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第一0九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09 昨天到今天早晨報導得很多,大家都曉得,這是一場很大的災難。每個人聽到了,都非常驚慌恐怖。像這個災難,在西方土耳其也發生,幾乎是同一個時間,死亡的人數比台灣要多很多倍。這些地方使我們深深感觸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命無常,國土危脆」。地震時間只有幾秒鐘,我們看到很凄慘的訊息,有很多全家死亡的,幾秒鐘的時間。像這樣的災難,可能是剛剛開始。我們過去看過天主教的文件,他們對內部所發預測災難的文件,預測全球大地震連續二十四個小時。幾秒鐘的時間就造成這樣大的災難,二十四小時的大地震,可能整個世界都毀滅了。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應當有高度的警覺心。怎樣做最妥善的處置?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依教奉行;從內心裏面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不要著相。生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佛在經典上把宇宙人生的狀況,給我們講得非常透徹,非常明了。 災難從哪裡來的?業力招感的,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貪心感得的是水災,許多預言裡頭預測,將來海水會上升,南北極的冰會融化,海水應當要上升五十米,全世界沿海的地區統統會淹沒;佛告訴我們:貪心造成的。火災是瞋恚造成的,我們地心都是火,極樂世界的地心是琉璃,清涼的,這就看出兩個世界不一樣。何以極樂世界地心是清涼的?那邊人心沒有貪瞋痴。極樂世界人心就是戒定慧,我們這個世界人心是貪瞋痴,所以感得依報的環境是火。火山爆發,地球地殼板塊移動,造成全世界的大災難,地裡面的火往外面噴。愚痴是感得風災。我們心裡頭不平,不平是感得地震。佛在經裡面告訴我們,災難根本原因從哪裡來的,這是今天科學家還沒有研究到,科學僅僅限於物質現象,沒有去研究心理的現象。物質怎麼會有的?是從心理變現出來的。佛家法相唯識宗,對這個說得非常透徹。 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動物,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生命是連在一體,息息相關。所以生死不可怕,縱然我們不幸遇到災難了,心一定要定,決定不能夠慌亂。這個時候是最緊要的關頭,「阿彌陀佛」不能忘記,能夠在這一剎那之間,你沒有忘記佛號,你不驚不怖,你決定得生凈土,這是第一等的選擇,最殊勝的選擇,我們要懂得。這心裡上要有這個準備,十法界我們選擇佛法界。所以世法決定不能有絲毫的貪念,我們講席當中常常奉勸大家,要做好人,才能作佛,做惡人就不相應了,惡人是跟三惡道相應。好人從哪裡做起?要放棄自私自利,要放下愛欲,要放下嗜欲;嗜是嗜好。要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你就不會有行為了;念頭是迷惑,行為是造業。決定要放下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行為,我們往生凈土一帆風順,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所有一切的罪業,我們看《感應篇》講的惡報,說得這麼多,這是舉例說明,我們讀了,細細想一想,哪一條我們沒有犯?犯了極重的過失,自己確實不知道,這叫迷惑顛倒,這叫愚痴。所以我們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一定要從不自欺、不欺人做起。
《金剛般若》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與大菩薩見到的事實真相;所以人家心地清凈,絲毫不沾染,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只有一個純善的心,純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純是利益一切眾生的行為,決定不求利益自己,要求利益自己,就是罪過。這些惡行,為什麼我們統統都有?利益自己的念頭沒有放下。所以遇到災難,他會驚慌,他會求生,貪生怕死,這個念頭馬上就起來了。平常念佛,發願求生凈土,到這個時候忘光了,被恐怖驚慌嚇跑了,佛沒有了。功夫都在平常歷練,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時候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斷掉,真正放下了,你的菩提道就成就。如果放不下,必然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都干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一般人誤會損人對自己有利,決定是錯誤的;損害別人,對自己的利是眼前得一點小利,果報不堪設想。因緣果報,這是世出世間的定律,所以佛家又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做什麼因,你會得什麼樣的果報,果報通三世,有現報、有生報、有後報;生報是來生的果報,後報是第三世以後。 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才會真正發心斷惡修善,不但是損壞別人的行為沒有,害人的念頭都沒有,這個心才清凈,才是個真正的善人,真正的修行人。真修行人,沒有人知道你,也沒有人讚歎你,佛菩薩知道,鬼神知道,必定得到佛菩薩護念。護法的這些善神,他幫助你,他保佑你,你就能夠消災免難。真正修行人,心裡頭求不求消災免難?不求。為什麼不求?這是個妄想,這是個雜念,一心念佛裡面還有求消災免難,這打閑岔,夾雜了,功夫不純。有求就是攀緣,無求是隨緣。災難來了能不能避免,管它那些事情幹什麼!不能避免,自己成就了;能夠避免,幫助苦難的眾生,決不為自己。為自己希求倖免災難,輪迴心,脫離不了輪迴果報,能夠倖免這個身體還在,要利用這個身體幫助別人,不是為自己。生死都是為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為眾生,到那裡去幹什麼?去成佛的。成佛幹什麼?普度法界眾生,一切都是為眾生,沒有為自己想,自己生死災難毫不相干,你這就解脫了。這是佛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事實,面對著眼前種種的災變;實在說,也就是面對業因果報的變化。你要有智慧,要有能力,要有善巧方便,這些都要靠平常修學去歷練,才能成就。最重要的,先要把自己修好,成就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脫,然後才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六道裡頭皆是苦難眾生,不是說他遇到災難這是苦難。沒有遇災難之前,我們就要防範,災難來了,來不及了。防範之道就是要證得法身、般若、解脫,這是最究竟、最圓滿的防範。這三樣是連在一起的,但是是有它的難度,證法身難,開智慧也難,三者比較,般若跟解脫比較容易。真正能得一點解脫,功夫就得力了。怎樣解脫?放下。解脫就是自在。你放不下,你就有苦有難;放下了,苦難就不受了,縱然遇到也若無其事。誰肯放下?只有對於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通達明了的人,他肯放下。所以學佛從什麼地方看他的功夫?就看他放下的程度、放下的多少,這是真功夫。放下幫助你開智慧,幫助你看破。到徹底看破放下,法身就現前了。 我們今天講看破放下,看破也不夠,放下得也不夠,所以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災難,在生活當中不自在。諺語有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為什麼不如意?為什麼諸佛菩薩他們如意?他們不如意的事情,一樁也沒有,我們「不如意事常八九」,原因在哪裡?找!把原因找出來,把原因消除掉,就事事如意了。諸佛菩薩聰明,他們在修學過程當中,他會找,找出來這叫開悟,把它消除這叫修行,這是功夫。我們要懂、要學、要認真努力去做,化解這個災難。縱然不能完全化解,使這個災難時間上縮短,程度上減輕,這個可以做得到的;做的人愈多,這個力量就愈大。為什麼我們這樣做有這種效果?佛在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理論的依據。《華嚴》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基本的理論。與這個理論相應,我們就產生了信心。我們斷惡修善,確確實實能幫助一切眾生;別人修斷惡修善也能幫助我們自己。所以從心地上做一個轉變,心轉變了,我們環境就轉變。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那一邊人心好,所以感得依報無比的殊勝。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迷惑顛倒,心地不善,感來許許多多的災變,就這麼個道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希望同修們認真的修學,讀經、念佛,給災區一切眾生迴向。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0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10 這兩天大家的心情,都被台灣大地震震動了。災難還不斷的再繼續發生,各個地方救援的工作也逐漸展開了。 佛在《般若經》裡面,無數次的告訴我們,大悲心能生智慧。這一句話,乍聽起來很不容易體會,為什麼大悲心跟智慧連在一起?其實佛所講的道理非常正確,一切諸佛如來無不是依大悲心而成就的。所以佛法當中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個動力。如同世間的一切眾生,每天真是可以說不惜生命,今天社會上一般人講,拼!拚命。為的是什麼?賺錢。