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墓風水和被盜詳情
圖:2007年初發掘的安徽「六安王」墓內棺材正前方發現的唐代盜洞 節目的由頭,就是近期北京警方破獲的明御馬監太監景聰墓被盜一事。盜墓賊首名叫李德林,經過多次踩點,李探明了法海寺附近可能存在墓葬。2008年4月間,李德林與劉春友等8人使用鎬、洛陽鏟、探針等工具,先後多次對景聰墓進行盜掘,盜得不少隨葬品。4月23日晚9時,李德林一夥前去「濾坑」(同墓穴再尋寶)時,被警方抓了個現場。 李德林一夥能盜墓成功,與盜洞打得准有直接關係,直達墓室。當時,徐滔問我為什麼盜墓者會這麼厲害?事實上,打盜洞是盜墓的基本功,有點經驗的稍懂點風水常識的盜墓賊,根據地形特徵,一般都能摸清方位。即便一時拿不準,通過探方也可以知道從哪下鏟。打洞時,一般選擇棺頭或棺尾,此兩處比較好下手;而且,古人喜歡把值錢的隨葬品放在屍體的「左肩右腳」位置,取寶成功率亦大。 盜洞挖掘得是否準確,決定一次盜墓成功與否,所以盜墓賊做活前一般會仔細研究一番,就如外科醫生做手術前要划出切口一樣,馬虎不得。盜洞有方圓之分。古人喜歡取方孔,這比較符合人的身體特徵,便於上下攀爬。近現代的盜洞一般是圓口,比較隨意,這可能與使用炸藥、「速戰速決」有關係。相對來講,古代的盜墓賊玩的是技術活兒,不論是風水理論,還是民間葬俗都了如指掌。但如何打洞,確是古今盜墓賊都要掌握的常識,這是為什麼盜洞一般都挖得準的原因。 說到盜洞挖得准,晚清名臣曾國藩墓被盜時,也是這樣。關於曾國藩墓被盜的傳聞很多,詳細情況外界並無知曉,可以說是鮮為人知。這裡,就主要來聊聊這件事情。
圖:曾國藩墓(修復後)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務運動」的主要發起者,系湘軍領袖,鎮壓農民起義軍太平軍的重臣,對清朝廷而言,可謂功勛卓著。曾的影響力在近現代史上都很大,連曾的老鄉、出身於湖南韶山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早年都十分崇拜他。1917年8月23日,毛在寫給黎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家)的信中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曾國藩是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元1872年3月12日,孫中山也是這天去世的)猝死的,當時他與長子曾紀澤在南京的府中散步,不想一下子發病,沒有救,曾時任兩江總督,62歲。因為死得突然(人謂「無疾而終」),根據其生前談話時流露出的心愿,「葉落歸根」,其靈柩運回湖南老家。 其弟曾國潢,子曾紀澤、曾紀鴻等從南京扶柩回湘。路上走得很小心,五月下旬才抵達長沙。因為天氣開始變熱,不宜久置,遂在曾生前心儀的南門外金盆嶺南,選址挖墓。墓穴成形,便於六月中旬出殯下葬,比較倉促。 為什麼會選擇金盆嶺?有這麼一個說法。此山附近曾有一座桐溪寺,寺山後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環境幽雅,因而得名。桐溪寺前身為「興國寺」,據說為唐朝振朗禪師創建。寺毀後至宋復建,名叫「伏龍庵」。至明末,寺又毀。清代經天岩應適禪師募緣重建,改名「桐溪寺」。曾與桐溪寺有緣,鍾情此地,是因為當年曾在此訓練湘軍。
