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魏徵簡介:魏徵與唐太宗進諫的故事

魏徵簡介:魏徵與唐太宗進諫的故事在最近熱播的《武媚娘傳奇》中,一代良臣魏徵早年輔佐李建成,之後李世民非但沒有殺他還重用與他,並且讓他成為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可見唐太宗對他的信任程度,當然魏徵不辱使命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被譽為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魏徵也就是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一代名相」。早年經歷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包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魏徵卻對長史鄭頲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佔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鄭頲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麼是老生常談呢。」拂袖離去。歸唐獻策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佔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佔據這麼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於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後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裡。  同年九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被竇建德擊敗。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犯顏直諫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卧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讓將二人釋放,仍舊任命官職,這樣河北太子舊屬才會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們。  貞觀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為秘書監,開始參預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帶領學者將古籍分為四部,並對其進行校定。  貞觀五年(631年),李世民與魏徵談及了選人為官一事,魏徵說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後審核他的品德,以及愛好這些。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鍾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貞觀六年(舊唐書魏徵傳為貞觀五年)開始準備嫁妝,唐李世民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李世民並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並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持,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不久魏徵晉陞爵位為郡公。  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書省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處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則,依實際情況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貞觀八年(634年),陝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認為這是毀謗。魏徵進言說:「從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陛下你應該仔細想一下這樣的事對還是不對。」李世民覺得魏徵說的有道理,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帛二十段。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葬於昭陵,謚號文德皇后。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後,李世民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讓魏徵陪同,並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裝作沒看見,李世民頓時著急,問「怎麼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徵聞言回答說「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 李世民聽後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於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儘管李世民這樣追思妻子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卻是一個天子的真情流露。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東巡洛陽,住在顯仁宮,因州縣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譴責。魏徵告訴李世民當初隋文帝楊廣曾在此讓附近的百姓上貢,貢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費。  貞觀十二年(638),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下車,違反法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李世民說「:你們自己的地位都尊貴,就輕視我的兒子嗎?」魏徵進言說「:從古至今,親王列在三公之下。現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長,為親王下車,不是親王所應當受的禮。求之於舊例,又沒有可以作為憑證的依據;施行於現在,又違背了國法。」李世民說:「國家所以立太子,是準備他做國君。然而人的長短,不在老少,假如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這樣說來,怎麼能輕視我的兒子呢?」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於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李世民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於東宮。李世民對侍臣說:「貞觀以前,跟隨我平定天下,輾轉奔波於亂世,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後,盡心對我,進獻忠直的勸告,安國利民,敢於冒犯國君尊嚴直言規勸,糾正朕的過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過他們。」於是親自解下佩刀,賜給他們兩人。  貞觀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機,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上奏《十漸不克終疏》。疏中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縱慾以勞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頻事遊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於徭役等不克終十漸,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後,欣然接納,並對他說:「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遂賜黃金十斤、馬二匹。貞觀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諫,讓李世民要善始善終。  貞觀十六年(642年),後來皇太子李承乾不學習德行和術業,魏王李泰的寵愛一天天增長,朝廷內外眾官,都有些疑慮和議論。李世民聽到後很厭惡這些議論,對侍臣說:「當今朝臣忠誠正直的,沒有人能超過魏徵,我派他輔佐皇太子,用這杜絕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舊。魏徵自稱有病推辭,李世民下詔回答說:「漢朝的太子以四老為輔佐,我現在依靠您,也是這個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去世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並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魏徵簡介:魏徵與唐太宗進諫的故事在最近熱播的《武媚娘傳奇》中,一代良臣魏徵早年輔佐李建成,之後李世民非但沒有殺他還重用與他,並且讓他成為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可見唐太宗對他的信任程度,當然魏徵不辱使命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被譽為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魏徵也就是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一代名相」。早年經歷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包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魏徵卻對長史鄭頲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佔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鄭頲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麼是老生常談呢。」拂袖離去。歸唐獻策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佔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佔據這麼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於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後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裡。  同年九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被竇建德擊敗。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犯顏直諫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卧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讓將二人釋放,仍舊任命官職,這樣河北太子舊屬才會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們。  貞觀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為秘書監,開始參預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帶領學者將古籍分為四部,並對其進行校定。  貞觀五年(631年),李世民與魏徵談及了選人為官一事,魏徵說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後審核他的品德,以及愛好這些。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鍾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貞觀六年(舊唐書魏徵傳為貞觀五年)開始準備嫁妝,唐李世民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李世民並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並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持,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不久魏徵晉陞爵位為郡公。  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書省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處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則,依實際情況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貞觀八年(634年),陝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認為這是毀謗。魏徵進言說:「從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陛下你應該仔細想一下這樣的事對還是不對。」李世民覺得魏徵說的有道理,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帛二十段。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葬於昭陵,謚號文德皇后。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後,李世民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讓魏徵陪同,並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裝作沒看見,李世民頓時著急,問「怎麼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徵聞言回答說「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 李世民聽後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於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儘管李世民這樣追思妻子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卻是一個天子的真情流露。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東巡洛陽,住在顯仁宮,因州縣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譴責。魏徵告訴李世民當初隋文帝楊廣曾在此讓附近的百姓上貢,貢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費。  貞觀十二年(638),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下車,違反法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李世民說「:你們自己的地位都尊貴,就輕視我的兒子嗎?」魏徵進言說「:從古至今,親王列在三公之下。現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長,為親王下車,不是親王所應當受的禮。求之於舊例,又沒有可以作為憑證的依據;施行於現在,又違背了國法。」李世民說:「國家所以立太子,是準備他做國君。然而人的長短,不在老少,假如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這樣說來,怎麼能輕視我的兒子呢?」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於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李世民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於東宮。李世民對侍臣說:「貞觀以前,跟隨我平定天下,輾轉奔波於亂世,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後,盡心對我,進獻忠直的勸告,安國利民,敢於冒犯國君尊嚴直言規勸,糾正朕的過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過他們。」於是親自解下佩刀,賜給他們兩人。  貞觀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機,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上奏《十漸不克終疏》。疏中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縱慾以勞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頻事遊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於徭役等不克終十漸,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後,欣然接納,並對他說:「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遂賜黃金十斤、馬二匹。貞觀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諫,讓李世民要善始善終。  貞觀十六年(642年),後來皇太子李承乾不學習德行和術業,魏王李泰的寵愛一天天增長,朝廷內外眾官,都有些疑慮和議論。李世民聽到後很厭惡這些議論,對侍臣說:「當今朝臣忠誠正直的,沒有人能超過魏徵,我派他輔佐皇太子,用這杜絕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舊。魏徵自稱有病推辭,李世民下詔回答說:「漢朝的太子以四老為輔佐,我現在依靠您,也是這個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去世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並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
推薦閱讀:

劉亞洲將軍作品簡介
曾國藩後裔簡介
【詩者聯盟.1873期】成員簡介之一
中國簽證簡介及申辦程序
梁山108好漢簡介

TAG:故事 | 轉載 | 唐太宗 | 魏徵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