所以那個錢是個動力,名利是動力,要是沒有名利,他什麼都不幹了,而人就懈怠了。諸佛菩薩、修道人,名利心非常淡泊,人家要爭的,他們根本就不爭。什麼力量在推動他?努力的修學,教化眾生,大悲心。所以大悲心能生智慧,大悲心能生善巧方便。我們今天修學功夫不得力,大悲心不足;不肯認真努力,沒有大悲心。如果有悲憫一切眾生的心,自然會認真努力發憤求學。為什麼?為悲憫眾生,自己學成之後,才有能力幫助眾生。 真實幫助眾生,宗教裡面常講「救拔眾生」,什麼是第一?教學是第一。中國古聖先王懂得這些道理,所以帝王教導所有從政的人士,都要以作君、作親、作師的心態來領導人民,為人民服務。作君,就是作領導人;作親,就是做人民的父母,關心他們,養育他們;作師,教導他們,把人民看作學生,把人民看作自己的子女,你這一份工作才做得好,你才不失職。我們在儒家典籍裡面看到,佛教經典裡面看到,讚歎仁王,仁慈的領導人。仁王最重要的就是教化眾生,《禮記》裡面所說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如是,一個家庭也如是。家庭,父母對於子女,父母是作親,不要忘記,也要作師,也要作君。「君、親、師」,過去我記得我有一個專題講這三個字,這個政事才能辦得好,政事是眾人之事。這三個字裡面,都不分親疏,不分種族,不分類別,不分宗教,對一切眾生平等,一視同仁,那就叫「大慈大悲」。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所以有大悲心,自然就能斷惡,就能夠修善。佛再要求我們,修一切善要不著相,「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離相是高度智慧,修善是積大福德。什麼是修善?什麼是造惡?一切為自己就是惡,是大惡;為眾生是大善。 (我們在報紙上看到報導,台灣政府對老百姓,這一次拿出兩億新台幣來救濟這個災難,我們看到很傷心。對科索夫,他的援助是三億美金,對台灣是兩億台幣,台灣人一定會把李登輝這個總統遺棄掉了,他這個政權馬上就垮台,叫人看到寒心。他應當到科索夫去當總統去,不應該在台灣,可惡到極處,無知到極處,愚痴到極處,我們看到真傷心。所以我們在這裡看,民進黨必定取代國民黨,國民黨的前途完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國際上搞金錢外交,不知道花多少冤枉錢,自己國家人民遭這麼大的難,不能夠全心全力來照顧,還能得到民心嗎?古人所講的「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自取滅亡。我們看看外面對台灣的援助也不是很積極,什麼原因?看到台灣政府的表態,你們是熱愛別的國家,不愛中國,不愛台灣,所以叫人看到怎麼不傷心?我們今天講《感應篇》,這一段講的是惡報,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諸位看得很清楚。)
佛在經上講「人命無常,國土危脆」,我們見到了。建大樓,一棟大樓好幾年建成功,地震幾秒鐘就給你毀掉了,有多少人全家罹難,幾秒鐘當中家破人亡,我們看到這景象還不覺悟嗎?佛在經上句句話都是真的,人這一生到這世間來幹什麼?明白人、覺悟的人,這個明白覺悟一定要教,沒有良好的教育,他怎麼會覺悟?他怎麼會明白?明白之後,要利用這個身體去積德累功,這一生就沒有空過。愚痴的人,利用這個身體造罪業,這是迷惑到了極處。積德累功,來生至少也是人天福報。如果利用這個身體造罪業,果報在三途,在阿鼻地獄。如果是欺騙眾生,詐取眾生的利益、財物,這是大盜,偷盜戒里的大盜,那個債生生世世無量劫都還不清。 我們出家人,佛在經上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六道裡面眾生與眾生的關係,佛在經上講的,你們想想有沒有道理?佛只講這關係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我們有幸接受佛陀的教誨,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報恩,我們不報怨;與人結怨,我們要有智慧把它化解。我們還債,我們不討債,我欠別人的,我一定要還人家;人家欠我的,算了!就一筆勾消了,這是真正修慧修福。我們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我相信也會跟一般人一樣的迷惑顛倒。為什麼?社會風氣如此,你六根所接觸的環境就是這樣的,怎麼會不被染污? 由此可知,連外國人英國湯恩比博士,他都知道要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他是講二十一世紀,他說只有大乘佛法與中國孔孟的學說,這外國人說的。現在是中國人說的話不算數,沒人聽!外國人說的話,金口玉言,崇洋的心理,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外國人講了,你相不相信?外國人不但講,外國人做了,他們現在做紮根的教育,從幼兒園、小學就念佛經,就學佛的課程。我在澳洲,澳洲有一些他們地方的官員,遇到我的時候,請我幫助給他們幼兒園小朋友、小學編教科書,我回來之後跟你們大家講了。 為小朋友編教科書,遵守佛教學的重點,這個教科書裡頭要教小朋友明了人與人的關係∣倫理教育,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我們就曉得怎麼個編法了。教學的方針,斷惡修善,以十善業道為主,這教小學;教幼兒園,教小學。中學以上,就要以幫助他開智慧為主;大學教育,要教導他轉凡成聖。這是佛教導我們這三個轉變,我們拿這個做為編教科書的方針,教小學轉惡為善,教中學轉迷為悟,教大學轉凡成聖,你們同學們做,這無量功德。編淺顯的要用圖畫,幼兒園以圖畫為主;小學,圖文參半。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提供教材,佛經里的故事很多很多,我們抽一點時間來找。 編出來之後,再把它翻成英文,我們送給他們教育機構去審查,如果同意用我們編的本子,我們可以大量的印送,我們也做點好事,這是歡喜讚歎。你們每年需要多少教科書,我們全心全力來贊助,這澳洲、英國在做。英國有一些課本,我看到一些,也是中小學的課本,編得不理想。所以諸位同修,我們的概念要清楚,這不是宗教教育,我看他們編的都是勸人學佛,這個框架不能突破。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這是佛陀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要把佛教的這個框架打破。這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學,我們從這個理念上,來給小朋友編教科書就正確了,從幼兒園到博士班,就能夠貫通。 幫助人覺悟,覺悟就叫菩薩,就叫佛。這裡頭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行業,你真正能夠「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你就是真正的佛菩薩,這就是轉凡成聖。所以我特別勸勉同修們,要發大慈大悲心,知道我們生在這個世間幹什麼的,真的是來酬償業報的嗎?那就錯了。我們自己也要把酬償業報這個框架打破,轉業力為願力,轉自私為大悲,我們的佛就沒有白學。萬惡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佛頭一個就教我們破我執,教我們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這是金剛般若。希望我們同學們,共同勉勵,認真努力。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一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11 今天是澳洲凈宗學會佛七圓滿日,行師要我對大家講幾句話,這一次的佛七,我雖然沒有全程的參加,但是對佛七殊勝的狀況,我很清楚。大家念佛都相當得力,由此可以體會到念佛的好處,念佛真實的利益。佛七隻是一個開端,有沒有終止的時間?給諸位說,決定沒有。聰明的人,會學的人,從這個好的開始,要一直延續下去,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但決定得生凈土,生到凈土之後,功夫依舊不間斷,還是這一句老話,老辦法|「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一直到圓滿菩提,證到如來究竟果位。這成佛之後,我們念佛是不是可以放下?還不行。依然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廣度十方無量無邊眾生,要為一切眾生做一個好榜樣,當生成佛的好榜樣。 必須要知道,世間一切法,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佛在《金剛般若》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才叫真正看破。看破之後,心裡就清凈平等,一塵不染,這是真放下了。空有兩邊都不住,「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一切善就是利益眾生,一切善裡面最究竟、最圓滿的,是什麼善事?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第一等殊勝的善事。真正覺悟的人,他肯念佛了,肯放下了。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誰真念佛?真看破、真放下,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十地菩薩。十地菩薩覺悟了、明白了,真干!由此可知,地前菩薩雖然念佛,依舊不踏實,到登地了,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等覺也叫十一地;始終就是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修什麼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這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的。我們如果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老實念佛,豈不就是地上菩薩的修學方法?
