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說,孩子越對著干 | 採用有效方法贏得孩子的合作

文/瑪希婭 原名陸瑋紅,就職於加拿大高校的中國媽媽,從事北美中產階級家庭教育及早教研究10餘年。節選自《家庭親密育兒法》

有效親子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許多時候,孩子是否願意聽父母說話常常取決於父母說話的方式和方法。孩子從父母說話的聲音、語調之中,就決定是否願意聽父母說話。如果父母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或者根本不願意聽,那麼這種溝通就成了無效或消極溝通。

一天中午,我去朋友珍妮芙家,一進門就看到她9歲的兒子賈斯丁在檢查他的羽毛球包。珍妮芙告訴我:「賈斯丁今天下午1點有一場羽毛球賽,我先讓他整理羽毛球包,他爸爸一會兒開車送他去賽場。」不一會兒,賈斯丁告訴媽媽:「我已經整理完了,該裝的東西都在包里,一切準備就緒。」珍妮芙說道:「太好了,你還有15分鐘時間,到時爸爸帶你去比賽。」 賈斯丁問:「我看到艾薩克在院子里玩,我是不是可以去和他玩一會兒?」 珍妮芙答道:「行,但記著準時回來哦。」

15分鐘過去了,賈斯丁並沒有回來,珍妮芙的先生班森去院子里找賈斯丁。很快班森回來說:「賈斯丁不在院子里,也不在鄰居家。」10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有賈斯丁的蹤影,看得出來班森有些煩躁。如果賈斯丁5分鐘內再不回來的話,他可能會遲到。正在這時,門開了,賈斯丁回來了。他非常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剛到艾薩克家時,佩吉就請我們去她家玩,我們去了,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班森正要開口教訓賈斯丁時,珍妮芙說:「班森,別忘了。」她看著班森,把兩個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邊,做了一個「閉嘴」的動作。班森點點頭,轉向賈斯丁說:「你要求去玩15分鐘,現在25分鐘已經過去了,爸爸希望下次你能說到做到。快遲到了,我們快走吧。」

班森和賈斯丁走後,我問珍妮芙為什麼要向班森做閉嘴的動作。珍妮芙告訴我:「以前,如果賈斯丁犯錯,班森和我常常會長篇累牘地對他說教,但我們發現,隨著賈斯丁一天天長大,他對我們的說教越來越反感。有時我們越說,他越對著干,因此班森和我重新審視了教育賈斯丁的方法。我們教育孩子,其目的不外乎兩點:避免孩子犯錯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因此,我們決定把教育的重點從孩子身上轉移到我們自己身上,決定不再長篇累牘地說教,而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今天賈斯丁因為在外面玩的時間太長而耽誤了他的比賽,那麼不用我們多說,他會從中接受這個教訓。」

有時,孩子覺得父母總是不停地說呀說,一廂情願、沒完沒了地說,而從不願意花時間傾聽他們的意見或想法,因此他們往往對父母的話很厭煩。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針對孩子對父母的話產生的聽覺疲勞,在這裡,我們看看北美父母使用哪些有效的對策。

是「聽」還是「聽到」

通常來說,父母讓孩子「聽」自己說話的目的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讓孩子「聽」自己;二是讓孩子「聽到」自己說的話,並按照說話的內容執行。「聽」和「聽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父母希望的是孩子「聽」自己,那麼父母說話的目標是: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讓孩子聽,父母通過向孩子說話表達自己的感受。這麼做,父母覺得「孩子聽我說話了」。基於這種情況,父母可能不會考慮,也不會介意自己所說的話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換句話說,當父母想讓孩子「聽」自己說話的時候,父母關注的對象是自己。反過來,當父母的目標是想讓孩子「聽到」自己,那麼父母所追求的是:讓孩子明確自己說話的內容,並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說,父母關注的重點是「聽到」自己說話的孩子。我們平常所說的和孩子有效交流指的是上面所說的第二種情況。

