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玩弄「文字」的統治者

文/煮酒君

統治階級的人愛玩文字遊戲,以達到其專制統治的目的,樹立個人權威,文字遊戲的危害之大,可以摧毀整個民族氣節,但處在統治階層的人往往樂此不疲。

前秦皇帝符生缺了一隻眼,這雖不妨礙他帶兵治國,但他心裡很是不平,他身邊的人若有言語中帶有「不足」、「不具」、「少」、「無」、「缺」、「傷」、「殘」、「毀」、「偏」、「雙」等字眼的,均被他處死。

帝王也有自卑感,帝王的自卑感一旦爆發,會比一般人更加歇斯底里,因為他們的地位太高,因為他們手裡有權力。

明太祖朱元璋的心態也差不多。

朱元璋也有很多忌諱,比如說賊字。賊是貶義的,在封建君主專制時期絕對慎用,尤其是一個王朝的統治初期,因為開國皇帝起兵時,往往被當時的政府軍和反對勢力稱之為賊,所以心中更加敏感。不過即使小心地避開了賊,卻沒有避開賊的同音字,還是會招來滅頂之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家鄉在江淮一帶,其方言「則」與「賊」同音,他認為奏表中有「則」字就是對他的「大不敬」。 浙江文人林元亮和北平文人趙伯寧明明是歌功頌德,但因用到了則字,被朱元璋殘忍殺死。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命苦的皇帝,做過和尚當過乞丐,稱帝後他對自己的過去耿耿於懷,因此對「光」和「禿」極為忌諱,杭州學者文章中寫了「光天之下」實為讚美朱元璋,但因「光」字,被朱元璋處死。還有人寫文章時用到「禿」字、「僧」字,也都罹難。

理與法只在權力均衡時才存在,當皇權至高無上時,理法蕩然無存,統治者為達到專制獨裁的目的,任意玩弄文字,鎮壓文人。

少數民族政權在這方面又發揮得比漢族政權「更好」。

1149年,金朝先後發生了由雷電引起的火災和龍捲風災害,這在現在看來只是自然災害,做好救災工作就好。但在天授神權的年代,這樣的事會直接影響統治者的地位,皇權是上天賦予的,那麼天降災難,自然是皇帝統治失敗的緣故,這時皇帝需要下旨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就是「罪己詔」,然後再下令大赦天下,減免賦稅等手段降負面影響力。當時的皇帝金熙宗深知其中厲害,於是下令翰林學士張鈞為此事起草大赦詔書,以安定民心。張鈞是個儒生,腦子不變通,認為既然是罪己詔那就該好好檢討帝王,於是在詔書中替皇帝向上天做深刻的檢查,這其中有「顧茲寡昧」「眇余小子」等詞,這其實是套話,意思是請上天原諒自己還太年輕了,不夠成熟穩重。有個叫蕭肄的寵臣對此事大做文章,他對金熙宗說張鈞這是在罵你,寡,孤獨無親,昧,不曉人事,眇,瞎眼,小子,小孩,金熙宗聞言大怒,召來張鈞,也不給他解釋機會就令衛士杖打,張鈞也是硬朗,打了幾百下沒有打死,金熙宗用劍把張鈞的嘴豁開並剁成了肉醬。

另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清朝,比起元有過之而無不及,乾脆興起文字獄,這下文字災難不再局限於統治階層,而是蔓延之整個國家。

清順治帝四年,廣東和尚函可身攜一本紀錄抗清志士悲壯跡的史稿《變記》,被南京城門的清兵查獲,在嚴刑折磨一年後,定讞流放瀋陽,第二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藝序案,毛重倬為坊刻 制藝所寫的序文不書「順治」年號,被大學士剛林認為是目無本朝,有關「正統」的「不赦之條」。這件事是清朝文字獄的開端,此後有了「自今闈中墨牘必經詞臣造訂,禮臣校閱,方許刊行,其餘房社雜稿概行禁止」的規定。從此清朝有了言論檢察官。有了順治這一不好的開頭,之後的康熙、雍正、乾隆大興文字獄,殘酷控制思想。

清順治年間全國未統一,各方反對勢力不斷,出於統治需要,開始玩弄文字,順治一朝的文字獄規模不大,次數也不多,到了康熙年間,全國統一,反對勢力基本掃除,沒有繼續文字獄的必要,但康熙考慮到女真族人少,文化背景薄弱,於是他一邊吸收漢文化,一邊為防止女真族完全漢化,同時也為統治思量,在「根源」上掃除反清勢力,而大興文字獄,他的兒孫在他的基礎上更大規模鎮壓文人(主要是漢人)。

統治者或是出於自身原因,或是出於統治需要,利用手中權力,玩弄文字,但並非每朝每代都有文字災難,漢唐盛世基本上沒有大的「文字」,宋代蘇軾雖因 「烏台詩案」而獲罪,但不過是貶官三級 ,下放黃州流放瓊崖而已,直到明代衰弱的萬曆皇帝,才創造了「中國第一思想犯」,逼迫「不以孔孟之是非為是非」的李卓吾自刎。可見,文字遊戲,控制言論、出版自由和嚴刑峻法一樣,唯有國家衰敗時才會興起,且搭配使用,以達到鎮壓人民,控制思想的目的。

推薦閱讀:

以「人民的名義」進行的統治
只有區區幾十萬的女真人,為何能夠統治幾億漢人二百七十六年
沒有這6位降將,大清很難入關統治中原
同樣是外族統治漢人,為何元朝只有幾十年,清朝卻可以達兩百多年
元代前期統治者崇道政策初探

TAG:文字 | 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