳』,即此一句,可以證明。宓子即宓喜,號日尹文始,為老子高徒,越五世傳與張三丰。」   杜育萬又說:「世皆謂是張三丰祖師所傳,余亦特信。想當彼時,三豐祖師因世亂,隱居武當,寫日丹士,將此拳練至神化之域,技冠當代,名著環宇,朝野之人,無不欽佩。在武術中不亞孔子;在文學內集諸聖之大成,所以斯術號為武當派。」   魯迅先生說:「中國根底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魯迅書信集·1918年8月20日致許壽裳信》)   杜育萬《太極拳正宗》記載的那首古傳歌詞,雖然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其宗旨在於傳頌太極拳的淵源,並且說明此拳是道教隱仙學派護道技藝。歌詞大意透露出古老的太極拳術師承授受有履行道門儀式,包括神像張掛和拜師開拳的禮儀。雖然這種古典禮儀離開今天的教育形態已經遙遠,但是在古人是奉行不懈的。究其意義,在於堅誠信念,尊師重道。老師授拳伊始,不可能不講學派源流,《武魂》雜誌1990年連載北京白雲觀安聲遠道長公開的「原始太極拳」,分為動、靜、快、慢四部。安道長答記者問,稱譽道教內部不只是張三丰,還有眾多名師對促進太極拳的定型發展,都曾建樹過一定的貢獻。中國道教邋遢派功法研究會《原始太極拳法》有安聲遠道長之弟子啟澤散人駱巨方《拳源宗述》,是太極拳學術史研究的必備文獻(參見中國原始太極拳法研究會非賣品內部資料)。原始太極拳更推原華夏始祖黃帝發明創造。在中華文化史,東漢後期,學術整理,始自黃帝然後人說,這是中華傳統文化悠久歷史的表述形態。太極拳溯始,推原黃帝然後人說,這是追述傳統,自尊自重的民族精神的表達方式,應無可厚非。這更加說明,太極拳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強身健體和防衛禦侮技藝的經驗總結,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武術寶庫的一項寶貴遺產。   2、元末明初,張三丰真人先後住武當山三十年,繼承了呂洞賓、陳摶、火龍真人的道功道術與武技。有邱元靖者,「與先生遇,拜為弟子,遂傳以道妙。命住五龍,結庵修鍊,以了大事」。有太和四仙者:盧秋雲、周真得、劉古泉、楊善登,皆楚人也。「四人請為弟子,遂傳以清靜守中之秘,於是命秋雲住南岩,真得住會仙館,古泉、善登住紫霄峰。四時靜煉,後皆證果」(《張三丰全集·後列仙傳》)。所謂「道妙」,所謂「清靜守中之秘」,就是「太極用功,法守中土」。   太極拳古譜《張三丰先師十三勢法說》,簡稱《太極法說》,為楊露禪傳家之秘譜,遞經楊班侯、楊健侯至楊少侯、楊澄甫而嫡系秘傳。現行刊本為兩家著作所完整批露:一見於《楊澄甫式太極拳·楊澄甫家傳的古典手抄太極拳老拳譜影印》,即楊氏家藏本。此譜為楊露禪曾孫、楊澄甫次子楊振基「趁出書之機」於1992年6月20日公布。一見於《太極拳講義·附錄·太極法說》,即吳愛仁堂珍藏本。此譜為吳鑒泉次子吳公藻著作之香港再版易名《吳家太極拳》一書中所公布。楊氏家藏本和吳愛仁堂珍藏本,同為精良之手抄珍本。北京圖書館典藏抄本《太極拳宗譜·張三丰先師十三勢法說》,多出《張三丰先師本傳》,稱述張三丰先師繼承唐代仙學名人許宣平以來之太極功秘法而集成太極煉丹秘藝。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張翠山等武當七子均拜於張三丰門下,是張三丰集太極拳之大成。張三丰先師十三勢拳法經過武當道人云游而傳播於道教名山和著名道觀,在道教內部世代相傳,千載寺老道長當有所耳濡目染,致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武當派太極拳專家尊張三丰為祖師,如同土木工程專家尊魯班為祖師,戲劇曲藝專家尊唐明皇為祖師,走方郎中尊李次口為祖師,都是歷史人文觀念和尊師重道、高尚其事、弘揚遺產、繁榮學術的重要標誌。黃宗羲、黃百家、王漁洋、曹秉仁、沈復、葉相得等明末清初乃至清代中葉之文史軍伍名家稱道之,尊我齋主人《少林拳術秘訣》尊崇之,是明清時代肯定張三丰為武當派之鼻祖,早已為學術界所共識。(待續)

推薦閱讀: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以前是傻逼的過程(精闢!)
明朝滅亡後,清軍在皇宮中發現神秘聖旨,內容讓人看了想哭?
2014最激動人心的14個太空發現:鑽石恆星(組圖)
心理研究發現嫉妒情緒可影響女性視力

TAG: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