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時光網年度大賞 之 十大華語人物

No.1

徐克:江湖依舊俠客行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之後,那個退隱江湖多年的徐克似乎又回到了大家的視線中,但直到2011年的《龍門飛甲》,才讓觀眾真正感嘆那個在江湖大染缸中浸泡多年的老怪正式回歸了!徐克還是原來的那個徐克,江湖也依舊是那個江湖,只是那些曾經熟悉的劍走偏鋒的離奇志怪卻逐漸離我們遠去……

也許你會說,在《龍門飛甲》中,我們看不到徐克早年間那離經叛道、特立獨行、咄咄逼人的態勢。時代的演變,在票房至上的電影市場里,讓北上的徐克也漸漸「輸不起」,精力過剩的他在這個大環境下早已失去了向社會挑釁的興趣,電影工作室也註定要跟隨觀眾的腳步亦步亦趨。因此徐克選擇了3D,也選擇了觀眾。他曾經說過:選擇觀眾也要有自己的風格,所以永久不變的還是他那鮮明的個人風格。《龍門飛甲》中亮麗的外觀、通俗與自由奔放的想像力無處不在地標榜著「徐克製造」,還有那不變的江湖,英雄臨風鶴立,煮酒相逢,中國古典文化的俠義精神被天馬行空的元素剖析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徐克電影永遠無法取代的特質。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東方不敗》中任我行的對白依舊如此熟悉。徐克的江湖依舊,只是世易時移讓其煥發出不同的光景,無論你身份如何,身處何方,逃不掉的還是浸染於各處的江湖恩怨

No.2

張藝謀:在爭議中前行

張藝謀永遠是中國電影界最大的話題人物。他來自底層,現在卻已被譽為「國師」。他為人低調,卻是中國最有影響力、又最具爭議的導演。

張藝謀說,「我不是中國最好的導演,只是中國最勤奮的導演」。這話沒錯,出道20多年,20多部電影作品,十多部演齣劇,再加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他沒閑過。《金陵十三釵》的拍攝期長達半年,他每天只睡三個小時,邊拍邊剪,效率奇高。他善於用畫面講故事,視聽風格張揚有致,充滿「誇張之美」,卻又只能靠發掘優秀劇作來尋找下一部想拍的電影——他不是大師,更像巧匠。

從《紅高粱》到《有話好好說》,從《英雄》到《千里走單騎》、《三槍拍案驚奇》再到《山楂樹之戀》,張藝謀不停地在嘗試:西部、都市、武俠、黑色喜劇、純愛……作為一個早已功成名就的大導演,這份求新、創造、變化的心態難能可貴。2011年,他以大製作《金陵十三釵》再次呈現出張氏的宏大、華麗、精緻氣象——無論影片引起什麼樣的爭議,你都會發現,缺少了張藝謀,這一年的華語電影都會像少了點什麼,不夠味道。姜文說,「他是一個踏實幹活兒的導演,也是不斷為中國電影趟道兒的導演。」這是一個典型的普通西北漢子的性格,只不過他叫張藝謀

No.3

文章:小男人,大發現

根據一項「你為什麼去看《失戀33天》」的網路調查顯示,超過65%的人是因為想看文章到底如何又娘又賤而捧影片的場,這部國產小成本電影所創造的票房神話雖不是文章一個人的功勞,但這位「王小賤」的飾演者卻一夜之間成了華語影壇的票房靈藥。

憑藉多年默默《奮鬥》和隱忍《蝸居》,文章終於迎來了熒屏上的《裸婚時代》,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小男人」的招牌形象。但是倘若沒有這部《失戀33天》,文章在2011年的大銀幕表現絕不會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雖說除了《神奇俠侶》和《萬有引力》中打醬油飄過,文章還在李連杰的慫恿下出演了一個造型別緻的配角「能忍」,也正是他使盡渾身解數的賣萌出演才為乏善可陳的《白蛇傳說》挽回了一點人氣。而接下來,憑藉著《白蛇》和《失戀》這兩部賣座大片高調挺進億元俱樂部的文章,還將在周星馳新作《除魔傳奇》中扮演「年輕版唐三藏」。

