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文化

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文化1 歷史文化背景

這一時期(公元220年—589年)歷時300多年,除了西晉初年統一外,整個中國出在分裂割據和南北對峙的局面。從漢文化上講華夏-漢族的文化中心是黃河流域。但異族的野蠻戰爭和瘋狂殺戮,使得文明的黃河流域變成了荒無人煙的地方。人類生存都是問題,文化更無法維持。因此,文化重心不得不向四方分散。主要是向江南和西北轉移。居住在中國的眾多不同的異族,在混戰種互相殺戮,導致這些不同的民族大多絕種了。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各個民族大遷徙,對華夏-漢族文明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幾乎都是負面的,華夏-漢族文明幾乎到了滅亡的邊緣。直到隋朝,華夏-漢族文化才得以復興。

2 玉文化背景

統治者對玉器的抑制,由於社會動亂提倡儉樸,統治階級對玉器的使用加以限制。如;。三國時期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僅為趨向寫實而又簡括的玉豚、玉蟬之類的玉雕,在有限的範圍內流行。同時由於戰亂導致玉器製作方法的失傳和精美的玉器遺失。如漢末戰亂,玉佩失傳,經魏侍中王傑「始復作之」。政權的更換導致專門從事玉器的工匠大量減少。以至於到東晉時期很難有完整的玉器作坊。由於晉朝的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以及統治者的態度影響了其商業交流的進行。

3 玉器發展過渡階段

中國古玉主要可以分為3個階段,神玉—王玉—民玉。一、神玉階段:距今10000-4000年為巫玉階段。二、王玉階段:從夏至清為王玉階段(夏商周—清代)。三、民玉階段:間於玉文化的王玉階段之中,民玉文化也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從宋至清為中國玉文化的民玉階段(宋—清代)。從出土玉器可以看出神玉—王玉在漢以前佔主要成分,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民俗文化才逐漸溶入玉器製作中。這一時期正是民玉的啟蒙階段,王玉從此開始逐漸沒落,從葬玉的被禁止到大量寶石衝擊玉器製作行業。由於佛教在民間盛行以及清談名士社會風氣的影響成為以後民玉造型文化的基礎。從玉器的發展看:當時從商周、秦漢以來,中國玉器以禮儀用玉和喪葬玉為主的古典玉器傳統,至唐宋玉器逐漸以裝飾玉、實用鑒賞玉為主的中古風格的過渡時期。從玉器的製造水平看;當時是介於以傳統風格為主的漢代玉器輝煌期,至開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的中間低谷期。從玉器歷史文化價值看:這一時期的玉器既不如漢以前承載文化歷史意義,同時也不如唐以後的逐漸繁榮,但從玉器風格上講卻兼有新舊文化的特徵。

4玉器的風格特點

其玉器的風格特點是簡單,用途簡化,裝飾簡。漢代以前盛行的禮儀玉,魏晉南北幾乎不見,偶爾所見琮璧禮玉,或是前代舊玉,或是仿摹,沒有創新。喪葬玉在此時期,也大為減少,不受重視。魏晉南北朝玉器,有所創新並打上時代特點的,要推日用玉和裝飾玉。當時日用玉有玉杯、玉帶具和玉印等。從晉代起,古式禮器、佩飾的生產和利用逐漸減少,而代之以金銀珠寶、金銀鑲嵌珠寶、首飾等。當時的裝飾玉承襲漢代風格,有衣著飾玉和劍具飾玉兩類,但品類、造型及雕琢風格,均遜於漢代。玉珩,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流行玉佩,多數作如意雲頭狀。當時的玉劍飾,也已是風燭殘年,自西漢達到頂盛時期以來,逐漸走下坡,至魏晉時期僅見劍首、劍等零星飾玉。當時的鑒賞陳設玉,有玉辟邪、玉瑞獸等,目前所見多為傳世玉。