在和孩子交流時,父母很難強迫孩子「聽到」自己說話。而且我們都明白重複的說教不僅不能讓孩子「聽到」父母的話,反而讓他們對父母的話產生反感。因此如果要孩子「聽到」自己的話,父母需要採用有效的方法把自己說話的內容明確傳遞給孩子。只有這樣,父母才能贏得孩子的合作。為了避免長篇大論說教,有效地讓孩子「聽到」,不妨試用下面的招數。

採用啟發式提問,和孩子一起尋找對策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因為父母通常覺得自己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了孩子好,自己有責任通過叮嚀,把這些經驗不厭其煩地教給孩子,這樣才能保護孩子,讓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其實父母教育孩子時所說的話和道理孩子大多數都已經聽過,很多時候也明白,但這些說教往往起不到任何效果。捫心自問,孩子的行為有多少次真正是因為父母的說教而改變的?

通常,北美父母認為,與其對孩子說教,倒不妨使用提問的方法,在和孩子的互動問答中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和孩子交談之前,北美父母常常先把自己想要向孩子說明的關鍵點,需要使用哪些辭彙等一一記錄下來,用提問的方法問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啟發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父母不僅培養了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能贏得孩子的合作。因為這是孩子自己找到的解決方法,和受到父母強制性要求相比,孩子更願意接受前者。

在朋友勞麗家,我曾聽到了她和兒子馬丁之間有關寫作業的一段談話。馬丁告訴勞麗:有些數學題他不會做。勞麗巧妙地用啟發式提問法幫孩子找到了問題所在,並為解決這個問題找到了正確方法。

勞麗:今天的家庭作業中,哪道題不會做?

馬丁:第3題和第4題。

勞麗:為什麼會覺得這兩道題比較難?

馬丁: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做。

勞麗:老師講課時講到了嗎?

馬丁:老師講了,但我沒有聽到。

勞麗:為什麼沒有聽到呢?

馬丁:老師講課時,安迪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回答他的問題時,錯過了老師的講課內容。

勞麗:嗯,上課時回答同桌問題,確實會錯過聽老師講課。

馬丁:所以我這兩道題都不會做。

勞麗:讓我幫你看看。(媽媽幫孩子講解了題目,孩子如釋重負。)

勞麗:下次同學上課時問你問題,你該怎麼做?

馬丁:如果再有這樣的情況,我讓他先記下來下課再問我。

勞麗:對,這樣老師講的內容你都能聽到了。

在生活中,當聽到孩子說不會做作業時,父母常常會問:「為什麼不會做?」當得知孩子是因為上課沒有好好聽講而不會做作業時,父母又會長篇大論地說教:上課聽講有多重要,以後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聽講,不能開小差……父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聽到這樣的說教會有怎樣的反應?

而在上文故事中,勞麗並沒有因為馬丁上課沒好好聽講、不會做作業而對馬丁進行長篇大論的批評,而是通過啟發式提問,讓孩子對自己學習上面臨的問題進行思考。孩子在和勞麗的問答中,找到了造成問題的原因(上課時因回答同學的問題而錯過了老師的講課內容)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我讓他先把問題記下來,下課後再問我)。這種方法避免了父母不停地單方面向孩子說教,變成了父母和孩子就上課時面對同學提問應該採用的方法而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交談,父母既了解孩子的情況,也能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啟發式提問的注意事項

1.使用啟發式提問和孩子交流時,父母應盡量使用開放式問題,而不是封閉式的問題。開放式問題通常以「誰」「什麼」「為什麼」「如何」等詞來發問。由於開放式問題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孩子可以首先就父母的問題進行思考,然後回答,這樣有助於父母了解孩子,並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以下是一些開放式問題的例子。

你們一起在操場上玩,瑪麗突然哭了起來,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

米蕊和莎莎什麼時候吵架了?

今天你們幾個人參觀了博物館?

如果奧利維亞取笑你,你感覺如何?

你告訴山姆大家都不喜歡他的畫,你覺得他會怎麼想?

