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真正的供佛()

凈空法師:真正的供佛發布:心源 [] 日期:2010-7-7 16:49:00。。。我們想想,我們修行要不是認真供佛,怎麼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勤懇的供養佛,這是什麼?盡孝道。諸位想想,能勤懇供佛,你會不會供養父母?當然!佛是師道,對老師都能盡孝,對父母哪有不盡孝的道理!如果說對父母不盡孝,對佛盡孝,佛不接受,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佛在「凈業三福」裡面講得很好,第一個是孝養父母,第二才是奉事師長。人行道有親疏,有一定的順序,順序顛倒,破壞了倫常的大道,那就有問題,不真實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懂。你真正想供佛,孝順父母開始,真供養佛了,佛看到歡喜,你供養佛是真心是誠意。如果不孝順父母,勤勤懇懇供養佛,那是什麼心?求佛保佑。父母不能保佑你,所以父母不要了;佛會保佑你,保佑你陞官、保佑你發財,好好供養、賄賂賄賂他,不就是這種心嗎?不是真心,所以佛不會接受的。你是個孝子,你敬佛,佛歡喜,你是真心,你用你孝順父母的心來孝順佛菩薩,他歡喜。這個道理是天經地義,這是正理。 供佛,你看「通財及法」,這當中就是說供佛跟布施內容是一樣的。用供,最極清凈心,真誠清凈心,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這裡沒有無畏,無畏要並在法裡頭,這三種供養。對一般大眾就沒有像對佛、對父母那種孝順心,就叫布施。菩薩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所以菩薩要通過很長時間他才能成佛,為什麼?他修三種布施,真誠心不夠。到什麼時候他才能成佛?他要能把一切眾生都看作是佛,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他成佛了。這個道理大乘經裡頭講得很多,我們有沒有聽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聽得耳熟,沒做到。沒有做到,你認真學佛,也在真干,是菩薩;你做到了,你認真在干,你就成佛了。佛跟菩薩差別就這麼一樁事情,事上講沒有差別,心上講有差別。有分別心、有執著心,那是人天,出不了六道;沒有執著,還有分別,在大乘就是菩薩;到分別也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真誠恭敬,平等供養,這就是佛,《華嚴經》上講法身大士。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0八五卷)2009/12/8 檔名:12-17-2085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35332.htm)------------------------------------------------------------------------------------------------------------佛的時候要念什麼?注意什麼?放供品的先後順序是什麼發布:感恩的微笑 [] 日期:2009-7-5雲鄉法師答:把你的心無限擴大,沒有任何對象,是最好的。做不到,你就可以念「願此香花遍十方」等等。供養的食物,盡量在午前供,而且食物必須是人可以吃的。比如供菜,不能是白水把菜一煮就行了,必須是烹調到可以吃的,比你自己吃的還香,那才有功德。有人因為聽說在佛前供花就可以長得美麗,為了這個而經常供花,這就有點執著了。真正的美麗是什麼?不發火就是美麗。再美麗的人,一發火,眼如銅鈴,青筋暴露,肯定不美。如果一個人長得平常,但是慈祥、溫柔,你會覺得這個人很好,很美麗。所以佛教講,忍辱,才能真正感召到來生美好的果報。有人供水果時,看到台上已經有很多水果了,其實你把水果放在旁邊也可以呀,他非要把別人的水果收起來,把自己的放上去。供品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一般來說,可以是香、花、燈、塗、果、葯,一排下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13794.htm)------------------------------------------------------------------------------------------------------------空法師:善念沒有凈念好,讀經、念佛是凈念!發布:普皆迴向 [] 日期:2011-3-11 10:52:00南無阿彌陀佛! 摘自凈空老法師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編號:03-05-15    諸位要知道,所有一切的想念統統是妄想,妄想是疾病的根源。佛教我們修定,沒有教我們修妄想,所以這個經典不能研究。研究它幹什麼?老實念就好。念到自己心清凈了,清凈心起作用就是開慧,就是智慧開了。心地清凈,人家來問你這句經文怎麼講法,你就會講得頭頭是道,清凈心起作用。何況佛在許多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本經也說了不少,前後好多次說過,從心想生。因此我們心想什麼變現什麼,這心裡的念頭是能造能變,非常可怕。因此你為什麼不用凈念?