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對《太極拳論》的解讀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出自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對這句話的理解,應該從整篇拳論的角度,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對古典拳論的闡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正常現象。古人的論述都是「要言不繁」,古人也都是能知能行。這些理論是從實踐中來的,是先有自身的實踐體悟,然後用文字總結出來。因此,這些文字都是非常簡明扼要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出現在《太極拳論》的第二段,前面王宗岳先論述了什麼是太極,然後論述了動和靜的問題、過與不及的問題。然後,王宗岳又提出了走和粘的問題,急和緩的問題,得出結論:「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他還指出了太極拳修鍊的階梯——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練習的過程則是逐漸修鍊,豁然貫通。下面的一段,王宗岳講述了太極拳的鍛煉要領,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要領,是他自己的體會。第一自然段除了說理外,就是概論,講述了太極拳的重要原則。這裡則是講與人交手的要領,也是在繼續闡述太極拳神明的境界,以及如何掌握太極拳這些技術。後面又講述了練習太極拳的誤區——斯技旁門甚多。最後說:「立如枰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這也是掌握太極拳非常關鍵的東西。我認為,這裡的關鍵是「虛靈頂勁」和「立如枰准」這兩段。這是在說太極拳的要領,以及要掌握的勁路。「虛靈頂勁」和「氣沉丹田」是相互補充,相反相成的,這兩點是不能割裂開來的。 虛靈頂勁,是神意向上領起,是身形的要求,也是神意的要求;氣沉丹田,是向下的,是身形和意氣的要求。這兩句是一個對句,要求虛靈頂勁的同時,要氣沉丹田。下面的「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又是個對句,意思上也是相反相成 的。「不偏不倚」是講身法的中正,正是由於立身中正,才能做到「忽隱忽現」。所謂「忽隱忽現」是指身體的重心和勁力讓人摸不著,這樣,就能夠「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些話都是相互照應,補充說明的。只有立身中正了,才能夠靈活圓滿,才能力不出峰。我的老師李經梧就強調「守中用中」,「中正圓活」。只有中正了,勁力才能達於四梢。下面就是「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這句,我的理解是,當對手的勁力從左邊來,我的左邊要虛以對待,就是「彼剛我柔,彼強我弱」;勁力從我的右邊來,我同樣也是虛以對待。杳,杳然不見,忽然消失的意思。就是你摸不到我的勁力。我們在與名家老師摸手時,都能感覺到這一點。你摸不到對方的勁力變化,對方能摸清你的勁路,所以,你就處處受制。反過來,如果你的水平高,你就能夠做到勁路的「忽隱忽現」,對方就處處受制。拳論中後邊的話都是對這兩句的進一步闡述和深化。這些都是 對達到神明階段的太極拳勁路的描繪。最後,拳論說:「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就是說達到太極拳神明階段,都是從這幾方面達到的。這些都是練習太極拳的功法要求和勁力,是必須掌握的東西。這一段,是講太極拳的心法和勁路的練習。論述的語言都是互相照應的,修辭上是對仗的,語義上是互補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講的是閃化對方的勁力。太極拳不同於別的拳種,一般的拳種是在身形上閃避對方的進攻,是肢體上的閃避。太極拳也有肢體的閃避,但是,太極拳的高明之處在不僅僅是肢體上的閃避,還有勁路上的閃化。對方的拳腳進攻過來,我的身形沒有閃避,接觸點上的勁力卻可以閃化對方的勁力。李經梧老師說:「要在接觸點上說話。」就是說要在接觸點上分陰陽、分虛實。所以,這裡的「左虛」「右杳」不是強調身形上的閃避,而是勁路上的走化。如果是身形上的閃避,就不會用「虛」和「杳」這兩個字了,而應該說「閃」和「避」。閃避是所有動物都具有的生理本能。外家拳是以快打慢,大力打小力。大的力量來了,自然要閃避。太極拳練習的不是身形上的閃避,更強調的是勁路上的走化。李經梧老師說:「接就是化,化就是打。」這是對「接觸點上說話」的解釋。這裡的「說話」是肢體上的「說話」,是勁力的較量。李老師還說:「要哪兒接,哪兒走。哪兒接,哪兒化。哪兒接哪兒打。挨著何處,何處說話。」王宗岳拳論中在這裡論述了左右、上下、先後的走化,要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任何一點力量,我都能走化、沾黏。這就是渾身是拳,渾身是手的太極拳神明境界。李經梧老師說,練習太極拳功夫,要分幾步。先要知己,然後知彼。知己的功夫,就是要把所有的太極拳練習要領都做到,在身形、勁路、意念方面處處合乎太極陰陽變化之理,這樣就能自己守住自己的中定——知道自己何處陰、何處陽,有多大的力,使多大的力,估量出自己的尺寸分毫。很多太極拳名家都知道自己的尺寸分毫,所以,發放人能夠得心應手。先管住自己,然後才能罩住別人。武禹襄的「敷蓋對吞」也是這個意思。李經梧老師講要「吃出對方的勁路」。這裡不是在身形上佔便宜,而是要控制對方的勁路,在接觸點上走化、發放對手。太極拳的放人,比打人要難得多。很多人對太極拳有誤解,認為太極拳只是破壞人的平衡,把人放出去,沒有擊打的力量,不能讓敵人失去戰鬥力。其實,太極拳友好的發放可以不傷人,但是,如果是對敵,其力量是具有穿透力的,極具殺傷力。放人,尤其是把比自己體重大,比自己力量大的人發放出去,沒有掌握高超的技巧,不知道對方的勁力和勁路,是很難做到的。高明的太極拳家放人,不是像摔跤那樣,而是接住一點,讓整個人騰空出去。所以,王宗岳總結「斯技旁門甚多,概不外乎壯欺弱,手快打手慢」,這些全是先天自然之本能。太極拳不靠這些,而是靠「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靠勁路的「忽隱忽現」,你實我虛,你虛我實,你剛我柔,你來我化的陰陽虛實變化。王宗岳還談到「雙重」之病。雙重,就是不能運化。運化,是指勁路的運化,不是身形的閃化。在自己練習時不能雙重,更重要的是交手時不能雙重。這時的雙重,就是對方用力,你也用力,互相頂牛。對方實,你也實,這就是雙重。「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陰陽就是虛實、開合、吞吐,「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這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就是在接觸點上,你剛我柔,你柔我剛,你進我化,你退我隨,把對方和自己成為一個太極體,這時才能制人。我感到,現在很多練習太極拳的人沒有認真地學習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沒有得到這樣的傳授和指點,沒有真正明白拳理,按照拳理來練習,這樣就「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了。通觀這篇拳論,王宗岳就是論述了要運用陰陽,運用虛實、開合、吞吐之理,在走化、沾黏之中,實現控制對方的目標。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推手
真源太極拳
這麼多練太極的,到底什麼是太極?
陳式太極拳的核心原來是這個!
太極乾坤掌

TAG:太極拳 | 解讀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