作為2011年度華語影壇最大的發現之一,文章的另一貢獻就是給那些準備複製《失戀》奇蹟的人一個古老的啟示:演員有多好,影片就能有多好,尤其是在這個審美標準混亂的時代里,我們可以期待關於「失戀」的跟風之作在未來一兩年內接踵而至,但「又娘又賤」的文章被人超越甚至取代,卻絕非易事。

No.4

楊冪:「粉絲電影」代言人

2011年的楊冪有多火,《孤島驚魂》的票房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這部區區幾百萬投資的小成本驚悚電影,僅僅是比以往的同類影片多了一個楊冪,就在2011暑期檔上演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神跡」,狂收近億票房,創下國產驚悚電影新紀錄。楊冪的超高人氣化作實打實的票房生產力,「票房女王」的稱號實至名歸。

有人可能不知道,《孤島驚魂》其實只是楊冪出道以來主演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2007年公映的驚悚片《門》。同樣的驚悚類型,同樣的楊冪,四年前的《門》上映時悄無聲息,現在已無人提及,四年後的《孤島驚魂》卻成為現象級黑馬。鮮明對比的背後是四年內楊冪演藝事業的飛越,《仙劍奇俠傳》中的「雪見」令楊冪踏上走紅的星光大道,《宮鎖心玉》中的「晴川」則令楊冪大紅大紫,一躍晉陞為一線花旦,儼然成為內地新生代女星的代表人物。

楊冪與《孤島驚魂》在2011年的橫空出世,使得製片商看到了超人氣偶像與類型電影碰撞出的巨大商業能量,「粉絲電影」概念自此深入人心。楊冪之後,會有更多的當紅明星,不管是演電視劇的還是唱歌的,紛紛「觸電」或驚悚、或言情、或動作的類型電影,粉絲電影可能在未來幾年風生水起。對於從電視熒屏成功轉戰大銀幕的楊冪來說,「粉絲電影」還只是開始,成為能在大製作中挑大樑的頂級女星,或許是這位當紅偶像接下來的努力目標

No.5

九把刀:熱血締造奇蹟

這世上有一種人,寫小說登頂暢銷榜,拍電影登頂票房榜,看見他你才知道天底下真的有靠才氣吃飯這種事,是旁人只能羨慕卻永遠學不來的——沒錯,這個人就是2011年香港最賣座華語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導演九把刀。僅僅說他是導演,還不足以定位他,因為準確來說他是《那些年》故事的當事人、是原著小說的作者,是電影的編劇、導演與投資人,是他一手製造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個奇蹟。

如果你執著於一個夢想,就去完成它;如果你執著於過去的一段時光,就去把它拍成電影——九把刀的動機其實很純粹,對他這位「非專業」導演來說,電影就像時光機,是留住回憶緬懷青春最好的辦法。和以往的台灣文藝青春片相比,《那些年》算是個異類,九把刀沒在電影里耍深沉和文藝,而是把電影拍得幼稚、熱血、無厘頭。但正是如此,《那些年》才更與觀眾們有共鳴,因為真實的青春的確是這樣帶著些傻氣與粗糙。

如今只拍了一部電影的九把刀,卻已有多部小說被大導演買下改編權,除了曾志偉出品的《殺手歐陽盆栽》,陳可辛王家衛甚至是好萊塢都看中了他的故事;而由《那些年》所引發的關於「台灣電影復興」的輿論熱潮,更是把他擺在了新時代旗手的位置上——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九把刀」這個名字將成為台灣電影史冊上不能不說的故事

No.6

張猛:小導演的希望之光

「口碑無用論」,這個2011年蹦出來的新詞其實並不是《鋼的琴》的專利,但張猛和他的那部黑色喜劇卻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身為《鋼的琴》導演,張猛的2011年是在等待中度過的:等待片方放棄改名的念頭、等待對自己稍微有利的檔期、等待院線寬容一點的排片,等待金雞獎和金馬獎在分別給予五項和七項提名的鼓勵之外,能再多給一點實質性的幫助……