為什麼不起善念?善念沒有凈念好,凈就是清凈,凈念好。凈念是沒有一切善惡念,一切善惡念統統沒有,這個念叫凈念。所以讀經是凈念,念佛是凈念,以這兩種方法來修凈念、來修清凈心最為殊勝。所以會修行的人要在這上面下功夫。  相好,人人都羨慕,人人都想得到,有沒有辦法得到?有。我們一般看相算命的都常說相隨心轉。佛的相好,菩薩的相好,為什麼?心好!心好相就好。我們要想相好,學佛的存心,學菩薩的用心,相自然就好,相真的會變。這是佛教給我們求福的方法,一點都不會錯的。我們身體健康,這是現代人非常重視的。這個體質的變化,現代所講改變體質,改變體質決定不是藥物能做得到的,這個藥物用了,用得不妥當還起副作用。確實,這個藥物用在甲的身上,他真的好了,用在乙的身上壞了,不是每個人都見效的。你要再問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相同。因此,對於這個藥物有適應的,有不適應的,這是我們就事上來看。如果要就理上來觀察,那個藥物好的,並不是他用那個藥物好的,是心好,體質本來就好,不用也好,用了他也不妨礙,是這麼個道理。心要不好,用什麼藥物都沒有用處。由此可知,佛法修持特別重在修心,心是主宰。又說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怎樣才有求必應?如理如法的求,就是合理合法,確實有求必應。求佛道、求菩薩道都能夠成佛、成菩薩,何況其他,其餘的那更小、更容易得到。(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9850.htm)------------------------------------------------------------------------------------------------------------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供佛水果一般只能擺放多久?1、請問法師: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聽說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有這回事嗎? 正如法師:有的地方說梨,諧音「離」,讓人聯想到分離,因此,梨子不能招待親朋好友,特別是不想分離的好友。當然也不能供佛,太不吉利。我說那是「離苦得樂」,供梨好。有人說,香蕉也不能供佛。吃蕉,那是罵人,不禮貌,當然也不能供佛。我說「蕉」,是"招財進寶",想發財就供香蕉。有的地方說,花生也不能供佛,因為是生在地下。生在地下的「花生」不能供佛,那麼長在地下的地瓜蘿蔔可不可以供佛?當然,長在地下的地瓜蘿蔔可以供佛,那麼花生當然也可以供佛…水果供佛,是表達一種恭敬心,又可起到裝飾和營造神聖氣氛。水果供佛,心有神明,敬畏神明,自然就會注意個人善惡行為。水果供佛,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家庭教育」。供佛的水果,晚餐時可以取來大家享用。什麼水果可以供佛?任何水果都可以供佛,只在心誠恭敬。2、那請問法師,供佛水果一般只能擺放多久?正如法師:「供佛的水果,晚餐時可以取來大家享用。」現在,有許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因此,通過「供佛的水果,晚餐時可以取來大家享用」,養成每天吃水果的良好習慣。營養學家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應該攝取一定數量的來自水果的營養成份。所以,現在一些懂養生的家庭,將清理好的水果同菜肴一起擺放在餐桌上供就餐者享用,作為正餐。有許多人,供佛的水果供到爛了扔掉了,多浪費。還有一些人,給自已吃的水果,就買「好」水果,供佛的水果,就買「不好」的。這那談恭敬心。因此,買水果供佛,最好買大家都喜歡吃的水果。(轉自 正如法師弘法論壇)(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0914.htm)------------------------------------------------------------------------------------------------------------供品供奉如何處理?發布:心源 [] 日期:2010-12-24 18:56:00  問:居士在家供佛的水果等供應如何處理?  答:有一個簡單的規矩,自古以來傳下來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供養佛菩薩的,撤供以後都可以用,沒有忌諱。供養鬼神的,布施鬼神的,這些供品撤下來,比如三時繫念,作三時繫念的這些人,不管是法師居士,都不可以吃,吃了以後,你再作就不靈了。但是沒有參加做的,或者是跟著一般隨喜的,沒有在台上敲法器的——行,可以吃。這是一般規矩,我們要懂。供佛的沒有問題,上供,供養佛的,我們都可以吃。供鬼神的,焰口施食、蒙山施食,主法的人不可以吃,吃了就不靈了。(凈空法師《學佛答問·香港之四》2004.10)  聖嚴法師著《學佛群疑》相關節錄  佛前鮮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屬於消耗品,必須每日更換;如果尚是可用可食,應該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拋棄;如果腐爛、敗壞,則做垃圾處理。