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公開檢討治國三大過錯

2 崇禎公開檢討治國三大過錯

2012-09-18 12:24:06

瀏覽 1652 次|評論 0 條

崇禎17年,即1644年3月初,李自成起義軍兵臨城下,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皇帝朱由檢一方面有感於吏治的敗壞,向六部和都察院發去訓誡的諭旨;另一方面為了挽回民心,發布大赦天下的詔書,公開向全國老百姓對他十七年的執政治國作了深刻的檢討:

一,承認強征暴斂,稅負過重:

17年來,遼東和中原的戰事,調兵措餉,實在是不得已的事。連年征戰,賦稅加派增多,本意是想安民,結果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是朕的過錯;

二,承認失察民情,民不聊生:

貪官污吏乘機巧取豪奪,刻意盤剝,造成民生困苦。朕深居內宮,不能體察,是朕的過錯;

三,承認用人不當,腐敗泛濫:

將領懦弱,士兵驕縱,不肯拚命殺敵,反而對百姓燒殺搶掠,視為仇敵。朕任用非人,致使毒瘡潰爛,是朕的過錯。

幾大「朕的過錯」,言之鑿鑿,情之切切,讀起來確讓人為之動容。在引咎自責之後,他向百姓表示,各路兵馬已經前來勤王,加派的賦稅已經免除,一切不便於民眾的事情全部取消。他還表示,動亂平定以後,一定任用賢能的人治國,改革從前的腐敗政治,和大家一起維新,開創新局面。

這個檢討哪怕是早一年發出,情況也大不一樣。但此時,皇帝的深刻檢討為時已晚,無濟於事了。全國烽火四起,政令很難走出紫禁城了。清初歷史學家談遷在《國榷》中評論道:早一年發此昭文,遠近臣民都或許會為之感動,如今形勢大變,災禍隨時都會降臨,離開都城一步都危險叢生,誰還會相信呢?

即便如此,回顧這段歷史,崇禎皇帝作為一國君主,能夠不顧自己「龍顏」,公開向全國人民檢討自己在執政過程中的過錯,並且態度如此誠懇,也實屬不易。他的這種勇氣是值得讚賞的。

3月17日,農民軍東路進至高碑店,西路進至西直門外,開始炮轟城牆。紫禁城內,早朝依然照例進行,皇帝和大臣們相對哭泣,手足無措。朱由檢低頭在御案上寫了12個字,讓站在旁邊的司禮監太監王之心看了一下,隨即抹去。

據說,其中6個字是「文臣人人可殺」,皇帝咬牙切齒,朝政就是壞在你們這幫貪官污吏手中的。朱由檢帶領心腹太監王承恩跑到煤山(今景山公園),四處瞭望,只見戰火燃紅半邊天,確信內城陷落無疑,隨即返回乾清宮布置應急善後事宜。

他對周皇后說:大勢已去,你身為「母儀天下」之人,應該選擇光彩而節烈的死。周皇后傷心地痛哭,說道:妾身跟隨陛下18年,今日一同死於社稷,死而無憾。兩人淚流滿面,相對無語。

接著,他要左右侍從傳旨給嬪妃和懿安太后(天啟皇后),命她們自盡,不要壞了皇祖爺的國體。然後吩咐三個兒子趕來。他叫宮女取來舊衣服,親自給他們換上,繫上衣帶,告誡他們:你們今日是太子、親王,城破以後,就是小民了,各自逃生去吧!萬一不死,將來不要忘了報父母之仇,不要忘了我今日的告誡。

父子之情深,添犢之摯愛,終於在臨別時爆發出來,他高聲痛嚎:你們三人為何不幸而生在我家!說罷無所顧忌地大哭起來,左右侍從都為這生離死別失聲痛哭。

朱由檢即位時才17歲,少年天子一登龍位,便雄心萬丈,決心挽回大明王朝日漸風雨飄搖的頹勢。他即位後便誅殺了罪大惡極的太監首領魏忠賢,為東林黨人平反。為了大明江山,他竭盡全力,節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精力,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之一。

然而他專橫獨斷,剛愎自用,殺害抗清英雄袁崇煥,致使朝廷內部人人自危,眾叛親離;同時又橫徵暴斂,強行徵收「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諸如此類種種原因,終於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天空一團漆黑,大地一片寂靜。崇禎17年(1644)3月19日凌晨1時,朱由檢在司禮監太監王承恩陪同下,來到煤山(景山),在壽星亭附近一顆大樹下,上吊自盡。王承恩隨後也上吊殉葬。

文秉《烈皇小識》說:後苑山亭中看到先帝遺體,與王承恩面對面自縊。先帝用頭髮覆蓋面孔,身穿藍袍、白夾衣、白綢褲,一隻腳的鞋襪脫落,另一隻腳穿著綾襪和紅色復底鞋。袖子上寫著一行字:

「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於天上,不敢終於正寢」。

推薦閱讀:

盲師算命秘訣破例大公開
禽星術大公開之第二部:番禽倒將
八字真訣公開(中)
秘密大公開之推河洛理數先天命卦元堂
網上公開課

TAG:崇禎 | 治國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