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劇本丨什麼樣的劇本才叫好的劇本

來源:金牌製作人

劇組統籌無論從宏觀還是具體上,都是來配合導演和製片,制定影視劇所有和每天的拍攝計劃。

當你製作你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時,很多人告訴你,你需要找到一個好劇本。千萬別相信他們,因為一個好劇本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的是找到你能找到的最好劇本。

什麼叫好的劇本?

首先是長度,在好萊塢,一頁的劇本可以被換算成一分鐘的電影時間。如果你用90頁的劇本,就是90分鐘的電影時長,120頁的劇本,就是120分鐘的電影時長。而在電影院排片時,90分鐘的電影一天能排六場,而120分鐘的電影則一般只能排四場——所以,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當你開始製作第一部電影時,不要貪心,寫一個90頁的劇本就足夠了。

其次,對一個行業的菜鳥來說,一個好劇本並不需要多複雜的劇情。事實上,你的劇本最好能像一個吻(KISS),也就是動作清晰,直奔主題(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也就是KISS)。這樣的劇本是你作為一個菜鳥也可以進行操作的,並且能降低你因為經驗不足而出錯的幾率。

要得到這樣一個劇本,有三種路子。第一:自己寫,這是一個相當省錢而且便捷的方式,辦公用品一共5到8美金,再購買一個編劇軟體,算下來,200到250美元就可以搞定。如果你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寫的話,可以參考好萊塢人人掛在嘴邊的一句玩笑話,「寫劇本就是把12個人關到一個房子里讓後一個個地讓他們死掉。」話糙理不糙,在你沒有更好的主題時,就把你的主角們帶到一個固定的空間里,就像一出舞台劇或者一個家庭聚會。就像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落水狗》,或者《十二怒漢》、《理髮店》等相當成功的電影一樣。

第二種方式是聘請別人幫你寫劇本。這時候你就需要先寫出一個劇本梗概(script treatment),在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之後,然後聘請一個編劇,和他簽訂一個合同。合同包括至少兩稿劇本,第一稿要在5個星期內完成,第二稿則只給3個星期的時間。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需要劇本梗概?直接把要寫什麼告訴他們不就好了么。永遠記住,一個在你腦子裡的點子,並不是你自己的私人財產,你必須寫到紙上,變成一個梗概,然後才能申請產權的保護,把這個點子變成你個人所有的東西。

那麼,怎麼寫出一個劇本梗概呢?梗概的長度是沒有限制的,最簡單的梗概基本上只有3頁,每頁就是劇本的一個部分:開始,經過和結尾。當你對整個劇本的流程越來越熟悉,你當然可以把梗概越寫越長。但我們今天就用最簡單的3頁劇本梗概來做例子。

3頁梗概也可以分別稱作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一幕是整個故事的開頭,和記者撰寫新聞報道一樣,在這一部分里佔主要篇幅的就是五個「W」和一個「H」。也就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和事情的原因,而「H」則是指事情發生的過程。

在第一幕里,你需要描寫到至少一次的場景轉換,並盡量清晰地告訴讀者主角的信息。首先你提到的地點應當是主角第一次的出場地,接下來是年齡,最後是對於主角身份的描述,「他」有可能是希望在新大陸賺到第一桶金的移民窮小伙兒,又或者是本地的政治家或者富商等等。你需要為他們描繪一個背景。

第一幕完成後,接下來的工作則是去寫第三幕——也就是劇本的下半部分以及結尾。在這一部分你同樣需要在劇本里出現兩個以上的地點。在第三幕時,你需要寫齣劇情最終的高潮或者主角們遇見的大危機,然後給出解決的途徑,不僅是解決外部的外機,還要能解決主角團內部的矛盾。

當你寫完了第一幕和第三幕之後,再回過頭去寫第二幕。第二幕是三幕中最重要的一幕,也是梗概的主體部分。劇情里所有的轉折、起伏都是你要寫在第二幕中的東西——也就是好萊塢所需要的「過山車」曲線。簡單來說,就是在最後的結局之前,你得讓觀眾發自內心地說出五個「唉喲好棒」和五個「媽呀糟糕」,讓觀眾就像在坐過山車一樣,一會兒被甩到最高點,一會兒又直直地衝到谷底。最後終於停下時,再給觀眾呈現出一個讓他們驚呼「我的天」的神奇結尾。這十一個讓觀眾能情不自禁發出呼聲的地方,就是劇情的十一個轉折點,或者稱為關鍵劇情。

最後一種方式則是直接購買現成的劇本,在洛杉磯,有成千上百的劇本供你選擇。這樣雖然最省事,但也是花費最高的。

好劇本有哪些特點?

