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致命缺陷?為何所謂大日本帝國的擴張美夢註定失敗?

對於一個窮人來說,在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還有可能成為富一代。對於一個地緣實力差勁的國家,在先天不足之下,往往需要對外掠奪更好的地盤來帶動國家的長遠發展。不過,這個前提是要有能吃掉這個地盤的能力。

像日本這樣的地緣小國,千年以來都是靠著汲取中國的文明而推動本國的發展。不過,日本遇上並抓住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在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下,日本順勢而為,推行了明知維新,進行工業革新。從此,日本便扶搖直上,國力大增,大力發展軍事,有了對外擴展的資本。

而日本擴張的對象,鎖定了中國。

中國是世界一流的地緣板塊,且與日本毗鄰,況且,那時的中國還處於農耕時代,國運已是江河日下,同時,備受列強欺凌。這就為日本圖謀中國提供了條件。如果能趁機佔領中國、摧毀華夏文明,日本便再也不用蝸居在太平洋的孤島上,一躍成為東亞大陸的主宰者。面對這樣的美好憧憬,日本人能不心動?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拉開了日本侵華之路的序幕。那時,清廷腐敗,中國又沒有工業支撐,就算是世界一等一的地緣大國,可是卻因文明落後,而完全沒有能力將地緣實力變為符合工業文明時代發展該有的實力。中國敗了,日本割佔了朝鮮、遼東半島、台灣,錢袋子里還有清廷的2億兩白銀賠款。日本軍國主義擴張初見成效。

身陷農耕泥澡的中國,遲遲無法向工業文明轉型,此消彼長之下,日本的國力已遠遠領先中國。

在西方列強中,俄羅斯也對中國有覬覦之心,萬萬不想讓日本獨自鯨吞東亞大陸。而俄羅斯與中國緊密的地緣關係,以及俄羅斯對領土擴張的熱衷度,也決定了其會成為日本鯨吞中國的絆腳石,日俄衝突不可避免。

雖然,俄羅斯的地緣實力、現實國力,均在日本之上,不過,其本部核心區卻遠在東歐。遠東與東歐遙遠的距離,再加上北亞極度惡劣的地理環境,使得遠東地緣實力受限。這就給了身在東亞的日本可趁之機。

從外部環境來看,對日本也有利。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因距離東亞太遠,但又要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於是,便要扶植日本來對俄羅斯施加壓力,早在1902年,英日便已結盟。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憑藉地緣關係上的優勢,取得戰爭勝利,主導了中國東北、黃海和朝鮮地區。

憑甲午、日俄兩次戰爭的勝利果實,日本的地緣實力和現實國力大幅增長,初步具備二流強國的實力。

一戰中,俄羅斯國力大損,新生的蘇俄政權內受白俄之困,外受列強封鎖,一時無暇東顧。同時,英法等老牌列強,受戰爭損失同樣嚴重,在東方的影響力也不如往昔。再看中國,長期混戰,國力大衰。這些都為日本佔據東亞,全面侵華創造了良好時機。

日本雖有家底,不過要一舉滅華,也顯得力不從心。

而此時,崛起的美國也成為了日本的阻礙。

一戰中,美國大發橫財,英法俄德等老牌殖民國家元氣大傷,此消彼長之下,戰後的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實力大增的國與東亞的地緣關係雖也比較疏離,但美國卻有了太平洋的主導權。而隨著《華盛頓條約》的簽訂,意味著美日已主導太平洋地區,英法已是過去式。

從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地緣實力上看,美國實力更強。不過具體到西太平洋地區,日本與東亞有更緊密的地緣關係,基本上能做到與美國分庭抗禮,甚至比美國影響力更大。

一旦日本獨霸東亞大陸,不僅損害了美國的在華利益,同時,也會削弱其在整個太平洋板塊的控制權。

對於美國來說,更願意東亞大陸維持現狀。畢竟一個落後、分裂的東亞大陸,威脅不到美國的利益構成。而日本畢竟是一個二流工業強國,一旦將中國佔領並整合,那時美國也就如坐針氈。

所以,美國加強了對日本的壓制,並有意支持中國。

而蘇聯憑藉計劃經濟手段,在短短十餘年間完成了工業化,國力大增,重振旗鼓,指向遠東。這又加重了日本的危機。

日本要怎樣從美蘇的夾擊下吞掉東亞呢?

一方面,對內進一步強化軍國主義,大肆渲染戰爭,要趕在美蘇之前征服中國;另一方面,對外與德國結盟,利用納粹德國牽制美蘇力量。

日本侵華的腳步在加快。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被占,1937年,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

那麼,不想讓日本侵華最終得逞的美國要怎麼做呢?

比較令世人熟知的便是宋美齡在美國的多次演講,來需求美國政府的援助。與此同時,美國也在經濟上封鎖日本,希望日本停止侵華。

不過,日本侵華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緣影響力,以達到增強地緣實力的目的。可是,如果就此收手,日本卻只能打道回府,回到自己的孤島上去。況且,美蘇東東亞都有企圖,已是世界強國的他們會放過日本?

但是,中國畢竟不是它日本那樣的一畝三分地,體量太大難以短時間政府,再說,還有美國政府的支持。就算中國沒有那個能力發動全面反擊,但完全可以做有用的抵抗耗著日本。再則,日本也不得不面對國內資源匱乏的現實,戰爭是燒錢的勾當,長期戰爭也會有將資源消耗殆盡的那一天。還有美國的經濟封鎖。日本更是艱難。

既然橫豎都是一死,那還不如奮力反擊,還有可能博得一線生機。再說,狗急也會跳牆。1941年,日本選擇了對美開戰,偷襲了美國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日本原想著,美國在太平洋的現有軍事力量消失後,一時便無力威脅到日本,無法再封鎖日本的經濟,也沒能力支援中國,進而日本可以贏得戰爭的主導權,一舉擊敗中國,全取東亞大陸,然後迅速開始工業化整合,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不過,這種戰略考慮原本就是一個賭注,也是地緣實力和現實國力不如美國的無奈之舉。不過,日本的算盤打得再好,多少也是一種自欺的心理。

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成功,可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軍事力量還在,工業基礎更是完好無損。而珍珠港事件卻讓日本走向了與他所期望的相反面。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雖然,日本軍事動員能力很強,不過,沒有物質保障,一切都是浮雲。前有中國大範圍的牽制,後有美國的強勢出擊,日本在軍國主義洗腦下縱然有三頭六臂,但人也不是鐵打的,又能在精神和肉體上經受多少磨難和痛苦。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給了日本致命一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統治東亞的夢想最終幻滅。

戰後的日本跌入深淵,甚至差點到了國破的地步。按理說,日本所犯的罪行,就算是到了滅國亡種的地步也不為過。可是,日本竟然在短短時間裡再度崛起,一舉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那麼,日本是靠什麼實現這樣的反轉逆襲呢?


推薦閱讀:

您好,中國人,我是小日本
外國女人眼裡日本男人的十大缺點
徘徊,名為靖國的幽靈
如何評價大河劇《風林火山》?
有沒有講述近代日軍侵略中國的日劇?

TAG:日本 | 失敗 | 缺陷 | 帝國 | 大日本帝國 | 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