至於供品的單數或雙數,沒有限制,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如限於物力、財力、位置及場地的關係,單數也沒什麼不可。至於品類,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可能負擔的範圍為原則,不敷衍也不鋪張。  《古農佛學答問》相關節錄  問:奉承佛像,要坐何方向何方,佛前要供何物。  答:彌陀佛像可坐西向東,藥師佛像可坐東向西,釋迦佛像應坐北向南,若均南向供亦可。佛前供品除香花燈燭常供外,或供水及食物(水果糕餅)均可。  問:菜膳或糕饅等供佛,是否要用箸(敝鄉曰筷)。  答:飯食供佛,不必用箸。以佛時摶食,本不用箸也。  問:供養三寶之六種供用十種供,其品目及修治方法,請詳細示知。  答:六種供養者,一水,二塗香,三華,四燒香,五飲食,六燈明也。十種供養者,一華,二香,三瓔珞,四末香,五塗香,六燒香,七繒蓋幢幡,八衣服,九伎樂,十合掌(出法義經)至修治方法,密宗有定軌,顯教無定法,但取鮮潔豐美而已。  問:每見佛門設供,排列水果五種,蔬菜六種,名為五果六齋,是否有所表法。又如筵席糕餅等,可為供品否。  答:現在佛門設供多少,但依習慣,並無規定。五果六齋,不過取諧聲名詞說之。如必欲說表法,則配五眼六通之果德,五明六度之因行均可耳。筵席糕餅均可供也。  問:佛堂供有佛像多尊,其供水要否每尊一杯,或只供一杯即可。水用生水或開水,是否每日要換。其已供之水,換時應如何處置,可隨便倒去否。  答:供一杯可矣。因取其潔,則以開水為宜。應晨供暮撤,撤時傾於階側,祝施餓鬼食。或傾於河,施魚類食均可。供時宜誦甘露咒,及供養咒。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46441.htm)------------------------------------------------------------------------------------------------------------牛殺三人正如法師講佛在世時,有個商人,名弗迦沙。一天,他到羅閱城,在城門內被一頭母牛用角剌死。牛的主人恐慌,立即將牛賣掉。買牛的人牽牛飲水,不小心又被牛角剌死。買牛的家人很生氣,就把牛給殺了,並出售牛肉。有一農夫買下牛頭而去。在回家的路上,他便在樹下休息,於是把牛頭掛在樹上。不一會兒,繩子斷掉,牛頭落 下,牛角又刺死農民。後來,瓶沙王就這件事請問佛。佛說,過去有三位商人,借宿一位老大媽家,本來說好住宿費多少,但後來三位商人欺負老大媽「孤獨無能」,便不交住宿費偷偷遛走。老大媽發覺後,隨即追上,他們不但不給錢,反罵說:「住宿費,我們己經給你了!怎麼還向我們要?!」老大媽無奈,因而咒恨徹骨,「願我日後遇上,一定殺你們!」(2002-9-23)(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37024.htm)------------------------------------------------------------------------------------------------------------凈空法師:慾望一起,要馬上想到後果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8-5 9:29:00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普遍所看到的是「恣情縱慾」、上下都在「爭名逐利」,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爭名逐利,在日常生活當中放任縱慾,迷在貪嗔痴裡面,這是造業,後來的果報都是在三途。世間人迷惑顛倒,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在這裡面得到一點喜悅、安慰,他不曉得這是苦,為什麼?後面有大苦在等著他:三途果報。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時時警惕自己,要懂得克服自己的慾望煩惱,慾望煩惱一起來,自己要馬上想到後果。我們學佛的人,頭腦要清醒,不能念貪嗔痴慢、不能念五欲六塵。念這個東西,這叫造輪迴業,天天在搞六道輪迴,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是好東西,你心裡常常念著這個,就算你得到一點點甜頭,那一點點甜頭是什麼?是你過去生中修積的福報。如果命里沒有這個福,你也得不到,那又何苦來?如果命裡頭有這一份福報,不念你也會得到,何必念它?為什麼不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念佛?所以我們的念頭要會轉,從今以後再不想六道輪迴了。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的心想佛,當然就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2094.htm)------------------------------------------------------------------------------------------------------------凈空法師:無功用道,有感隨通發布:清夢居 [] 日期:2011-8-5 11:57:00 無功用道,有感隨通 真正醒過來了,無明斷了,無明斷了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個時候現前是什麼?