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幾歲:不是危機,而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見各種各樣的挑戰,少年時對於未來的迷茫,青年時對於家庭與事業的抉擇,年老後面對孤獨的恐懼……

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擁有重新再來的機會,每個年齡段都是一次能讓我們改變的最佳時機。

20、30、40,

你正在經歷人生的哪個階段?

「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 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她要面對的問題。

電影《20 30 40》里講述三個年齡不同的女人,在人生不同階段所面臨的考驗。而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這三個不同的時期——20、30、40。在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成長和挑戰。

  • 李心潔扮演的20歲女孩面臨的是究竟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還是面對現實的生活。

  • 20多歲的時候,關鍵詞是「獨立」和「體驗」。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去「體驗」生活,我們需要擁有各種各樣豐富的體驗,去和更多的人交往。可以通過從事不同的工作,和他人相識、成為朋友;和某個人相戀、相愛,去體驗生活的豐富性。

    在社會、職場的人際交往中了解人與人彼此的邊界在哪裡,設定好自己的界限。這個時期我們走向生活和經濟的獨立,開始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 劉若英演的30歲空姐同時和幾個男性交往著,她生長在單親家庭,母親從小就告訴她:「女人要有一技之長,免得日後當男人離開自己的時候,一無是處。」母親對於婚姻的悲觀使她長大後恐懼婚姻,她對感情很困惑,不知道怎樣的感情才值得信任。

  • 到了30歲左右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開始穩定下來,這個階段的關鍵詞是「能力」和「秩序」。30左右我們可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的孩子。在公司里也有了一定的資歷。

    我們也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價值,擁有很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我們感覺生活開始變得按部就班,女性在這一時期因為照顧孩子很容易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和伴侶之間開始變得疏離,這都為之後的中年危機埋下了伏筆。

    在20到30歲這個時期我們通過職業、家庭中的身份,認同了自己的角色,比如:教師、醫生、公務員、行政人員,母親、父親、妻子、丈夫。

  • 張艾嘉飾演的40歲的女人,她經營著一家花店,在家扮演好她的角色——母親、妻子。在面對丈夫的不忠時她選擇了離婚,去過自己的生活。她知道自己不年輕了,外表,體力,甚至是性愛,但她敢愛敢恨。

  • 但是到了30多歲、40歲我們漸漸開始意識到我們不僅僅是這些角色,我們不想再受限於他人對我們的期待,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新的「我」。

    所以在40歲左右出現的關鍵詞是「中年危機」,這個時期我們會充滿困惑,也對改變自己充滿了渴望。這一階段也常常被稱為」第二個青春期「,我們想去做一些瘋狂的事情,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發生一些非常重大、複雜的改變。

    你是否正處於「第二個青春期」?

    有的人也可能會在」第二個青春期「出軌,有的人會酗酒。而對於那些沒有在「第二個青春期」主動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活會給他們一些課題,逼迫他們改變。

    比如:有的人會經歷婚姻的問題、伴侶出軌、孩子的問題、公司經營問題、破產、被人騙走巨額金錢等等。

    小婭來找我的時候,她已經痛苦不堪,小三總是給她打電話騷擾。她已經40多歲了,有一個孩子,她不想離婚,丈夫也答應和小三斷了關係,但她內心依然十分痛苦,對丈夫和小三充滿了怨恨,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回到從前、快樂起來。

    經過了幾次的個案療愈,她開始意識到問題在哪裡。小婭是一個傳統的好女人,生活簡樸,家務活從來不讓丈夫做,孩子也不用丈夫帶。她一心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就算丈夫經常晚歸,或者騙她,雖然她心中有懷疑,但內心的恐懼讓她不敢去求證,不敢去面對真相。

    直到小三找到她,她才不得不承認丈夫其實早就有了別的女人,但是她除了哭不知道該怎麼辦。

    作為心理療愈師,我首先請她允許自己的悲傷和無助出來,和自己的脆弱感、不安全感呆在一起。然後她發現原來這麼多年自己看上去任勞任怨,什麼都不讓丈夫做,其實是因為她想要做個「好女人」,想要討好丈夫。