這個法門在事上講太容易,易行道;在理上講太深奧,要地上菩薩才搞清楚、才搞明白。我們今天道理沒搞清楚,沒搞明白,就真正用功修行,這是什麼道理?這是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之成熟,《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我們的慧解跟菩薩比,比不上!但是我們的福德決不在他之下,所以你才遇到這個法門,你才選擇這個法門,認真努力修學這個法門。在修學過程當中,一定有起伏的現象,也就是說,有時候精進,有時候退轉,這個現象相當普遍,如果要能保持不退,這一生當中就決定成無上道。能真正保持不退,你就跟地上菩薩沒有什麼差別。那我們要問,怎樣能保持不退?勢必要有堅定的信願。堅定信願從哪裡來的?從讀經聞法而來。這就是說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尤其是在信心沒有達到堅定的程度,讀經、聽經就非常重要。每天必須要撥出一、兩個小時來讀經、來聽經,每天不能間斷,這個樣子就能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求生的願望。信願具足,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好,就決定得生;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淺深。什麼是持名功夫?就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是不是一心持名?一心持名,功夫就深了;散心持名,功夫就淺了,品位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知道。 世出世間一切法,既然虛妄不實,我們爭它幹什麼?不必爭,也不必要,生活愈簡單愈好。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懂得清凈心的重要,平等覺的重要,日常生活念念要與「清凈平等覺」相應,不要給自己添麻煩。釋迦牟尼佛吃飯,就是一個缽;我們吃飯,眼前擺了五、六盤大大小小的,就是這惹麻煩。這一點我們不如外國人,外國人吃飯就一個盤,簡單,省事;搞大大小小這麼多,勞民傷財,也很過分。所以一切往簡化上去,這個心才會得清凈,決定不要給自己添麻煩,能省盡量去省,對自己身心健康決定有幫助。 世間人跟佛菩薩確實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佛菩薩心轉境界,凡夫恰恰相反,心被境轉。人家是心能轉境,我們是心被境轉,所以很可憐,很苦!由此可知,學佛應當怎樣學?就要學佛菩薩那樣,不被境界所轉,先學這個功夫。這個功夫學成,境就隨心轉,你就得自在。諸佛菩薩何以能夠轉境界?《金剛經》上佛說了一個原則,是事實,是真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怎麼樣?著相,動心。早晨到公園,很早,天還沒有亮,就有人在那裡運動。我看了,不錯,很好!那是什麼?心被境轉了。他在那裡幹什麼?希望身體健康,在那裡鍛煉身體,鍛煉身體增長我執。佛菩薩一天到晚端坐在那裡如如不動,佛的身體比那些練功人的身體好多了,什麼原因?佛菩薩的身體回歸自然,他需不需要鍛煉?不需要,回歸大自然了,他的身體就是十方虛空法界,十方虛空法界就是他這個身體。心跟自性融成一體,這個肉身也跟自性融成一體了,《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我們修念佛法門,是最直捷、最了當的修學方法,我們要把自己的心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阿彌陀佛就是自性的德號,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般若經》上講的念實相。可是你不會,你還是從事上念,還是著相念。只有會的人,他理事能夠融成一體,他那個念佛就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跟經上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完全相應。凈宗裡面所謂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是般若實相,這是大自在!大圓滿!哪裡會有病態?要鍛煉身體,一定有身相,沒有身相鍛它幹什麼?諸佛菩薩沒有身相,不但沒有身相,連心的相也沒有。我們能從這些地方體會,你悟入的境界就深了,你念佛的功夫不一樣。 所以今天圓滿,圓滿就是開始,我們中國人常講「終始」,而不是「始終」。講始終,是生滅法;講終始,不生不滅。圓滿就是開始,佛家講始覺,每一個地位菩薩都是始覺,初信是始覺,初住也是始覺,初行還是始覺,初地依舊是始覺。始覺的意思是天天覺悟,時時覺悟,處處覺悟,念念覺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大覺,就是圓覺。我們一面要認真努力念下去,一面讀經聞法開解智慧,這兩種方法並行,就是解行並修。解幫助你行,行幫助你解,會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用得得力,你的境界就轉了,轉迷為悟,轉凡為聖,世間人所擔心的種種災禍,災禍完全消除了。 災禍是從妄想生的,是從造作種種不善業顯示出來的。人覺悟之後,念念都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心不再迷惑,不再造業;心不迷,身不造業,哪來的災禍?往昔所造的惡業,現在不造了,現在沒有緣,雖有惡業的因,但是他沒有緣,沒有緣這個惡業就不會現行,不會形成果報。現在世間災難這麼多,往昔造的惡業是因,現在又造惡業是緣,因緣具足,果報現前,這麼個道理。我們現在斷,不是從身上斷,是從心上斷,這才能見效。身不造了,心裡頭還有惡念,不行!果報依舊會現前,從心裏面把那個惡念斷掉。 我常勸同修,我們只有一個真誠的善心,只有一個善意,善心、善意流露在外面是善行,純善!不但消自己的災難,也必定能夠減輕我們周圍大眾的災難。雖然不能幫他們完全消除,幫他們減輕,這是一定道理。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念佛成佛的,沒有例外。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是念佛法門,只是念佛的方式不一樣,都是念佛法門。諸位讀《華嚴經》,讀德雲比丘這一章,你就了解;在《四十華嚴》是吉祥雲比丘。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祝福諸位同修,功德圓滿,法喜充滿。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二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12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裡面講惡報的文很長,前面七個小段,是根本的大惡,也就是說萬惡的根源。從:
【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到這個地方,這總共是七小段,我們應當時時警惕。這七樁事情,如果我們細心去反省、去思惟,我們都犯了,只是犯的程度有淺深不同,影響的範圍有廣狹不等,當然結罪、果報也就不相同了。總而言之,這是惡業,由惡業才感召天災人禍,種種不善的果報。如果我們不能夠細心的反省檢討,從根本上改過自新,不但我們的道業不能成就,只怕人身都保不住,人間的福報,那就更不必提了。這是一個學佛的人,首先必須要覺悟的。這一段文我們還沒講完,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六個小節: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虛』是虛妄,沒有確實的根據就隨便議論。『詐偽』,「詐」,這裡批註是「詭計蒙人曰詐」,陰謀詭計,對別人欺詐。「矯情欺世」這是偽,虛偽。做人是這麼一個態度,這樣一個心態;換句話說,一絲毫誠意都沒有。現在確實如此,不但對社會、對大眾,沒有絲毫誠意,對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也沒有絲毫誠意;更進一步的來說,對他自己本人都沒有誠意。現在是這麼個社會,怎麼不遭劫難? 我們要問,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會有這麼樣的事情?追根究柢,我們遺棄了聖賢的教育,所以才落得這種地步。我們有幸接受少分的聖賢教育,我們對於善惡的道理,善惡的因果,能明白一些,稍稍有能力辨別。可是畢竟我們這個能力還不夠,世間許許多多的事相,似是而非,很多!尤其像此地講的這些惡人,心地不善,面貌虛偽,我們很難看得出來,虛情假意。他連自己的宗親都攻訐,都污污衊,何況外人?我們在社會上遇到這些事情,能怪人嗎?不可以。仔細觀察,他做得沒錯。為什麼沒錯?隨順他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先人不善」,父母沒有教他,尊長沒有教他,老師沒有教他,他不是天生的聖賢人,所以他作惡是應該的。他要不作惡,那就是佛菩薩再來的,那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作惡的道理?我們能夠從這個角度去觀察,我們的心平了,心平氣和,這裡頭就生智慧,這才把事實真相看清楚。 如何來挽救這些苦難眾生?還是一個老辦法,全心全力提倡聖賢教育,提倡佛陀教育。縱然有一些惡意的批評、抗拒、污衊,也無所謂。為什麼?他無知,他可憐。他要是真正明白了,自然他就懺悔了,他就回頭了。所以我們對於不明理的人,無知的人,以世法來看,要原諒他,不要去責備他;以佛菩薩來看,要憐憫他,要救他。你現在去拯救他,有些方式他不能接受,他的善根福德達不到,所以必須以善巧方便,先要包容,要容忍。這一生救不了,來生;來生救不了,後世。佛度眾生始終不舍一人,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幫助他;不能回頭,在旁邊看著。真的看他造業,看他墮落,看他墮地獄,看他受種種苦,為什麼?你跟他講善言善語,他聽不進去,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他有堅固的分別執著。不是佛菩薩不幫助他,是他那個堅固的執著力量太大了,聽不見善言,見不到真正的善事。為什麼?他的心是虛妄的,他所見到的也是虛妄的。所以真誠這是第一樁重要的事情。 這個小批註裡面,給我們提示得好,「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我們修學把真誠擺在第一位,有真誠而後才有清凈平等覺;有清凈平等覺,而後才有大慈大悲。「思誠」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發菩提心,菩提心之體,《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深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作用,至誠心是菩提心的體性,我們要不發真誠的心,菩提心從哪來?根本就沒有。真誠心,真正做到不欺騙自己,不欺騙眾生,這是真誠。唯有真誠心,才能夠遵從佛的教誨,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心若不誠,是非善惡往往顛倒,將惡非看作善,將善事看作非,看錯了。這樣的人,在現前這個時代不在少數。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是不是也在這一類?不反省,不檢點,你不能夠覺察,怎麼會回頭?