主要用途

4

(1)生活用具~有玉杯、玉帶鉤、玉印等。沿襲漢以前的風格,如玉印、玉帶鉤都是身份等級的象徵。東晉時期皇帝就經常將高品質的玉帶賞賜給有功勞的臣下。玉杯,玉制器皿大多出現在皇室以及皇室宗親中。少見於士族,在平民中幾乎沒有。在士族中出現玉制生活用具說明玉器已經不單一作為皇家王族的專署品了。但當時玉器的民間收藏還在萌芽階段。 (2)裝飾呈美用~主要是玉珩及其他佩。由於戰亂導致漢玉佩的製作方法遺失,經過晉人重新設計風格上獨樹一幟。漢之前的玉器多有特定的限制,雖然造型上有所差異但是依然受到很大的桎梏,從晉開始玉佩美學價值逐漸得到發展。由於當時特殊的文化影響,清談之風大盛對道家老莊崇尚導致將更多構型引入玉器製作中。 (3)陳設鑒賞用~多為玉辟邪玉瑞獸。從山海經記載以及其他文獻記載可以發現當時玉器很多造型連帶著上古傳說。單以龍的形象而論,龍以及傳說龍的九子就大量出現在各種鑒賞用品。這一時期由於戰亂不斷,玉器上多以辟邪祈福為主。隨著佛教在中國強勢發展,以佛教形象出現的玉器開始出現。佛像形象今天以成為了玉器製作的主流。同時出現了粗陰線裝飾等新的工藝手法。

5代表性玉器

主要從神玉-王玉-民玉三方面看這一時期的玉器,神玉以禮儀用玉為主,王玉現今出土比較多的都是隨葬玉器。民玉這一時期並不特徵,大多由王玉派生出來的。以禮儀玉為例,所謂的儀禮玉器,即古人在祭祀或朝享、交聘等儀禮上使用的玉器,簡稱為「禮玉」。古代的禮玉,據《周禮》記載,是專指璧、琮、圭、璋、磺、琥等六種瑞玉而言。不同功能的玉器有著自己不可更改的造型,自漢以後隨著祭祀傳統的改變,禮玉也隨之沒落。到唐建立後才從新建立了完整的禮玉制度。前面提到三國時期由於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對葬玉進行種種限制導致葬玉的簡單化,玉豚、含玉、玉蟬、玉塞等陪葬品依然比較常見。玉璽、玉劍飾、玉珌、玉鉤等日常用具雖然少有流傳,但是從流傳品可見做工多以簡單明了為主。至於這一時期的民玉多在特殊環境下製作完成的。於這一時期石窟文化相對應玉佛開始出現。但由於當時佛教為了顯示其高大、無所不能的形象,製作上屏棄體積小的物件而宣揚高大形象。

6. 食玉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魏晉時期玄風盛行,食玉可以健康長壽,長生不老的看法開始出現。在這一時期神仙傳記中常常有所涉及,《河圖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記》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鮮明如水精,以無心草和之,須臾成水,服之一升,長生」。在後來的醫書上也有此類記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焙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李時珍《本草綱目.玉屑》轉引陶弘景語):「作玉漿法,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取白露二升,銅器中煮米熟,絞汁,玉屑化為水,以葯納入,所謂神仙玉漿也」(李時珍《本草綱目.玉泉》轉引青霞子語)」。

以科學的眼光去看,以上記載當然是神仙家的荒誕之語,玉有某種藥用功效,有益於人體健康則是真實的。一般認為玉性「甘平無毒」,可「潤心肺」、「除胃中熱」,對「止煩躁」、「止喘息」、「止渴」。

當時食玉對整個兩晉時期玉文化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已經無從考證,有些人甚至認為這一現象出現,直接導致了玉器發展進入低谷。從出土文物上看,這一時期的玉器質地相對較差,很少出現那種質地細膩光滑顏色純正的玉器。值得思考的是這一時期白玉很少流傳下來。