從薩莉應對被人欺負這件事情中,你學到了哪些經驗?

如果有人讓你不要和蘿莉玩,你怎麼處理呢?

想要手工做張生日卡,你知道向誰學嗎?

怎麼做才能彌補你的過錯?

為了取得好成績,你該怎麼做?

在派對上大家高興地玩遊戲,一個人早退不容易,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提前離開瑪麗的派對的?

2. 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和孩子展開討論時,父母希望得到的是真實的回答,但孩子的回答有時可能並不是父母希望聽到的。如果是這樣,父母也應該保持冷靜,避免和孩子爭論或辯解。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回答反應過激,不願接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那麼孩子將來可能會隱瞞自己的想法,不會對父母坦誠相告。

3. 提問題時使用的措辭應該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而定。如果孩子還不能理解父母啟發式問題所要傳遞的信息,那麼父母應該使用更簡單的問題提問。

很多時候,孩子就是不明白父母的話,也會言不由衷地笑笑說「懂了」。因此,如果和孩子說話時父母引入了新的辭彙,就應該問孩子是不是理解剛才的話,也可以讓孩子解釋一下聽到的話。如果孩子解釋錯了,父母不要批評孩子,只要把這個新詞的意思給他們解釋一遍就行。

就事論事,抓大放小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在育兒過程中,父母要記住的是:我們都有過失和缺點,孩子更是如此。在北美,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有選擇性地和孩子『爭鬥』。」也就是說,管教孩子時,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確哪些事情他們必須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哪些事情是父母放手不管可以自主決定的。針對重要的事情,父母儘可能用簡潔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說可不說的就不說。

媽媽給休伯特買了一件新外套。星期一,休伯特穿著新外套高高興興地上學了。可是由於天熱,休伯特把新衣服脫了下來。回家的時候,休伯特把衣服夾在腋下,和同學一起走回家。可是到家時,媽媽問休伯特:「你的新衣服呢?」休伯特這才想起自己的新外套來,但他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掉的。媽媽非常生氣,開始數落:「我一直告訴你,如果天熱的話,把脫下的衣服放進書包帶回家,可你總記不住。你的記性怎麼這麼差,前兩天上課還忘了帶圓規。你的腦袋長哪裡去了?走路又不好好走,一定是和同學推推搡搡才把衣服弄掉的。以後一定要記住把東西都放進書包。走路要好好地走,不能和人拉拉扯扯的。回家之後你也只記得看電視,作業一點兒也沒有做,你怎麼每次都要媽媽提醒。」

休伯特丟了一件外套,這是媽媽需要和休伯特談論的問題。因此媽媽可以忽略休伯特的其他問題,如怎樣走路,回家後先做作業等。但媽媽一下子對休伯特提了太多的要求,休伯特不可能全記住。正確的方法是,媽媽可以在和休伯特了結了如何處理脫下來的衣服這件事之後再討論其他的問題。

此外,父母還應避免翻舊賬,將孩子以前的過錯一起拿出來數落。休伯特丟了一件衣服是不對,但這並不是一件大事。現在媽媽把休伯特前兩天忘了帶圓規的事也一起提了出來,這麼一來,丟衣服這個原本不大的問題演變成休伯特總是不長記性等性格方面的問題。因此在處理孩子的錯誤時,父母切忌翻舊賬,而要就事論事、針對這次的錯來幫孩子識錯糾錯。

要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並不容易,這可能需要父母不斷的練習才行。此外,剛開始時,父母可能會覺得說起來很尷尬,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自然做到。而孩子也一定能明白父母的心意,能感覺到父母願意傾聽自己的心聲,他們並不是一味說教的父母。


推薦閱讀:

卵巢保養好方法 — 健康食譜,快點學起來~
作業寫不完,又覺得抄很愧疚,怎麼辦?
貨運代理技巧心得-尋找好貨代的方法詳解
盲派命理的論命特點及學習方法
南瓜的藥用價值和食用方法--溫情小屋

TAG:孩子 | 父母 | 方法 | 合作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