自己總認為自己修得很不錯,修得很好,哪裡知道自己做的正是地獄罪業。 所以我們用《感應篇》,這是印祖教導我們的,用《了凡四訓》,用《安士全書》,做一個認真的反省檢點。在佛的教誨當中,我們特別提出《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過去曾經講過三遍,現在也有同修依據錄像帶,把它整理成文字,也有地方已經印成書在外面流通。這些文字我要找出時間來看一遍,修訂之後才能正式流通。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改過遷善,做為我們修學入道第一個階梯。《彙編》裡面說得好,它說今天我們捨棄真誠而虛誣詐偽,這是違背天道,喪失人道。六道輪迴裡面,天道失掉了,人道失掉了,諸位想想還到哪裡去?果報在三途。我們怎能夠不警惕? 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台灣的大地震,是佛陀教誨的證明,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太多了,「人命無常,國土危脆」,我們居住這個地球,佛的眼光看非常脆弱,禁不起碰撞。科學家有預測,太空當中有很多小行星,這個小行星的直徑,十公里到幾十公里、一百公里不等,這個小行星要撞上地球,地球就撞碎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剎那之間就消滅了。這種情形過去有沒有?有,史學家、考古學家告訴我們,過去地球上被這些小行星,還不是太大的,曾經撞擊過。他們所說的恐龍,過去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絕跡,什麼原因?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個小行星的直徑,沒有超過十公里。如果是幾十公里的,那地球就碎了,非常脆弱,人命無常!我們今天得人身居住在這個地球,遇到正法,你才曉得這個機緣多難得!多麼珍貴! 佛教給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應當做些什麼事。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將不去的,就是帶不去的,我們要放下;帶得去的,我們要真干。哪些帶得去的?你造的業帶得去,業習種子永遠不滅。你造的惡業,你帶去了,將來變三途果報;你造的善帶去了,將來享人天福報,這個你帶得去,不會消失的。佛為我們說明事實真相,我們自己就應當懂得怎樣選擇。我們應當選擇善業,這是佛教給我們,不但要修一切善,而且要離相修善。為什麼?離相修善,果報在佛法界,在佛菩薩法界;著相修善,果報在人天法界。佛慈悲到了極處,我們修善要離相,於世出世間法絲毫不能夠染著,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常常保持清凈心。清凈心就是於一切諸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世間人迷,我不迷;世間人不肯造的,我來造。離相修善,世間人不肯造,明白人肯造,覺悟的人肯造。
諸位同學,昨天晚上我們在一起度過中秋節,我聽了你們大家的報告,你們的報告,也對這些護法的居士們都有了交代,大家都是這樣的奮發努力、用功修學,這是我們報恩。報常住的恩,報護法的恩,報國土的恩,報檀越之恩,我們是認真在做。我們反省檢點,我們做得還不夠,還要認真努力。印祖一生提倡這三種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我用的這個本子,就是印祖弘化社的本子)、《安士全書》,他老人家悲心苦切,知道往後這個世間眾生,要遭遇到重大的災難。佛經雖然好,說的人少了,明白的人不多。何況有許多人對佛法產生嚴重的誤會,認為它是宗教,宗教與宗教就對立了,所以世間其它宗教的信徒,不願意看佛經。所以印祖用這三種,這三種都不是佛教經典,希望它能普及,能讓其它宗教徒也能夠接受,這不是佛教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祖師的苦心,他的用意希望避免宗教這個疑慮,來接受聖賢人的教誨,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如果心行不善,像《感應篇》前面幾句所說的,存這樣的心,有這種念頭,處事待人接物,這裡說的話說得好,「其心甚勞」,這一句話說他的妄想很多,天天在勞心,「其事甚危」,他所做的事情很危險,「乃天下第一等薄福相也」。所以這幾句,我們同學要把它背過。文不長,把它背得熟熟的,從「非義而動,背理而行」,到「剛強不仁,狠戾自用」,這一小段要把它背過,時時刻刻反省。我過去勸勉同修,把《感應篇》附帶在晚課,每天做完晚課的時候,《感應篇》念一遍。我們是不是古德所講的「天下第一等薄福之人」?沒福!如果翻過來,我們今天提倡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存這樣的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行這樣的事,那是天下第一等厚福之人。我們自己是厚福是薄福,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上。把薄福的相斷掉,認真去修厚福,沒有福報不能幫助眾生。縱然幫助眾生也是幫倒忙,也做錯事。所以說「其事甚危」,「其心甚勞」,講得非常有道理。「不入三途,其將何歸」,這種人不墮三惡道,他到哪裡去?決定墮三惡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三集﹞ 香港 / 檔名:19-12-113 諸位同學,大家好!: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這一段是諸惡的根源。而在今天的社會,所謂在整個世界上,我們隨時隨處都能夠見到,甚至於自己冷靜的反省反省,這幾句我們哪一句沒有犯?所以今天社會的不安、動亂,天災人禍,其來有至。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壽經》三十三品,佛講得好,說「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佛真是慈悲到極處,眼看著眾生造業受報,以無盡的悲心來教導,億萬人中真正能回頭的,不過是二、三而已。所以古聖先賢,你們讀他們的典籍,才深知他們用心之苦。世尊、孔子為什麼終身從事於教育的工作,還不是《無量壽經》上講的這幾句話嗎?誰能教?明白的人能教,明白的人畢竟是少數,迷惑的人是多數。世間人親近善知識的時間少,我們親近老師,畢竟跟老師相處的時間短,而跟同學相處的時間長。同學的知見跟我們差不多,所犯的一些過失自己並不知道,還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聽信同學而不能夠尊重老師,老師年長,畢竟是過來人,如果有疑惑,應當請教,老師有責任幫助我們,破迷開悟。 這幾句總共分成七個小段,我們讀到第六個小段:『虛誣詐偽,攻訐宗親』,我讀了這八個字,無限的感慨。我覺得這八個字,是說出我們今天天災人禍的根本。這一段已經講過幾次,可是我覺得不能不多說。凡夫之人,每一天讀經,每一天聽經,我們的煩惱習氣都轉不過來,所以我深深明了,世尊為什麼要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能轉過來的,都是了不起的人,哪有聽經三年五載就能轉過來的?古時候有,現在沒有了。跟我的同學很多,有十年、八年的,也有十幾年、二十年的,有沒有轉過來的?細細觀察沒有轉過來。我們自己認真反省檢點,有沒有轉過來的?我學佛四十七年了,講經四十年了,這才能轉過少分,並沒有百分之百的轉過來。百分之百轉過來,就成佛了。由此可知,這樁事情之難。因此最近讀這個經論,採取細講,道理就在此地。 注子裡面給我們說明什麼叫『虛』?虛是虛妄,「漫無根據」就叫虛,佛法裡面叫無根的謠言。能不能信?信的人很多,大家都聽信,就好象他說真的一樣,造謠生事,全無根據,完全憑自己的猜測,憑自己的妄想,事實與許許多多地方,不是我們知識淺顯的人能夠見到的。有些小事淺而易見的,大家能夠一看就明了,深入一層見不到了,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善惡、是非、邪正顛倒,太多太多了!所以今天大眾,同學們的心裡,怎樣建立一個標準?標準佛給我們建立了,我們不明了,我們沒有遵守,依舊是似是而非,聽信謠言。 我這一生遇到一個明白人│韓館長,我跟她相處四十年,有沒有謠言?多得是。她聽了這些謠言怎樣?她來問我。有人造我的謠言,她來問我這個事情是真的、是假的,這是一個聰明人,這不是一個糊塗人。糊塗人聽信謠言,不來問我,很輕易的就離開了,到後來搞清楚之後,後悔莫及,這裡頭大有人在。造謠生事,目的何在?諸如此類的,我們在現實社會裡所看到太多太多了。小而個人,大而團體,根源都是自私自利,言語造作,都是損人利己。其實他不明白真理,損人決定不利己,只有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感應篇》,印光法師特別印出來,做為救助末世眾生唯一的教誨,我們天天要讀,天天要研究討論,深解義趣,認真努力奉行。
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台灣大地震諸位看得很清楚,幾秒鐘之間生命財產就消失了。有許許多多全家在這個災難裡面喪失了生命,幾秒鐘的時間!他們會遇到,能保證我自己遇不到?想到這個地方,我們才明了,印光大師為什麼常常把「死」字擺在自己面前?他老人家佛堂跟別人佛堂不一樣,佛堂當中掛一個大字│死,死字下面立一尊阿彌陀佛,天天想到,隨時隨刻可以死,死了以後怎麼辦?聰明人有前後眼,不想今生,要想來世,這個人才是真正有智慧。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叫死生大事。經論裡面教導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種善因必得善果,造惡業一定有苦報。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是惡,這個道理我們講得太多太多了。人為什麼虛妄、誣陷、詐偽,都是為了自私自利,才造種種惡業。 第二句講「妄有污衊」這叫誣,誣害之人。「詭計蒙人曰詐」,欺詐。「矯情欺世」這叫偽,虛偽。他說了四個字,後頭說「分言則四」,分開來講四個字,合起來講就是沒有誠心,「不誠也」。換句話說,真誠就是戒除「虛誣詐偽」,這才叫真誠;還有這個意念存在,你就不誠。「誠者天人之道也」,這個「天」,在佛法裡面講就是真心,就是本性;誠是真心,誠是自性。「思誠者人之道也」,常常想誠,常常念誠,常常學誠;人道,這個人道是菩薩道。果然我們心存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新加坡一些同修們,聽到天目山齊居士講感應的事情,都害怕不敢上山。什麼原因?不誠。要不要到那去修行?要。我要學佛,我要求生凈土,我就一定要上山;我不想求生凈土,我還要搞六道輪迴,我還想墮三惡道,我可以不去。這就很明顯的一樁事情擺在面前,你不敢去,你就是三惡道的眾生;你敢去,你就是真正發心求生凈土,想見阿彌陀佛。問題就是你是真心、是假心?太明顯了。 小注說得好,今天我們捨棄了真誠,幹些什麼?虛誣詐偽,這是逆天,違逆天道,而失了人道。失了人道,「其心甚勞」,心裡頭憂慮,勞心。「其事甚危」,這個事是什麼?你平常處事待人接物,你干這些事危,危險!末後結論說「乃天下第一等薄福相也」,天下薄福無過於此。「不入三惡,其將何歸」,這種人墮落三惡道,他到哪裡去?這幾句話值得我們深深反省。 現代這個社會法弱魔強,《楞嚴經》「清凈明誨」裡面所說的,就是指我們現前的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是邪師?凡是給你說一些違理違背性德的話,那些人全是邪師,太多太多了!