7 兩晉玉器工藝特點

玉器雕刻方面傳承漢以前的工藝,主要在禮玉、葬玉、玉佩、玉擺件四個方面。紋飾上以谷紋、蟬紋、龍紋、雲紋等為主,但是大多數出土的兩晉玉器都是樸素無紋的。主要圓雕方法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了粗陰線裝飾的雛形。同時由於佛教的傳入,以及諸多非漢族文化的溶入,寶石的價值開始被人們重視。如珊瑚在漢之前都鮮有記載,從三國時期吳開始海航,珍珠,珊瑚等珠寶大量出現在記載中。同時玉器製作中也開始嘗試用金銀配玉,但傳檄的玉器工藝多顯得簡略、樸素。做工上比漢代傳世作品較差。與現今的圓雕工藝比較當時手段比較單一,紋飾簡單。從兩晉出土的為數不多的人物雕玉器看,寫實風格並不常見,大多隻單純追求神似,單以葬玉中的玉蟬為例,就可以有十幾種不同的形象。

8 三國兩晉時期玉器鑒定

由於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玉器並不是很多而且玉器的技藝也沒有可以獨到的地方,這一時期的玉器市場上比較少見。

首先,從歷史角度看,玉衣以及一些大件葬玉不會出現在兩晉時期。同樣人物故事的雕件也不是這一時期代表作品。比較常見葬玉品一般較小,除了人身上九竅用玉,少見玉腰帶和頭飾。陪葬品中也多為日常用玉。前面提到這一時期玉佩有著特殊的造型,粗略的講以企求安定、吉祥的內容為主。如飛鳥、心形、鳳凰、飛天等。玉擺設方面從文字記載方面應該是如同奇石一樣多根據其原有形態加工。但從出土文物以及流傳作品中少有其類。玉擺設方面主要受到佛教以及道教的影響,或用作驅鬼辟邪,或用作求仙祈福,最多的是名人雅士中附庸風雅之做。禮玉在這一時期極其少見,如果出現多是後人仿製的。

其次,從文化角度看,這一時期前期文人主要追求的是隱居類似的清淡平和的生活態度,到兩晉時期尤其東晉玄風大盛,士族間明裡清談探討玄學實際上大多為附庸風雅追求名聲,進而得到重用。但是社會動蕩,平民百姓朝不保夕,多追求安定生活。反映到玉器文化上玉器製作上多孕育著玄機或者祈求平安,或者辟邪。表達希望升官發財、求喜求福這類玉器就不是這一時期所長出現的。從佛教方面由於佛教傳入時間較短還沒有和中國文化完全融合,佛像造型多來自印度,特徵上雖然工匠模仿中國人形象,但是卻依然帶有異國風采。從歷佛的用器上看,比中國原始禮器大有不同,比後代禮佛用器也大有區分。從道教看,但是煉丹食玉風氣盛行,裝丹丸的瓶子就有很多玉製品。同時出現了許多玉制小劍,玉制所謂「法寶」甚至玉的丹爐。同時玉器在「文房四寶『中開始出現。

再次,從工藝上看,工藝過於複雜的作品少見於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玉器主要穿自漢代,工藝上少有獨特創新,直到南北朝時期由於外族工匠的加入以及佛教文化盛行,才出現新的工藝改進,最為重要的改進就是從單一的陽線琢磨方式發展為溶入粗陰線的新工藝。但無論如何這一時期玉器工藝比後世的唐朝大有不如,比前朝的漢玉工也有所差距。

最後,從玉器原料上看,南北方用料區別很大。和田玉、藍田玉、岫玉為主料。值得注意的是翡翠、珊瑚、祖母綠等也出現在記載中。金剛石居然開始用做玉器加工。單純從玉材上並不容易鑒定真偽。道教在這一時期主要採用和田玉,佛教用具龐雜不一,佛教的「八寶」一說尚未提出。從整個時期看和田玉最為常見。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死亡觀及其現代意義
楞嚴經(第106集 文字/mp3)凈空法師講於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再不和身邊的「劉鑫」式閨蜜絕交,你就是下一個江歌!
既往不咎|儒學辨義 論語 八佾篇第三 21
如何理解「中國有土豪但沒有貴族」?生活方式和習慣是否能判斷出一個人的出身,家庭,教養和文化等方面?

TAG:文化 | 三國 | 南北朝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