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無用?復旦麻辣女教師的話直擊心靈(附三次講課視頻)

本文由壹學者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央視網、復旦大學官網等

她是復旦學生口中的思修女神,課堂上激情澎湃;她是慕課視頻中的麻辣教師,受到眾多網友的支持讚許。近日,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七年前的講課視頻再度躥紅網路,引髮網友紛紛議論。

朋友是無用的,交朋友不是為了要利用

【陳果「孤獨」篇完整課堂視頻】

在視頻里,她這樣闡述對「朋友」二字的理解:

朋友是無用的!復旦的精神叫「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說到了這個「無用」,就是無功利之用。

給老師評分,猜題准,給分高,就是好老師,這是最常見的功利之用。

「臨時抱佛腳」……中國有多少俗語是在講功利之用。

「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人對於宗教都是功利之用。

但是,朋友一定是「無用」的!

交朋友是為了找一個感情宣洩口?是一個功利索取渠道?絕對不是。

交朋友不是為了被愛,而是為了愛。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拿太多的顏料把它搞渾了。

如果你把朋友當做了男女朋友的備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愛情。

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時的慰藉者、精神的避護所,不是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來的人脈。

朋友不是日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擁有,就覺得心滿意足。

朋友不會消除孤獨,而是教會你如何更好地領受孤獨,讓你在孤獨的時間不會再覺得冷冰冰的,因為有朋友的同在感、精神的默契感,安靜但不冷清。此時的孤獨是溫情的狀態,充實而美麗。

這個人讓你感受到了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默契感,如空氣、如水,「並不時常想起,但卻無處不在」。

衡量友誼最好的標準就是:跟朋友在一起時,內心是滿足,更高的是安寧。沒有任何需要去做的行為、沒有任何不得不要說的話、沒有為了打破冷場而非要投入的熱情。

當然,朋友不會只有贊同、妥協,很多時候對你很嚴厲、甚至近乎苛刻,因為他不忍心看你繼續墮落。

以下是網友看完視頻後的一些感受:

「思政女神」陳果:將學生從網路世界拉回課堂

「朋友不是精神的庇護所,語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抱怨是一種毒氣,一種債務,向朋友抱怨這相當於把債務給了朋友,這是種不負責任的推卸。朋友不該是這麼用的,因為朋友是無用的。他違背任何功利的實用的目的。愛他,就不要在不必要時給他製造麻煩……」

這是陳果在課上的一段話。當時拍的視頻也在網上火爆一時,沒想到幾年過去了,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思政女神:陳果

陳果,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

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

1999年9月-2002年6月,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2005年1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西方哲學專業攻讀碩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做訪問學者。

這名「80後」思政老師,被學生們冠以「思政女神」、「模特姐姐」、「復旦北區三寶之一」等名號。

身高超過1米7,衣著時尚,偶爾還客串一把雜誌平面模特的她,講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來,硬是把學生們最初以為是可以被用來補睡個回籠覺的一堂課講得活色生香,以至於課程太「潮」而讓學生們放下了手機。

早幾年,陳果的一些課堂語錄,會被學生們整理出來,放在網上。而今,學生們表達喜歡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悄然發生改變。有的學生會拍下照片,有的錄下聲音,有的則直接在朋友圈裡上一段小視頻。「一不小心得到大家的認可,還是挺開心的。」不過,陳果坦言,她的心愿不是要使自己有多紅,一直以來,想要的都只是自由自在、繼續平凡地在她熱愛的三尺講堂上講課,讓學生們不虛此行,有所觸動和收穫。

關於孤獨與寂寞,陳果語錄選摘:

  • 什麼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 孤獨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沒有思想、沒有精神的人是孤獨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個寂寞者而已。

  • 什麼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飢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 而孤獨者往往是極其有趣極其豐富的人,孤獨是自我選擇的一種自我消遣、自得其樂的方式。

  • 人和人之間要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美。靠的太近,我們就會看見對方越多的缺點。兩塊石頭投入水裡,太近太近,水波就越會互相干擾。

  • 7年前大學思修課的片段,因何得到如此多的認同和社會自覺傳播?