你每一天所接觸的全都是。幾個人教你行善?幾個人認識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了凡四訓》裡面講得好,善有真假、有邪正、有偏圓、有大小,幾個人能夠認識清楚?什麼原因?不讀聖賢書,不親近善知識。古時候讀書人常講,「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從這句話裡面,我們體會到我們的習氣是多麼的嚴重,三天不接觸聖賢書,毛病習氣又現前了,又出來了。我們想想古人修學的功力還能夠壓三天,現在人的功力恐怕三個小時都壓不住,真的,一面讀,一面在講,一面還胡思亂想,這不就是壓不住。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是一樣要造罪業,你就曉得煩惱習氣嚴重到什麼程度,所以不讀經怎麼行?天天讀,時時讀,除了自己有工作、有事情,工作放下來就要展開經卷,不得了! 不要以為學佛學了凈土,將來決定能夠往生,天目山都不敢去,還往生?自己要清楚、要明白。你們聽齊居士講,天目山的鬼神都希望聽經,都希望聽經的時間能夠長一些。他們天天放錄像帶,但時間卻還是不夠,我們聽了之後做何感想?我想大多數聽了之後,麻木不仁,沒在意,可我聽了之後感觸很深。沒有工作,沒有人來找我的時候,我在讀經,一時一刻不敢放鬆。你們求的是現世的果報,我是求希望來生能親近阿彌陀佛,對於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也好,活兩天也好,什麼都好,樣樣隨緣,決定沒有執著,決定沒有自己的慾望。多活一天,多幫助眾生一天,管他有效沒有效,反正活一天做一天,諺語常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我們自己本份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就是功德圓滿了;不是本份的事情,不聞不問。所以這段經文,我讀起來的感觸比你們深很多倍。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四集﹞ 香港 / 檔名:19-12-114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前面四個字介紹過了,後面這四個字沒講。《彙編》批註裡頭說得很清楚,同性稱之為宗,異性稱之為親,所以宗跟親是有區分的,關係都非常密切。這裡說得很好,「雖有遠近親疏不等,實皆我身關係之人」。父子、兄弟、族人同一個姓,這是宗,是一個祖宗一脈相承傳下來的。親這是異姓結為婚姻,所以有家親眷屬。雖然同姓跟異差別,可是既然結為婚姻之後,這都是一家人。所以都應該以親愛忠誠來對待,同患難,共甘苦,這從人倫上說。如果從佛法上說,那個範圍就大了,一般人很難理解,很難接受,但是它是事實真相。這個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面讀得很多,我們也認真的提出來討論過,確實是事實。事實的真相,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同宗。在世法里,同根是從倫理上說的,同一個祖先。在佛法裡面,我們同一個自性,同一個真心。
世尊在《華嚴》裡面說得好,宇宙萬法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這個心是共同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是心起作用。所以大乘經教裡頭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說了一個「心」,說了一個「想」,心能現,想能變;想就是識,八識五十一心所就用這個想字做代表,所以是心現識變,從心想生。它怎麼不是從中(宗)?所以佛與法身大士們看到這一切眾生互相殘殺,就如同老祖宗看到後世的子孫互相廝殺,是一樣的情形。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為什麼不能怪他?他不了解事實真相,沒有人教他。所以佛在《無量壽經》這個話說得好,「先人無知,不識道德」。道德是什麼?道德就是事實真相。上一輩的人疏忽了,不了解事實真相,沒有人告訴他,他造的這些罪業,就不能怪他了。 因此,我們讀歷史,讀中國的歷史,見到古聖先王,古時候這些帝王,他懂得,他明了。所以作國王第一樁事情是什麼?是教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要教!所以中國古代,不但是國家領導人,乃至於地方鄉村的領導人,一個家庭家長是這一個家裡面的領導人,這是大聖大賢們都要求,要做到「君、親、師」這三個字。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不僅僅是領導,對被領導的要有親情,就如同父子、兄弟、家親眷屬一樣,熱忱的愛護,這個做到「親」;還要做到「師」,師是盡心儘力的教化他,使他明了倫常大道,他懂得怎樣做人、怎樣接物、怎樣生活。 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已經在做。漢明帝的時候,佛教正式傳到中國來,佛所說的、所教的跟中國古聖先賢不謀而合,所以中國當時朝野,對於佛陀的教學熱衷的歡迎,它跟中國傳統的教學相輔益彰。中國人喜歡簡單,講綱領,講得扼要,佛法說得非常詳細,這是中國人得天獨厚。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看,其它國家民族都還沒有,這中國人之福。中國人的祖先,確確實實將「君親師」這三個字做到了,做得很圓滿。今天中國為什麼這樣子衰微、落後?實在是最近的兩百年之間,受外國人的侵略欺侮,迷信外國的科學技術,將祖宗的教誨疏忽了、輕視了,我們才搞成這個樣子。 外國的科技文明能不能解決問題?經過一百多年間,現在弊病出現了,於是整個世界充滿了危機的意識,外國實現在要學中國古老的東西,他們開始覺悟了。所以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學都開漢學系,研究漢學,學習漢學的人愈來愈多。他們目的何在?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的核心是個人心問題,經濟、科學、技術不能夠改造人心。心性的問題,這是中國教育的核心,是佛陀教育的核心。七十年代,英國大學問家湯恩比博士向世界呼籲,能解決二十一世紀問題的,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真正有見地。我聽說英國與澳洲,現在將佛法的教學,從幼兒園紮根,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要讀佛經的課程,我們聽說感到非常驚訝!我在澳洲,澳洲的同修當地人,請求我替他們編幼兒園、小學的教材,我聽到非常歡喜。回到新加坡,我要求我們同學們,來嘗試著編教材。從這些地方我們能看出,他們是多麼重視佛法。如果對佛法沒有深刻的認識,他怎麼會重視?這一點值得我們反省,也值得我們警覺。 佛法傳到中國之後,已經變成中國的文化,中國佛 跟我說,印度那邊要求他們,將中文的經典翻成印度文送給他們,佛教在印度已經失傳很久了。我聽了之後,我認為這是好事情,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可是翻譯決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決定不是說通達兩國文字就能夠翻譯的。世尊在《華嚴》,甚至於《大智度論》裡面都有說到,「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個工作,譯經的工作,必須要有修有證的人才能做得到,不是修行證果就太難太難了。但是這個事情又勢在必行,那應該怎麼作法?我給他講了三個步驟,這個事情現在就要做。現在翻什麼?翻現代人對於佛法的著書、講演,這個好翻,不會產生重大的錯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翻譯的組織,固定的成員,我們用五年的時間,從事於這個工作,讓從事工作的人員,逐漸對於佛法深入。第二個五年,我們翻譯古人的批註,我們翻注不翻經。第三個五年,我們再嘗試翻經。 換句話說,有十年對於佛法的修養,當然最好能夠如教修行,深入之後,我們再來翻經;沒有十年的培植,翻經就非常非常困難。這是我向他的提議,這個工作一定要做。不但翻譯成印度文,希望佛法傳播到全世界;換句話說,其它各種文字都要翻譯。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使整個世界一切眾生,都能有正確的認知,我們是同一個根生的,真如自性,然後一切眾生才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創造安定繁榮的社會,幸福美滿的生活。再也不會有敵魔相爭,再也不會有絲毫的計較了,『攻訐宗親』才會真正消除。 他這個地方,末後兩句話說得好,「披其枝者傷其心」,這是用植物來做比喻,那棵樹你要披掉它一個枝,傷它的心。「伐其根者斬其脈」,如佛所說的仁民愛物,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戒經裡面所說,「清凈比丘不踏生草」,真正的慈悲從這些地方流露出來,我們應當要學習。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宗親,怎麼可以「攻訐」?縱然他做錯了,我們要了解他為什麼會做錯?一時的迷惑,不是他的本心,不是他的本意,而是一時迷惑,一時誤會,他想錯了,他做錯了,應當諒解,不可以計較。久久他會覺悟,他會懺悔,他會回頭。我們耐心在等待,我們從中協助,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是仁人君子,這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這一句我就報告到此地,《彙編》裡面有很多小故事,舉了很多例子,諸位自己可以看。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五集﹞ 香港 / 檔名:19-12-115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四節,這是「背逆大惡」最後的一句: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批註裡面告訴我們,「孔子所取之剛毅,主於理者;太上所戒之剛強,動於氣者」,這是我們首先要辨別的,決定不能夠錯解其意。人生病,肉體部分麻木,就叫做不仁;麻木的時候不知痛癢,正如同麻醉是相同的,這是簡單解釋什麼叫『剛強不仁』。凡是剛強而不仁的這種人,也就是說完全是意氣用事,感情用事,不講道理的,隨順自己的喜怒待人接物,如果不合自己的,不但排斥,往往妄加陷害。這裡頭寫得好,他說「好剛使氣之人,待人遇物,不知痛癢,純是殺機」。我們冷靜的思惟,我們有沒有犯這個毛病?不是不想害人,是沒有害人的機會,沒有害人的權柄。如果自己當權,自己有機會,不知道害多少好人,不知道障礙多少好事。為什麼我們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煩惱習氣沒斷,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總是想著損人利己。只要有這個念頭在,太上所講的「背逆大惡」這七條,必定具足。縱然我們沒有權柄在手,沒有機會陷害人,可是這個念頭有,這就不得了。 念頭的善惡,往往連自己都不能夠覺察,可是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諸佛菩薩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一個善念起,天神擁護你;一個惡念起,妖魔鬼怪就圍繞你,給你做助緣,成就你的惡行。