圖:曾國畫像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於地主家庭。曾姊妹9人,兄弟5人,藩為長子。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當年曾國藩在訓練湘軍時,其重要的助手就是曾國莖、曾國潢、曾國華諸弟。 曾國藩在此訓軍時,不時造訪桐溪寺。時寺中主持法名叫「寶月」,曾與寶月言語相投。相見甚歡。據說,當時曾國藩已有意以桐溪寺所在地伏龍山之陽作為死後歸葬之地。但當時寶月並沒有直接答應他,他告訴曾國藩,佛門近地非常人能使用。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寶月圓寂後,葬於金盆嶺,寶月不讓曾國藩葬此,是否是出於私心?但曾國藩最後還是「躺」在金盆嶺。 有人說曾國藩是信奉風水的大師。實際上,根據曾本人的日記和家書所載,曾國藩早年並不相信堪輿術。據《曾國藩往來家書全編》所載,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廿一日,曾國藩寫給諸弟的家書中有這樣的說法「我平日最不信風水」。曾家祖上也不相信風水,曾國藩在咸豐十年十二月廿四日「與澄弟書」中稱,「吾祖星岡(曾玉屏,字星岡,曾國藩的曾祖父)公在時,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而且,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也淡漠風水,最反對當時為求風水寶地,讓先人靈柩遲遲不得下葬的鄉風。 但後來曾國藩卻迷信上了風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九月十八日,曾國藩的奶奶去世,曾國藩覺得祖母的葬地選址不是太好,靠水太近,不開闊,遂給祖父寫信,希望改葬。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七日,曾給祖父的家書中有這樣的文字:「孫幸蒙祖父福佑,忝居士大夫之末,則祖母墳塋必須局面宏敞,其墓下拜掃之處須寬闊,其外須立誥封牌坊,又其外須立神道碑。木斗沖規模隘小,離河太近,無立牌坊及神道碑之地,是以孫不甚放心。意欲從容另尋一地,以圖改葬,不求富貴吉祥,但求無水蟻無兇險,面前宏敞而已,不知大人以為如何?」但祖父沒有同意孫子的建議。 祖母下葬半年後,曾家好運連連。曾國藩自己官升至二品不說,久有惡疾的祖父病也好了。都傳這是祖母葬到了風水寶地,曾國藩也信以為真,不只不能改葬,還要好好保護。在一封家書中,曾國藩稱,祖母墳地「風水之好可知,萬萬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則謂之不祥,且大不孝矣。」正是因為這原因,「平日最不信風水」的曾國藩,開始迷信了堪輿術。
圖:曾國墓前山川形勢 後來,父親曾麟書去世後,曾國藩便很在意風水了,請了多位風水大師給父親找風水寶地。曾國藩年事漸高時,也為自己準備風水寶地,曾委囑弟弟曾國荃在老家湘鄉曾家祖墳(曾祖父競希公墓地)周圍為其擇卜墓地,結果曾家祖墳範圍內上好的位置已經用完。倒是父母的墓地附近有一處,但空間太小,如果將父母的墳地往外移動一下,可空出一大塊地來。曾國荃向曾國藩表達了此意,但曾國藩堅決不同意,認為不可以讓父母靈魂受擾。後來曾國藩告訴曾國荃,早年辦團練時曾在長沙郊外看上了一處地方,遺骨不用再運回湘鄉,就安葬在長沙郊外。 而為什麼曾國藩會囑弟弟在競希公的墓地周邊找自己的安息之地,這裡又有一個原因。據曾氏家譜,清朝初年,曾氏家族從衡陽的廟山,遷到湘鄉荷塘二十四都(今屬雙峰縣)定居,家譜上定稱「大界曾氏」。但大界曾氏在曾國藩之前並不發達,世代都是農民,靠種田為生,與科舉無緣。一直到了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才文曲星下凡,曾麟書考中了個秀才。到了曾國藩這一輩,奇蹟出現了,「大界曾氏」一下子出了多位大人物,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曾氏名人,甚至連「十大元帥」之一的葉見英也是曾家女婿,其夫人曾憲植是曾國藩直系後人。當時便有風水先生傳,曾國藩的祖墳(曾競希)埋到了風水寶地上。 