現前就是實報莊嚴土。你看到你自己的報身,你看到自己的報土,法性身、法性土。無明斷了,無始無明斷了,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這個習氣可難斷,我們能想像得到。無始無明習氣太深、太重了,從什麼時候你有的?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個時候就有的。你想想看,在六道、在十法界,這個時間多長?佛經上講無量劫,無量劫的無明習氣不容易斷。見思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是有辦法斷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法子斷,為什麼?你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你煩惱又生起來,那比無始無明還厲害。所以在這個環境裡面,這麼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他們的修行叫什麼?無功用道,此處用不得力。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個境界裡頭的人都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就到十法界去了,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住在那個地方。時間那麼長,你要不要去?好像去了什麼事情都沒得干,好像非常寂寞。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你說他在那裡干什麼?他在那裡就等,慢慢讓無明習氣斷盡,他就回歸自性,就進入常寂光,那才叫究竟圓滿,就是《華嚴經》上妙覺位,妙覺位是常寂光。可是諸位同學要知道,你在那個地方不寂寞,一點都不寂寞,為什麼?雖然不起心、不動念,他有感隨通。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跟你有緣的有多少人,這些有緣人已經成就,修行證果已經成就,都在實報土。所以你到實報土,你就遇到無量劫來跟你有緣的、認識的、有關係的人,他們修行證果在那邊,你會遇到很多很多。還有很多很多還沒有修行的,還在六道,還在四聖法界的,那個人我想數量不少,不會少過實報土的人,那些人等你幫忙,他有感,你就應。就是像釋迦牟尼佛、這些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一樣,常常來,他來不是業報身了,他是什麼?乘願再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2124.htm)------------------------------------------------------------------------------------------------------------凈空法師:在如法的道場里修福,果報才跟經上講的相應發布:心源 [] 日期:2011-4-9 12:52:00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我們居士林,李居士告訴我,從前居士林有一些董事管這個道場,但是他不懂佛法,他管這個道場是把它當作一個公司行號來管理,這個道場每年要收入多少錢,這個錢如何叫它生利息,如何叫它能夠多多的生財,目的在此地,沒有想到辦道,所以這個道場基金累積得就很多。李居士當了家,把這些錢全部拿來花掉,有很多人看到的時候非常不願意,他們眼睛當中李木源居士是敗家子,但是看到今天道場這麼樣的興旺,我相信他們也會慢慢覺悟過來。一切供養是供給你辦道的,居士林每一天三餐免費供養大眾,誰敢做?沒人敢做。這個善門一開,往後怎麼收拾?哪裡來這麼多錢來供養?所以你沒有智慧不行,你沒有信心你不敢做。  李居士有智慧、有信心,開張以來從來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菜、沒有買過油,大家知道居士林做這麼一樁好事,現在世界第一家,沒有第二家。每一天三餐一年到頭一天都不缺,不管你信不信佛,你到這邊來自助餐,你都有的吃,我聽說還有全家人都帶來吃,所以住在居士林附近,家裡可以不要開伙;不過到這邊是吃素就是,你喜歡吃素你就來,你不能吃素那就沒法子。許許多多的同修自動的送米、送油、送菜,吃的東西堆積如山,吃不了。吃不了又怕壞掉,所以老人院送、孤兒院送,一車一車往外送,吃不完。吃的東西,吃得很好,我去吃過幾次,他們有的時候要特別給我做幾個菜,我說不必,下面的菜端上來,我吃吃看,吃得很好。真正是布施供養,這個福報大了,不是一般人天天在打算盤,斤斤計較,你那個能得多少利益?布施,愈布施愈多,你布施財,財多,布施法,法多。所以居士林這個道場,今天大家到這邊去參觀,它那邊興旺,人旺、財也旺,為什麼會這麼興旺?布施,種福。  李居士的心量大,還要建彌陀村,住到彌陀村裡面的人,只有一個條件—念佛,只要肯念佛,其他的什麼條件都沒有,一分錢不收,養你到老,四事供養;比今天全世界任何國家政府的福利政策都要做得好,哪一個國家照顧老人都比不上居士林,對於老人養老,老人的福利,天下第一。外地的只要你取得新加坡合法的居留,佛弟子決定守法,不可以做犯法的事情,取得合法居留,彌陀村也養你老,你住在這個地方身心安穩,可以保證你往生,住進來你將來決定成佛、決定作佛,世界第一道場。