這一些事實真相,太多太多了!稍稍留意的觀察,都在我們的周邊。現在這個社會,善知識少,惡知識多。善知識成人之美,惡知識助人作惡。可是古人說的話,剛強沒有不摧折的,這是說的果報。如果這種剛強不仁之人,吃過幾番大虧,受過種種折磨,他的氣焰逐漸下降了,漸漸知道回頭了,那是不幸當中的大幸,可以免墮三途。 他這個地方舉了一個例子,宋朝包公大家都知道,包公這個人剛強,但是他明理,這是夫子所說的。他判斷刑事案件,如果有人向他關白,向他求情,他往往是當面喝斥。但是要有人跟他講理,講得很有道理,他也歡喜接受,他不是不講理。他是個不講情面、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大家對他佩服,對他尊重,這是一個剛強明理之人,所以他有智慧能斷案,這是「仁者之勇也」。 可是今天明理的人不多,他所明的理是自以為是,這是理。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還是一句老話,不讀聖賢書之過。聖賢書太多了,儒家少者如《五經》、《十三經》;佛家的經典,更是浩如煙海。從小沒有學,現在想學來不及了。所以在世間行事,如何讓自己有能力明辨是非,明辨邪正、真妄、善惡、利害,只要你有能力辨別,這是真智慧,這就是真學問。但是不讀經,不讀史,你這個智慧從哪裡來?印光大師慈悲,他老人家明了,現在勸世間人去讀經讀史,已經不可能,辦不到了。所以他提出一個救命的單方拯救今天的世界,他選了三本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三樣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辨別邪正、是非、利害的能力。大師一生極力的提倡,大量的流通這三種書,目的是挽救我們現前全世界的劫難,幾個人能知道大師的苦心?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接受香港同修邀請,到這個地方來講《楞嚴經》。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個月,前兩個月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圖書館收藏印光大師弘法社所流通的經書。我從版權頁裡面看到,大師一生將這三種書印行流通不下三百萬冊,我當時感到非常驚訝,大師是佛門凈宗一代祖師,對於佛教的經論,為什麼不能夠大力提倡,而將這三種書印了這麼大的數量?我冷靜的思惟,愈想愈有道理。經論好,來不及!沒有辦法救急。尤其是不相信佛教,相信其它宗教的信徒,對佛教有懷疑、有抵制,這三種書不是佛教的,可以超越宗教的限界,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受持。這是善巧方便,目的是在挽救眾生面臨這一次的大劫難,天災人禍! 如何有效的把這樁事情做好?關鍵就是有沒有方法令一切眾生省悟過來,不再迷惑,不再顛倒;就是剛才說的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善惡,辨別利害,他只要獲得這個能力,這個劫難就有救了。因此,在那個時代以當時的技術,這個印刷的技術,流通那麼大的分量,可是在今人的眼光來看,量還是太少。就以中國來說,中國人口現在十三億,可能會到十四億,三百萬冊算什麼!尤其是這些典籍,都是半個世紀以前流通的,這半個世紀之後能夠留下來的,還能夠剩下來的,我看充其量只有十分之一。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接著干,要大量流通。半個世紀的讀書人還能讀文言文,現代人看到印祖流通這些典籍,在文字上就產生障礙,這是很可悲的現象。於是我們用口語的講解,現在我們流通錄像帶、錄音帶、光碟,讓大家有機會聽。楞嚴會上文殊菩薩說得好,「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 我們今天要救這個劫難,要從根本下手,根本就是如何令一切眾生回心轉意,在心理上做一個大轉變,劫難才能夠化除,這個道理佛在經典上講得很透徹。大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話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想生;「心」就是能現的,「想」就是識,能變的。我們看現在社會大眾,他們想的是什麼?他們念的是什麼?他們說的是什麼?他們做的是什麼?如果這一切都是不善的,感應就是天災人禍;如果想的、念的、說的、做的都是善的,那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這個需要教。 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都是以師道的身份出現。釋迦牟尼佛,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所示現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孔老夫子在中國示現的,也是這個身份,唯有這個身份才能救人,才能救世,我們要懂得。心善就現好相;意善就變好境界;行善,自利利他;人能具足這三善,前途一片光明。縱然現前受一些苦難,小事!人生幾何?時間非常短促,佛教我們修忍辱波羅蜜。這幾十年的寒暑,這幾十年的折磨,誰折磨我們?一些愚痴迷惑顛倒的眾生,他不明理,佛菩薩以善心,純善之心、純利之行對他,他還要侮辱佛菩薩,還要陷害佛菩薩。佛菩薩沒有退心,佛菩薩沒有掉頭而去,這是佛菩薩給我們做的榜樣,給我們做的示範,諸佛菩薩尚且如此,我們算什麼!受一點折磨,受一些傷害,正常的。這幾十年光陰度過了,我們有好地方去。 所以不可以捨棄苦難的眾生,眾生愈苦、愈是愚痴、愈是愚昧,我們愈要憐憫他,愈要幫助他。不能因為他的心行不善,無惡不作,就捨棄而不顧了,這不是個仁慈的人,這也是不孝之人。不孝、不敬、不仁、不義,怎麼能夠學佛?怎麼能夠成佛?所以我們跟世人,不可以同一個知見,無論他以什麼態度對我們,我們一定要守住原則,我們以真誠心對他,以清凈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是行菩薩道。要修忍辱波羅蜜,要修六度萬行,長時間來感化這些眾生,他們有佛性,他們會回頭,只是一時的迷惑而已。所以自己要反省,自己要行道,唯有自己不墮落,才能夠拯救苦難的眾生。這兩句意思還沒有講完,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再接著講。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六集﹞ 香港 / 檔名:19-12-116 諸位同學,大家好!讀聖賢書果然能夠契入境界,自自然然的如宗門古大德所說的,說「左右逢源,頭頭是道」,我們少分領略到《華嚴》的境界,而後六根接觸外境,無不是「大方廣」,無不是「佛華嚴」。就是回過頭來展開《感應篇》,這一篇文章字字句句都與「大方廣佛華嚴」相應。於是我們明白了,《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過去我們在講席當中,多次說明這個「一」,不是專一,是任一。我說任一,是講佛法裡面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任何一法都包含全部,所謂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我們要問,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包不包括《感應篇》?大家想想。甚至於說包不包括基督教的《新、舊約》,包不包括伊斯蘭的《古蘭經》?統統包括,這是真的。豈不聞佛家常說「悟了之後,哪一法不是佛法」? 什麼叫佛法?「大方廣佛華嚴」叫佛法。如果不悟,這一部《華嚴經》在你面前也不是佛法。可見得是不是佛法,這個關鍵並不在它是不是佛經,而真正關鍵在你有沒有覺悟。為什麼?覺悟之後,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自體。《感應篇》豈是自體之外嗎?基督教、回教、猶太教,世間許許多多宗教,是在我們一身之外嗎?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自體,所以哪一法不是「大方廣佛華嚴」?凡夫 。不但凡夫不能入,二乘權教菩薩也不能入。什麼原因?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換句話說,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離開,這叫世見,你見不到事實真相。所以一切諸佛如來、菩薩、祖師大德,教化一切眾生,沒有別的,放下執著而已。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清楚了,就明白了,這就叫佛法。 迷的時候,迷的有輕重,造的業也就不等了。我們現在讀的這一段,這是大惡,「背逆大惡」,背是違背。違背什麼?違背自己的性德,不是違背別的,我們自己要覺悟。大惡一共有七小段,末後這一段: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我們仔細反省,每一條都觸犯了,只是每一個人所犯的輕重不等,都犯了。『狠戾自用』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心狠手辣,對人對事對物,造極重的罪業,果報不好,死後必入三途。《彙編》這裡有這麼幾句話,「夫強梁者,不得其死,固不必言。而死後三途之報,經何時而得免乎」,這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深反省。所以世出世間的聖賢,我們在文字記載裡面讀到,他們為人處世顯得非常謙虛忍讓。世間聖人如孔子,《論語》裡面記載的,孔子的為人「溫良恭儉讓」,他待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不但他老人家一生以言教,而且以身教,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是聖人。能奉行聖人的教誨,社會會安定,天下太平,人民的生活真正可以達到安和樂利。 這個理念跟現代西方人不相同,西方人提倡的消費,鼓勵消費,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圖利。大家在生活上如果不消費,不浪費,他怎麼能賺錢?人人都像孔老夫子,個個生活節儉,他的生意就不要做了。由此可知,鼓勵消費,講究消費,其目的是爭名奪利。有一個競爭的心,有一個侵得(侵略得到)的心,社會還能安定嗎?人生還有什麼幸福可言?這些道理,這些事實,我們要多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你是跟聖賢走,還是跟現代人走。聖賢人的生活有真樂,有真幸福,決不是物質享受。這個裡面的樂趣,實在說現代的凡人想不到,沒有辦法體會。從前讀書人還能夠意識到,現代不讀聖賢書了,他怎麼會想到? 『狠戾自用』,什麼叫「自用」?自以為是,這叫自用。別人自以為是,我們看得很清楚,他錯了。自己自以為是,不知道。自以為是尚且不可,何況再用心狠毒辣來對別人,這個怨仇就結得深了。給人家結冤讎,往往在不知不覺當中,自己沒發覺。有意無意當中得罪人,給人難看,自己確實不知道。為什麼?這是毛病習氣,他養成習慣了,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都是正確的,而不知道對方的反應,這是愚痴到極處,可憐到極處。到最後變成什麼情況?沒有人跟你合作了,沒有人願意跟你共事了,這個還是善人。不善的人,他要報復你,那就更凄慘了。大概學佛的人還有一點善心,遇到這些惡事避開就算了,不跟你共事,你在這個機構裡面,我辭職不幹了,我怕你,我讓你。