曾競希死時曾國藩才5歲,葬在荷葉鎮神沖太西沖。當地人傳稱,曾競希的墓地是塊「金雞」。前有小河環繞,後面是一狹長的山地,像雞脖。再後是一長圓形的山丘,像雞身;長圓形山丘兩邊,各有一塊底矮的扇形山地,像雞翅,曾競希的墓穴正好選址「雞頭」。傳說,曾競希葬後次年春天,當地連下了三天大雨,山洪大暴發,「雞頭」前面田裡的莊稼、泥土都讓水沖走了,田地積滿白沙細石。有好事的風水先生便稱,曾競希長眠的寶地顯靈——「金雞啄白米」,曾家將顯貴,囑曾家保護好這墓地。 其實,曾競希的墓地形勢就是中國古人喜歡擇葬的「四靈」(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地,「金雞啄米」不過是附會之說。雖然曾競希墓地傳奇是附會之說,但曾家後來確實顯貴了,曾國藩考中了進士。所以,曾國藩囑弟弟給他在曾祖父的墳地附近找自己的歸葬處,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曾國藩下葬金盆嶺後並沒有長久安息,實際上僅是暫攢。葬後兩年,曾妻歐陽夫人去世,長子曾紀澤遂將父親遷葬,與母親合塋於善化縣湘西伏龍山之陽,即今望城縣坪塘鎮桐溪村伏龍山南。此處墓地據說是清朝廷出費用,派堪輿大風在其故里尋訪得來的風水寶地,後來此山易名獅子峰。
圖:曾國夫妻繡像 曾國藩現在的墓地,距坪塘鎮中心區約4公里,距離長沙市城區瀟湘大道、繞城高速、嶽麓大道三幹線主匝道約為2公里。曾墓原先建築規模很大,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分為墓冢、墓圍、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廬、碑亭8大部分。墓冢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糯米汁封死,上鋪砌花崗石,呈半圓形,底徑5米,殘高2米。塋地以花崗石牆圍護。墓後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寬2米,刻楷書碑文「皇清太傅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歐陽夫人之墓」(見下圖)。附碑均為龍紋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約50平方米,東西各立石闕一個,分別刻「曾太傅墓東闕」、「曾太傅墓西闕」字樣,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圍牆而下,與墓廬相連,通道邊有石馬、石獅、石虎及翁仲各一對。距曾國藩墓約60米處立有「太傅大學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學士李鴻章撰、翰林黃自元書,敘述曾國藩生平功績。 實際上,目前大家所見的曾國藩墓為後來修復的,原墓早就被毀。曾墓被毀既有盜墓賊所為,也有「文革」期間的紅衛兵所為。據當地文管部門透露,比較重大的毀墓事件在1949年後先後有過三次,直到1993年曾國藩墓被確定為當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情況才有所改變。1996年,曾墓又被公布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國藩墓在民國時期也受到重點保護,曾家也頗用心,曾用20畝良田,聘請當地一戶周姓人家為守墓人。因為是清朝重臣,其墓地也不讓人隨便進出。據說凡五官不全的、放牧的、要飯的,都不允許進入墓地,附近不讓放豬放羊。但在1949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曾墓遭到了嚴重破壞。