通常,人們會看一部電影,是因為電影中有些東西在和他們說話。觀眾以某種方式來認同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他們和電影產生了連接點。觀眾連接點是電影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理解觀眾與電影相連接的特殊方式有助於編劇領悟劇本中所需要的商業化元素,並將其付諸於劇本寫作。

一、普適性觀念

異常成功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傳達清晰的主題:某些基本概念——關乎人類的狀況、個人的希望,或者具有普世的吸引力。主題通常是作者寫作一個劇本的原因所在,它是盤旋在故事上方並隨時可能爆發的觀念,它同時也是誘發觀眾認同故事角色和處境的想法。一個主題負責傳遞故事裡發生的事件所具有的意義——編劇相信的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從中能學到什麼?主題與因果以及生命的意義有關。它或許關乎某些我們經歷過的事情所具有的意義——不管處境如何,爭取過上幸福生活的機會(《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個人和社會的正直遭遇腐敗和抵制的牽絆(《永不妥協》、《局內人》、《全面反擊》);處理好過去與現在關係的需要(《神秘河》);或者認識自身潛力的需要(《陽光小美女》、《不速之客》)。

很多時候,主題可以表現得很簡單。在很多成功的電影中,一個很流行的觀念是弱者獲勝:《洛奇》、《功夫夢》、《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舞出我天地》、《打工女郎》、《漂亮女人》、《怪物史萊克》、《摔角王》以及《奔騰年代》等。這一觀念如此強烈,它深深地吸引了觀眾,因為每個人都想征服不利的處境。通過看到銀幕上的弱者獲勝,觀眾也能獲得一種替代性的滿足感。

復仇是另一具有普適性的重要主題。《虎膽龍威3: 極度反攻》、《V 字仇殺隊》、《諜影重重》系列電影、《勇敢的心》、《怒火救援》、《偷天換日》、《致命吸引力》以及《角鬥士》等都講出我們普遍的願望:對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進行還擊。

另一個具有普適性的主題是人類精神的勝利。在《雨人》、《死亡詩社》、《當幸福來敲門》、《我心深處》、《米爾克》和《辛德勒的名單》等電影中,這一主題就運用得十分成功。

為什麼觀眾喜歡看聰明的富人(比其他富人更聰明)變得更富有的故事?因為貪婪是一種普遍的情感,每個人身上都有,而我們也總是能感覺到它的存在。與貪婪相隨的情感還包括嫉妒、吃醋、淫慾以及廣為社會所接納的慾望——擁有一切。《天羅地網》、《十二羅漢》、《華爾街》,甚至連《騙中騙》都傳達了這些情感。

某些主題與特定年齡的人群有關。如果你知道目標觀眾群的人口統計資料,你就可以利用特定的主題來吸引他們。比如,現在看電影的觀眾當中,有一半左右的觀眾年齡在12 到29 歲之間。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成長題材的電影,或者說這一年齡層的人遭遇困難的故事會特別受歡迎。《朱諾》、《充氣娃娃之戀》、《伴我同行》、《小餐館》、《乖仔也瘋狂》、《幾近成名》、《美國風情畫》、《早餐俱樂部》以及《公主日記》這些電影里所講述的身份問題常常會困擾青少年和成年不久的年輕人。

其他可與觀眾建立起連接點的主題還有正直,如《永不妥協》、《全面反擊》、《甜心先生》、《天才一族》。再者還有救贖——或許是某人拯救或挽救了自己的名譽,如《靈光乍現》、《大審判》、《危險性遊戲》。

由此可見,所有這些主題都與精神和情緒狀態有關,或者說與生命的過程有關,比如「成年」比如「找到自己的身份」。很多好的編劇都熟知人類心理,他們觀察、閱讀、闡釋。他們研究人類這種動物,目的是為了發現他們做了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描述得越多、越準確,觀眾就越想看這部電影。

二、通過時事找到商業上的吸引力

絕大多數成功的電影都擁有一個與觀眾相連接的主題。然而,很多電影和觀眾產生連接的因素與發行時機有關。

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是《中國綜合症》,這部電影首映期定於1979 年3 月16 日(這一時間剛好稍微早於三里島核工廠災難前,該事故發生在3 月29 日),核事故(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以及核災難全國恐慌的流行使得該電影取得了成功。幾年後,《戰爭遊戲》幾乎在同一時間公映,當時,兒童受計算機之害的新聞正鋪天蓋地。1999年,當《局內人》公映時,報紙上出現了大量與商業腐敗有關的故事(這些故事流傳至今)。《國家要案》似乎很容易牽扯出《今日美國》的頭條——為美國中西部修建防禦工事的承包商權力過大,且過於腐敗。

