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禮儀習慣的6條建議

培養孩子禮儀習慣的6條建議

1、家長示範——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的日常言行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模仿他人的言行是未成年人的普遍的行為特徵。「言教不如身教」是古今中外通用的教子名言。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做人不能有雙重標準。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的某種不端行為正是他的父母做過的事,做父母的再來批評孩子的這種不端行為,孩子會服氣嗎?性子剛烈的孩子可能會當面反擊:「這是你們教的!」這時,即使父母送他幾個耳光,打他一頓屁股,孩子也許會經不起皮肉之苦而暫停反擊,但內心會仍然不服,甚至會從此鄙視父母的人格和怨恨父母的暴虐。在中國的不少城市,人們往往會在公共汽車上看到做父母的慫恿自己的孩子搶佔座位,或者父母搶佔兩三個座位讓孩子落座,對孕婦、老人、殘疾人的困難視若無睹;在公園裡,草坪上樹有「遊人請勿踐踏」的告示牌,但做父母的視而不見,領著自己的孩子進入草坪任意糟蹋,或偷摘鮮花供孩子玩耍。父母是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孩子年幼時,其舉止行為主要是受父母的影響。我們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舉止粗魯,那麼父母首先必須自己舉止文明。文明的父母才能培養孩子彬彬有禮的風度氣質和恰當得體的言談舉止。孩子年幼時尚不能判斷人們行為文雅與粗俗,孩子最初是從家長的行為習慣中學習待人接物的,那麼這時教育孩子的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一個正確的示範勝過十次「諄諄教誨」。孩子會無意中從家長迎送客人、陪客人談話、陪客人吃飯的舉止言談中學會怎樣為客人開門,請客人入室,為客人倒茶,傾聽客人說話,為客人敬酒,就學會了「在特定的場所中有合適的舉止談吐」。

2、熱情鼓勵——表揚多於批評

孩子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不是指責訓斥出來的,而是鼓勵誇獎出來的。鼓勵,是促使孩子自動自覺地去實施某種行為;支使,是靠權威迫使孩子實施某種行為。聰明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禮儀習慣時必採用鼓勵的方法。例如:在老人的生日晚宴上父母對10歲的孩子作出表揚:孩子,你今晚表現很好!知道把剛上來的菜先放到爺爺奶奶跟前,爸爸媽媽很高興!但是如果你在吃蛋糕後把嘴邊擦乾淨再吃別的東西,那就更好了。

父母要為孩子的行為舉止定下簡易的標準,孩子如果做到了,父母應報之以微笑,或口頭表揚,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好的習慣

在禮儀教育方面,父母如果只會批評、指責、埋怨、挖苦孩子,往往會使孩子對禮儀由厭煩到不屑一顧,對禮儀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的人際交往缺乏自信。我們要讓孩子覺得:懂得禮儀,會經常被人稱讚,獲得別人的好感,自己心裡也美滋滋的。

當孩子向家長要糖果或玩具時,家長要讓孩子說「請」,否則,無論孩子怎樣哭鬧,都不予理睬;孩子拿到玩具時,又要要求孩子說「謝謝」,否則就把玩具重新拿回去。孩子做到了,就要給予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習慣。

禮儀教育,應充滿樂趣,應有典型的示範、溫和的提醒、及時的鼓勵。

3、環境熏陶——耳聞不如眼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孩子禮儀習慣的養成與孩子成長環境的影響熏陶密切相關。良好的禮儀習慣,文明的處事行為,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短期就能達到的。它是靠長期的教育和熏陶才逐漸形成的。從禮儀知識的傳授到形成文明禮儀的自覺行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完成這個漸進過程需要教育的推動力和環境的感染力。禮儀教育是提高孩子對禮儀規範的理性認識,環境熏陶是給孩子提供禮儀示範。二者結合,才能把禮儀規範標準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自覺行為。

三代同堂的家庭對於孩子成長是有利的。因為孩子經常感觸到父母「敬老」的示範。經常有客人來訪的家庭對於孩子成長是有利的。因為孩子經常感觸到父母禮貌待客的示範。家長如果要到有良好家風的親戚朋友家做客,不妨帶上孩子,讓孩子親歷一下別人是如何接待自己的。

有些父母常常把孩子置於只適宜於成人的環境當中,成人在一起打麻將、喝酒、亂侃胡聊,髒話連篇,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不僅學不到文明的舉止,反而會受其負面影響。而事後發現孩子舉止言談不文明、不禮貌時,又來責怪孩子,或對孩子大發雷霆,這都是不應該的。