圖:曾國藩墓碑 第一次毀墓事件發在1950年代大陸「農業合作化」時期。在「破四舊」運動中,除墓冢、墓桌外,其他地面附屬建築悉被破壞,精美的條石讓附近村民搬回家建房子砌豬圈,桐溪古寺也在此時消失了。第二次破壞則發生在「文革」期間,墓地上的石馬、石獅、石虎及石翁仲被推倒,砸碎。當時紅衛兵打算挖開墓穴,但因為曾墓是用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澆而成,非常堅固,使用炸藥也沒有能把墓掘開,(一說掘開後棺未能開)。 影響最大、真正破壞到核心墓穴的一次事件,則是盜墓所引起的,發生於1989年冬天。 當時,「萬元戶」概念流行,要想富,去盜墓。曾國藩的墓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被盜墓賊盯上的。據當地村民回憶,那晚天特別寒冷,刮著大風,不少人早早就鑽進被窩裡睡覺了。有幾位年紀大睡不著覺的村民,圍著火盆前烤火拉家常。快到後半夜的時候,從獅峰山方向傳來了「轟轟」的響聲,懷疑有人在盜曾國藩的墓,因為當時盜墓現象在當地不時發生。當地鎮文化站站長王震球、望城縣文管所所長余耀國及派出所民警接報後,立即趕到墓地,在現場還能聞到很濃的火藥味,現場還有盜墓賊逃跑時丟棄的鉤子、繩索、手套等盜墓工具。 墓上有直徑達一尺多的盜洞,明顯是用火藥剛炸開的,現場還留有燃燒後殘存的導火索。因為曾墓十分堅固,盜墓賊多次爆破,也僅炸開了一個很小的盜洞了。但此盜洞打得準確異常,正在盜墓者習慣下鏟的棺頭,不應該是盜墓新手所為。
圖:2008年初山東省即墨市溫泉鎮西石橋漢墓上發現的現代盜洞,取法古代方形盜洞 從盜洞往下望,可以看到黑色的棺材。曾的棺材是用上等楠木做的,材質好。盜墓賊在成功挖到棺材後,卻未能將棺材揭開,僅在上面弄出了一個小洞。此小洞是用火燒了很長時間才燒出來的。在火燒之前,盜墓賊應該想盡了各種辦法。由於棺材上的洞口太小,盜墓賊只好用鐵鉤子從棺材鉤隨葬品。由於曾的棺材內塞有大量的燈草,隨葬品在下面,盜墓賊只得先鉤出燈草。 在盜墓現場,人們發現了一頂清臣的官帽,此帽做工十分考究,系用上等蠶絲織成的,黑色。專家判斷,此帽應該是盜墓者鉤出來的官內之物。這頂官帽很值錢,為什麼會丟在現場不帶走?分析可能是是盜墓賊逃得太急,沒有來得及帶上;再是沒有看上這「破帽子」,只圖金銀財寶。這項帽子目前並沒有存於世上,當時被重新放回了曾的棺內。 盜墓賊到底從曾國藩的墓內盜走了多少文物?目前不得而知,但專家根據盜洞很小的情況推測,盜墓賊只是鉤走了一部分棺內之物,且都是小件,大部分隨葬品並沒有被盜走。當地官方在事發後次日上午,便安排人員用鋼筋、水泥將盜洞封死。曾墓被盜,當時影響很大,時湖南省省長熊清泉在上呈的曾墓被盜上報材料上批示,「如經查實,對盜墓者嚴懲不貸」。但因為線索不全,當年到底是誰盜了曾國藩的墓,至今沒有偵破,成了一樁盜墓迷案。 曾國藩墓造價很高,用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澆而成,在修建時已考慮了反盜墓。還有傳說,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曾國藩墓是「疑冢」,葬有屍首的墓室被挪動了位置,另葬他處,以防止盜墓賊光顧。而且,為了防止工匠泄密,工匠「集體消失」了。築墓時整個山頭都是民工,可是快到墓室修好,這些人一下子就不見了。當時就有傳言,清朝廷將這些工匠秘密殺害了,或是發配到不知名的遠方。 但不論如何反盜墓,只要墓中有值錢的東西,盜墓賊總有辦法將墓盜開的,所以,只有「裸葬」才是最高超的反盜墓招數!給作者留言 查看作者博客 博主新出版的《帝王秘事》封面
推薦閱讀:
※給曾國藩算賬,算出了什麼
※「假證之鄉」"詐騙之鄉"這個鍋,我們100萬雙峰人不背!
※曾國藩創建湘軍
※幫你讀《曾國藩:野焚》|政商必讀|曾國藩宦海歷程(中)
※曾國藩:人是可以貌相的,四大福相,你的面相符合嗎?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