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保任」、「守覺」和「修行」

談「保任」、「守覺」和「修行」(2011-09-13 11:09:02)

轉載

標籤: 報身 凈土 涅槃 保任 修行 金剛經 本覺 法身 一念行者 雜談 分類: 《問與答》

問:師父,我有一事不明,請您告訴我,保任說的是什麼?現在我不見「媽媽」(佛)了,只是記得「媽媽」的摸樣。聽一個朋友說:「我每天不讀經,也不拜佛我只「守」著「她」。「守」是「覺」對嗎?

A

一般來說,「保任」是指見到清凈本心的人,為了安住在那裡,而進行的心智活動。保任是一種「注意」,就是經常提醒自己注意到自己的清凈本覺,免被念頭帶走,免隨妄念迷失。保任只發生在「明心見性」後,因為如果你不「明心」或「見性」,你不知道要「保」的是什麼,要「任」的是什麼。所謂「保任」,你所保的是清凈本覺,你所任的是千百萬億幻象。簡單地說,保任——保的是覺,任的是念。即,你一面在清凈本覺里,一面又任那些念頭(幻象)自由來去,各不打擾,自由自在。「保任」這個詞,描述的正是金剛經里一句重要的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說,你只要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麼你就是在「保任」了;只要你在「保任」,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從某方面說,「保任」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同義的。一個可以代替另一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保任」的具體表達,「保任」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簡化概括之概念。

要想保任,我們首先得識別出「幻象」是什麼,「本覺」是什麼,然後才可以保任。否則這個活動無法進行。對大部分人而言,「幻象」不容易識別,「本覺」更不容易認出,所以,「保任」這種修為,並非是人人想進行就進行的。唯有當你清清楚楚地覺知到了本心或本性時,你才能夠「保任」。「簡化」的保任是,以覺知念,以念知覺。當我們保任時,我們把所有的一切都帶入「幻象」——即使我們所保任的「本覺」,也變成了幻象的一部分。因為它參與了幻象的生成。在它參與幻象生成的剎那,它自己也一腳踏進了幻化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投生娑婆世界的「時刻」——「王子誕生在凈飯王家」。

當我們注視自己的本覺時,本覺開始「幻化」——它「化成」了兩部分:一部分仍然是本覺,一部分是本覺的影像。本覺是法身,本覺的影像被稱作報身。如果在報身的基礎上繼續幻化,那就是化身。三身的幻化時刻在進行,只要你注意,你隨處隨地、時時刻刻地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三身是「同時」存在的。

從三身的角度說,所謂「保任」:保的是報身,任的是化身。法身不需要保任,因為一切「保」和「任」都是它的作為。三身佛中,法身不「直接」除苦——不對治式的除苦,能如此除卻我們苦情的是報身。報身呈現是的「涅槃」相,涅槃是幻象的另一邊——幻象的消失,認出這個涅槃相,可以一定程度的「對治」幻象,所以報身可除苦;而法身呈現的是「大涅槃」相,大涅槃之心無為無不為——它是一切作為的始作俑者,苦與樂、幻與真、明與無明等都由它化現,它沒有「除和可除」,它是全體,它呈現一切。所以大涅槃相(法身)不除苦,但「成為」它,卻是真正的除苦。因為它是一切的源頭。

「保任」,發生在化身和報身之間,即為了避免千百萬億變化像來「覆蔽」清凈涅槃相。化身佛和報身佛都是「法身佛」的化顯或應用——它化現為「能保任的」、「所保任的」和「保任」本身。當我們去保任,「能保任」和「所保任」立刻同時化為「前塵」。當我們不能真正知曉「本性」時,我們的本性很容易被一次次所化為的「前塵」所覆蔽。因此,當一個修行者修行到「報身凈土」前時,作「保任」的活動是必要的。但應知道,「保任」活動仍還在幻象里,因為它還仍然是一種「有為法」。從某種意義上說,保任就是「保護凈土,任其魔軍」。「魔軍」當然是幻象,但「凈土」——也還是幻象,凈土是「沒有幻象」的幻象。「凈土」是涅槃相,「涅槃」是「幻象不在」的幻象。

總之,只要你還「保任」或還在「保任」,說明你還沒有走出幻化國——你還在最後的幻里,一個更加逼真的幻(覺相)。如果你徹底「到家」、真正「到家」了,不存在「保任」。只要你還有個「提著」、「防著」或「注意著」,說明你還在「途中」,並非「家中」。「途中」意味著,還有「分別」,還有「兩邊」存在,沒有完全回到「一體」。佛陀設計的修行,實質是「以幻修幻」的。當「所修的幻」消失了,那麼就不存在「能修的幻」。只要還有個「修」在那裡,那說明「幻」還在那裡;如果「幻」真正沒了,那麼「修」從何而立?所以,作為修行者,只要你還有個「修」念存在,那麼你還在幻化中。「保任」是一批來到了凈土的修行者的修行。他們已到了大菩薩位,還沒到佛位,因為他們還有最後的分別,還有殘留的作為。還沒徹「成」那一顆本心。