    但事實上在她潛意識裡積累了很多怨恨和憤怒,這麼多年她一個人帶孩子,照顧家庭,丈夫卻從來不承擔他應該承擔的責任,雖然她從來都不說,但其實內心充滿憤怒。她不敢說,是因為害怕兩人之間表面上和諧的關係會被破壞,即使種種情形都讓她意識到丈夫出軌了,但她寧願做一個鴕鳥,在外人面前依然扮演著恩愛的夫妻。她不想承認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女人。

    當她開始練習合理地表達憤怒,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表達出一直壓抑在心裡的怨恨時,她感受到了內心的釋放。當她開始學習說「不」,她意識到原來對別人說「不」並不一定就意味著關係會被破壞,反而是當她開始尊重自己的感受時,丈夫也會關心她了。

    當她在這段婚姻關係中不再期待丈夫來滿足她內在小孩的需求,填補她的不安全感時,她才順利地度過了「中年危機」。真正的作為一個女人和丈夫相遇,完成了「第二個青春期」的華麗變身,我們也將這稱為「第二次的誕生」。

    「第二個青春期」,也是一次新生

    我想沒有人想和小婭一樣,被生活逼迫著去改變。那麼我們如何以成長的方式、有意識的去應對」中年危機「,平穩地度過「第二個青春期」,完成自己的第二次誕生呢?

    我們說35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大多數到了這個年齡的人們,他們都開始感覺到「孤獨」、「抑鬱」、「焦慮」,同時他們想要創造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想要成為本該成為的那個人。

    很多人在這個階段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對生活、對工作、對自己產生了疑惑和反思。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現在的工作是我喜歡的嗎?我和伴侶的關係是我想要的嗎?

    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心不再向著外在的世界,我們開始轉向自己的內在,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感受。因此,35-42歲,這個七年是我們最為痛苦的階段,我們的情緒上產生了很多的痛苦、壓抑、煩躁或者抑鬱,有的人沉溺於工作,成為工作狂;有的人沉溺於享樂,購物;有的人沉溺於男女關係,出軌、一夜情,來逃避自己去面對內心的壓抑和空虛。

    無論怎樣逃避,生活會把我們一直隱藏的東西翻攪出來。在婚姻關係中,這個時期往往也是女性主要來照顧家庭、照顧孩子,為家庭付出,而且女性在心靈上、精神上比男性更依賴伴侶,對伴侶有更多的需求,女性比男性更想要獲得伴侶的認可、支持、尊重或者理解。

    但是生命會向我們揭示一個真相:我們不能夠持續地依靠他人來讓自己快樂!通常,我們在兩性關係中尋求的是我們自身所缺失的東西。如果你「需要」你的伴侶來滿足你的需要,那麼這個「需要」就會破壞你們的關係。如果你依賴你的伴侶,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力量。

    而事實上你才是那個掌管你力量和能量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意識到需要自己去滿足自己內在的需求,我們無法在別人這裡找到它。沒有另一個人能夠為你提供你缺失的東西,沒有另一個人能夠去解決你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即是獨立的個體,彼此尊重,同時我們又相互支持對方去探索自己的生命,成就他(她)自己獨特的自我。中年意味著我們「真正」的長大,實現我們的轉變和轉化,讓我們成為更加真實的自我。

    那些困難、挫折和挑戰是我們的老師,但是我們必須能夠理解它們對我們的意義,有些事情的意義可能需要我們在很多年後,再去回顧我們的人生時才發現某個人某件事情對我們人生的意義所在。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一直存在著智慧的指導,我們可以通過聆聽內在的聲音和這個內在的智慧連結,做最好、最真實的自己!


    推薦閱讀:

    女人穿錯內褲「危機暗藏」
    歐盟從未像今天這般危機四伏
    光棍危機遠大於剩女問題
    扎克伯格1天虧了50億美元,被美英兩國官方質疑,數據泄露讓Facebook危機四伏
    從"岳飛之死與秦檜之冤"看中高層的信任危機

    TAG:生活 | 危機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