別人統統都辭光了,剩下你一個人,你去干!我們要聽聖賢人的教誨,要天天反省。而反省實在講,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感應篇》。為什麼印光大師這樣重視這本書?道理在此地。 我常常聽到人跟我講,大眾在一塊共修,受同修的氣,受同修的侮辱,給我說忍受不了了,想離開這個道場了。我勸他要忍辱,要忍耐。為什麼?這個道場希有難逢,那些給你氣受的,自以為是的這些人,這是你的魔障,你要不能夠克服,你就被他障礙住了,你這一生的得度機緣就被他斷掉了。他有罪,你也有過。所以我們要學菩薩,要修忍辱波羅蜜,把這一些「狠戾自用」的人看作菩薩,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我們用什麼態度對惡人,對這些「剛強不仁,狠戾自用」的人?我們用善良、厚道、溫柔,在這個裡面修忍辱波羅蜜,你能夠把這個學成功了,你這一生決定得道了,決定成就。不但你自己度了自己,你也度了對方,對方有過,不至於墮地獄。如果你退轉了,他決定墮地獄。你沒有退轉,精進,往生不退成佛了,他不會墮三途,自度度他。這是我們要學菩薩道,如何跟這些「剛強不仁,狠戾自用」的人相處。但是這一定要明理,一定要有很大的忍辱的耐性,才能做得到。 尤其我們要警覺到,佛常常教誡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跟一切大眾,無論他作善作惡,我們相聚的時間都不常,都很短,何必在意!何必放在心上!人家行善,我們歡喜,恭敬讚歎。他作惡,我們學佛菩薩,對他恭敬不加讚歎。這是《華嚴》,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他如果有善根,看到我們這種對他的態度,他就會反省。「他對我恭敬,為什麼不讚歎」?想想自己有什麼缺點,他就能改過自新。縱然不能改過自新,我們也不跟他結冤讎,「給我氣,我就受了,算了吧!」自己的工作還是要認真努力去做,絕不因為他給我侮辱,他給我氣受,我的工作就懈怠了,我工作不再認真、退轉、灰心。善心做好事,為一切眾生做好事,為佛法做好事,還要受這麼多冤枉氣,常有!太多太多了。 我自己在許許多多處所,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歡喜讚歎的人,有!嫉妒瞋恨的人,也有!想種種方法障礙的人,也有!我們還要做。不能說他嫉妒,他侮辱,他陷害,他障礙,我就不做了,那我就錯了,我還是要做,做到死為止,活一天做一天。這是我們接受聖賢的教誨,我們自己要學夫子的五德│溫、良、恭、儉、讓,要學菩薩的六波羅蜜│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化解這一切怨結,過去今生種種冤結。批註裡頭末後一句,說「佛言狠戾如惡馬,言難調也」,這是佛經上的話。舉了個例子,說「人而狠戾,一切執拗」,執著,跟別人就是相反,就是不一樣,「自以為是,不肯服人,善友知識,誰來相親」善友、知識遠離你去了。「善言名理,誰來相告」,你聽不進去。所以「造惡招尤之原,莫此為甚」,你造惡業,你跟人家結冤讎,根源在此地。所以我們要懂得,要明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七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1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彙編》四十五節: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這一節只有兩句,從這個以下到第五十六節,這一段經文是講仕宦之惡。仕宦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從政人員。佛給我們說,一切眾生無論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從事哪一種行業,都不免造作惡業。正是如《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過分。即使在今天,出家修行的人,還是不免造作罪業。我們從《彌勒菩薩所問經》裡面讀到的,這一部經裡面所說的,全是講的末法時期出家人所造的罪業。菩薩慈悲特別為我們提出,每一條業報都是在阿鼻地獄,所以諺語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都是講的實話。 我們出家,胡里糊塗出家了,不曉得這一種身份,最容易造作罪業了,而且受的果報比任何一個行業都嚴重,事先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既然出家之後,遇的緣不殊勝,沒有能夠正確了解佛法,不知道佛是什麼?佛弟子是什麼?究竟要怎樣修學才如法?如法是無量功德,果報也是無比的殊勝。可是不如理不如法,那個得罪也很重。出家修行人尚且如此,何況世間人?何況從事世間種種行業?世法裡面的行業,行善容易,造惡也容易,無過於從政。所以太上在惡報裡面,首先跟我們講的是「背逆大惡」,那是萬惡之根源。說完之後,再接著分別說明世法裡面,一切眾生很容易造作種種的惡行,第一段就講仕宦,這是從政人員。我們雖然沒有從政,但是都值得我們做參考,都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節講:『是非不當,向背乖宜』,這八個字我們也要常常記在心裡,就是說要有能力辨別是非,要有能力辨別邪正。古聖先賢無論是世法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甚至於什麼是利,什麼是害。如果對於這些沒有能力辨別,那就是愚痴到極處了。古人常講人與禽獸、畜生不同的地方,人有智慧能夠辨別這些,畜生不能辨別。批註裡面注得很好,這一段注得分量雖然不多,但是很重要。他說:「君子豐仁義之干,固禮義之防,則可以審好惡之公,定是非之當」,這幾句話尤其重要。在世間讀書人,從前讀書人,不是在求取功名,讀書志在聖賢。讀書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想作聖人、作賢人、作君子,這是我們讀書的目的。 聖、賢、君子是什麼個意思?「聖」這個字的定義,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覺悟了,這個人就叫做聖人。明了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就是賢人、君子。換句話說,讀書就是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別是非邪正,不一定要作官。真正明白道理的人,明了是非的人,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即使是作乞丐,他也是聖人,他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就是乞丐,每天出去沿門托缽,出去討飯,他是大聖,他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美滿,我們世間人哪裡懂得?世間人愚痴沒有智慧,不能辨別是非邪正,所以世間人迷惑,這才迷在名利之中,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他所受的佛經上講的沒錯,他所受的是「苦樂憂喜」,身有苦樂,心有憂喜,苦多樂少,憂多喜少,這是眾生的生活。聖賢君子的生活,他身沒有苦樂之受,心沒有憂喜之感,那個叫大樂,那叫真樂,我們佛經裡面講極樂,誰能體會到? 這些聖賢君子在世間教化眾生,他們的身份,他們的方式,千差萬別。在中國,我們過去讀書讀過武訓,那是個乞丐,是個聖人,他以乞丐的身份教化眾生,教導世人斷惡修善,教導世人要接受聖賢的教誨。所以這幾句話裡頭,「君子豐仁義之干」,豐是豐富。社會能夠安定,能夠繁榮,眾生能夠和睦相處,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這裡頭最關緊要的就是仁義道德。誰來教?誰來做示範?聖賢人教,君子要做榜樣,做模範。換句話說,要提倡仁義。「固禮義之防」,防是防範,唯恐禮義有了差錯。所以要求行仁、行義、守禮,佛家講的持戒,持戒就是守禮,現在的話是守法。佛在經論上,無數次的教導學生,做佛的學生一定要守法。不僅僅要守佛的教誡教誨,我們居住在這個地區、這個國家,國家的法令規章,地區的風俗習慣,決定要遵守。若有違背,統統都算是犯戒、破戒。 所以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佛菩薩就是社會大眾最好的榜樣,經上常講天人師範,人間天上的表率;師是表率,范是模範。我們學佛,做佛的弟子,自己冷靜想想,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能不能做為社會大眾的模範?社會大眾都像我這樣學習,行不行?我們要常常這樣的反省檢點,才算是一個學佛的學生,佛的弟子。如果我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對社會大眾有危害,就趕緊把它改正過來。我的思想行為對社會大眾有利益,我就應當努力要去做。佛教給我們一個根本理念,就是決定不能為自己,佛給我們說,自私自利是眾惡的根源。如果為自己想,這就叫凡夫。一切不為自己想,為眾生想,為社會想,這個人就是佛菩薩。社會的利益是自家的利益,大眾的利益是自己的利益,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這是佛菩薩。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 菩薩弟子在生活當中,在工作裡面,在處事待人接物,要做出一個「是非之當」給人看。尤其是在現代這個社會,古聖先賢的教育,被大眾遺忘了,無不是趨向於名利,爭名奪利,是非顛倒,不當就是顛倒,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我們今天學佛,如果有人聽到了,不為自己只為別人,「你錯了,你迷惑顛倒了」,說我們迷惑顛倒。什麼是正?要自私自利。外國人連法律上都制定「隱私權」,隱私權就是自私自利,以這個為是,這就是是非顛倒,是非不當。 『向』是去向,是方向;『背』是背道而馳。這個「向背」也錯了,但是今天人不知道。我們學佛,佛告訴我們,我們要向什麼?要向佛道,成佛之道,要向著菩薩道,這是正確的,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我們要向這個方向,這個才對。可是世間人的方向是什麼?世間人方向現在不是六道輪迴,現在是三惡道。所以世間人是違背了佛道、菩薩道,他們趣向三惡道,連人天兩道他都違背了。《太上感應篇》教導我們的,是人天兩道。我們每天讀誦,仔細去思惟、想一想,我們的心行跟太上所講的,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我們走的是人道、天道。如果相違背,我們走的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在現前這個階段,印光大師特別為我們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真正是大慈大悲。他是佛門的祖師大德,為什麼不提倡佛法?這三樣東西都不是佛家的。佛法太深了,太廣了,時間短不容易理解,不容易契入,所以用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比較淺顯,救急!希望大家把這三樣東西做到,穩住人天兩道的腳跟,不至於下陷,然後再學佛。於是我們明白了,這三本書是學佛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在佛法上無論怎麼樣用功努力,最後都不能成就。