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坦言:開第一次會時 我心也跳
樓主 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的中朝首席談判代表同美國和南朝鮮首席代表在《關於朝鮮軍事停戰協定》上簽字,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終於停止。然而,軍事衝突停止之後,遠東的國際緊張局勢卻仍未徹底緩和,停戰協定中規定的政治解決程序遭到破壞,戰火隨時可能重新燃起。 問題出在美國人身上。 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美國人拒絕從南朝鮮撤軍,而當時,法國正在印度支那跟越南打仗。美國以中國可能會幹涉印度支那為由,要挾英、法等國聯合行動,對中國採取所謂威懾行動,使印支戰爭有擴大的可能。 法國人對美國的意圖並不贊同,它在印度支那八年的戰爭,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而戰場的形勢卻每況愈下,敗仗連連。法國國內反戰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政府內部意見分歧也吵得不亦樂乎。這一切已經影響了它在歐洲的地位。法國總理拉尼埃曾在國民議會上哀嘆: 「三大國(指美、英、法———作者注)中只有法國還在流血,而這個戰爭將妨礙法國擴大它在歐洲的軍事地位。」 英國人也不贊同美國人的想法。對英國來說,它覺得不論交戰雙方誰取得勝利,或者是美國人介入,都有可能會衝擊英國在馬來半島的利益,而搞不好的話,還有可能使英國捲入跟中國的戰爭,所以,它也希望印度支那戰爭能早日停火。 在這個背景下,1954年1月,蘇、美、英、法四國外長在柏林開會,會上蘇聯提出,邀請朝鮮戰爭和印支戰爭各方在日內瓦舉行會議,尋求朝鮮問題的政治解決和印支地區的和平途徑。 美國人自然是不願意看到中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而且它非常害怕在國際事務中出現中國的聲音。但是,要想阻止中國登上國際舞台,也是不可能的。美國人自己也明白,沒有中國的參加,任何問題都很難得到真正的解決。「無視一個擁有六億人口的大國的存在是愚蠢的。」 經過激烈的爭論和討價還價,四國外長最後還是達成了協議,並發表了聯合公報,宣佈於1954年4月26日在日內瓦舉行五大國外長會議。 當時美國人堅持要在公報上寫明,邀請中國參加,並不含有對中國外交承認的意思。所以,公報上寫了一句:「無論是邀請參加上述會議或舉行上述會議,都不得被認為含有在任何未予以外交承認之情況下,予以外交承認之意。」 中國政府對出席日內瓦會議給予積極的回應。 1953年10月8日,周恩來外長發表聲明,表示贊同蘇聯政府關於召開五大國外長會議的建議。 當時有很多國家對中國或缺乏了解,或懾於美國的壓力,而沒有跟我們建立外交上的聯繫。中央決定,要利用這個機會,盡一切努力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力爭獲得某些協議,粉碎美國對我的封鎖,促進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同時,展現我嶄新的外交形象,拓展我國際空間,爭取同更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因為這將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在國際多邊外交舞台上亮相,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內部來說,中央對這次會議給予高度重視,周恩來親自挂帥。4月19日,中國政府正式任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為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副外長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為秘書長,黃華為代表團新聞發言人。 考慮到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參加重大國際活動的代表團,而且出席會議的美、英、法、蘇等國的代表團都十分龐大,外交部建議也多派些人去,包括選一些各方面的專家,這樣既可以應對各方面的工作,同與會各代表團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溝通和交流,同時,也鍛煉一下自己的隊伍,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見見世面,積累外交鬥爭的經驗。中央同意了外交部的建議,組成了180多人的龐大代表團。 確實,對於代表團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任務。雖說我們有跟各國建交談判的經驗和朝鮮停戰談判中同美國人的較量,但是,出席這樣的多邊國際會議畢竟是第一次,大家都沒有什麼經驗。 鑒於這種情況,為了保證開好這次會議,充分展示新中國嶄新的外交形象,周恩來在代表團組建之後召開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即向大家提出了要求。他強調: 儘管我們過去在國內有談判經驗,跟美國吵架有經驗,但那是野檯子戲,那是無法無天,什麼也不怕,鬧翻了也就那麼回事,當然我們談判不是為了鬧翻。就是說,那時我們進行談判的範圍小,有什麼就說什麼。中國是一個大國,到日內瓦是參加一個正式的國際會議了,我們是登國際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戲,文戲中有武戲,但總歸是一個正規戲。有幾個兄弟國家參加,要配合,要有板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還是本著學習的精神。 在部長級會議休會前,周恩來又一次給代表團講話,除了勉力大家繼續努力做好工作之外,還談了自己的外交經驗和感受,就是在這次談話中,他說「第一次開會時,我心也跳」。 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當時鬥爭形勢的嚴峻,也表現出了周恩來的謙遜和坦誠。 |
推薦閱讀:
※100個女人穿白襯衫有100種味道,第一次整理這麼全的教程給你。
※男朋友頻繁提羞羞的事到底是喜歡還是單純的佔有慾?
※男生第一次約會成功殺手鐧:做到五點就可以讓她愛上你
※小弟弟硬度不夠是什麼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第一次大沽之戰
TAG: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