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十二經絡的時間次序與方法

在我們的身邊不難發現有的人儘管不關注養生,也很少鍛煉身體,但人家照樣面色紅潤、神采飛揚、充滿活力;而有人的關注養生,也時常運動,不過看上去還是面色青灰、情致倦怠、煩燥不安。這是怎麼回事呢?看過蕭言生關於保養十二經絡的時間次序與方法,就很容易弄明白了,第一類人就算是平常不關注養生,但生活有規律,作息時間正好與保養經絡的次序想吻合,身體自然就健康(我們家老二屬於這一類型),而另一類人儘管關注養生,平常既運動又注意飲食,不過生活無規律,作息時間與保養經絡的次序也不吻合,該吃飯時不吃,該睡覺時不睡,長此以往,身體也會出現問題(生病前我屬於這一類型)。

不管以前有沒有好的生活習慣,看過我轉貼的蕭言生的這篇文章後,請一定從現在開始,遵循中醫保養經絡的時間次序與方法,合理飲食、按時睡覺、適當運動,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保養十二經絡的時間次序與方法(摘自蕭言生《徹底把經絡穴位說清楚》)

中醫學將人體氣血循環比作水流,用以闡明十二正經氣血的流注過程。流注,從字面上看是流動轉注,比喻自然界江河湖海水流的匯合和往返不息。

流注於經脈的氣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分配一經,除了在對應的時辰敲對應的經絡,晚上的時辰換在白天相對應的時辰來敲,還要注意做一些事情來保養經絡。按照這個時間和方式保養經絡,事半功倍。

卯時(5:00-7:00)對應大腸經,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肺氣足才能大便。當排出特別細的大便時說明心肺特別差,心肺功能好,大便功能就好。這就是肺與大腸想表裡的意義。此時應該排除體內的廢物,以免毒素留在體內,引發諸多疾病。

辰時(7:00-9:00)對應胃經,此時胃經最活躍,一定要吃早餐。每天在這段時間敲胃經最好,可以啟動人體的發電系統。飯後,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虛弱,輕微活動和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

巳時(9:00-11:00)對應脾經,「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結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紫。脾主身之肌肉,人體自身的脾需要運動,而身體的肉經運動以後才能化成肌肉。這段時間裡要喝至少六杯水,慢慢飲,讓脾臟處於最活躍的程度。

午時(11:00-13:00)對應心經,午餐應美食,這裡的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要「暖」和「軟」,不要吃生冷堅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飽。食後用茶漱口,滌去油膩,然後靜坐或午休。

未時(13:00-15:00)對應小腸經,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此時有利於吸收營養,是小腸最活躍的時候,故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食。

申時(15:00-17:00)對應膀胱經,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這段時間是一天最重要的喝水時間,要多喝水,腎臟和膀胱不好的人,更要在這段時間多喝水(不少於500ML),有利於泄掉小腸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酉時(17:00-19:00)對應腎經,晚餐宜早,宜少,可飲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功效。晚漱口,除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利口齒。

戌時(19:00-21:00)對應心包經,練靜氣功,然後安眠。睡時宜右側卧,「睡如弓」。先睡心,後睡眠,睡前什麼都不想,自然入睡。

亥時(21:00-23:00)對應三焦經,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子時(23:00-1:00)對應膽經,安睡可以養元氣,環境宜靜,排除干擾。「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即睡時可屈膝而卧,醒時宜伸腳舒體,使氣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種姿勢。

丑時(1:00-3:00)對應肝經,此時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段。「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中說:「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末入睡者,面色青灰,情致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3:00-5:00)對應肺經,「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人體氣機都講順其自然,也是從肺經開始,這時候是開端,是人從靜變為動的一個轉化,這就需要有一個好的睡眠。

推薦閱讀:

新派命理詳斷配偶信息的十二種方法
改變命運必須懺悔:懺悔的5個方法步驟(圖)
納音五行的計算方法
風水化煞的具體方法(天解地解日)

TAG:方法 | 保養 | 時間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