佛法三乘是建立在人乘的基礎上,人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所以這一句裡頭,首先給我們拈出來「是非」、「向背」,我們要留意,決定不能夠看輕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 太上感應篇﹝第一一八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18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現場有來自枋寮的許多同修。昨天陳彩瓊居士打電話給我,「台北凈宗學會」今天啟建佛七,有許多往年「華藏圖書館」的老同修,都聚集在一堂,我聽了之後非常歡喜。陳居士要我在今天早晨跟大家見面講幾句話,他們的網路雙向已經做成了,我們應該可以能夠看到「台北凈宗學會」的畫面。 自從韓館長往生之後,我們對於過去在一起團聚共修,實實在在是無限的懷念。館長走了以後,產生這麼大的變化,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怎麼想都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但是我們學佛,決定要信佛,相信一切變化都是佛菩薩為我們做的安排,而且是非常妥善的安排。我非常感激,感激每一位同學,我也感激高貴民居士兄弟們,如果像當年一樣的維護「華藏圖書館」,我自己一定是比現在辛苦多了。館長往生,我的思考,時間分配是每一年在台北三個月,在美國三個月,澳洲三個月,在新加坡三個月,是這樣分配的。結果因為這個變化,我美國就不去了,台灣也很少回去了,所以整個的時間都放在新加坡,少部分的時間在澳洲,這樣一來對我自己來說,身心安定了。實在說也只有定下來,才能把《華嚴經》完成;而《華嚴經》是館長最後的一個願望,她希望我把這部經講圓滿,留一套錄像帶給後學做個參考。所以我深深感覺到這個安排是佛菩薩的意思,不是人意。 學佛首先要把心量拓開,要學阿彌陀佛,要學釋迦世尊,要學諸佛如來,他們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永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的。《無量壽經》一開端給我們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這個意思。世出世間一切虛妄的,我們要放下。放下不是說從事上放下,是從心裡上放下,也就是不再放在心上了,我們心裏面永遠只有感恩。我們每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所以我們學佛應當,不但是一生,生生世世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 世間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這是許許多多人,不論是在哪個地區,哪個國家,現在這種感覺愈來愈明顯,愈來愈深刻。挽救劫難最殊勝的方法,無過於念佛。這一次在台灣許多同修告訴我,因為一心一意念佛化解了災難,從這個地方來看,善惡、因果報應太明顯了。善心、善行,念佛的人都能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地震的時候,房屋倒塌了,為什麼念佛人那一家不倒塌?如果要說施工,這個工程都類似,都差不多。這是非常明顯,顯示出護法善神保佑你,這個事情決定不是迷信,決定不是假的。 我們在新加坡,上一個月就遇到有鬼神附在同修身上,說它是老林長陳光別的冤親債主。老林長聽經學佛很有成就,預知時至往生了。這一批冤親債主當然不會找麻煩,希望沾一點光,到居士林來求授三皈,來請求為它們播放《地藏經》。它說講堂、念佛堂佛光太大了,它們是幽冥界的眾生,不敢進去,所以希望我們的錄像帶,它要求聽《地藏經》,《地藏經》的錄像帶在二樓播放。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鬼神附身。離開之後,這個人清醒過來,問他,他一無所知。我們就照做了,給它傳授三皈,在二樓播放《地藏經》的錄像帶,讓它們在那邊看。它們人很多,我們看不到它,它看到我們,不是假的,都是事實。上一個月,杭州天目山的齊居士,來給我們講山上這些鬼神,在那個地方聽經、念佛、修行的狀況,為我們講得很多。不相信的人,聽了這話說是迷信,我們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一定要相信佛經。 現在有一些地區,有意無意的來毀謗佛法,說我們依據的會集本不可靠,因此有不少同修信心動搖了。但是在中國大陸,這麼多感應,在我們此地許許多多感應,大家都是受持夏老居士的會集本。陳光別老居士往生,就是依靠這個本子,兩個月之前就曉得八月初七要走,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這哪裡有錯?不但這個會集本,我們依靠它沒有錯,就是過去兩種會集得很不理想的,依據它來修行,也決定往生。印光大師對於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有批評,那是不錯!那是批評他的會集,有些重要的經文他漏掉了。不是太重要的,他反覆重複了幾遍,嫌他啰嗦,是對這個批評,不是對於教義,義理沒有問題。諸位應該念一念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過去我們講過,我記得講過好幾遍。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引用《無量壽經》,三分之二都是用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如果他裡面那些義理要有錯誤,祖師怎麼會引用他的本子?這給我們增長信心。會集好不好是另外一樁事情,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勸你念阿彌陀佛,只要你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凈土。 所以不可以毀謗大乘,你看看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最後的一句,「唯除五逆,毀謗正法」,這不能往生。除此之外,造作五逆罪的人,只要你能夠回頭,只要你真正能懺悔,都能夠往生。這個才叫平等法,才叫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你毀謗,你不相信;不但你自己不相信,你還要障礙別人,這個業障就重,不能往生是在此地。佛法是平等法,《金剛經》大家都念過,《金剛經》上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說法,因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這才有差別;從理上講,決定沒有差別。從理上講,不但沒有差別,連真妄、邪正、是非、善惡都沒有差別。覺悟的人決定沒有差別,迷的人才有差別。覺悟的人不需要選擇,迷的人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根性,適合自己修行的環境,修學就來得便利了,是為這個在無差別當中顯示差別,差別就是無差別,要懂得這些原理原則,我們信心就堅定了。 我們受持會集本,很好!他們受持康僧鎧的本子,也很好!我們都歡喜,都讚歎,同生極樂國。絕對不是說受持康僧鎧的本子會往生,受持夏蓮居會集本就不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受持王龍舒的本子,受持魏默深的本子,往生的人都很多,都有足以叫我們深信不疑的瑞相,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不但對於佛法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我們要讚歎,決不可以毀謗,要學《華嚴經》上的五十三位善知識,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是佛教導我們的。大家都曉得《華嚴經》是世尊成道說的第一部經,在第一部經裡面,就是這樣教給我們的,這才是修學最好的態度。所以我們對於一切人的所作所為,要本著《華嚴經》的教誨,我們決定禮敬,讚歎就看他如不如法。他做的如法,一定讚歎;不如法,恭敬而不讚歎,這是佛教導我們的。 為什麼恭敬而不讚歎?恭敬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華嚴》、《圓覺》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怎麼能不恭敬?為什麼不讚歎?他做的有些不如法的事情,這個不如法是我們現時現地不如法,要往深遠處看,也許他很如法。譬如說高貴民居士把圖書館收回去了,我們這些出家的同修統統離開了,大家看到這個不如法。可是你看看我們現在,我們感覺得他很如法,他要不收回去,我們很辛苦,我們《華嚴經》未必能講得圓滿。你每年到處跑,總是斷斷續續,所以現在一想,他做得很如法。可見得這個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沒有絕對的善惡,我們要深明此理。所以對一切人,我們就懷著永恆的感恩。 我們在中國大陸,在韓館長的故鄉,我在那裡有一棟大樓,那邊同修送給我的,這個大樓就做韓館長的紀念館。有七層,規模跟我們這個學會差不多,下面兩層我們租出去了,拿租金來維護這個大樓,所以不需要靠依賴信徒的供養,這樣才能夠長遠下去。將來如果有緣份,可能我們在那裡辦佛學院,或者辦培訓班,做為北方弘法利生的一個小道場。所以往長遠地方來觀察,實在講還不算太長,館長走了還不滿三年,我們就看出高貴民做的是對的,是正確的。也讓我們每一個出家人,深深體會到佛在經上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有更高度的警覺心,更能夠發憤努力,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求生凈土。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天,規規矩矩做一天出家人應當做的工作。 出家人的工作是教學,把教學這個事情做好,讓大家真正能夠認識什麼是佛法,佛法的修學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好處,果然明白了,自然就歡喜接受。凡是不能接受的,都是沒有人教,所以產生許許多多的誤會。說清楚、說明白了,誤會就消除了,信心就建立了。如果不說清楚,不講明白,自己不認真努力修學做個好樣子,那個誤會只有一天比一天加深,所以我們要以「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消除一切眾生的疑慮。會集本是李老師傳授給我的,我受他老人家的付託,我沒有辜負他老人家,這個本子確實傳遍了全世界,依照這個本子修學的人是愈來愈多。夏老居士講,這個本子可以永遠傳下去,將來佛法滅盡的時候,在九千年之後佛法滅盡,最後滅的應當就是這個會集本,這是許多大德都這樣的斷言,我們要深信不疑,認真努力,依教奉行。 圖書館這些老同修們,我也希望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以到新加坡來看看,看看新加坡現在的道場。這個道場是李木源居士受館長的付託,館長走了之後,護法的工作就交給他了。館長選擇的人,非常恰當,李木源居士的護持,盡心儘力,沒有辜負韓館長。所以我們對於韓館長過去三十年的護持,永遠感恩。希望諸位同修也都能夠消除誤會,我們跟貴民兄弟都和睦相處,像過去一樣的尊重敬愛,互助合作,沒有一絲毫的嫌疑,這樣就好,歡迎大家到新加坡來參學。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