昨天晚上跟我談決定辦佛學院,向政府註冊,他的構想是預科一年,正科生三年,研究生三年,教育期限是七年,學生到這個地方來完全免費,衣食住行都是佛學院來供養,不收一分錢,世界上誰敢辦這種佛學院?哪個學校都要收學費,都要交伙食費,這個佛學院一概不收,世間第一希有。這樣的道場,你在這裡面修一點福,那是真正種了福田。  所以一個道場我們去觀察,第一要觀察它有沒有道風、有沒有學風,這個道場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是不是認真在學習、認真在修持。如果這個道場大眾是認真學習、認真修持,這是如法的道場,在這個道場修福,果報才跟經上講的相應。是不是完全相應、圓滿相應?不見得。那是為什麼?看看你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福田沒錯,真正的福田,如果你是以一本萬利這個心到這兒來種福,你得福小,跟佛經上講的不相應,你一定會得福,得福不大。如果你真正發菩提心,不為自己,為眾生、為佛法常住世間,決不為自己的利益,那所得的福就跟經上所講的一樣。所以種福,第一個是真實的福田。第二個你有真正的善心,這個福報才是圓滿的。所以他後面,這個地方註解裡頭說,『以佛菩薩等,教人出苦,是眾生敬田』,他這裡說了敬田跟恩田,註解諸位同修自己去看。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3914.htm)------------------------------------------------------------------------------------------------------------因果故事—錯綜複雜的果報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4-4 11:03:00富貴從布施中來,但其果報錯綜複雜。 《彌勒所問經》說:錦繡滿箱卻穿著布衣,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可以安閑卻一定要勞筋動骨,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於他前世布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布施,或者布施以後馬上又後悔。 住宅簡陋的人卻常住別人的豪宅,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勸別人布施,或者見別人布施而隨喜讚歎。 《業報差別經》說:如果眾生因為別人規勸而布施,布施後又後悔,以這樣的因緣,他來生先富後窮。 又有眾生因別人的規勸而少量布施,布施後歡喜,他來生先貧後富。 如果請僧人到家裡來,使僧人疲勞奔走之後才就食,那麼後世雖能得到富貴,但一定要從勞苦中獲得。 如果送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麼他將來享福的時候就無需勞苦,一切所需都會自然豐足。 如果眾生以前曾經布施,但沒有遇到殊勝的福田(供佛、印經、齋僧,使佛法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知道布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報就會微劣,隨得隨盡。又因為養成了布施的習慣,所以雖然處於貧窮狀況,也樂於布施。 如果眾生遇善知識後暫行布施,又正巧遇到殊勝的福田,那麼,他來世的生活所需就一應俱全。但因為以前沒有養成布施的習慣,所以今生雖然富貴卻很吝嗇。 《菩薩本行經》說:如果眾生不能以至誠心、恭敬心、歡喜心布施,或者布施的時候貢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個相信邪見、顛倒是非的人,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種,下種雖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歡喜心、恭敬心、清凈心布施,施而不望報,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薩、聖僧,這就好像在良田播種,下種雖少,所收卻很多。 《般若經》說:如果布施的時候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那麼所得到的福報就會很少。 如果布施的時候能夠迴向無上菩提,發心救度十方眾生,那麼雖然布施的不多,但所獲得的福報就會無量無邊。 (《安士全書》)(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3191.htm)-------------------------------------------------------------------------------------------------------凈空法師:聽聞大乘佛法一偈一句的果報都無量無邊發布:心源 [] 日期:2011-4-9 12:54:00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  前面這一段是說能布施的人,「善男子、善女人」,能布施的人、能修福的人。後面這一段是講他修福得福,這是遇到大乘經典,或者是「聽聞一偈一句」,聞遇大乘法少,可是他聽了之後他就能發心,發真誠心,「殷重」就是真誠,歡喜讚歎,恭敬布施供養,這是他所修的。