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中華禮儀傳統文化

中華禮儀傳統文化

有些人也許會問:「什麼是禮儀?」禮是表示敬意的通稱;為表示敬意而隆重舉行的儀式,叫做禮儀。禮儀的本質就是通過一些規範化的行為以表示人際間的相互敬重、友善和體諒。但如果要細說就要看你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是人際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但如果要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治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類型。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較多禮儀內容都是互通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差不多,往往是一通百通的。像我以前在禮儀方面不是非常的重視,現在經過改進以後我發現提高了自身修養﹑人際關係逐漸上升甚至別人對我投來的目光也不一樣了,這就是禮儀的魔力!

禮儀不是裝出來的,也是裝不出來的。只有一個人從細節做起,才會體現出非凡氣質!總之禮儀的益處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只有靠自己去領悟!

實實在在地談禮儀

這件事我們已經做得太晚了。20年前,大家都在為如何擺脫貧困、落後而苦惱;10年前,大家最苦惱的是如何擺脫周圍的不文明了。

擺脫貧困、落後的辦法,我們似乎找到了不少;但是,我們顯然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途徑來擺脫不文明。

已經無數次地看到我們的同胞在國際場合如何丟人現眼的圖景,卻只是扼腕跺腳,無可奈何;已經無數次地讀到對於產生這種形象的歷史原因和民族原因的精彩分析,卻只是心中舒解,於事無補。

終於有一天,一些人明白了,當務之急不是從整體觀念上憤恨、抱怨、嘆息,而應該訴諸行為,訴諸細節,切實地改變具體的行為規範。行為在先,帶動觀念。觀念談何容易,何不先點點滴滴做起來。

所謂禮儀,就是文明人的行為規範。

文明與愚昧、野蠻的區別在哪裡?深深淺淺的區別能夠說出很多,但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禮儀。

這條界限,我們祖先最早看清楚,因此幾千年前就使這片土地成了「禮儀之邦」。儒家先哲在禮儀上的種種設計,是人類文明的珍寶;後來,西方文明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又建立了大量美好的禮儀,成為當代文明世界的基本秩序。

可以說,不懂得禮儀,就是自外於文明,自外於社會。

但是,禮儀並不是法律,需要文明人共同來協商。即使是古代和外國已有的禮儀,也要通過協商來為今天作出選擇。因此我一直盼望著有很多熱心人在這方面作出貢獻。最近聽說文匯出版社要出版上海市婦聯編的《禮儀大學堂》一書,覺得正是這種貢獻的開端,十分喜悅。

禮儀不是一種訓示,不是一種說教,而是一種社會契約。要讓這份契約訂得有效、訂得完美,應該形成熱鬧的互動、互補。我希望《禮儀大學堂》能在這方面起到驅動作用。

傳播禮儀文化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得體、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是當前基礎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

禮儀教育歷來都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禮儀教育能更好貫徹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文件精神,紮實有效地開展「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文明創建工作,著力提升學生禮儀素養,提高辦校品位,改善育人環境,推動安全、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爭創「人人講文明個個懂禮儀」的新局面。

禮儀的內涵深遠,禮儀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品格。這一修養和品格的形成還需要實踐的洗禮和時間的檢驗,因此,我們的德育工作仍是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引用】白衣女子 -
引用 從出生時辰看性格 - - 阿仁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引用】三件童裝
引用 不可不讀的百句良言! 轉貼
本文引用第十一章

TAG:禮儀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華 | 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