受到新聞事件的啟發後,某些電影利用觀眾揮之不去的恐懼和偏見也取得了成功:在雙子塔受襲5 年後,《世貿中心》和《戰慄航班》應「劫」而生;在奧運會慘案發生35 年後,《慕尼黑》橫空出世;《颶風營救》利用了民眾對恐怖主義的恐懼,以及反恐戰爭引發的部分民眾對外國人的不信任感。

並非所有的當代事件或者熱點事件改編的電影都能獲得成功。《狂奔天涯》的故事發生在伊朗,並於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發行,但票房幾乎在發行當天就已經顯現敗象。《堅強的心》的故事設置在巴基斯坦,其時,美軍仍在巴基斯坦駐軍,雖然這部電影有安吉麗娜·朱莉的加盟,但仍未獲得觀眾的青睞。

由於電影要經歷從寫作、銷售、拍攝到發行的過程,前後需要花幾年的時間。所以,一部電影能夠湊巧抓住社會趨勢,往往會讓人嘆為觀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有相當一部分的美國人強調所謂的傳統家庭價值。通過諸如《家庭紐帶》這類情景喜劇,可以看到這種主流的表達。到了八十年代中晚期,很多嬰兒潮出生的父母開始生養小孩,此時的文化傾向在以下情景喜劇中得以體現:《考斯比一家》、《成長的煩惱》、《奉子成婚》,以及那些具有嬰兒潮特色的電影:《嬰兒潮》、《飛越童真》《真愛考驗》、《三個奶娃一個爸》、《撫養亞利桑那》。到了九十年代,大眾娛樂又出現了新的主題:二十多歲的人遭遇的困境(《四個畢業生》和《自由企業》);三十多歲的人面臨的問題(《三十而立》《慾望都市》);四十多歲的人的煩惱(《大峽谷》);治癒個人傷痛的慾望(《老爺車》)以及體現民族意識的電影(《天與地》)。

步入二十一世紀後,電影又生髮出一些其他的主題,並捕獲了我們的潛意識。有些電影專攻古老的主題——貪婪帶來的危險(《全面反擊》、《血色將至》);有的則成功處理了野心與暴力的關係(《卡波特》、《暴力史》;有的電影則聚焦于敏感主題,比如對石油的依賴(《辛瑞那》)、槍支暴力(《巴別塔》)和政治陰謀(《我在伊朗長大》);生態學的主題在很多電影中也出現過(《永不妥協》、《全面反擊》、《後天》和《機器人總動員》)。當然,流行的主題或者事件並不能保證票房的成功,但它們卻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與潛在的觀眾建立連接,因為某些觀念正在大行其道。絕大多數電影的成功都或多或少依靠趨勢或者實事性話題,通過強調故事個人化的一面,它們便與觀眾建立起了商業上的連接點。

三、讓故事個人化

有兩種可讓故事與觀眾建立個人化連接的寫作模式——「描述性」的寫作模式和「指向性」的寫作模式。描述性模式告訴觀眾「事情是怎麼樣的」,指向性模式則讓觀眾知道編劇的意圖。在選擇寫作模式時,編劇既可擇一而從,也可兼而有之。

描述性的寫作準確和現實地刻畫了一個角色,以及他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將如何反應和作為。我們都看過這樣的電影:主人公的反應看起來特別「真實」,我們認同主人公的「真實」,我們也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和主人公共同進退。有時候我們希望如此,但有的時候我們就不太希望。在看《朱諾》時我們想知道自己如果處於朱諾的處境會怎麼做;我們也想知道《意外邊緣》里提出的道德困境該如何處置;我們想阻止《盧安達飯店》里發生的悲劇;我們也很好奇,如果自己是《血鑽》或者《紅顏禍水》裡面的角色,那我們該有多恐懼?