B

我不能確定你的朋友所「守」的「她」是指什麼。通常所守者有兩個:一是報身,二是肉身。如果修行者所守的是肉身,它被稱為「守屍鬼」;如果所守的是報身,它可被稱為「凈土看門人」。有些人將報身和肉身混為一談,這不符合事實真相。

保任是「守覺」嗎?這要看你所認識到的「覺」是什麼。一般人分不清「能覺」、「所覺」和「本覺」的關係,所以,有時將「守覺」錯誤地變成強化「能覺」或「所覺」。這種情況,越守覺可能越感覺到「張力」,即越感到二元分裂感。倘若真正的認識到「本覺」,那麼將無什麼可守;倘若你所認識到的是本覺的影像,那麼,「保任」或「守覺」將會發生。守覺……當我們去守覺時,我們所要守的那個「覺」已不再是真覺(法身),而是法身的第一個化現——報身,也稱報身凈土。我們所守的,只是報身凈土;法身本身,無法守、不能守、無須守。

法身無法被「捕捉」到,當我們去捕捉它時,它一直在「化身」並「後退」。你永遠無法觸及到它,因為你就是它。當你向內行深、逆流時——在它不斷地「化身」並「後退」的過程,你所看到的是,一切「化身」紛紛成為「前塵」。如果你不清醒,即時,「前塵」就將真如「覆蔽」了,就像天空急速地下著鵝毛大雪,不一會兒就是一個雪的世界。即,一不小心,你被「移進」或「推入」前塵的世界——幻象的世界。

「能覺」和「所覺」不是「本覺」。當你去追蹤覺知「本覺」時,你會注意到,「所覺」和「能覺」立馬同時變成了平等的「前塵」。「前塵」的產生和法身的「後移」,就是心「化身」的過程。向內流修觀察的人,可能會注意到這點。正確的守覺沒有一個「守」字,也就是說,正確的守覺活動中間沒有「力」的作用。沒有任何張力、壓力或捉力。前塵「無心」,本覺「無心」,所謂真守覺,即是以無心對無心,猶如無心的鏡子與無心的萬事萬物相對而產生無心的影像一樣。真守覺即是如此。前塵來去於覺前,如同塵埃划過虛空,亦如光芒照過浮塵。一切優美而無為。這就是美妙的生命覺照,最愉快的行者心智遊戲。

真正的守覺不象是貓捉老鼠,那樣暗含著「敵意」,背後潛伏著「二元對立」的意識,非真正的守覺。假若如此,守覺就變成了一場內在的保衛戰和下一場戰爭的因了。

C

「守覺」和「保任」完全一樣嗎?「守覺」重點在「守」和所守的本體——「覺」;「保任」一面看護本體,一面看護塵象,它更為輕鬆自由些。一個是「守」,一個是自由地「照看」,就像一個是警察在值班,一個是爺爺奶奶在自己的家裡照看孫子一般。「保任」——對自己的心念,就像大人對小孩的態度一樣:「保其安全,任其自由」。總體來說,保任和守覺實質表達的是一個意思,但「保任」比「守覺」更進化一些。「守」即是「覺」嗎?守是能覺,並非本覺。本覺非能覺,本覺超能覺。

「守覺」或「保任」都還屬「有為法」,都還是妄為。並非修行的目標。修行最後的目標是:你「成為」法身,或說,你「以」法身而活著。(法身即心)。當你能夠如此,沒有所謂的修與不修,你超越了修不修而存在。即,你是一種「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無為、無不為」是心本來的樣子。事實上,每個人實際都正在「是」著法身,並「以」法身而活著,只是他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也就相當於他們沒有「以法身而活著」或並非「是著法身」了。所謂修行,就是經過一番幻游,又回到了「本來所是」的地方或狀態。因為經過幻,知道了什麼是真,知道了自己的心或法身,這個時候才可以真正稱作「是」法身或「以」法身而活著了。

修行之前,每個人的實質是「是」法身或「以法身活著」;修行覺悟之後,每個的實質也是「是」法身或「以法身活著」。所不同的是:圓修歸來回到這個點上的人完全活在一如里,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疑惑或悲傷等;但未修之前的凡夫雖然本身也「正是那顆心或以法身本身而活著」,但他們不斷產生並掉入幻象,產生執著、痛苦、煩惱。而修成歸來的人則和此有所不同。這就是我說「成為」那顆心或「以」法身而活著的含義。

修行中,「覺」、「能覺」、「所覺」或「法身」、「報身」、「化身」或「保任」、「守覺」等是需要體會的。僅僅用頭腦思維、推斷或理解,沒辦法搞清。如果那樣,也只能越思維、越分析,越混亂和搞不清。你只有有體驗的基礎,「悟」——才可能發生。也就是說,你必須有真正「覺」的基礎,真正的「覺悟」才會發生。否則,要明白生命自身的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祝一切與佛法相契合的修行人,都能持久的覺,細細的覺,因覺而悟,因悟而回歸大道。


推薦閱讀:

打坐的時候身上癢要去撓嗎?還是忍著?
清凈?
修行必備的佛學智慧1
凈空法師: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才是為正法常住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