4、參與實踐——由「知」上升到「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主能力和交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凡是自主能力強的孩子,其社交能力也比較強。孩子的這些處事本領、交際能力、禮儀習慣,需要經歷一個由「知」到「行」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培養。

讓孩子從小就參加接待客人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孩子禮貌待客的好習慣。在參與接待客人的過程中,孩子會親身體會到自己和客人的地位不同,自然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會在言談舉止方面比平時更加用心。這實際上是給孩子提供了一次禮貌待客的實習機會,如果得到客人的稱讚,孩子會油然而生一種滿足感。

孩子最初是不會接待客人的,這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引導。在客人尚未到來之前,應讓孩子知道來的是什麼客人,他與父母、與自己是什麼關係,該如何稱呼,使孩子在心理上作好接待客人的準備。父母可以讓孩子與自己一起做接待客人的準備工作。如打掃房間,採購糖果煙酒,共同創造一個歡迎客人的氣氛。客人來了以後,父母可以讓孩子與家長共同招待客人,或讓孩子幫助父母招待其中的一位小客人。請客人入座,給客人倒茶,還可以讓孩子主動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給小客人玩。孩子要大大方方地回答客人的問話,當大人談話時孩子不要隨便插嘴。當客人走後,父母要給孩子的表現做出評價,多表揚,多鼓勵,適當指出其不足之處。

經過幾次這樣的實習,孩子的「接待經驗」就會逐漸豐富,「接待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5、組織家庭生日聚會——讓孩子學會做主人

過生日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之一。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年中都要有過生日的活動:為爺爺奶奶過生日,為爸爸媽媽過生日,為孩子過生日等。過生日的活動中有許多禮儀,所以過生日活動也是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好機會。

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形式時,可以選擇家庭中任何人的生日,但第一次可以選擇孩子自己的生日,這樣可能會引起孩子特別的關注和興趣。父母可以在這一天讓孩子全面負責接待、迎送客人的工作,使他在實踐中培養起禮儀習慣。父母要幫助孩子策劃這一天活動安排,教給孩子在這一活動中的禮儀知識。下面的內容是這一活動的禮儀常識,可供孩子參考:

(1)在大門口歡迎客人,把客人領進室內,並介紹他們與所有人認識。每次去迎接新的客人,小主人都要因「失陪」而請求已到客人的原諒。不管大人還是小孩,他都要去迎接。要主動提出為客人拿外衣,要等客人把禮物送給自己時自己才可以去拿。接過禮物時要說「謝謝」,並把它和別的禮物放在一起,等過後一起打開。

(2)每打開一份客人的禮物都要說「謝謝」,並表示喜歡。但不要說某某禮物你最喜歡。不要評論禮物價格的貴賤。

(3)生日宴會上如果有長輩,要讓長輩先入座,並坐上座。

(4)生日活動如果有遊戲活動,一定要考慮到讓每個客人都能參與,如果客人中有殘疾者,尤其要注意不要使殘疾者尷尬難堪。

(5)如果有些客人必須提前離開,主人要把他送到門口,並再次表示感謝。

6、參加朋友聚會——讓孩子學會做客人

出席別人家的聚會,到別人家做客,也是讓孩子接受禮儀實踐的很好機會,所以,父母可以有選擇地帶領孩子參加一些親戚朋友邀請的各種聚會,以便他們把禮儀知識付諸實踐。以下內容是作為客人的一些禮儀常識,可供孩子們參考。

(1)在接到邀請(口頭邀請或請柬)後,要給對方回復,並告訴主人樂意參加之意。

(2)到達聚會地點時,要向對方及家人打招呼。

(3)當主人介紹你與某人相認識時,你要向其人問好,並儘可能記住人家的名字。

(4)宴會開始,要等待菜上齊了,主人宣布宴會開始時再動筷子。

(5)吃飯時,不要把盤子里的菜翻來翻去,挑挑揀揀,不要把自己的小碗堆得滿滿的,不要有「搶食」的樣子。

(6)吃飯時既不要一聲不吭,也不要大聲喧嘩,要吃中有談,談中有吃。吃飯時嘴巴發出的聲音不要太大,要保持「吃相」的文明。

(7)聚會結束時,要向主人及其家人道別。
推薦閱讀:

じ☆ve▄▅▆▇深夜裡對你的想起 已是一種習慣▇▆▅▄じ☆ve
要想戒掉一個壞習慣,那就先養成一個好習慣,此消彼長
更好地投資自我——《深度工作》
怎樣養成易瘦體質:5個好習慣+5個不要做
讀書筆記:《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TAG:禮儀 | 孩子 | 習慣 | 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