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和分析
各位同學下午好,今天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寫作和分析。為什麼要聊這麼一個話題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在之前的一周我跟大家講到了畫思維導圖的話題,畫思維導圖裡邊講到發現事物的聯繫和做概括提煉。其實,發現事物的聯繫和做概括提煉這裡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可以說一個人不會分析的話,那基本上就是一個傻子。因為分析它其實是在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或者說發現彼此的不同事物,然後再找到和建立起它們之間的聯繫。第二,這兩天我在寫一些文章,寫《三的智慧》的文章。這本書本來我已經完成了,因為出版社那邊刪刪改改又去掉了一些,然後叫我再補充幾篇文章。在寫的時候,我就順便學習了康德哲學的一些思想。康德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哲學家,康德非常有名的就是他的《三大批判》這個著作,是哪三大批判呢?(1)純粹理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講的是形而上學,我們通常意義上講是本體論的哲學。(2)實踐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是講倫理學。(3)判斷力批判。判斷力批判講的是審美能力。這三大批判其實包括我們人的三個方面,純粹理性講的是知,實踐理性講的是善,判斷力講的是美。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真、善、美這三個方面。我們人的知識是怎麼來的?我覺得康德很好的去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他講知識其實有兩個來源:一是,與生俱來的;一是我們通過後天的經驗得來的。他提出"人心就像一張白紙,上面什麼字跡也沒有","人類一切知識的泉源就是經驗"。這種觀點與人們日常的體驗很接近,一個人的一生成長,就是在不斷地增加經驗,增長知識。康德的這個哲學講了,我們其實人類認知事物它包括感性、知性和理性這三個階段或三種認識能力的論斷。(1)感性。感性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康德說:「通過我們受到對象的刺激這個方式而接受表象的這個能力即感受性,稱為感性。」感性的特點是直觀,對象直接呈現於感官,直接刺激感官,人由此而獲得感覺。感性知識由兩個因素構成:質料與形式。質料是雜亂無章的,還不是知識,還需要形式的整理。而形式是先驗的,它包括空間與時間兩種基本形式,空間和時間是使感性知識成為可能的前提條件。當然,先驗的形式只是邏輯上在先,事實上它是與經驗同時出現的。(2)知性。知性是規則的能力。知性所處理的對象是感性知識,是對感性知識進行再整理。它所採用的先驗形式不是時間與空間,而是概念或範疇。知性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歸結為判斷,也可以說,知性就是判斷的能力。知性所採用的先驗的範疇包括四類:量、質、關係、模態,每類又分別有三個,合計十二個範疇。(3)理性。理性是最高的認識能力,是原理的能力。如果說知性提供的是規則,而理性提供的是最高原理。理性不涉及感性,只涉及概念與判斷,它實質上是超出經驗之外的,也超出了人的內心世界,超出了自我意識。知性的概念是範疇,而理性的概念是理念。理念出自於理性的本性,不是人們任意捏造的。理性的本性就是去把握全體,認識無限,為知性指出方向。因此,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你不能完完全全都是一些散亂的印象和散亂的素材。你必須對事物進行分析、判斷、整合、梳理,這樣子的話,你寫作尤其是寫分析類型的文章才真真正正不至於那種膚淺,或者是胡說。因此,這周給大家布置一個作業,這個作業其實是一個練習來的。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社會學上講,人有各種各樣的身份或者是角色。布置的這個作業是你自己去進行分析,看看人究竟都有一些什麼樣的關係。你嘗試著去把一個人和別的外部世界,包括人、動物、大自然,你看看都有些什麼樣的關係,你把這些關係命出一個名字來。好像好難,比哲學問題還要難。我舉個例子:比如熟悉的人,熟悉的人一般都有哪些關係?我隨意列出幾種出來:(1)血緣關係。(2)同學。因為有共同的老師,在一起學習,所以是同學關係。(3)同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所以是同事關係。(4)戰友。一塊扛過槍,所以叫戰友。等等一般來講,關係裡邊有一個共同的東西我們才說有關係,沒有共同的東西那就沒有關係。所以說,有相同的地方然後我們就有各種各樣的關係。人究竟都有些什麼樣的關係?你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有點意思,然後把你思考的一分部寫成文章,我強調的是你要學會去分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