諸位在此地一定要注意到,第一個他是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善根福德的人,不是普通人,就是剛才講《觀經》上所說的凈業三福,他統統做到,他是這樣的人。遇大乘經縱然是一偈一句,他深解經義,佛在《金剛經》上教人『深解義趣』,一偈一句雖然少,深解義趣那就不少;換句話說,他真聽懂了、明白了。  唐朝時候,禪宗的惠能大師,那是個苦力,他靠賣柴生活,現在這個社會見不到。抗戰以前,抗戰初期,大概在六十年前的樣子,我住在福建,那時候的生活還有很多苦力,賣柴、賣水的,沒有自來水,挑水,到河邊、井邊上挑水在外面賣,一擔水那時候是三個銅板,相當於一分錢,那時用銅板。賣柴,在山上砍柴挑到城裡面來賣,很辛苦,惠能是賣柴的。柴賣掉了,拿到錢要回去,這時候聽到有一個人在念《金剛經》,在房子裡面念經,他在房子外面靠窗口的地方聽。從前的窗戶沒有玻璃,如果有玻璃隔著聽不見,以前窗戶用紙糊的,冬天也是紙糊的,冬天的時候通常糊兩層;紙糊的窗戶,所以裡面說話,外面能聽得見。他是偶爾聽了幾句,聽到《金剛經》上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入了。  你要問他,他為什麼能悟入?他是善男子,念經的人天天念都沒有悟入,他不是善男子,不是善男子念經讓善男子聽,善男子開悟了。你們想想看,《觀經》上講凈業三福,你細細看惠能有沒有做到,做到了!他真的是孝養父母,他賣柴買米回家供養母親。雖然他沒有念過書,我們不知道奉事師長,可是以後他到黃梅參訪,我們就看到,真正是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非常明顯。沒有學,但是人家統統做到,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所以偶爾聽人家念經,機緣,這是緣分,這個緣分讓他成就一代祖師。他當時賣柴如果沒有聽到人念經,永遠就賣柴了,哪裡能夠聞到佛法?這一聽,聽個一偈一句,他真聽懂,真聽明白,所以他就發殷重心,他就讚歎恭敬,他就真正想學,真正打聽;你念的是什麼東西?他念的是經;從哪裡來的?從黃梅來的;他就有意思到那邊去學。  此地供養,「布施供養」這四個字是法供養,法供養裡面最要緊的是依教修行供養。布施怎麼講法?布施是把從前一切的錯誤捨棄掉,就是布施,依照佛法修學就是供養,這裡布施沒有涉及到錢財,這裡供養也沒有涉及到物品,沒有。舍妄學真,舍妄就是布施,學真實就是供養,這個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註解裡面給我們說明,他是引用《起信論》裡面講,解釋大乘,大乘經體大、相大、用大,所以功德無量無邊。我們翻開經本看二十二面,二十二面的註解末後這一段很重要,我們從第一行看起,把它念一遍,第一行第二句。『今既聞是章句,信心清凈,則生實相法眼』,這是說一偈一句得無量福的理論依據;怎麼可能?道理就在此地。正如《金剛經》上所講的『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生實相是什麼?明心見性,那個福利益誰能跟他相比?他得的福報是明心見性。『即使一偈一句,亦復增進菩提』,這是我們從六祖惠能事迹裡面,是非常明顯的看到,可以證實佛在經上講的真實不虛。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修法布施比過去方便太多,但是我們得福不如古人,就是用心比不上古人,古人真誠、恭敬,現在我們起心動念還有私心,還沒有把自己舍掉,這就是布施福不如經上所說,道理在此地。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要把一切虛妄不實舍掉,善導大師教我們,『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這一句話重要。一切都要以真實心為基礎,從真實心裏面出發就對了,沒有一絲毫虛妄,不自欺、不欺人,念念真實,無論修什麼法門,無論修什麼樣的布施,得福都是不可思議。末後這一段引用佛一段話,說明一偈一句得無量福的事實,我們看小注第二行,二十二面第二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佛告阿難,若有從他聞一四句偈』,這是假設,如果說是有這種緣分,聽別人讀經或者是講經,你的時間很短,只聽他說一四句偈,一四句偈就是四句。『或書之竹帛』,在從前沒有紙張,在中國古時候用竹簡,把這些文字寫在竹簡上,諸位如果到故宮博物院去參觀,漢朝以前的這些典籍還都寫在竹簡上面。帛是布匹,是絲織品,那時候沒有紙張,也有寫在這些絲織品上,也有寫在這上面的;現在就是書本、書籍。『所有名字,於若干劫,取彼和尚阿闍黎等,荷擔肩上,或背負頂戴。常將一切音樂之具,供養是師,尚不能具報師恩』,這個話說的是知恩報恩。你怎麼會開悟的?是因為別人傳授你一偈一句,給你這個機會,你有善根,聽了之後能夠深解義趣,你開悟了,你成佛了。傳授你一偈一句這是你的老師,是你的恩師,恩德多大?佛在這個地方舉了一個比喻,這個比喻我們看到,報答不盡。比喻裡面講,你把老師擔在肩上,或者背在背上,或者頂在頭上,再以一切音樂之具來供養,都報答不盡,這是一個真正知恩報恩的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3916.htm)--------------------------------------------------------------------------------------------------凈空法師:法布施第一,法施果報無量發布:心源 [] 日期:2011-4-9 12:53:00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我們先看注子裡面說的,這段注子只有三行,『《大論》雲,佛說二種施中』,二種施就是財布施跟法布施,『法施為第一,以財施果報有量,法施果報無量。