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 (八)
中醫入門 (八)
咳 嗽
內經云:「咳嗽在聚於胃,關於肺」,蓋胃氣為外邪內邪所干,上焦不治,如霧之氣,不能灌溉,則咳生焉。無痰為咳,有痰為嗽。痰為水作,肺為水臟之源,肺胃相連,胃聚邪,則肺之關隘亦阻,輸肺之氣不清,則為咳嗽。凡咳皆內外合邪干之也,故治咳以清肺而兼安胃,方為正治。金匱竹茹桔皮湯,有清肺下氣之功,養陰和胃之妙,凡內邪外邪均主之,為治咳嗽第一方,其有兼症者,按症加減,其加減法,見後方中。
徐忠可論咳亦極精,總以支飲為其病根,而以行水為主,行水者以除痰源也,使其邪飲下行,其嗽自止。故不問冬夏,不論淺深,但系寒咳,均以小青龍湯為主,用之頗效。
如頭痛咳嗽身熱,脈兩寸獨大,午後潮熱,口微渴,春時為風溫,傷風夾溫也。夏為風熱,秋冬為風燥,輕者主以金佛草散或桑菊飲,重者主銀翹散,不可誤汗。內經云:「熱淫於內,治以辛涼」是也。秋燥咳嗽,必見燥象,千金麥門冬湯或沙參麥門冬湯主之,瀉白散亦佳。
咳嗽,初由風寒,宜杏蘇散,若久而不愈,則聲啞贏瘦,痰中帶血氣喘,變成虛癆。陳修園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此為治虛癆咳嗽之金針」。蓋風寒之邪,挾津液上聚膈中,以致咳嗽不愈。若邪不解,津液何以得下,若誤行發散,不唯津液不下,且轉增上逆之勢,此所以通其上,即和其中,和其中而益通其上也,用小柴胡去人蔘、生薑,加乾薑、五味子,調通津液,借治甚效。
如久咳不已,肺胃兩虛,為金水不交之症,主理中湯加減如神。
若咳嗽痰多,標在肺,本在腎,腎具水火,水虛宜滋,主茯苓湯,四五帖後,繼服六味地黃湯加麥味蛤蚧以滋之。凡勞傷人,脾胃日虛,不能生金,咳嗽不已,唯補其脾胃則愈。陳修園主六君子加乾薑、細辛、五味,其效甚好。
如咳氣虛,連嗆不已,或見喉癢作嘔狀者,此正氣虛也,主歸芍六君子湯,加阿膠、熟地以潤枯,紫苑、冬花以解肺郁,百合以清肺最效。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百合,有甘斂行郁之功。
節錄程德君因外邪以致咳嗽之症治,自汗惡風身熱,或清涕,感風也,主桂枝湯加防杏前胡細辛。
無汗惡寒發熱,感寒也,主二陳加杏蘇、葛桔。
暴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重主寧嗽化痰湯。
感濕者,身體重痛,或有汗,或小便不利,此浴後毛竅未乾,受風濕也,腎著湯主之。
熱嗽咽干痛,鼻出熱氣,其痰咳而難出,色黃且濃,或帶紅黃色,或血腥臭,或堅如蠣肉者,均主金佛草散。
竹茹桔皮湯
陳桔皮四錢 鮮竹茹二錢 北沙參二錢 炙甘草二錢
生薑二錢 大栆五枚
加減法:初病咳去沙參,咳不嘔為胃氣足亦去之,若咳而嘔為胃虛則不去。如非邪重者,只用陳皮四錢、生薑三錢,名桔皮湯。治乾嘔或呃逆挾虛之症,本方如神。方中姜竹,一寒一熱以驅之,參桔一開一闔以分之,甘栆安中土,中土有權、咳呃自止。胸煩咳燥加瓜蔞。心悸小便赤加茯苓。火郁去生薑,加五味、乾薑。痰清加茯苓、前胡。痰稠加杏仁、厚朴。氣壅而喘加桑皮、紫蘇。痰粘滯吐不爽加桔梗。咳甚加紫苑、百部、款冬花。兼風熱加連翹、銀花、淡豆豉、薄荷之類,桑葉、菊花亦可加入。寒熱加柴胡,久嗽及病後易沙參為人蔘。咳數十聲痰不出,肺燥痰澀也,加枳杏、蘇梗利肺氣。肥白人濕重加二術、茯苓。黑瘦人燥多加玉竹、薏仁。兼食積者加枳實、山楂、麥芽。
千金麥門冬湯
麥冬三錢 桔梗一錢 桑皮一錢 半夏一錢 生地一錢
竹茹一錢 麻黃三分 五味子五分 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
主大病後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氣逆,身體贏瘦,渴而便秘,五臟煩躁。
沙參麥冬湯
沙參三錢 麥冬三錢 玉竹二錢 天花粉三錢 桑葉三錢
扁豆三錢 甘草一錢
豬苓湯
茯苓三錢 豬苓三錢 滑石三錢 澤瀉三錢 阿膠三錢
寧嗽化痰湯
陳皮二錢 茯苓二錢 薄荷一錢 桔梗二錢 前胡錢半
枳殼二錢
止嗽散(改為湯劑,治一切咳嗽)
桔梗二錢 炙紫苑二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半 白前二錢
芥穗一錢 炙百部二錢 鮮姜三片 水煎服
小青龍湯 金佛草散 瀉白散 小柴胡湯 理中湯
六味地黃丸 補中益氣湯 桂枝湯 六君子湯 二陳湯
歸芍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當歸白芍各二錢)
腎著湯(方見湯頭歌訣)
桑菊飲 銀翹散(方見溫病篇)杏蘇散(方見兒科篇)
右歸丸
山萸肉三錢 熟地三錢 山藥二錢 枸杞五錢 杜仲五錢
甘草六分 肉桂六分 附子六分
主老人衰弱,貧血,腰痛怕冷腎虛頭痛頭暈心臟衰弱,行動氣逆。
當歸蘆薈丸
當歸一兩 膽草一兩 黃柏一兩 黃蓮一兩 山梔一兩
黃芩一兩 大黃五錢 蘆薈五錢 青黛五錢 木香二錢半
麝香二分
神曲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葉天士云:動怒驚恐,五志陽越莫制,狂妄不避親疏,宜苦降之此丸如神。
二陳湯 逍遙丸 六味地黃湯 補中益氣湯 葛根湯
小柴胡湯 理中湯 五積散 吳茱萸湯 川芎調茶散
四物湯 桂附八味丸(方見湯頭歌訣)
複製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