曾經他無所畏懼地談到票房,表示「慘死也沒關係」,然而看到口碑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無法令影片複製此前《瘋狂的石頭》創造的奇蹟,多少還是讓張猛驚醒,或許屬於寧浩們的美好時代已經過去了。《鋼的琴》遭遇的「凄慘」命運,讓頻頻在報章上為讀者解讀影片的張猛看上去就像一名有苦難言的地下導演,而影片在金雞和金馬之夜先後被秒殺,更讓張猛感到了生存境況的險惡。

在2011年華語影壇粗製濫造之風愈演愈烈的不堪局面下,我們真心愿意把最多的同情和獎賞送給張猛,因為他在這部成本不足500萬元的小文藝片中所體現出來的誠懇與嚴謹,也因為繼寧浩之後他再次賦予了中小成本電影的希望之光。更難能可貴的是,個性與自己作品頗為吻合的張猛在2011年的腥風血雨中一路笑著、走著,始終不見半點急功近利,恰似電影里「陳桂林」的柔韌——他說對這一切都有心理準備,而且永遠不會妥協。(

No.7

吳彥祖:美少年演技風暴

從十多年前站在街口的制服美少年,到如今眼神銳利、正邪難分的竊聽者,香港中生代第一型男吳彥祖走過了漫長的從影和蛻變之路,細數他彷彿漫無目的又毫不挑剔的14年演員生涯,除了和楊千嬅合作的《新紮師妹》系列和2011年的《單身男女》外,英俊如吳彥祖卻從來不扮演中規中矩的白馬王子。

他可以是《特警新人類》、《新警察故事》中暴烈偏激心理扭曲的反派,可以是《花魁杜十娘》中懦弱猥瑣的負心郎,甚至可以是《知法犯法》里毒辣卑劣的背叛者,《妖夜迴廊》里人格分裂的性侵犯受害者……那種端整到多一步就萬劫不復的美貌,在各種極端又出軌的角色里,閃閃發光。

即使是飾演正面角色或者警察時,吳彥祖的角色也多是非常規的。2011年,真正讓他大放異彩的《竊聽風雲2》中的竊聽操盤手阿祖:極端、陰暗、神經質、控制力強又無比悲傷,吳彥祖演得照本宣科卻依然精彩,「有沒有意義我不知道,演反派是我喜歡了解人的黑暗的一面……你要讓角色有生命力,給他鮮活的感覺,而不是排練過很多次,得到一種很乾凈的表演。人生本來也不是那麼乾淨的。」而這個不那麼乾淨卻極具生命力的角色讓人們發現吳彥祖的花瓶生涯一早結束,更預計有望競爭來年的金像獎影帝。(

No.8

張偉平:中國電影的「狠角色」

有人說,張藝謀遇上張偉平是他的不幸,因為是張偉平讓張藝謀在過去十年間深陷商業爛片的泥沼,還因為張偉平嘴上不饒人,為張藝謀四處樹敵。也有人說,張藝謀遇上張偉平是他的幸運,因為張偉平力助張藝謀成為華語大片時代的弄潮兒,一步一個腳印確立了如今的「國師」地位。不管怎樣,張偉平,這個被張藝謀昵稱為「小偉」的商人,是一個影響了中國電影發展進程的「狠角色」。

2011年,張偉平推出萬眾矚目的《金陵十三釵》。1億美元的投資,好萊塢一線男星的加盟,面向國際市場的製片策略……張偉平再一次讓張藝謀走在了所有中國導演的前面。同時,藉助影片的上映,張偉平主動向院線發難,把製片方在票房收入中的分賬比例從原先的43%提高到了45%,繼《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張偉平再一次撼動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利益分配格局,電影院被分走了不少「蛋糕」,製片商則會得到真金白銀的利益。