財施欲界報;法施三界報,亦出三界報』,這是先引《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然後再說,『若不求名聞財利力勢』,你布施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財,也不是為求利,也不是為求權力地位,你什麼都不求。『但為學佛道』,佛道是什麼?真實智慧,真實的解脫,只為斷煩惱,只為斷憂慮,得清凈自在快樂,這是佛道。『弘大慈悲心,度眾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凈法施』,這就如理如法了。我們以清凈心,以無所希求心,幫助一切眾生,特別是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這是清凈法施。  法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我們出錢出力是財布施,我們存的心是法布施,沒有絲毫希求的慾望,沒有;念眾生苦,幫助一切眾生,是我們自己應當盡的義務。幫助哪些人決定沒有偏心,平等布施、清凈布施。所以我常常勸同修們,眼光要遠大,佛法的弘傳,利益眾生,最低限度我們要以全世界眾生為對象,不是某一個地區,你一定要把心量拓開。如果是一個地區,這個地區好,另外一個地區貧窮落後,這個世界永遠得不到和平,所以必須全面的顧到,全面的教學、全面的提升,令一切眾生都能夠破迷開悟,社會才能得到安定,世界才能得到永久和平。雖然一切眾生過去生中種的因不相同,這一生的緣不相同,覺悟就行了,彼此互相能夠照顧,互助合作,免除一切爭端,就避免一切災害了。  我們接著再看小注,『若不爾者,為市易法』,這就是說你沒有大慈悲心,你為什麼到佛門來布施?聽說佛門裡面講『施一得萬報』,這個生意好做,哪個生意一本萬利?原來佛門布施一本萬利,趕緊來布施,存這種心就是市易法;是以做生意、做買賣,求利心切,這下看準了,一本萬利,可以賺大錢,這個心是決定錯誤的,不相應。下面又說,『複次菩薩,知諸法實相,如涅槃不盡』,菩薩有智慧,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涅槃是梵語,它的意思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生有滅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福德入諸法實相故,而亦不盡』,怎麼入?與諸法實相應。怎麼相應?心相應,你布施時候起心動念與諸法實相相應。相應的現象是什麼?清凈不染,清凈平等,雖行布施而不染著布施;布施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無論修什麼樣的布施,實在說佛法講所有一切法都是布施,布施涵蓋了一切佛法。佛教人不外乎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大類,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修學的不超越這三大類。能夠以清凈心、真誠心,服務一切眾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就是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只有服務而不求益利。所以佛菩薩是一個義務智慧教育的工作者,佛的學生亦復如是,這是智慧的教學,義務的教學,所以得福不可思議,這就入諸法實相。『故福利不可為喻』,這是真實的福報、真實的利益,沒有法子比喻。  「迴向法界」,迴向就是服務,最近講《華嚴經》正好是這些鬼王、天王來代表十迴向。大經裡面所講的十住、十行,成就自己的智慧能力、智慧德能,智慧德能成就之後,就要為大眾服務,為大眾服務就叫做迴向,回自向他,將自己的智慧德能貢獻給社會,貢獻給一切眾生,這叫做迴向。法界是範圍,這個範圍太大太大,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星球,而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心量多大,所以他的福德利益那就無量無邊,跟諸佛如來果地上無二無別。這一段是講你造佛像、造菩薩形像、造轉輪聖王像,你所得的福。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3915.htm)---------------------------------------------------------------------------------------------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真放下就叫出家(一)
凈空法師:我們要培養自己有觀察善惡、是非、邪正的能力
凈空法師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二四一卷——第一二五0卷
太上感應篇  (第一四一集)凈空法師講解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