這些電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人性的視角,它們深刻且準確地描述出了人物和處境。它們也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因為它們能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指向性的電影展現了我們的理想,很多指向性的電影都是「英雄」電影。英雄很少感到恐懼,也很少游移不定或缺乏自信,他們按照觀眾期望的方式來戰鬥。

描述性和指向性寫作均有三個重要的元素:身體的、心理的和情感的元素。在寫作特定角色時,你可以通過身體的描寫來增加角色的深度,你也可以設身處地問問自己:「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我的角色會如何行事?」如果他是一個15 歲的男孩,首次墜入愛河,他可能會臉紅,可能會感到尷尬,可能還帶著「呆笨」的眼鏡,也可能留著很「潮」的髮型,效果卻令人不敢恭維。在心理上,他可能缺乏自信,也可能模仿某個足球明星的舉動,他這麼做是因為對自己的優良品質缺乏自信。從情感上來講,他可能易怒,或者想要獨善其身,也可能笑得太多。

如果所寫作的指向性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班長或者足球英雄,那麼他有可能是個身體強壯、高大威猛、相貌英俊,並且穿什麼衣服都非常好看的男人。他的心理可能非常自信,對世界漠不關心。情感上,他可能意志力堅若磐石,不懼痛苦和恐懼。

很多電影都同時使用描述性和指向性手段來和觀眾建立連接。你可以嘗試用描述性的方式來創造某些角色,用指向性方式來創造另一些人物。你也可以為主人公創設一個轉折點,讓他從描述性過渡到指向性,也可讓他從猶豫不決走向英雄的行為(這是「弱者獲勝」電影如此流行的另一個原因)。

很多角色想要達成一個目標,同時也必須經歷個人的階段,這就可以用到從描述性過渡到指向性寫作的模式。《洛奇》、《打工女郎》、《我盛大的希臘婚禮》、《哈利·波特》、《公主日記》、《漂亮女人》和《穿普拉達的女魔頭》里均有一些角色為了取得成功,從而變得更自信、更熟練、更聰明或者更漂亮(英俊)。這些電影不僅具備一個普世和可理解的主題,而且他們也通過角色的轉變和觀眾連接在了一起。

四、探索社會問題

很多電影都會探索社會問題,都傾向於把社會問題進行個人化的表達。《朱諾》中,影片展現了未婚早孕的社會問題,它對朱諾產生了影響,以及她成為一個未婚母親所要面臨的挑戰;在《米爾克》和《費城故事》以及電視劇《早霜》中,同性戀權利的社會問題在政治和個人兩方面均得以展現;《慕尼黑》和《暴力史》探索了暴力的社會問題,社會和個人如何控制暴力,它對個人產生的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邪惡帶來的道德困境;《永不妥協》觸及了污染的問題,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個人付出的代價以及正義性的問題浮出水面……

可能很多編劇會覺得,由於對某些特定的社會事件有很強烈的個人觀點,因而很難充分探索這類事件的主題。但為了寫好一部電影劇本,就需要編劇理解整個事件,並對其進行分析,以及多角度的思考。你可能並不認同某一觀點,但仍需花點時間將其展現出來,但這並不意味著編劇不能表述個人觀點。編劇保持中立,不加入任何個人觀點,這並不有助於問題的討論。編劇過於偏向於問題的某個方面,這可能會疏遠某些潛在的觀眾。對問題進行多方面探索,可以讓觀眾自己推導出結論。與長篇大論的佈道相比,這對觀眾來說更具有吸引力。

主題越具有爭議性,銷售劇本的難度就越大。《維拉·德雷克》可能永遠也算不上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因為它在墮胎上的立場表達得很清楚,圍繞這一敏感事件產生的爭論可能吃力不討好,結果把兩邊都得罪了。一部電影無力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很多製片人會竭力避免此類主題。

然而,《朱諾》卻是一部成功的好萊塢電影,部分原因在於它沒有涉及墮胎的問題,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從個人的角度講述了未婚先孕的故事。它很靈巧地從朱諾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也從朱諾男友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還從一個準備收養朱諾小孩的女人(不能生育)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它避開了故事中具有爭議性的部分,並把我們和角色的個人考慮連接起來,讓我們關注人性的困境,而非社會問題。

電影不同於佈道、散文或者演說,它所關注的細微差別來自人性的脆弱、人性的代價、人性的可能性。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問題對個人產生的影響,這不是對問題進行抽象化,而是洞察社會問題對劇本中人物的人性所產生的影響。通常,處理故事觀念的方式越尖銳,故事角色的人性就會越少。享受一個故事,是因為擁有人性,而不是因為它展現了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研究戲劇的正確方法是關注人類,社會問題絕不可能單獨存在於抽象的哲學宇宙里抑或是真空中,它們總是存在於人性的處境中。觀念讓我們發笑,打動觀眾的卻是角色本身。

【完】


「第一編劇」協同編劇成長,對接影視投資

推薦閱讀:

徽州女人劇本
《尋找遺忘的魔豆》廣播劇劇本
[美劇] 凶鬼惡靈/Supernatural 全集第1季第1集劇本完整版
[美劇] 廢柴聯盟/Community 全集第1季第1集劇本完整版

TAG:劇本 |