作為商人,張偉平性格強勢,作風霸道,不怕得罪人,這使得他經常在輿論中成為眾矢之的,口碑一向不好。但不容否認的是,張偉平攜《金陵十三釵》PK八大院線的壯舉,最終促使電影局下發文件確定分賬比例的調整,推動了中國電影的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對於目前魚龍混雜、光怪陸離的中國影壇來說,這或許是最需要張偉平這種敢說敢幹的電影商人的地方所在。(

No.9

王寶強:樹上風景獨好

《Hello!樹先生》有過太多讚譽,和嚷嚷看不懂的一樣多。在中國,鄉土氣息濃郁的影片,即便用魔幻來包裹尖刀,用隱喻來規避現實,也仍舊只屬於小眾。你或許難能可貴地看懂了影片的好,卻未必甘心貢獻票房;你或許寫得一手好文章,卻不一定真心欣賞。更不要提為有著平凡樣貌的王寶強獻上由衷的掌聲。

恰恰是在這矛盾重重的當下,王寶強重歸大銀幕,在這部泛著泥土味兒的電影里,以本色演技證明了自己在努力與勤奮之外,還有更多可以挖掘的品質。2011年他借《樹先生》滿載而歸:亞太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紐約中國電影節最受歡迎藝人、俄羅斯海參崴電影節影帝……從處女作《盲井》開始,完成從電影回到電影的循環他用了九年。

因為不想種地而離家出走,因為一個個機緣巧合而走到今天,作品也好,自傳也罷,恐怕王寶強比誰都清楚命運的眷顧並非偶然。無疑他遇到了貴人:李楊讓他初嘗表演樂趣,馮小剛讓「傻根」成為他的代號,康洪雷讓他盡情展現憨直本色……而近幾年來王寶強履歷不俗,肅穆如《東風雨》,惡搞如《人在囧途》,威武如《蔡李佛拳》,直至大夢如《樹先生》,他的確在「有堅持、有變化、有態度地在成長」。(

No.10

秦海璐:另類獨奏者

10年前,秦海璐從別人手中接過影后獎盃,由此成為華語電影女演員的演技派代表;10年後,秦海璐從自己手裡接過獎盃,這一次她的身份是「最佳編劇」。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才女所走的再尋常不過的路子,但歷曆數過十年間的華語影壇,這樣的才女似乎已經瀕臨滅絕,而秦海璐的存在也很好地詮釋了「碩果僅存」一詞。

2011年秦海璐參與了三部影片,數量不多,卻是掛著三種不同的頭銜:口碑極佳、票房慘淡的《鋼的琴》,她慷慨解囊挽救困頓的劇組於水火,「被迫」當上了製片人;接拍《桃姐》,首次與10年前斬獲金馬影后的《榴槤飄飄》幕後老闆劉德華正面對話,並同這位幾十年不倒的天王演上了對手戲;一部半紀實風格的《到阜陽六百里》讓她拿到了金馬最佳編劇——但她事後透露,其實她參與創作了自己出演的所有作品,這條從演員到編劇的路,她走了遠遠不止六百里。

在華語電影泥沙俱下的十年商業浪潮中,秦海璐一直是個另類,不僅因為她身上濃得化不開的文藝范兒,更因為她的個性和情趣從來沒有被變化如此之快的世界感染和侵蝕。她與大片絕緣,她不是派對動物,她在採訪中絕不忸怩作態,聊到盡興處甚至可以拍你的大腿肆意大笑,這些都一一把自己從浮華的電影圈中排除出去,或者說,她把別人排除了出去。2011年的華語影壇比以往更喧鬧,但秦海璐始終是交響樂隊里的那個獨奏者.

推薦閱讀:

什麼是你最愜意的時光?
康斯登新年心選 珍貴時光共相伴
白音格力關於「時間」與「時光」的經典語錄
時光的剪影——美到發獃!
雨做的雲003:幸福時光

TAG:人物 | 時光 | 十大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