    陳果說,當時給大一學生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總覺得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真實需要,需在一定程度上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所以把學生們特別關注的問題或較為普遍的困擾引入課堂。

    「其實,這只是課上的一個片段,因為當時與學生交流中發現,不少人對"朋友』這個詞有些誤解,混淆了朋友在不同類型上的定義和內涵,所以專門把它設計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程里的一個環節。

    當被問及如此「前衛」的「朋友無用說」在講課過程中和之後是否引起爭議,她說,凡事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給出結論,恐怕爭議難免,但如果在授課過程中說明定義的範圍,理清思考的過程,邀請學生一起來探究答案結論,反倒常能引發共鳴:這裡的「無用」指的是無功利之用,無物質之用;而朋友,本該如此。

    上過開講啦,大秀模特步

    陳果老師還上過《開講啦》,講述《你好,好奇心》,與年輕人分享關於人的好奇心,激勵年輕人人生該如何去努力,走哪個方向,該如何自我完善。(以下為演講節選)

    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東西,就像在人類文明史上,開出的一朵優美的花,但是你要知道,這一切優美的花,都來自於好奇心這顆種子。

    這世界上我最害怕兩樣東西,第一,我害怕我有一天,不愛這個世界了,我不愛生活了,我害怕我喪失愛的能力了,我第二個最害怕的是,我害怕我靈感枯竭了。

    所以我每次上課之前都非常緊張,我擔心靈感拋棄了我,我擔心我站在講台上的時候,只是一個枯竭的傳聲筒。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只要我偶爾在看一些書的時候,看一些電影的時候,偶爾在學校裡面旁聽一些我的老師們講課的時候,偶爾跟我的同學進行交談的時候,他們的一個問題,或者他們的一個表情,或者在他們腦海當中浮現的一絲念想,突然間讓我感覺到有意思,好玩,然後引出我的一大串問題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時候,靈感永遠不會枯竭,因為我的內心深處抱有那樣多的好奇心。

    【陳果「愛情」篇完整課堂視頻】

    陳果課堂語錄摘編:

    >>>>

    【關於愛情】

    多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年輕的標準。

    這個社會高估了年輕的美好屬性,以為年老等於不美好,於是有了「裝嫩」。錯把幼稚當做率真,錯把愚蠢當質樸,使得社會有一種病態的扭曲,以至於「失真」。

    每個年齡都是美好的。一個能讓各個年齡各司其職,各得其所的社會才是和諧美好的。

    我們總是愛計較誰付出更多,我們的自私、貪婪讓自己在愛里變得不再可愛。

    在愛情里,有人會迷失自我,成為愛的奴隸,於是便失去了你之為你的魅力,這樣,厭煩遲早會來。

    愛是恆久忍耐:不僅是忍耐對方,包容對方,更是高度地自我節制,對自己慾望進行約束的忍耐。

    愛的基礎,是尊重和愛護。愛的前提,是對等和平視。我愛你≠我是愛的奴隸,你愛我≠我是愛的主人。

    是愛,不是被愛,是付出,不是索取,讓我們成長。

    >>>>

    【關於感恩】

    沒有什麼「理所應當」的愛。他對你的好,是因為他愛你,落實到行動是對你的理解、包容、奉獻。接受他人的幫助時要有感恩心,不幫你是正常的,幫你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奉獻,值得銘記。

    人都是貪得無厭的,人對自己親密的人無比殘忍、無比冷酷、無比無情,認為一切付出理所當然,但是我們往往容易銘記一個陌生人對我們的一點幫助,卻記不住離自己很近的人對自己付出。值得感謝的人往往深藏在內心深處,卻被自己忽略了。

    >>>>

    【關於學習】

    學習,學是模仿和吸收,習是操作和釋放。真正的學習是需要榜樣與導師的。

    要學習和保持思想自由、思想獨立。少一點人云亦云,多一點捫心自問;少一點自高自大,多一點自我檢省;少一點夸夸其談,多一點踏實踐行;少一點偏聽偏見,多一點海納百川。

    ◆◆◆

    推薦閱讀:

    2017年2月9日國際時事政治新聞熱點
    [教師文苑]詩史:唐、五代、兩宋
    教育變成這個樣子,真的是你們所希望的嗎?
    女老師來稿 | 我是怎樣穿成一股清流的
    吳猛強:獻給那些心理素質比較差的老師

    TAG:視頻 | 教師 | 朋友 | 心靈 | 麻辣 | 直擊心靈 | 講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